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会他才伸手去拿糕点,摸了半天才抬头看了一眼盘子,早就见底了。
而春草正包了一嘴巴,心满意足的样子真气到沈御风了。
“朕怀疑你所谓的伺候,就是想混吃混喝。你就不能给朕留一块?半块也行,啊?”
她嘴巴里有糕点,又急着说话,导致糕点粉末喷了沈御风一头一脸,自己还咳嗦不止。
沈御风一着急,端起茶杯给了喂了一口茶,“朕,朕不吃了,你全吃,别激动。”他拍着她的背。
春草也顾不上,呛的眼泪都留下来了,这贪心果然没好报。
她顾不上,端起茶杯全部喝完,又清了清嗓子,这才好多了。
放下茶杯,她觉得哪里不对劲,半天才道:“皇上,这是你的茶杯?”
沈御风刚才着急,也没顾上谁的茶杯,再说这上书房除了他有茶杯还能谁有?他不以为然点点头。
春草的脸一会红一会白,“我怎么可以喝你的杯子呢?”
“看你平日伺候朕的份上,朕不嫌弃你。”
春草又咽咽口水,她努力回忆沈御风到底有没有喝过茶杯的水,最后确定不仅喝了,还喝了很多次。
她不高兴,“可我嫌弃你啊。”
沈御风:“.......”太过分了,“你说话就不会拐弯吗?”
春草委屈,“我都是跟皇上学的啊,皇上说话从来不会拐弯的。”
沈御风眯着眼睛,有这么回事吗?他不知道,“朕以后尽量拐弯,行吗?”
春草笑了,两个小酒窝很好看,她瞅了一眼桌子上的图,“你这画的是什么呀?”
“呵,跟你说了你也听不懂。”
春草刚刚还笑嘻嘻,这会脸色不好,不是说好了说话拐弯吗?这明显的说春草笨。
“江南老是有水患,朕想寻个好法子减轻水灾。”沈御风知道自己刚刚说话没拐弯,及时补救。
春草看着乱七八糟的水路图,“我跟你说,江南这些年水灾泛滥,根本就是朝廷放之任之,无所作为导致。”
沈御风面瘫脸露出疑惑,这不像是个十几岁的姑娘说的话,对于江南,沈御风一个北方人根本不懂,他也没有去过南边。
“你在这几个地方多修水库,塘坝,还有截流勾,这样雨季一来洪水就不会想猛兽一样猝不及防。下游也就不会年年被洪水吞没。”她指着地图,“还有堤坝要修牢固,很多地方洪水没来之前,河道就已经看出裸露的泥土,而且缺口根本都没有打桩防护,这样上游的水一泻千里的时候,这些地方不堪一击。”
“嗯,水库可以在汛期的时候储存多余的水,缓解洪水的压力,可是这个工程不小。”沈御风犹豫。
“且,这些又不是要年年做,你做了,以后的皇帝就不用做了。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否则,每年花的银子都白花了。”
沈御风觉得有道理,他打算找云瑶说说,听听她的想法。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要不江南永远都搞不好,每年都重复上演洪水吞噬下游一切的噩梦。
云瑶也是这么想的,楚愠曾经提过,只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一切都来不及规划。
现在边关稳定,解决江南的事显得尤为重要。
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银子,云瑶建议发动全国百姓急救江南,首当其冲的是悦胜钱庄,他的积极态度起了带动作用。对于造福子孙的事,大家的觉悟还是很高。
沈御风很快下达了整改江南河道周边环境的文书,让各部协助,当地的很多百姓也自告奋勇,加入到修建当中。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夏季即将来临,而江南的工事正热火朝天,修的成效显著,就算今年不能完全阻挡水灾,却一定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明年再巩固,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云瑶是个急性子,她打算带着孩子亲自去江南看看工事修建,顺便去看看母亲,上次花纱得知她还活着,并且在南境,当即就要带着依风过去。云瑶那时候不想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遂让她不要去,等一切安定她会带儿子去看望他们的。
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看着渐渐平静的一切,她终于可以去看望他们了。
在她离开之前,她还有件心事,那就是御风的婚事,他已经十六了,该选个贤良淑惠的女子放在身边。
她找了个机会打算跟沈御风讲一下这个事。
御花园,春草带着小宝儿玩,云瑶则和沈御风坐在凉亭下。
“现在国事趋于稳定,你现在事情也顺手了,有没有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我给你把把关。”
沈御风一滞,刚想回绝,他觉得还可以再等等。
“要不回头我让人送些画像给你看看,中意的就定下来。”
沈御风嘴角欠了欠,“现在刚刚接手皇位,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习,婚事可以再等等,以国事为重。”
“国事家事并不冲突,你越是要学习历练,身边越是需要个关心爱护你的人帮衬啊。”云瑶看了一眼春草,她知道春草是个很适合的人选,可沈御风需要更强大的背景支持。
沈御风没有吱声,帝王家的婚姻,就算他没经历过,也知道身不由己,他也改变不了。
“你觉得春草怎样?”云瑶突然问,“你若是喜欢她,可以给她一个名分,”
沈御风看了一眼春草,眼里意味不明,他想的不是春草,而是自己已经到了该谈婚的年龄,可若是小七在,她才十岁。
好难啊!
若是必须要娶一个,他愿意娶春草,毕竟其他的女子他不熟悉,不一定能处得来。可是云瑶刚才的话说了可以给她一个名分,但绝不是皇后。
“我听王嫂的。”沈御风想了想道。
“石相有个孙女,我看了既朴素又大方,也是个聪明的女孩。”
沈御风低头,其实选谁都一样,但历来皇家的婚姻都是这样的,选一些重臣家的女儿,巩固皇权。
事情就这么敲定了,一旦开了这个头,后面刘尚书李尚书等也都纷纷自荐家里待嫁的女子,自家没有,拐多少弯拉多少亲也要找出一个送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