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1章 极致2——偶得利器!
    苏联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一样,似乎都喜欢大口径航炮,眼前这几架雅克显然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它们的航程不高,因为设计指标中就不需要它进行长时间的反复缠斗和巡航式寻找战机作战,标准的前线战斗机。
    前段时间部分一线空战暴露出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常常出现的问题——很多战斗机一升空就参战,但常常还没打完弹药空战就已经结束,这让一线部队希望得到一击毙敌的装备!
    林俊了解苏式航炮布置的缺陷,抗美援朝空战就体现出苏式和美式思维的各自优缺点——一边常常几轮射击就打光弹药,火力持续时间过短,但一旦击中对手,对方几乎就是九死一生;一边6挺大口径机枪火力持续性超群,但有时候不击中要害,对方有时候会带着几十、甚至上百个弹孔返回机场!
    眼前的雅克上那门巨大的37毫米机炮一定是对手的噩梦,德国战斗机只要被击中一发就“非死即残”,更不用说加上机翼上的两门20毫米航炮。
    37毫米hc-37航炮的炮管长2300毫米,桨毂式炮重达到171千克,射速240发-260发分,威力恐怖!
    hc-37航炮的炮弹有曳光穿甲燃烧弹和曳光杀伤燃烧弹。曳光杀伤燃烧弹弹丸重732克,装有34克a-ix-2炸药,初速865米秒:当曳光杀伤燃烧弹击中1-1.5毫米厚的硬铝蒙皮时,形成入口直径0.46米,出口0.78米的大洞!
    曳光穿甲燃烧弹弹丸重770克,初速810米秒。曳光穿甲燃烧弹在200米距离上可击穿50毫米厚的装甲,而带45度角时能击穿30毫米厚的装甲;在400米距离能击穿45毫米厚的装甲,而带30度角时能击穿40毫米厚的装甲。
    只要命中一发,战斗机基本报销,如果是像容克88那样的轰炸机,两三发也基本玩完了。
    林俊宁可用它去对付轰炸机,而苏式机炮思维将来也正适合同西方世界的庞大四发轰炸机编队对抗思维,没什么不对的地方——如果用美式的“标准12.7毫米机枪”配置对付b29、b17、b24机群,效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更不用说巨大的b52!
    这会林俊有点奇怪,因为这里实在太安静了:外面两道哨卡防卫严密,但这座新建的简易机场虽然并不大,但还是有完整的机库、修理所、营房,但林俊这会只看到停机坪边上的两个哨兵,简易塔台上还有一个。
    大概机库和营房里还会有人,但这样一个虽然有些冷,不过是大晴天的日子,这绝不符合任何一个军用机场的正常现象。
    “哨兵!”林俊对着远处正在巡逻的哨兵喊了一声。
    值班哨兵立刻快步跑过来,距离林俊两米时立正敬礼。
    “怎么回事,其他人呢?”
    年轻的哨兵立刻明白元帅为什么这么问,“报告元帅同志,技术员和这里的警卫人员大部分按照学院命令到一号机场去了。就是原来的机场,这里是二号机场。具体什么原因没有向我们留下的人交代。”
    “恩,回去吧。”
    “大概阿尔希波夫那里又有什么机密新装备,走,去看看。”林俊转了个身,对妻子说:“要不你先回家,我去那边先看看。”
    “恩。”武金斯卡娅上了三号车,司机先送她回别墅。
    另外两辆车驶往三公里外的二号机场,接近机场时看到有哨兵在树林里巡逻,显然学院内也是戒备森严(大家可能发现茹科夫学院占地面积巨大:它是非常大,不然也安不下两座机场。这就像我们个别占地面积巨大的大学——据说个别大学大到学校里要开通公交车。)。
    一穿过树林,巨大的一号机场就展现在眼前,这里不仅仅有大片现在覆盖在积雪下可作飞机起降的草坪,还有一条长度达到2200米、宽达35米的钢筋混泥土主跑道和一条与其用衔接道相连、长度1200米的滑行道,而滑行道也就是二号跑道。
    单从机场硬件来说,茹科夫学院的这座战前新翻建的机场设施一流,纵观世界各国的大型机场,它的条件也属于一流配备!
