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出了小巷,忽见城中央有一团火焰徐徐升起,正是明教圣火。
杨过心里蓦地一沉,原来明教圣火有多种规格,打上天的是召集弟子用的,眼前这一团则表示哀悼与往生,一般只有教主或左右使去世才能点燃。
杨过知道明教之内必是有某个重要人物遇难了,他担心楚惊秋,赶忙展开轻功朝着那团圣火掠去,一直散落的明教弟子见到那团圣火,也是匆匆赶去。
他正疾掠间,忽听身后有衣袂带风的声音,那人来势甚疾,显然是个一流的高手,杨过修为虽高,却也是丝毫不敢怠慢,正想稳住身形,那人已经开口叫道:“杨兄……”
来人却是楚惊秋,他此刻却穿了一身白袍,但激战中那白袍已经被血迹染成了红袍,只在血迹的斑驳中可隐约见到原来的颜色。杨过见楚惊秋无恙,放下了一大半的心,道:“楚兄……”
两人相交多年,甚是莫逆,虽有多年未见,却仍是有一股惺惺相惜之感,但两人却都选择了沉默,只有两只大手紧紧相握。
过了一会,楚惊秋忽道:“我们过去看看吧。”杨过点了点头,轻拂长衫,当先掠去,楚惊秋微微一笑,跟上杨过,两人各展轻功,并行而去。
二人刚刚赶至,明教弟子与蒙古兵的肉搏战已经展开,几名弟子则紧紧的围着一具遗体。见到此等情景楚杨二人俱是一惊,赶忙拨开那几名弟子看去,只见明教教主霍然静静的躺着,身体上的血迹刚刚凝固。
明教弟子对教主甚是尊崇,此刻眼见教主殉难,自然更是奋不顾身的与蒙古兵拼命。蒙古兵素以好勇斗狠著称,此时的明教弟子一腔愤怒,招招式式俱是只求杀敌,比起蒙古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蒙古兵自南侵一来,恶战虽也见过不少,但敌手如此拼命却还是头一次见到。不禁激起了一腔热血,舞着弯刀更加凶狠的冲向明教弟子。
双方俱是互不相让,不多时,双方的尸首便堆了一地。楚惊秋见教众弟子伤亡甚是惨重,对杨过道:“杨兄……”杨过与他相知甚深,已知他的心意,道:“你带着他们撤,我帮你们断后。”楚惊秋知道杨过武功之高远在自己之上,并不客套,道:“杨兄保重。”
楚惊秋看了一眼杨过,便对明教弟子作出了撤退的准备,明教弟子自教主殉难,便以楚惊秋为尊了,见他已经下令撤退,只得放下仇敌纷纷撤退。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明教弟子这一撤,蒙古兵得到了极好的反攻机会,哪里会放过,狂叫着向撤退的明教弟子冲去。
杨过忽地发出一连串的长啸,那长啸源源不绝,只将众人震得耳膜欲裂。蒙古兵只得停住脚步,望着这个极丑的汉子。
杨过轻轻的将面具揭下,目光如电,扫视了一眼蒙古兵,喝道:“尔等还记得杨某么?当年杀你等大汗的人正是杨某。”
内中有懂汉语的,将杨过的话翻译出来,一时之间,蒙古兵俱是十分恐慌。原来杨过当年飞马冲杀于蒙古乱军中,一颗石子击毙蒙古大汗的神威在蒙古兵中已经尽人皆知了,有些参加过当年襄阳之战的蒙古老兵更是常常噩梦连连。
杨过见蒙古兵生出了惊惧之心,心中大乐,不由得哈哈大笑,但眼见蒙古兵势众,却也是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与蒙古兵僵持着。忽听得身后有马蹄声响起,却是一名汉人将军款款而来。
那将军骑至杨过跟前,道:“杨大侠归隐多年,怎的今日竟有此雅兴跑到我襄阳前线来?”
那将军能在杨过的威势之下神态自若的问话,端的不凡,杨过微微吃了一惊,随即道:“杨某此次重出江湖,正是因为这世间还有史将军这样的汉奸走狗存在。”
原来这名汉将正是史天泽。史天泽听杨过呼他汉奸走狗,竟也不恼,道:“如此说来,史某今天是性命不保喽?”杨过却道:“史将军虽是文武全才,但在杨某眼里却还是不堪一击,杨某若想取你性命,当真是易如反掌。可惜今天,杨某对你的性命不感兴趣。”
史天泽微微一笑,道:“那史某却是该感谢杨大侠了,只是不知道杨大侠对什么感兴趣?”杨过缓缓道:“樊城老小的性命。”
史天泽忽然正色道:“破城后屠城,这是蒙古大军的铁律,恕史某不能从命。”
杨过忽然笑了,笑得有些顽皮。
因为根据时间推算,明教弟子及从樊城撤离的武林豪杰已经渡过汉水之上的浮桥了。杨过忽然问道:“杨某一人能杀你一千名蒙古兵,你信否?”
史天泽哈哈一笑道:“杨大侠武功虽高,但我蒙古大军却也不是吃素的。”杨过淡淡的说了一声道:“史将军这是不信?要不我们试试。”
史天泽脸色突变,因为他从杨过淡淡的口气里听出了一种自信,一种绝非恐吓的自信,这使得他宁愿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他决不能冒这种险,于是他说:“这倒不用。”
杨过微微一笑,在史天泽短短的四个字里,他一听出史天泽声音的颤抖,虽然这种颤抖被史天泽低沉的声音给掩盖住了,但却仍是瞒不了杨过。
于是杨过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传我军令,蒙古兵马不得动樊城一草一木。”这句话来的颇为突兀,因为不是史天泽说的,而是一名蒙古将军说的。
那蒙古将军是刚刚到的,马尚未停稳便下了这样的军令,想是已在远处听了很久二人的对话了。史天泽对那名将军颇是敬重,见他发话,微微欠身道:“是,将军。”
杨过见那蒙古将军竟不惜违背蒙古兵多年来的铁律,也是微微欠身,道:“杨某替樊城百姓多谢将军了。”
那将军并未答话,勒紧马缰向前行去。史天泽看了一眼杨过,道:“我蒙古大军已破樊城,进襄阳,灭南宋已是必然,为今的局势,是南宋一天不灭,我蒙古大军便一天不歇,天下百姓便一天不得安宁。去留如何,还望杨大侠三思。”
一语说毕,也是勒马而去,倒显得好像是杨过与天下百姓过不去一般。
杨过看了一眼潮水般退去的蒙古大军,又看了一眼残破的城池,不由得沉沉的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