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0章 欢迎来到新时代(三)
    弓有很多称呼,但是演变下来大体分为两类,既是战弓和骑弓两种。
    战弓基本是步卒用的代名词,通常华夏的称呼就是几石几石比较模糊的命名,也就是什么类型的弓不看弓的造型,只看有多么强的力道。其实战弓要真的细分下来有许多种,最为有特点的就是短弓和长弓两类。
    在春秋战国乃至于是战国后期(差不多就是本书历史阶段),步卒所使用的弓要是按照“历史流程”来算,他们所使用的弓都是算作长弓类型,也就是弓的总长度大概是在一米七以上,会这样是这时的人身材普遍高大。而在往后的华夏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的身材越来越矮,无法使用超过自己身高的弓时,弓自然也就理所当然的变小。
    了解历史的人大概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华夏战争史在两汉三国期间,弓兵的射程动不动就能超过二百步(三百米),精锐的弓兵甚至是能射到二百四十步(三百六十米),其中当然有因为弓的强度足够的原因,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弓的类型。
    到了五胡乱华期间,身材高大的汉人(北方)一度剩下不足一百八十万,取而代之的是身高普遍在一米四到一米六的胡人,这个时候弓的射程急速下降到能射一百步就算是远了,正是因为弓的弓身被缩短,毕竟身高摆在那里,矮小的人怎么去使用超过自己身高的长弓?那么弓变小,它的张力和强度自然是下降得厉害,带动的就是射程的变短和杀伤力的不足。
    到目前为止,华夏有大量使用单骑走马的国家有三个,那就是秦国、赵国、燕国,可是说实话这三个国家的骑兵发展过程一直显得缓慢,走的也不是同一个路线。
    例如秦国,军事思想较为开放和实际,又因为国内生产工艺要领先于列国,秦国的单骑走马是最先拥有马上射箭本领的军队。
    最为早期,秦国本来就是一个牧马之国,也就是半游牧半农耕的族群,拥有大量精锐的骑士在没有马镫、马鞍的情况下可以在马上进行骑射。
    到了秦这个族群趋于农耕的社会现状时,优秀的骑士自然是要减少,他们又发明了一种可以在马背上使用的弩。
    在秦与赵公元前二六零年的“长平之战”,秦军之中就有一支特殊的兵种,也是人类最早的弩骑兵。
    赵国自赵武灵王开始就执行胡服骑射,那是为了应付草原胡人不断的侵袭而组建起来的骑兵军团,不过在赵国的官方史册上却是称呼为边军。这支边军从赵武灵王时期组建,一直到战国末期都还存在,他们的最后一任统帅是李牧,在李牧被冤杀之后自行崩溃,赵国也因为这支边军的崩溃再无野战集团,走向了灭亡。
    赵国的单骑走马军团倒是一直与胡人骑兵同步,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如秦国一样组建弩骑兵,只是用很大的力度训练可以在马背上骑射的骑士,那么精锐骑兵的规模肯定是受到极大的限制,且能够马上骑射的骑士来源一直是与赵国王室有血缘关系的白戎和白狄,就是白种人的游牧族群。更多的单骑走马骑士就是骑马步兵,用马的速度行军,到了战场下马步战这一类兵种。
    燕国与赵国一样是要应付来自胡人的侵袭,对于骑兵的组建不管是出于需要还是为了寻求对胡人的主动肯定也是要编练,但是说实话燕国一直都不怎么样,土地贫瘠和人口不多是个硬伤,也是华夏大地上率先发展骑兵那些国家中一直是垫底的一个。
    若说秦、赵、燕因为与草原接壤,为了针对胡人的侵袭不得不发展骑兵,像是齐、魏、韩、楚等不与草原接壤的列国就完全没有那个动力,哪怕是与草原接壤的秦、赵、燕在发展骑兵都一直摸不着骑兵特性还是专注于战车兵和步兵的发展,齐、魏、韩、楚这些国家又能对骑兵有多少专研和了解?
