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鼻血
    鼻血 注释标题 最初发表于1988年《青年文学》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北门口预言》,已译成法文。
    马坪寨,错错落落的一片木楼房,夹着一座青砖楼,老远就能看见。砖楼的梯形封火墙檐角高翘,一角叠着一角,一级落下一级。檐草居然已粗大如树,当然是吸吮了漫长岁月的结果,若出现在夜里,将冷不防给路人一种黑森森的狰狞感。苔藓从墙基蔓延开来,蓬蓬勃勃泼染于墙,眼看就要把砖楼完全包藏。
    老屋空了多年,囤积着一屋发霉的气味。但不时有人跨进门槛,把一角角黑暗认真地盯上几眼,似乎努力地要看出个什么究竟。他们是过路歇脚的农夫,叽叽喳喳的少女,或一些坐汽车远道而来的读书人。读书人喜欢负手闲步,把门口两尊石头狮子拍拍打打,把蛀眼密集的大木柱抚摸抚摸,更喜欢在厅堂里一张女士玉照前整顿神色,交头接耳一番。
    女子的大照片陈旧灰黄了。年龄说不准。衣着在今天看来不算十分洋式:一件短袖旗袍把胸脯小心裹住,却把颈脖大面积裸露出来,交给公共目光去七叮八咬。
    本寨人都知道,这里原住着一个大户,姓杨,是个大药商,家有两位千金。姐姐在九州外国行医,照片中的这位则是妹妹,曾是著名演员,用本地人的话来说,在上海“唱电影戏”唱得大红大紫,想必在大码头上赚了不少银洋。如此而已。本寨人不知城里的读书人为何这样惦记一位戏子,一趟趟来察看老屋。有什么可看呢?有曹跛子耍蛇那样好看么?有湖北班子的大变活人那样好看么?
    他们把外地统称“开边”,似乎唯马坪寨才是中央,只有身处中央的人才活得最有道理。而“开边”人总是有些古怪的。
    待外地人走了,本寨人进去捡个烟盒子,捡个汽水瓶子,看能不能废物利用。有时他们也把招引远客的大照片评议一番。
    “乖致得婊子样的。”
    “乖致什么?嘴巴好大,丑死了。”
    “奶子砣砣的,养五个娃崽不碍事。”
    “色是祸呢,没听说过吗?红颜薄命。”
    “莫搞下的。人家是人民代表,毛主席都请她到北京去坐皮椅子。我舅舅说过,那皮椅子一坐下去就塌两尺,你脔心都到了口里。”
    “死猪子,你坐了我的斗笠。”
    众人意见各别,有一点共识却坚定不移,即这号洋式女子担不得粪桶,铡不得猪草,只能摆看,切切不可做娘子的。至于电影戏,他们也觉得不以为然。县里的班子来挂白布放过两次电影戏,既无锣鼓也无唱腔,不论生旦净末丑,只是讲讲白话,才端上碗就吃完了,才上床睡觉就天亮了,快得实在没有道理。当时村长看见银幕上又打仗又开荒硬有几百号人,忙煮了两锅面条办招待,后来电灯一黑,千军万马不知去了哪里,场上只剩下两个放片子的伙计——他娘的电影电影,就是这样骗人的呵?
    杨家二小姐不过是唱唱这种没腔没板的骗人戏,一没当上县长太太,二没在城里开铺子,马坪寨乡亲觉得这事并不怎么光彩——尽管她还算仁义,给乡政府捐过一台水泵。
    乡长严禁马坪寨人破坏老屋,也不许用它来囤粮谷或关牛羊。有一次,三老倌拆了一根檩子去修水车,乡长知道后立刻瞪眼开骂:“胡闹!你晓得人家是什么人?毁了人家的家产你有几个脑袋去赔?就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了,你搞破坏呵?”