    这会林俊看到跑道另一头边的机库外面聚集了很多人和车辆,而武装巡逻的士兵分散在机场各处。
    当汽车驶近,林俊看到了一个怪物!
    “我的老天!”
    林俊不自觉的叫了一声,因为他看到的那个被人群包围的物体是一架“缩小版b-2隐形轰炸机”!
    一下车,都没看人,快步直奔那架无尾翼飞行器——它翼展大概在16至18米之间,长度大概有8米,高度三米不到,就像一只展开了翅膀的超级大蝙蝠!
    一架飞翼、一架显然是喷气式动力的飞翼、一架跨时代的喷气式隐形飞机出现在41年末的苏联莫斯科茹科夫学院,林俊脑子里甚至出现是不是有哪位几十年后飞机设计师像自己一样“穿越”,或是“飞机穿越”!
    随员们看到首长完全没有和其他人打招呼的打算,快速跟上,一下子把其他人都挤到了一遍。
    敲了敲翼面,再低头看了一眼起落架,看到机头位置放着梯子,两步就登上舷梯:“出来!”对着单人座舱里的一个机械师衣着的人说。
    那个上尉被林俊吓了一跳,因为他正低头在检查,突然听到一句语气极其严厉的话,一抬头看到是副统帅。
    连忙爬出座舱,搭着梯子一角落到地面。
    林俊把脑袋探到座舱里,东看看西看看,忽然他后面的兰德斯科奇似乎听到他在自言自语:“哪个天才搞出来的?这都行!”
    林俊已经确定这不是什么“穿越飞机”,因为机翼是木质结构,应该是胶合板做的,而起落架和机舱内部仪表、操纵设施都是现在的技术。不过,想出这个外形的人一定是个天才——林俊知道二战中德国的雷玛-霍顿和瓦尔特-霍顿兄弟设计建造过无尾翼飞翼式样的ho-229战斗轰炸机(也有称为go-229的),但从来没有听说这会的苏联也有无尾翼飞翼机。
    机舱里的那些仪表都是俄文标识,这也说明不是说你**提前研制出ho-229战斗轰炸机而被己方缴获,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俊显然是被这架超越时代的飞翼震惊了一下,这会才想到问问机场里的人——这飞机哪个天才设计的?哪家制造厂造的?为什么空军没向自己报告?
    “元帅。”
    林俊还没从梯子上转身,就听到身后有熟人招呼。
    一转头:“波里卡尔波夫,阿尔希波夫,怎么回事?”
    林俊是劈头盖脑就问,几步下了梯子:“谁设计的?我怎么不知道?”
    大哥阿尔希波夫一指身边的老牌设计师,“他。”
    “苏维埃战斗机设计之王”设计出飞翼,这太有点匪夷所思!
    “他不是在设计喷气式战斗机吗?”林俊一直在注意喷气式战斗机的设计进度,但苏维埃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似乎并没这么容易诞生——采用活塞式发动机的原型试验机(主要用来测试气动性能,发动机装在预留给机炮空间的机头。)已经进行试飞,但还需要大概的修改,连安装喷气式发动机的原型机都还没出来。
    波里卡尔波夫设计的喷气式战斗机外形经过修改后同梅塞斯米特262半斤对八两,这点林俊从不断送来的报告里清清楚楚,不然他都要怀疑身边的这架就是“喷气式战斗机”?!
    喷气式战斗机问世这急不来,全新的课题,就是有了发动机也不行,更不用说这dp-1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还在不断修改之中,力图增加可靠性。
    看到副统帅急于了解情况,波里卡尔波夫连忙解释:“这架飞机并没有影响新动力战斗机的研制进程,是我的设计组利用剩余材料制造的。”
    “谁的构思?”
