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5章 狂澜-3
    三日后,陈璘与李舜臣的水师果然如期抵达顺天倭城外的海域,将其彻底封锁,断绝了海上外援的可能性。
    而面对气势汹汹、满布四周海面之上的两万余联军水师,顺天城内倭军的士气却似乎并未受到什么严重影响。大概,小西行长等人早已备好了足够的粮草、弹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依靠外援的帮助。较之以前,唯一的区别,也仅仅是稍稍加强了环海三面的警戒而已,做好了抵御明、朝水军从海上强行攻城的准备。
    在明军一侧,虽然水师抵达后逐渐恢复了因为首战失利而挫伤的士气,但是陆上进攻所亟需的攻城器械一时之间还未制造完成,因此顺天城外的水陆两军也只能暂时围而不攻。
    这段时间里,战场上出现了久违的十余日平静。
    而就在这些等待的日子里,顺天城外的明军大营又传来了一个令众将士颇为振奋的捷报!那便是,老将董一元所率的中路军,刚刚于不久之前首战告捷,攻破了泗川倭城的重要外围据点——泗川古城。旗开得胜的中路军,不日即将向泗川倭城发起正式的总攻!
    在前不久攻破泗川古城的前哨战中,明军歼敌百余人的同时,还顺手缴获了泗川倭军尚未及时运走转移的一万多石军粮,使得困守的岛津义弘所部,如今更是被逼入了雪上加霜的窘境。
    得知此捷报的西路军将士,不禁大受鼓舞,眼看友军正一路所向披靡、建功在即,对于不日后自身西路军对于顺天倭城将要展开的总攻,也顿时充满了信心。
    而得知此消息的刘綎,虽然脸上也是泛着喜悦,但是心中却似乎有些五味杂陈的复杂纠葛。此后,更是一日之中连发三道命令,催促手下不分昼夜地紧急赶造各式攻城器械,务必于数日内全部完工。与此同时,也命令陈璘和李舜臣尽快谋划好海上进攻的计划方案,只要攻城器械一旦制造完毕,便立即对顺天倭城发起水陆全线攻势!
    望着西路军军营中再度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热烈氛围,锦衣卫们不禁也受到了感染,随时准备奉命出击、夺城建功。
    唯一还保持着谨慎态度,脸上仍旧看不到一丝兴奋之情的,大概也就只有锦衣卫千户唐卫轩一人而已。。。
    而程本举也很快得到了来自唐卫轩的一个奇怪命令,要其速派几名手下骑快马速往泗川前线,去找在那边督战的锦衣卫刘千户,同时一并送去唐卫轩交予的一封信函。
    虽然不太明白唐卫轩为何忽然要这样做,但程本举还是立即将此事安排妥当,迅速派出了快马。
    很快,隔日,派出的锦衣卫信使便一路飞奔着赶回了顺天城外明军大营,并带回了刘千户的一封亲笔回信。
    于帐中阅罢了这封来自锦衣卫内部的详细战报信函后,唐卫轩随即掩卷陷入了沉默。稍后又微微叹了口气,将这封刘千户的回信顺手递给了面前的程本举。
    “这。。。”
    看到信中关于泗川之前详细战报的程本举,此时也不由得稍稍皱了下眉头。原来,细看这份刘千户提供的战报,泗川方面战局的发展,似乎与之前朝廷统一送发的战报描述并非完全一致。尤其是,多了很多看似被无意掩盖的细节。。。
    根据手中这份锦衣卫刘千户提供的详细战报,战事的经过得到了更为详尽的描述。董一元大军逼近泗川方向时,本就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泗川守军,似乎是立刻改变了原本分兵布防的策略,打算尽快集结至新筑的泗川倭城,依靠类似于顺天倭城这般的坚固城防,集中抵御董一元的五万大军。但是,由于时间太过仓促,大量原本囤积在泗川古城的粮草物资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转移,就遭遇到了兵贵神速、一路轻装急袭的辽东游击将军李宁的迅猛进攻,如同当初蔚山城之战开始时一样,仓皇之间被杀了措手不及。守将川上忠实只好以数百人暂时固守防御。
    只是,不知为何,也许是倭军的铁炮犀利,或者这支岛津家的军队战力的确不俗,固守之中不仅顶住了李宁所部的进攻,逐渐依靠城防扳回了上风后甚至主动发起了反击,而李宁所部却因后续人马援救不及、身陷敌军的重围,最终游击将军李宁本人连同另一位游击将军卢得功双双不幸力战而死。
    不过,也因为这次突然进攻,成功拖住了泗川古城守军的及时撤退,为后续的大军围城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付出一百余人的伤亡代价后,明军主力随即攻克泗川古城的城防。守将川上忠实在突围之中所部倭军几乎死伤殆尽,其本人也身中三十余箭,仅以身免、侥幸逃回了泗川倭城。。。
    看完了这份战报,程本举对于战局的考虑,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的兴奋乐观了。从这封战报的字里行间之中,不仅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惨烈的战况,甚至也能看出些,足以令人担忧的端倪来。