    众人想到第三次世界大战,觉得乡长的眼瞪得极有道理。
    这一年,坡上的竹子全开了花;挖山时又挖断一条碗口粗的冬眠蛇,各户都剁去一截煮着吃了;有人还更下作,在水井边上屙下一堆臭粪,沤出了一窝蛆。总之,这世道有些不正经了。城里的一些青年学生跑到马坪寨来贴大字报,喊口号,舞红旗,砸烂石头狮子,召开批判大会,撕下杨家二小姐的大照片,四下里瞪眼睛恶狠狠一番。据他们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臭妖婆也被都市里的革命人民揪出来了。哪是什么革命艺术家呢?她不过是个臭妖婆罢了,大破鞋罢了,美国女特务罢了,不但大搞反革命活动,还同好多男人不干不净——妖婆子有勾魂术哇,勾的都是大人物。你看看,你想想,有这样的祸水,中国还能不亡党亡国么?有朝一日美国和日本的飞机还能不来丢炸弹么?……这些话,说得马坪寨人面色惨白。
    到岁末时分,马坪寨的返销救济粮没有发下来,大概是杨家妖精婆反了革命,乡亲们也跟着受连累。众人便气愤,尤其是男人们,纷纷诅咒那勾魂的淫妇。
    某位妇女被柴烟呛了一口,不免火冒三丈:“勾魂也是本事,你曹跛子要你家妹子去勾勾看,勾猴!”
    几位女子立即附和:“勾猴!”
    妇女又说:“哪个叫你们男人浑身骨头轻?勾了魂,活该!”
    几位女子再次附和:“活该!”
    旁人便默然。
    关于杨家二小姐的消息从此绝迹。她或许死了,或许坐了大牢,大家对此都吞吞吐吐。马坪寨青砖老屋的阶基已被荒草淹没,再无什么人来探访。
    不知什么时候,邻居开始悄悄议论,说半夜时分常听到空楼里有人咳嗽,还有清清楚楚的脚步声和泼水声,想必是老宅子不干净,闹鬼。这一说,男人们胆子再大,也不敢用老屋来码柴和囤石灰,白天也躲它远远的。有时候母鸡跑到那里去了,或许生了野蛋,男人们也不敢去寻找清查。
    这一年,公社机关的干部又多了一两桌人,加上有几个单身汉要结婚,房间显得十分紧缺。公社干部看中了马坪寨这栋砖楼,又觉得有责任打破闹鬼的迷信。黄秘书来看过几次,说根本没听到什么脚步声和泼水声么,只有几只老鼠么,看把你们吓成了这样。乡亲们不相信黄秘书,说你们吃国家粮的福气大,八字硬,阳气足,火焰高,自然是看不到鬼的,哪能与我们农夫子比?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个奉命搬进空楼的是伙夫,一个叫熊知仁的后生,众人都叫他知知。他挑着铺盖卷来到老屋前,被前面一团黑影吓了一跳。他挺长脖子,眯缝眼睛,透过又破又旧的两块小眼镜片,把前面的黑影警觉地辨认了一番,发现是棵普普通通的樟树,方定下心来。
    他的小眯眼自然是被灶火柴烟熏坏的,很多东西看不真切,以至他迈进大门时,差点又被门槛绊了一跤。他晃晃地站稳脚跟,收收鼻孔。
    “香!”
    天井里只有鸟粪和腐草的酸臭,左边厢房里有两个木匠忙着破木下料,松木味也不能说是香。
    黄秘书说:“你放下东西,去下湾村喊四个泥匠来。”
    “香!”他依然专注地收缩鼻孔。
    “什么香?”
    “牙膏香。”
    “哪来的牙膏?”
    “真真是香。”
    “鬼打懵了,快去喊泥匠吧。”
    “贼养的,我鼻子明明……”知知觉得自己的鼻子是有点不堪信任,咕咕哝哝去下湾村请泥匠。
    下午,他清扫老屋,扫走几堆落叶和鸟粪,又嗅到了那股似有似无莫可名状的香味,不觉有些奇怪。那香味到底从哪里流出来的?或者——到底有没有那股香味?他四处查找,挺长脖子,对楼宅的各个局部投去警觉目光。一砖一石都放大了,清晰了,凸现了,柱子在移动,墙壁在旋转,头顶的大瓦盖也波动翻涌起来,似乎有了某种活气,暴露出某些意思。他在天井一角捡了个破灯盏座子,觉得分明有个人,曾经在这盏灯下等人,想起了什么伤心事,默默地流泪。他看到后院荒草掩盖着的一条石板小径,觉得分明有个人,曾经在这里跑来跑去捉蝴蝶,笑声碎碎地装满一院子,还有汗津津的肩胛在枣树干上倚靠。他又发现一口废荷塘,积满干泥,长满茅草,有个癞蛤蟆跳了一下就不动了,胸有成竹地盯着他。他猜想当年这里定有一湾碧水,半池莲荷,映着蓝的天白的云,映出塘边一件红衣衫,跳动得像一团火。塘边有块石板特别平滑,差不多是一面墨色大镜,那当然是一双柔嫩的赤脚,曾经反复在这里踩踏,才有今天细腻柔软的石面。
    他像一条狗,继续找着,嗅着。他来到楼上,看见许多碎瓦片。他还在板壁上发现了一个墨写的“羊”字,在一道壁缝中发现了丝线球和钢笔帽,在一个窗台上发现两道刀砍的痕迹,一个缺了腿的铸铁香炉。这一切过于琐屑零散,没有什么含义,但似乎也能串起来,串出一个关于某人的故事。知知是一条能嗅出故事的狗,甚至明白了这个故事的许多细节,连很久以前的一个眼波,一声病中的呻吟,他也能用鼻子在尘封的砖瓦梁桷中细细挑剔和挖掘出来。
    他很有信心地走进一间杂屋,与蛛网和蚊虫大战,在成堆的松子里果然又有新收获。有一个玻璃镜片,不知曾照过什么样的容颜。还有一根泥垢包裹的银簪子,在掌心里一擦,便闪出一道诱惑的银光。
    “乱丢乱丢,不就在这里么?”
