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四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宋美龄登专机西行。
从印度到非洲,再跨大西洋,从相当安全的空中航线飞到纽约,
月底,宋美龄住进了曼哈顿北部的长老教会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02
这所医院的住院部腾空了一层楼,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和豪华的装修。
事实上,十二楼只有一个叫林夫人的患者,病历上的临床诊断是幽门癌。
躺在病床上的宋美龄确实很憔悴,床头旁边有一部收音机,正在播报时事新闻:“在太平洋上,有很多无人问津的小岛。我们的战士在上面战斗,不折不饶……”
窗边有报架,茶几上有十来本介绍时光生活的杂志和画报,枕头下面还有一本狄金森诗选。
03
秋已深,窗外是海涛声声……
随行的孔二小姐翻看着纽约市和周边地区的旅游宣传画册,揣摩着英语单词的意思。
十七世纪初,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代哈德逊发现了这块靠河临海的地方。荷兰人以一枚玻璃珠向印第安人换到了曼哈顿岛,并建了一座教堂。
后来,大英帝国宣称哈得逊河流域都是英国人的土地。荷兰人很无奈,眼睁睁地看着英国人把曼哈顿称为纽约市,意思是新约克郡。
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首任美联邦总统华盛顿在曼哈顿宣誓就职:“同胞们:愿上帝赐福,保佑一个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组成的政府。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我国的政策将以纯洁而坚定的个人道德原则为基础,而自由政府将会以那赢得民心和全世界尊敬的一切特点而显示其优越性……”
有人说:“曼哈顿就是一个剧场,各种力量都有自己的代言人。”
到了十九世纪,源源不断的欧洲移民汇聚到纽约港,曼哈顿的街区里高楼林立。
一座高耸入云的自由女神像面向东方,其铭文是一首十四行诗。它说:“在通向自由的门前,我高举火炬照亮黑暗。”
04
有个海军上尉写了一部历史小说:名叫最后的莫希干人。
在欧洲探险家到美洲前,这一带是印地安人的领地,其莫希干部落以骁勇著称。
然而,欧洲的海盗们有大炮和枪,相信一句话:“这个世界只有一条真理,强者为王。”
一八九三年夏,音乐家德沃夏克也到了纽约,写下了一部既结构宏伟又气势磅礴的交响曲:自新大陆。
准确地说,炎热的非洲和富饶的亚洲也都是欧洲人的新大陆,可以任意划线并且打桩立碑,放火烧荒。
美国宪法上说:“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可以肯定,宪法里的人民并不包括美洲土著居民和从非洲捆来的黑奴,就像罗马的共和制不会把斗兽场里的角斗士视为自己的公民。
05
一八六三年,美国要建筑横跨北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穿越内华达山脉的险峰峡谷。
工程承包商到中国的华南地区招工,用货船运到圣弗朗西斯科市。这是长达将近三个月的地狱之行,途中的死亡率高达六成半。
在修路的工地上,华工的生活条件也被雇主压到了极限,可以说:“太平洋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一八八二年,美国全面实施排华法案,包括不准华人在法庭上反对白种人,不准华人拥有房地产和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准其子女入学接受教育。
这种情况延续到了太平洋战争的初期,日本的报纸利用这点嘲笑美国人的背信弃义,还说:“大洋彼此岸是强盗们的天堂,我们的地狱。”
有一个美国参议员也说:“日本的宣传利用了我们排斥和羞辱中国朋友的法律,就算居心叵测,也是事实!”
威尔基给宋美龄带来的第一个好消息就是国会将考虑废除排华法案,承认三十万华工对开发美国西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06
曼哈顿有十二条南北方向的大道,并排而行。
最初,它的城中心是个五边形的城堡。四周有状如棋盘的街区,人称曼哈顿网格。
二十年前,纽约人口超过一千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它的百老汇成了娱乐文化的新圣地,活色生香。它的华尔街是全球资本的汇聚地,风云诡谲……
在拥挤的华尔街上,有句人人爱说的口头禅:“政治就是利益,所有的利益都是生意。”
宋美龄很清楚,罗斯福早就知道日本的海军会被逼得铤而走险,抢先一步偷袭了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国高层要想以一搏十,就得让珍珠港陷入到熊熊的火海中。
在硬碰硬是瓜岛战役中,罗斯福握紧拳头说:“我们的美国不能输!”
第二天,所有的报纸都强调,即使美国只剩下一个士兵,也不会放下武器。
07
在教会医院里,威尔基与宋美龄有一次长时间的密谈。
“四〇年大选,我们抨击孤立主义是基于一个明确的事实:我们都希望天下一家,需要一种明白无误的秩序。武力只能删除矛盾,而不能妥善地解决矛盾……”
“怎样才能解决矛盾呢?”
威尔基摇头说:“在我看来,矛盾就是矛盾,我们用不着为它烦恼。”
“我不行……”
宋美龄说到了日本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声音有一些哽咽。平静了一下心情,宋美龄要一字一字地说:“我们的善良绝不是懦弱!我们需要朋友,绝不乞讨!”
威尔基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中国的问题就是各自为政,不能把五指攥成拳头。”
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想以武力确定帝制。北伐胜利后,在华的日本势力、苏俄势力和欧美势力互不相让,可谓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