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2章 闷头发展
    正月很快过去,延绥各地平静下来了,郑勋睿的名气在延绥各地也传开了,只是巡抚衙门好像是有意在制止这种趋势,不愿意巡抚大人的名气太大,正月之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好在巡抚衙门早就做了准备,因为年前粮食拨付就到位了,延安府各地的情形是完全稳定的,庆阳府各地也逐渐稳定下来,官府能够及时的救济缺粮的百姓,老百姓有饭吃,就不会出现波动,至于说榆林边镇,因为军士人数的减少,军户的负担明显减轻了,而且粮食上缴的数目也发生了变化,军户只要上缴粮食收成的三成,其余的七成全部留给自己,这大大促进了军户的耕作热情。
    延安、清扬和榆林三地,储存雨水和雪水的事宜,早就大规模的铺开,延安府是最早推行的地方,也是郑勋睿亲自督办的,可进展最快的是榆林边镇,卫所营堡的军士,也参与到这件事情之中,军士毕竟有纪律性,挖坑的效率是很高的,一些硕大的土坑能够储存不少的雪水和雨水,不浪费上天赐予的每一滴水。
    延安府知府杨廷枢和庆阳府知府董功明,署理政务都是很不错的,特别是杨廷枢,很短的时间之内,就熟悉了府衙的诸多事宜,这也让郑勋睿轻松了很多。
    闯王高迎祥被生擒斩杀,麾下一万五千军士被剿灭的消息,早就传到山西等地去了,诸多流寇是知道闯王战斗力的,想不到闯王居然被彻底剿灭,本人也被生擒和斩杀,其余的流寇,自然不会选择再次的回到延安去,这等于是找死,不过一些话语还是喊出来了,什么一定要为闯王报仇等等,对于这些毫无意义的传言,郑勋睿根本不在乎。
    郑家军的军士达到了九千四百人,训练的事宜一刻都没有放松,特别是在军纪军规方面的要求,成为了重中之重,对于训练期间违反军规的军士,毫不留情的予以惩戒,严重的甚至会遭遇到除名的处理。
    阵亡的军士,其家人得到了一百两银子的抚恤费用,还有十石粮食,一百里银子在寻常百姓看来,就是一笔巨款了,恐怕一辈子都看不到这么多的银子,十石粮食基本可以维持家人一年左右的生活,这样的抚恤,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榆林边镇的不少人开始打听,郑家军是不是还招募军士,他们想着进去,成为了郑家军的军士,家人日常的生活也有保证了。
    榆林边镇,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这里的军户,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联系,都有一些亲戚关系,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军户,户籍制度就限制了他们,让他们无法搬迁,除非是造反,几百年的时间延续下来,几乎都是沾亲带故的关系了,这让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加上近几年来的饥荒,让他们相互之间必须要互相帮助,才能够保证活下去,这种天然形成的联系,是不可能被打破的。
    郑勋睿早就知道这样的情况,所以来到延绥镇之后,训读开始招募军士,一次性招募的四千军士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榆林边镇的人,这些人作战勇猛,而且非常团结,誓死不后退,郑锦宏率领的一千一百步卒,几乎都是在榆林招募的军士,他们抵挡了上万人流寇的冲击,尽管损失过半,但是没有崩溃,就体现出来战斗力和团结性。
    这样的军士,当然是郑勋睿需要的。
    所以回到延绥镇之后,郑家军招募军士的工作,再次展开。
    这一次报名的情况,和前一次完全不一样了,大量的人来报名,父母领着孩子,婆娘领着老公,这也让负责招募事宜的郑锦宏和杨贺等人大为吃惊。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郑家军再次招募了两千人。
    截止二月底,郑家军的总人数,达到了一万一千五百人。
    其次就是战马,蒙古部落再次前来交易,还是按照三石粮食一匹战马,以及二两黄金一石粮食的价格交易,三月初在白城子交易,郑家军获取战马两千五百匹。
    郑勋睿很是欣慰,郑家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万人,战马也达到了一万匹。
    除开最后招募的两千军士,其余军士都是经过了实战,见过了血腥,而且他们在战场上面显示出来的战斗力是非常旺盛的,这与平日里的训练不无关系,郑家军军规之中有一条非常显眼,那就是战斗之中,不管遇见什么情况,哪怕是剩下最后一个人,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也是绝对不能够撤退和崩溃的。