    他自言自语,带着一种埋怨的口气。话一落音自己也奇怪,他埋怨谁?为什么事埋怨?其实他至今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个楼宅曾经住有一个大户,家中有男有女,如此而已。但他又很有把握,似乎认定曾有一个女子经常在这里敲核桃壳,经常在这里绣花和画画,经常与母亲斗嘴抬杠。她的牙齿还老出血,尤其是刷牙的时候,一吐便是一口红水,这是不会错的——他这种把握简直无根无由,一冒出来后却顽固透顶赶也赶不走。
    伙房里有人叫他。他挑着一担草往柴房走去。他走过曾经有人走过的楼梯,穿过曾经有人穿过的厅堂,跨过曾经有人跨过的门槛,听到长长一声娇滴滴的嗯——啦,不觉吓了一跳。仔细一听,发现刚才不是人声,只是一扇木门旋出的声音。
    接下来,他听到柴房内有人泼水,进门一看,却未见到人影,但地上和柴捆上真真切切有些水渍,还透出女人的发香,好像刚才确实有人在这里洗过头发。怪了,今天这里只来了泥匠和木匠,决不可能有女人。而且谁也不会如此混蛋,往柴房里泼水吧?
    回头想想,刚才的嗯——啦,到底是人声还是关门的声音?
    “鬼——”
    一担草丢在地上,他须发倒竖,扭头就跑,一口气跑出半里地,钻进路边一户人家,在桌子下蹲了好半天。“有鬼呵——”
    乡下闹鬼的事很多。供上豆腐、雄鸡、糍粑,请法师来偷偷念一通咒语,就算驱鬼辟邪了。熊知仁瞒着黄秘书,请寨子里的四伯爷做了一场法事,又睡了一天一晚,出了身透汗,自觉是好些了。收收鼻孔,至少是不再有香气。
    这一段时间,公社干部陆续入住空楼,食堂里越来越忙。不过知知不用去砍柴,也不用买柴。村村寨寨都在闹“文化大革命”,打烂了很多泥木菩萨,清剿了很多报刊图书,包括物理化学小说散文什么的,乱七八糟堆在灶口,都可以当柴烧,用来煮人食也熬猪食。知知有点怕菩萨,不知烧菩萨会不会遭到报应,但想到自己只是奉令行事,干部要他下毒手,神灵未必怪罪到他的头上吧?劈着烧着,他胆子越来越大,甚至还有点兴高采烈,一刀劈下菩萨的大耳朵,又一刀剁掉菩萨的肥脚板,对各路神仙大开杀戒。
    他在废纸堆中发现一张大纸,不知是什么纸,反正纸面很光滑,很坚硬,指头一弹便有嘣嘣脆响。他凑上前一瞅,发现是张大照片,上面有一个女人,似有几分眼熟。他突然想到,这不是小杨子么?不就是老杨家的二姑娘么?以前他也听说过小杨子的故事,只是他想象中的大小姐,嘴巴没这般宽大,头发没这般卷曲。
    美人,美人呵。可惜,好端端的照片已经撕破,截掉了大小姐的一只胳膊。他在纸堆中翻来找去,好容易才找到那条断臂。
    他想了想,把照片带回自己的住房,贴在米桶上方的墙上。那里已经贴了两张治虫防虫的宣传图,还贴了张表现五谷丰登的新年画,现在再加一个女人,屋里显得更加明亮。他眨眨眼,觉得照片上的人也冲着他眨眨眼。他转过身去,觉得照片上的人也乘机爱东张西望,只是你再看到她的时候,她也迅速恢复原态,直愣愣地盯着你。这妖精,好勾人的眼睛,看人怎么看得这样深呢?看得这样呆呢?无论你躲在哪个角落,不论你在干什么,她都死死地盯住你,像有什么话要说。怪了,她对知知有什么可说?他虽说是她的同乡,但从不认识她,成天只知道劈柴、烧火、刷锅、挑水,那两个大水桶,压得他腿杆子上青筋直暴,一球球地扭成了结。伙房里还老是丢失东西,昨天留给公社书记的一碗豆腐,不知被谁偷去吃了,害得他被书记臭骂了一通。
