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月圆如镜。
柴山兼四郎飞到南京,同行者还有心事重重的鸠彦亲王。
鸠彦亲王是裕仁天皇的叔父,还是刚刚才就职的东亚战略顾问。
五年前,鸠彦亲王以中将身份出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全权处理中国战事。
那是三七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夜,御前会议批准对中国作战的计划预案,确定以军事占领南京,下达大陆第八号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当时动用了第三师团、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一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〇一师团,第一一四师团和第五师团国崎支队。
02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希望西洋各国出面调停中日战争。
结果,列强袖手旁边,只有苏俄表示绝不会支持日本对华作战。
希特勒看到蒋介石有可能滑入斯大林的怀抱,指示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向日本外相广田做工作,力求和平解决日中纷争。
当时,日军在上海作战出现了重大伤亡。广田提出了四个条件:一、中国承认满洲国独立;二、承认华北五省自治;三、中日共同防苏;四、中日经济提携。
八月二十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走完了所有的程序。
次日,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与苏俄驻华特使鲍格莫洛夫在南京交换文本。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劝告蒋介石放弃亲苏之约,饮鸩止渴。
03
十一月三日,也就是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之前。
狄克逊得到蒋介石的许诺,再一次会晤广田,反对战争升级。广田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方在上海的作战纯属自卫,已经牺牲了数万的帝国军人。现在,南京方面必须做出检讨。还有……”
陶德曼把日本的意见转达给蒋介石,脸色严峻地说:“日方有充足证据,表明淞沪之战始于贵军挺进虹桥机场并且攻击其海军陆战队的虹口基地。现在,那边又提出了三个附加条件……”
蒋介石等陶德曼说完:“十分感谢贵国元首的关心,以及德国朋友们的艰辛努力……我们如果接受了这些条件,中国政府必将无以立足!”
陶德曼苦笑:“若是南京不保,你们还有自己的政府吗?”
蒋介石慢慢地说:“我们可以失去南京,而不能再失掉了民心!”
04
三七年十二月二日,陶德曼再从上海到南京。
蒋介石松口:“我们可以考虑以广田的几点建议做和谈的蓝本,关于华北问题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口头协定,并且绝对地保密。”
十天后,南京陷落,日本再次提高和谈门槛并索要巨额的战争赔偿。有人给蒋介石献策说:“战必败,和必乱。败而和,国可安。”
蒋介石自然是心领神会:“谁抗日,谁就带兵作战。战败之后,再讲和不迟。”
三八年一月,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声明说:“不承认以蒋介石为首的支那政府,中日问题不需要第三国调停。”
希特勒感到很没有面子,拒绝终止对华的军火输出也拒绝召回在华的军事顾问团。五年了,德国再一次要求日本在四一年之前结束对中国的战争并出兵西伯利亚。
在御前会上,天皇让鸠彦亲王与柴山兼四郎到南京解决好中国问题,确保其六十万驻军在五月前转到印度作战。
05
鸠彦亲王十分清楚,现在撤兵南下是项异常艰苦的工作。
而且,这个举动也间接地否定了自己对南京的作战,纯属自己给自己揩屁股。
这一次奉命到南京,柴山兼四郎是去给汪精卫做最高军事顾问,应对日军转进到太平洋战区后的真空局面。
大本营的计划是故意泄密五号作战方案,并作有限的提前进政。有理由相信,中国军队会全面地回缩,退守川北和川东。这时候,再由汪精卫的十几万军队接替战线。难点有三:其一、华北方面军能否从川北转进到武汉;其二、华中方面军能否打通粤汉铁路;其三、延安方面与重庆方面的反应速度与应对策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只要能让支那三方并立,整个战局就能得到很大的改观。
06
飞机落地,大雪飘飘。
小轿车缓缓地行驶在大街上,看不到一个人影。
靠在软软的座靠上,鸠彦亲王就像飘浮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面。
以前,这里是虎踞龙盘和人文荟萃的六朝故都,居然在一夜之间就洗尽铅华。
岁月荏苒,鸠彦亲王慢慢合上眼,仿佛又回到了三七年底的那个冬天:惨烈的淞沪会战打了整整三个月,战争的艰苦程度完全超出了皇室和大本营的想象。
三个月亡华已经变成了笑话,以参谋次长多田骏为首的一大帮人都坚持认为,帝国的威胁来自苏俄,不应该草率地扩大中国战事,自陷泥潭。当时,大本营要求华中方面军不可逾越过苏州和嘉兴一线。
华中派遣军则坚持认为打下南京可以拿到更多的筹码,更有利于速战速决地解决支那问题。
那段时间,军部大楼里吵成一团,谁也拿不出一个令方方面面都感到满意的方案。没想到,这一场只准备打三个的仗竟打了五年,消耗巨大……
07
炮声不再,树枝上的积雪却簌簌而落,沙沙有声。
当年的南京城就像是一颗被支那统治者扔出来的烂桃子,不偏不倚地砸到了鸠彦亲王的鼻子上。
人生从来都是无法回头的单行道,这些年鸠彦亲王背负了很多宿老和懦夫们的指责,仿佛当年不该意气用事,纵兵屠城。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轿车进了戒备森严的司令部,漫天之雪已经停了,月亮浮出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