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0章 决战开罗(四)
    先不说在后面进入到漫长追杀之中的三方骑兵们,在前线,面对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惨烈厮杀之后,阿普杜勒终于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按照时间来说,打了这么久,明军应该是要死去补给了才对,可是一个月前明军的抵抗是什么样子,一个月后就还是什么样!
    这让阿普杜勒心知不妙,他不清楚在开罗的后方到底发什么什么事,可是阿普杜勒却知道在这么长的时间过去后都还没有体现出效果,那么就证明奇袭明军后方的计划是获得失败了!
    而且连续一个月的高强度作战也让奥斯曼军队损失惨重,现在看着没有效果阿普杜勒知道自己失算之后,还是放弃了继续对明军维持高强度作战,而是选择了先行避让,毕竟就算是有着狂热的宗教支持,奥斯曼军队还是有一些受不了如此的战斗,他们迫切的需要休整!
    所以整个战战场终于是迎来了一次短暂的安静,而这场宝贵的休整时间杨林也是对前线士兵开出了最好的伙食,整个明军的战场上在那一天之中都弥漫着极为吸引人的饭香,吃了近一个月的战地餐,现在能吃一顿正餐,也是极为吸引人并且提升士气的做法,而且随着来的还有战地报纸这种鼓舞士气的东西!
    阿普杜勒可以靠着加入新兵来获得部队的休整,而杨林就只有用其他办法了,巴格达在集结军队,而且还要度过漫长的,几乎是没有任何人样的大沙漠,直接闪击安条克,这对于明军而言需要很多的时间,也需要数目庞大的物资补给,毕竟进入沙漠之后,那个物资的消耗是极为惊人的!还没有铁路!
    打仗的最害怕的不是敌军,而是自然环境,自古以来很多出名的战役都必定与自然环境有关,比如说汉尼拔绕过罗马人怎么也不会相信的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这两座对于当时而言的绝境,成功的进入罗马,造就了汉尼拔的无上威名,汉尼拔的威名想必大家都是了解的,要知道在迦太基第一次布匿战争败给罗马之后,汉尼拔之父哈米尔卡?巴卡为改善迦太基的前景,出兵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根据史家蒂托?李维的记载,当时汉尼拔才9岁,他央求与父亲同行,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由于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过人,善于用兵。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雄才大略之人,最后却落了个惨死的结局,这一点想必不少人是并不清楚的,当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195年,在罗马人的施压下,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终于逼至汉尼拔在公元前183年服毒自尽。
    这样的结局让不少了解历史的人都深谙惋惜,面对上升时期的罗马,汉尼拔就是在有雄才伟略,也一丝无力回天只能是看着迦太基慢慢的步入衰落的深渊!
    而且在自然环境的著名战役之中,最近的两场避免战争失败和拯救了国家灭亡的战斗就还有俄罗斯了俄罗斯;连续两次借助着俄罗斯冻原的寒冷气候,拖赢了拿破仑与希特勒,而就是这样借助于自然的威力而干掉对手的情况实在是数不胜数!
    所以这也证明自然环境恶劣的话,想要保证队伍的战斗力,就必定消耗掉巨量的物资,尤其是这样的部队人数还是二十万人,毕竟只有着一条铁路,物资的周转已经是极为吃紧了,更不要说还要给你开罗运送物资了,这些也就直接导致了杨林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来自后方的补给,他唯一所能依靠的除了手中的五十万明军以外,还有的就是那些埃及的马穆鲁克人了!
    杨林在埃及的情况看起来严峻,可是杨林却并不着急,因为借助着这一战争的休整期,杨林在让士兵们经过了一天的休整之后,立即动员了几乎所有人,在各个重要的地点布置了新的防御工事,铁丝网,只是这铁丝网的数量太少,无法做到完全的覆盖整个战场,所以只能是少量的防御一些重要地区!
    可即便是这样,杨林都有信心坚守更多的时间,当阿普杜勒再一次的碰见这种战壕战之中步兵的克星之后,阿普杜勒所带领的奥斯曼人绝对会铁丝网付出巨大的代价,奥斯曼人在征集着新兵准备在再战,而明军也在顿顿大餐和阅读报纸来鼓舞士气,双方都是在经过了半个月的休整之后迎来的新的一轮血战,当奥斯曼军队再一次的人员配置完满出现在明军面前时,不要说前线的士兵了,就连杨林都有一些感叹奥斯曼人的充军热情和补给速度!
    按照这样的局势,杨林很是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巴格达军团攻占巴格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