    这一条军规牢牢的刻进军士的脑海里面。
    榆林总兵刘泽清很是平静,他没有打算招募军士,维持三万人的规模就可以了,而且军官的人数也不会增加,这样能够节省开销,不过他按照郑勋睿的要求,让军士不再参与到屯田事宜之中,军士和军户实行了内部的分离,种地的军户不再算作是榆林边军,也不参与日常的训练之中,而且榆林边军也按照郑家军的要求训练。
    刘泽清很清楚,郑家军的强悍,是他从未见过的,他在辽东多年,见识过关宁铁骑的强悍,可是关宁铁骑缺乏郑家军的气势,那就是不管遇见什么危险,临死不撤退、视死如归的气势,这样的气势不是嘴上说出来的,需要平日里的训练。
    刘泽清很清楚,郑家军从实力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关宁铁骑,只不过这样的话不能够说出来,毕竟关宁铁骑面对的是凶恶的后金鞑子,而且在战斗之中显示出来了威力,郑家军面对的只是流寇,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榆林边镇有郑家军的存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而且郑勋睿和蒙古草原互市,交易了不少的粮食、茶叶、丝绸等物品,这让蒙古草原能够维持,也就不至于大举兴兵劫掠,毕竟谁都不愿意打战,那是要死人的。
    性子有些高傲的刘泽清,因为经历的复杂,一般是不会真正心服某个人的,但是在郑勋睿的面前,他是完全低头了,人家太厉害了。
    刘泽清重点抓军士训练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粮草的筹集事宜,这方面郑勋睿很是大度,对于榆林边镇的事宜,干涉不多,放手让刘泽清去管理,这也是很少见的情况,按说郑勋睿是延绥巡抚,驻地又在延绥镇,可以管辖榆林边镇的一切事宜的,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郑勋睿很少直接过问榆林边军的事宜,每次刘泽清禀报的时候,都是以刘泽清禀报的意见为主。
    这里面就包括最为重要的钱粮问题,军户种植出来的冬小麦,眼看着就要开始收割了,刘泽清曾经去请示,郑勋睿很直接的说了,军户缴纳的粮草,理应归总兵府直接管控,巡抚衙门不会干预,只不过总兵府要做好规划,保证粮食充足,保证榆林边镇不会缺粮,特别是前些年,榆林边镇多次发生大规模的饥荒,这样的情况今后不能够出现了。
    有了郑勋睿的这些安排,刘泽清才能够施展手脚,大规模的训练榆林边军。
    榆林边军的实力也在逐步的增强,以至于明显超过了大同边军,包括辽东的某些军队,这一点是朝廷没有想到的,以至于后来郑家军撤走之后,榆林边军在守卫榆林的过程之中,大败流寇和后金鞑子,其表现令朝廷惊叹。
    郑勋睿一直都很关注榆林边军,更是关注刘泽清,在平日的交谈之中,他注意用言语来引导刘泽清,胜不骄败不馁,这是郑家军的军规,同样被用到榆林边军的训练之中,郑勋睿好几次提醒了刘泽清,以前作战的胜利,早就过去了,以往的勇猛,也成为了历史,军队包括将领,要时时刻刻考虑到下一次的战斗,绝不要躺在功劳簿上面,否则距离垮下来的时间就不远了,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教训。
    刘泽清的表现,整体来说是不错的,在他郑勋睿的面前,也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丝毫的逾越,这得益于上一次的战斗,也得益于郑勋睿特殊的身份,殿试状元,即能够治理民生,由能够指挥大军作战,甚至能够亲自参与厮杀,刘泽清要是不服气,那就没有天理了。
    当然郑勋睿还没有收服刘泽清的想法,也就是不想让刘泽清进入到郑家军之中去,这是原则问题,郑家军的发展壮大,迟早会引起各方面的注意,这个时候更是要小心,只能够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心腹,决不能够头脑发热,相信什么史料的总结,吸纳那些明末所谓著名的将领,这样的做法是找死,这些人都是终于朝廷和皇上的,一旦他郑勋睿与朝廷或者皇上发生对立的局面,这些人就成为了定时炸弹,会将自己炸的粉身碎骨的。
    也就是说,郑勋睿一直都非常的清醒,特别是父母和二娘到京城之后,他将一切看的更加的清楚,尽管前方的道路还是模糊的,但该怎么走,他内心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