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〇四章:滇缅路
    01
    日本急于结束中国战事,强迫英国封锁滇缅公路。
    欧战爆发后,日本陆军和海上力量强化了对中国的封锁。
    此时,苏俄已经抛弃了重庆政府,美英隔岸观火。海外华人捐献的物资只能通过法属越南和英属缅甸到中国的南疆,以救燃眉之急。
    法国的贝当政府已同意关闭滇越铁路,刚刚抢修出来的滇缅路就成了重中之重。
    02
    在中印两国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半岛,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
    西洋人称之为印度支那,也就是现在的中南半岛,包括东南亚的越南和缅甸等数国。
    山同脉,水同源。早在公元前,蜀国势力就覆盖了这里,并趟出了一条穿越千山万水的南方丝绸之路,古称身毒道。
    西汉的元狩初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夏。在印度商人的店铺里看到了蜀布和邓竹杖,才知道还可以从南方绕到大夏的身后。
    汉书地理志里有段记载:自日南行船,五月可达都元国。再西行四月,有邑卢没国。再行二月,有身毒和已程不国,汉使自此而还。
    这是一条更加古老的海上通路,可以从雷州半岛到越南,再绕过马六甲海峡,深入到印度洋的沿岸各国。
    03
    秦灭蜀,南遁的蜀王子在越南北部建瓯雒国,自称安阳王。
    汉武帝发十万大军南下,又在那一带立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
    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在中南半岛上设交趾省。直到清朝的中期,当地的势力仍然依附于中原王朝。阮家三兄弟崛起,嘉庆帝册封阮福映为王,赐国号为越南
    从十九世纪开始,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欧列强派炮舰到远东开发市场。法国人武装占据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英国人也占据了印度、缅甸和马来亚西,荷兰人则拥有印度尼西亚群岛。
    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光绪二十七年,法国人又从越南的海防市修窄轨铁路到云南的昆明以扩张势力,称为滇越铁路。
    04
    光绪十二年,英军从印度入侵缅甸,设政府于仰光港。
    同年,英国又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要到了中英缅甸条约,约定缅甸仍贡于清廷,中方承认英国对缅甸的支配权。
    在抗战之初,云南省主席龙云提出抢修一条公路,从云南昆明到缅甸的腊戌。当年底,交通部确定筑路方案:由滇西的保山、龙陵和芒市出国境,在缅甸的腊戌转道于铁路,可以直通仰光港。
    从昆明到腊戍需要开山筑路近一千两百公里,工程浩大而艰巨。行政院绞尽脑汁,才挤出二百万元的资料费,命令龙云务必要在一年之内修通这条公路,确保国家的生命线。十五万当地的民工都自带食物和工具,日夜奋战。在深山里打了近两千个涵洞,搭建桥梁二百四十三座。完成土石方一千二百万立万米,提前三个月完成施工任务,堪称建路史上的奇迹。
    三八底,滇缅公路把海外捐献的抗战物资运到了昆明。英国首相丘吉尔十分感慨:“在远东,人数众多却没有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正在遭受血腥的屠杀和残酷的蹂躏。但是,勤劳而勇敢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将来也绝不会屈服。滇缅公路就是一座丰碑,令人敬仰!”
    05
    法国投降后,英国外长艾登还对重庆政府再三强调:“不列颠政府绝对不会向日本人妥协!”
    六月二十日,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向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正式提出封闭滇缅公路的要求。陆军大本营的官员分析国际形势,很傲慢地说道:“主战的丘吉尔内还能支撑多久?我们的陆军航空队有能力炸平滇缅公路,剪断重庆的脐带。”
    克莱琪权衡利弊,主张对日妥协。六月底,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恩请示美国。国务卿赫尔委婉地表示:“你们可以不向日本人做出重大的让步,也不要采取任何的抵制行动,触发战争……日本可以继续蚕食它所能吃掉的东西,就无暇它顾。”
    七月二日,克莱琪致电战时内阁:“我觉得有责任质问英王陛下的政府是否还准备再冒犯日本,陷入两线作战?”
    英国人的犹豫激怒了日本,已集结在中国深圳的五千日军磨刀霍霍,仿佛要一举攻占香港。克莱琪感到了巨大的危险和重重灾难,建议政府暂时关闭滇缅路。
    七月十日,丘吉尔内阁便批准了克莱琪所提的方案,希望重庆政府尽快与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完成和谈。
    06
    七月二十二日,近卫文麿再一次重组内阁。
    近卫文麿安排好战分子东条英机出任陆相,又让口若悬河的松岗洋右出任外相。
    本来,板垣征四郎对桐工作有个设想:一、立即停战,日军全部撤到华北;二、将汪精卫交给重庆政府处置;三、建立日满华三国同盟,结成东亚和平之轴心。
    近卫内阁的海相吉田善吾不同意,并向裕仁天皇请示:“纵观大势,英国必败。我们应该弃孤立于西南山间的蒋政权于不顾,挥兵南下。拿下东南半岛,中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裕仁天皇没有表态,参谋总长闲院宫电告板垣征四郎:桐工作不可以过分示弱,急于求成。
    07
    这时,扎根于晋察冀三省的八路军亮剑了,
    各地的游击队和民团协助主力部队猛攻正太铁路、同蒲铁路、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以及附属的交通线。
    经过近两千次的战斗,我军拔除日寇据点数千个,破坏铁路近五百公里并炸毁桥梁和车站二百五十二处,收复了十一座县城。日寇各部感到地动山摇,不断呼援。
    英国路透社和美国合众社率先报导了战况,并披露了一条消息:“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不得不从华中前线抽调两个师团以充实华北,强化治安。”
    重庆的大公报、新蜀报和力报也迅速跟进,并在一篇社评中说:“八路军在华北出击之日,正是一百七十余架日机疯狂炸我陪都之时,我军以胜利的出击回答了日寇的兽行,也回答了投降派和彷徨者的烂调。”
    九月四日,蒋介石致电领导八路军作战的朱德总司令和前敌指挥彭德怀:“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痛击,特电嘉奖。”
    那是一个阴云渗淡的多事之秋,几十万华北民众纷纷拿起刀枪,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