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听了贾诩之言,果然一阵激动,急忙问道:“敢问先生良策?”
贾诩带着刘备到了书房,坐定之后,才缓缓言道:“高顺在洛阳所为,一心只为取荆州,其知天子就在襄阳,而有此为,心中早无汉室,将军何不上书朝廷,只说洛阳之事,乃高顺私自所谓,其窝藏祸心,故弄玄虚,作此欺天之事,其心可诛,再下旨各诸侯共讨之,岂非一举两得?”
刘备听罢,一阵愕然,贾诩之计果然狠毒,诸葛亮比之,确实有些稚嫩,按照贾诩的计策,他可以更轻松的联合孙权,甚至还能让吕布和刘璋等人都有所动作,对高顺造成更大的威胁,既然一定要战,占据主动总比被动的强!
想通之后,刘备心中的忧虑暂时减去不少,虽说下旨让各诸侯讨贼,但对最主要的孙权,好处还是不得不给的,封官进爵一样都不能少,刘备拜别了贾诩,匆匆而去!
刘备走后,贾诩脸上却无半分欣喜之色,站起身来看着院中新翻的泥土,半晌才自语道:“高顺,你的弱点究竟在哪里?”
是人就有弱点,攻其必破,贾诩深谙人性,最善利用盲点,但这几年据他搜罗的信息来看,高顺每战皆准备充分,毫无破绽,处处料敌在先,却又出人意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样的对手,可比张良、陈平,他的智谋,甚至让人都忘记了高顺还是昔日陷阵营统帅,率军杀敌,攻无不克,是一员征战沙场的猛将,而高顺还有许多谋士辅佐,拾遗补漏,贾诩似乎看到了一角未来,细小的眼中精芒闪烁!
第二日早朝,刘备一改昔日和蔼面目,十分珍重而又慷慨陈词的痛斥上书,将高顺说成一个心怀叵测、窝藏祸心的叛逆之人,与王莽、董卓无异,高顺明知天子不会移驾洛阳,而如此作为,定有自立之心,请献帝下旨征讨!
朝堂一片安静,献帝莫名所以,杨彪等人目瞪口呆,不明白刘备为何一夜之间想出这么多说辞,将高顺从天堂直接推到了地狱,反掌之间,为国尽忠的大将变成了窃国之贼!
好一阵安静之后,杨彪余悸未消的言道:“陛下,大将军此言若公诸天下,恐会逼反高顺啊!”
献帝吃了一惊,其他人也神色大变,高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此时还能奉迎天子,说明其心存汉室,而刘备却颠倒黑白,痛斥高顺,要是高顺心一横,拥军自立,以高顺如今的实力,谁能抵挡?这不是逼着高顺自立?
群臣反应过来,马上又是一窝蜂的开始吵闹,当然也有刘备的心腹,双方各持己见,而献帝又是个没注意的,他知道自己现在全都仰仗刘备,才能安心呆在襄阳,但杨彪等人的忠臣,献帝也毫不怀疑,从洛阳到长安,再到弘农,这些人始终不离不弃,是真正的忠臣!
“自高祖斩蛇,建立帝邦以来,四百余年,某奉祖之命,一心匡扶汉室,再兴炎刘,莫非比不上一个外姓之人乎?”刘备神色肃然,完全是强势神态:“本将军奉大义而讨逆,乃是顺应天意民心,无往不利,高顺兵多,逆天行事,焉能不败?”
训斥一番朝臣,刘备也不给他们说话的余地,作为大汉皇叔,加上他现在的地位,也有执掌朝政的权力,当下便向献帝谏言:“高顺起于行伍之间,乃丁原旧部,心怀不轨,今拥兵自立,请传旨天下,共起而讨之!”
献帝左右看看,群臣都垂首不语,就连杨彪也再未说话,而他与刘备之前便商议过此事,绝不会移驾洛阳,只好点头答应!
罢朝之后,杨彪一声长叹,他已经年过古稀之年,早就该辞官回乡,只是看到大汉岌岌可危,天子年幼,无人辅佐,又有先皇遗嘱,杨彪不忍离去,如今刘备终于露出狰狞之色,杨彪忽然生出无力之感!
他在洛阳便与高顺见过一面,知道此人必成大事,后来又奉旨到冀州劝和高顺与袁绍,高顺也遵旨罢兵,从各处情报来看,高顺断无篡逆之心,刘备却如此指责高顺,只能说明刘备不愿让天子移驾,不愿放弃到手的权力,照此情形,日后刘备掌权,恐怕皇权也难说的清楚,而刘备又是汉室宗亲的身份,自立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但现在整个皇室都是仰仗刘备之力,杨彪历经世故,怎会看不出刘备此次是决心要与高顺决裂,多说无益,反而会让天子增加危险,如今局势虽然不值得欣喜,但比起在西凉军手中之时,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年迈无奈的杨彪告老还乡,朝臣皆以杨彪为首,刘备的阻力最大便是来自他,二人形成默契,杨彪要走,刘备并未阻拦,几日后便告老还乡,返回弘农去了!