    因为不了解,很多东西自然是哪怕亲眼看到了都会感到云里雾里,通俗点就是看得见却又跟没看见没有太多的区别,哪怕是有再好的天马行空思想,什么东西也都是靠胡猜瞎想。
    田广和余樊君所看见的汉军游骑是什么模样呢?他们看见的汉军游骑是一群身穿皮甲套着长筒靴的骑士,这些骑士的战马上悬挂的零碎不少,一侧是摆放弓和箭囊,另一侧悬着一柄手柄比较长看上去有些弯套在皮革的兵器。
    长筒靴内有乾坤,这玩意压根就是掩藏马镫存在的东西,思路是吕哲观看后世《亚历山大大帝》电影时,听说为了逼真战马不套马鞍和马镫,为了让主演科林?法瑞尔达到逼真效果剧组设计了长筒靴来掩护,吕哲当然也是有样学样,尽量拖延马镫存在的事实。最重要的是那么干的话,比起打造铁质的马镫要节约成本也易于销毁……
    至于游骑身穿皮甲也不是全身甲,毕竟他们是灵活机动的一个兵种,不需要去冲锋陷阵什么的,主要只是防护住要害部位。而另外那些如弓、弓套、箭囊、斩马刀、刀套等零碎玩意,它们是汉军骑兵的基本装备。
    经过差不多四年的发展,有吕哲存在的汉军骑军发展过程可以说是跳跃性的。胡人的骑兵比较单一,也就是轻骑一种。汉军骑兵却是在吕哲的干预下分出了比较有特点的几类,除大框架内的轻骑和具装重骑之外,轻骑兵又分为弓骑兵、弩骑兵、突骑兵、游骑兵、散骑兵等等几种;重骑兵倒是不需要那么多的详细分类了,不过还是划出了单骑冲阵类和铁马连横类。
    弓骑兵和弩骑兵就是兵器上的区别,其实运用范围根本就是一种远程攻击类型的骑兵。
    突骑兵很多人会比较茫然,但是这一类骑兵在西方的战争历史上一直都是占了重要戏份的骑兵种类。说白了突骑兵就是一种区别于重骑兵连马带人都套装甲胄的轻骑,骑士身上也有甲胄,不过一般是轻甲,马匹却是不着甲或是干脆只在马的的前胸装了一个盾牌,这个盾牌一是防护作用,二是增加冲撞力。大体来说就是给予轻骑兵也能有冲击敌军步阵的能力,但主要用途却不是这个。
    游骑兵和散骑兵却又是兵种适用性差不都的一个种类,真要硬性区别的话,那就是游骑兵是大队行动,基本是用来进行粮道的袭扰或是区域封锁;散骑兵说白了则就是斥候的另一个称呼。
    齐国对骑兵最深刻的印象是那一次慎的会猎,当时同等兵力之下,齐燕联军被汉军打了个全军覆没,着实是让齐国君臣上下大大的震撼了一把。
    慎进行会猎时田广也在场,他现在观察汉军骑兵又与之当时有了不同,那个时候的汉军骑兵看上去比较简单,无非就是一人一马,兵器也主要是长兵和弩。现在呢?他看见的汉军骑兵身上装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汉国真是富庶啊……”余樊君将田广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那身皮甲该是有四五个半两,一把好弓也起码是十五半两,好的一柄铁质战剑也超过二十半两,更不用说那些陇西马的价值。”
    对了,现在“刀”这个称呼没有出现,所以短兵除了匕首之外一概就是称呼为剑,这样的习惯到了现代倭国还是一直采用,所以明明是拿着武士刀在比划刀道,倭人也用各种剑道来称呼。
    历史发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也得到转变,余樊君在原本的历史上该是项梁麾下的一员战将,先后参与楚国的复国和征战,一直是到追随项梁参与中原针对章邯的战役,他才在进攻屯驻粟地的章邯军战役中被章邯使用诱敌之计击败,并且是当场战死。
    在这个版本的历史上,余樊君却成了桓楚征战庐江郡时期的一员部将,在项梁率军攻伐庐江时余樊君眼见桓楚绝对撑不住,时逢秦军南下攻吕,他错误地判断吕哲出兵援救的决心,战到一半伙同朱石鸡脱离桓楚自立山头,后又投靠楚军,在项梁回军援救吕哲利用长江闪击的会章郡期间又脱离楚军跑到泗水郡想要打下一片基业,最后也不知道什么情况竟是成了刘邦麾下的战将之一。
    要说造化弄人,余樊君的感慨比谁都要多得多,他听说桓楚被解除兵权的时候一度感到庆幸,觉得幸好是没有继续跟随桓楚,不然也该是蹉跎半生的命。后面吕哲不断势大,桓楚又再次得到吕哲重用,连带一些原本不起眼的旧相识也在汉国发展得不错,他又开始后悔当初做出的选择。直至被田荣看重被从刘邦那里讨要给田广担任副将,他又觉得似乎能在齐国发展也不错。
    最近呢?原本以为能大干一场的余樊君,这才跟随田广浩浩荡荡地率军十五万南下,还没有来得及展现十五万军队的兵锋呢,汉军只是出动五万骑兵就一口吞掉了十五万中的七万,剩下的八万龟缩在下邳城只能看着汉军骑兵在外面耀武扬威,就甭提他的心理该有多么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