    “这倒是我,但内部结构是几个刚从设计院毕业调到我那的年轻人一起设计的。半年前我在高尔基看到有个父亲在机场工作的中学生,在家属生活区用硬板纸糊了个飞翼在玩,从三楼扔下平稳滑行了一大段。就想到如果飞机机身、尾翼取消,只保留翼身融合的主翼,这样有可能减少飞机在空中遇到的空气阻力,还有可能提高速度。”
    “因为任务紧,我就让几个并不负责主要研制工作的年轻人去琢磨,结果小伙子们很快就用我问那个中学生借来的模型做了一整套研究,还用废旧材料造了架全尺寸无动力飞翼。”
    设计师同志一口气说了一大段,林俊听的一愣一愣:“这都行?!真是就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波里卡尔波夫为了设计喷气式战斗机工作的保密,把设计组都搬到了高尔基市,这飞翼的构思竟然出自一个脑子灵活、甚至有点另类,爱好航空模型的7年纪学生!
    谁能想到呢?一个小小的诱因,加上几个敢于大胆创新、没有负担又有导师支持的年轻人,这破时代的飞翼原型就那样诞生了!
    刚从设计院毕业的年轻人自己敲敲打打,加上几位钣金师傅和木匠师傅的业余时间帮忙,短时间内把无动力全比例飞翼都造了出来——这没装发动机的无动力飞机竟然还内置了起落架和具有完整的机舱,都是从废品场里淘出来的,小伙子们为了尽量缩短时间,一步到位:不过起落架被固定在机体内,座舱离的操纵系统倒是能控制各个气动翼面。
    接下来用一架旧的sb-2轰炸机做了拖曳试验,一个胆大包天的设计师背着降落伞钻进机舱,在草坪上滑行被拖着升空——一架手工制造、只用了7个各种尺寸模型模拟验证、全部由废品原材料组装的飞翼竟然飞行品质完全满足飞行要求!
    接下来发生的更神奇!这事小小轰动了波里卡尔波夫的设计组,结果年轻人们不仅仅没有因为自己的冒险而受到呵斥(试飞是瞒着波里卡尔波夫进行的),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
    这下小伙子们可以不用再到废品堆里去淘宝,几个木匠、钳工、钣金工和电器技术员正式派给他们这个独立研究小组,被容许使用一批宝贵的原材料制造一架安装动力设备的试验机。
    敲敲打打,边制造边改动,在波里卡尔波夫的指导下,把原本支撑用的钢梁结构换成了宝贵的大强度铝合金支撑管,用成品厚度17毫米航空用杉木压制多层胶合板做主要蒙皮,在居中、靠前的座舱两侧各安装了一台dp-1-2型喷气式发动机。
    小伙子们没有使用铝合金为主要的蒙皮材料,这是因为配给部门说调配困难,加上因为谁都没底,不能背上“浪费国家资源”罪名的风险,就用数量充足的胶合板代替,这样就不需要上报,波里卡尔波夫设计组自己就有小数量调配的权利。
    但就是材料似乎并不完美,小伙子们还是给飞机装了增压座舱,用的是彼-2的技术;因为机身扁平,没有地方安装大型油箱,结果油箱给设计到了整架飞翼的承力结构里,载油量容积系数无意间创造历史新高!
    第一次试飞,还是那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担任飞行员——试飞员们显然对它没信心,设计师自己上:自己参与设计的飞机自己最清楚。
    滑跑距离超长,让人看着胆颤心惊,但飞行品质平稳。因为是第一次试飞,兜了两个圈子就降落——降落滑跑距离近的多。
    第二天继续试飞,飞行员灵感一来,飞行高度越来越高,最后最高标记12000米的高度表到顶——飞行员再不敢爬升!
    速度呢?
    800公里!机舱里的设计师简直难以执行!——油门推杆还没到底!
    第二次试飞就发生在前天,这才将这架计划外的“怪物”上报,林俊才会不知道。
    为什么来茹科夫?因为要是想继续做试验,非在茹科夫不行,这里有高尔基研究基地所没有的东西。
    (月票还有吗?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