洛阳降瑞之事传的沸沸扬扬,高顺上书襄阳请天子移驾洛阳,人们都在观望,等候消息,没想倒半月之后,忽然圣旨下到各州,将高顺斥为国贼,拥兵自立,天下哗然,不明白天子为何如此颠倒黑白,尤其是洛阳百姓和那些见到异相的人,更是愤愤不平,为高顺喊冤,他们可是亲眼所见,岂能有假?
高顺等人也知道刘备定然不会同意将天子送到洛阳,定会找一番说辞推却,只是高顺没想到刘备做出的反应如此犀利,不仅拒绝移驾,还将自己骂得狗血淋头,成了包藏祸心的窃国之贼,这可真是始料未及!
诸葛亮虽然足以应对此事,但以诸葛亮的性格来讲,绝不会如此断然狠毒,能做出如此对策的,只有一人,那便是贾诩,高顺一阵苦笑,看来和这样的对手过招,还是要小心才好,一不小心,便是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高顺立即做出反应,当然不可能直接说天子不是,只说刘备沽名钓誉,独掌朝政,政令不通,百官之言,不达天听,而天子诏意,也不能下达黎民,刘备才是大大的窃国之贼,号召诸侯共起而讨之,以清君侧!
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私下里自然更加较劲,说是天下诸侯,如今也只剩下吕布、孙权、刘璋而已,而这最关键的便是江东的孙家,说能够说动孙家,谁便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诏书发出,军营的诸葛亮得知小心,却怔然半晌,他也没想到刘备居然没有采用他的计策,而是破釜沉舟,这个计策诸葛亮不用想也知道是贾诩的主意,而从大局来讲,贾诩的计策比他更加老辣,也高出一筹!
既然二人意见相同,都知道高顺必会用兵,诸葛亮之计,便显得温和,只是推脱,而贾诩则更加凌厉,先将大义掌控手中,贬斥高顺,而等高顺再说刘备独掌朝政,假借发兵时,便由主动变成了被动!
这一来一去之间,刘备却占到便宜,至少对士气、民心都是一个极大的鼓动,诸葛亮皱着眉,劫持放在左手上半晌未动,他出山辅佐刘备,正是看中刘备正处于弱势,又无谋士辅佐,自己必将一展所长,极尽发挥,他需要刘备完全的信任和支持,但他忽略了这个一直名声不显的贾诩,第一次用计,便输了一筹!
草草结束了训练,诸葛亮回到府中,其实他这次提前出山,是有些准备不足,比如他的天文之法还未学完,阵法还不过完善,只能等在军中慢慢研究学习了,但贾诩的本事似乎比他更强,这让诸葛亮心中有些不舒服!
他派心腹开始搜集贾诩的资料,几日后,诸葛亮看完这些,大吃一惊,暗叹贾诩之谋,料敌之准,甚至连他都有些自叹不如,就最近一计而言,刘备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取得荆州,正是贾诩算准了刘表爱惜名誉,胸无大志才会如此,否则荆州数年的经营,哪能会让刘备如此轻易便得到?
诸葛亮心中的危机顿时增加了不少,他要想在刘备帐下做到独掌一军,就必须要强于贾诩,或者越过这个障碍,但贾诩毕竟是随军多年的老将,经验摆在那里,诸葛亮要想超过贾诩,恐怕非克日能就,那就只能有第二种策略,扫平这个障碍!
刘备这几日正忙着和高顺南北对话,各执一词,同时派出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甚至不惜策反高顺所管辖州郡内的郡县,也无暇和诸葛亮见面,而关张等人也都加紧训练兵马,与高顺一战无法避免,便只能全力迎战了!
诸葛亮来见刘备,刘备正想着如何与刘璋取得联络,以汉室同宗的身份让他出兵讨伐高顺自然最合适不过,但刘璋生性暗弱,恐怕不敢主动出兵,刘备需要一个让刘璋无法拒绝的理由!
寒暄几句,不等诸葛亮说话,刘备倒先开了口:“刘璋在益州,兵马无数,粮草充足,欲令其出葭萌关攻打汉中,以分高顺之心,军师有何良策?”
诸葛亮略作沉吟,答道:“刘璋坐守西川,但求偏安一隅,主公可遣使往成都,言高顺若取荆州,益州也将不保,其心有畏惧,定会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