    就说这支泗川古城仅有数百人的倭军吧。仓促之间倚靠铁炮和城防抵挡住了李宁所部辽东骑兵的突袭进攻,这还不算太过稀奇。但是竟然还能主动发起反击,进而导致李宁和卢得功两位游击将军双双战殁。上回蔚山城之战,明军大溃败中,也不过阵亡一名游击将军而已,其余皆是些千总、把总之类。而这次一连阵亡明军两员将领,尽管最终获胜了,但是却跑掉了敌军守将,实则最多只可谓之惨胜。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明军主力既然已经围城且突破了泗川古城的城防,面对不足几百人的守军,竟然还能被守将川上忠实身中乱箭后突出重围。若不是明军的疏忽或者有意为之的话,只能说,这支岛津家军队的战力,看来的确堪称勇悍。。。
    接下来,破旧的泗川古城虽然丢了,但是泗川倭城的岛津家主力却丝毫未损。若其余岛津家守军人人皆是如此强悍勇武、而董一元麾下虽然足有五万大军,却缺乏西路军这样的水军配合。至于能否拿下估计与顺天同样坚固异常的泗川倭城,还是最终会重蹈蔚山城久攻不下的覆辙,一时之间,程本举心中也开始有些没底了。。。
    短暂的沉思之余,程本举再度看向唐卫轩沉默不语的背影时,不禁也多了几分理解。那沉默之中并非之前临危不乱的镇定自若,或者无动于衷的冷漠无情,与过去曾无数次陷入沉思的唐卫轩相比,不知为何,程本举总觉得如今唐卫轩的表情之中,似乎还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与隐隐的忧患。。。
    也许,这战局的确是让人忧心又无奈吧。。。
    不过,唐卫轩却似乎并没有在意身后程本举的这些想法,令其最感到在意的,其实还并不只是泗川倭军的战力。反而是辽东军宿将李宁的阵亡。。。
    虽然与李宁始终接触不多,但唐卫轩大概还能依稀记得这个李如松麾下的李家家将,堪称李如松十分信任的嫡系部属。这回,却为何死得如此不明不白。。。?
    关于阵亡的原因,在刘千户的战报中说是身陷重围、力战而死。这不禁让唐卫轩想起,李如松死后的战报之中,几乎也是一样的表述。但唐卫轩实在不太相信,同样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此二人都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想当初碧蹄馆遇伏之前,李如松还曾刻意安排了杨元率领一支军队作为后应,加上当初李如松曾身陷险境的经历,从李如松本人到辽东众将今后引兵出击之时都应该更加小心谨慎才是,却为何前后都轻敌冒进、身陷重围、力战而死了呢。。。?
    还是说,原本计划中本应该立刻抵达的后续接应援军,却都双双迟迟未至,这才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更让人觉得诡异的是,面对明军先锋的突袭,倭军虽然反击得手,但是明军主力若是还未抵达,受损同样不轻的守将川上忠实理应迅速趁机撤退才是。怎么会傻等到被明军主力包围后才想到突围呢?虽然战报中并未就此直言,或许坐镇后方的刘千户也并不十分清楚。但唐卫轩仔细分析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总感觉似乎应当是李宁所部刚刚死伤殆尽,“姗姗来迟”的明军主力就“恰好”赶到了战场,随即立刻完成了对于川上忠实的包围,使得其在歼灭李宁所部后根本没有迅速安全撤离的机会。。。
    细细想来,再进一步想下去,唐卫轩额头上未免渗出了一层冷汗:
    首先是去年李如松嫡系部将杨元,以三千兵马坚守南原城,对抗数万倭军,数日后被迫突围。按理本罪不至死,至少比尚未开战便弃城而逃的陈愚衷强了太多,却仍旧被杨镐与麻贵下令押回辽东斩首示众。若此举是为了警告朝鲜前线的其余众将不可轻言撤退,为何不将其在汉城当场斩首?却非要押回辽东再行斩首示众。这斩首,又到底是杀给谁看的呢。。。?
    李如松其五弟李如梅,当初曾在碧蹄馆一战最危急的时刻,拼死作战、奋勇救下了其兄李如松。但是去年也同样因为朝中有大臣劾其畏敌不前,随即险些被劾罢官。其掌握大量朝鲜前线军权的御倭总兵官一职,也很快被朝廷临时派来的董一元替代。恰好李如松不久前战死辽东,朝廷方才调派其接替李如松的辽东总兵一职,坐镇麾下兵力已大部分被抽调至朝鲜前线的辽东局势。
    李如松二弟李如柏,前番朝鲜战事屡立战功后,后调任宁夏总兵,但也同样是在去年,竟突然“因病辞官”,失去了军权。
    再加上如今李宁这颇为离奇的力战而死,短短一年之内,李氏一族连同其家将部曲都如此巧合地接连遭遇变故。。。
    难道,这一切真的都只是巧合吗。。。?
    还是说,李如松本人的所谓“意料之外”的战死,其实本就是“情理之中”的结果。。。
    想到这里,唐卫轩只觉得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冰冷,浑身上下微微有些不寒而栗之感,不忍再继续联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