    他发现杨家小姐眼里有亮晶晶的东西,吓了一跳,忙取下镜片擦了擦,戴上鼻梁再去瞅,发现那双漂亮眼睛里又没有什么了。
    但他坚信,杨家小姐刚才的的确确哭了,这是绝对不会错的。
    想到这里,他慌慌出门在伙房、厕所、菜地乱窜了一阵,返身来到照片前,声音直哆嗦:“你哭什么?”
    杨家小姐依然一动不动。
    “你到底是人还是鬼?”
    对方仍然沉默。他现在似乎看得更清楚,那眼里确实有泪光。想必是痛?是有病?是有什么伤心事吧?知知把她的脸蛋摸了摸,找来几颗饭粒,把照片的另一块黏接上去,算是把胳膊还给了女人。借着窗外一抹霞光看去,杨家小姐脸上似乎泛起一抹红润,嘴角也有一丝感激的微笑。
    天色渐晚,窗纸被风吹得叭叭响。知知怕杨家小姐受寒,便在照片上方钉两口竹钉,挂上一件棉衣,这样可给照片增加一些温暖。到后半夜,他索性把照片从墙上揭下来,压到了自己的枕头之下。
    这以后,旁人都觉得这个眯子有些异样。他干活特别卖力,还特别高兴,挑着一大担水上路,有时还扯开鸭公嗓,把不成调的山歌吼上两三句。他开始变得勤于洗衣,洗澡、洗手,手背上那张黑膜不知何时已经揭走,衣上的补丁也整整齐齐。到他房里去看看,床下不再有那些乱糟糟的草须了,摆放大小腌罈的屋角也不再有蛛网。他的桌上还出现过肥皂盒和小圆镜,甚至还出现过鲜花。“熊大相公也摩登了,恐怕也想收亲呵?哈哈哈!”黄秘书觉得这件事很可笑。
    知知似乎没听见,仍然捉针捉线地补衣,赤裸的背脊弯曲如弓,脊骨一节节清楚地挺突可见。
    “是四妹子唱歌?”黄秘书竖起双耳,好像听到了什么,在老宅子里里外外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伙房。“奇怪,明明听到有人唱歌,怎么听着听着又没有了?喂,死聋子,你没听见么?”
    知知还是不抬头,不理他。
    黄秘书常到伙房里来转悠,有时要炖牛肉,有时要煮面条,有时要取点酱油。他来一次,油罐里的猪油或茶油就要浅去一截。知知很讨厌这只油老鼠,找公社会计和公社书记嘀咕过两次,黄秘书就对他脸色很不好看,总是支使他去打扫厕所或者下井清污。这一天,他又支使对方为刘会计去洗鞋袜,然后在伙房里大找橱柜的钥匙,大概对酱油或猪油有所图谋。不料在桌上床上翻找了一阵,竟翻出了草席下的大照片。嘿,这不是那只大破鞋么?不是那个美国女特务么?
    黄秘书当时就大叫起来。
    正巧碰上春耕在即,公社照例要召开大会,以阶级斗争促进农业生产。一批地主富农被押到台上低头认罪,知知也被挂上了木牌,与地主富农为伍了。小杨子照片成了他抗拒革命思想堕落的铁证,被涂上红叉,倒贴在木牌上。
    “熊知仁,你那天蒸饭不记得放水,蒸出几十斤锅巴没法吃,是不是贼养的故意浪费人民的粮食?”
    “熊知仁,你炒的白菜里有蛆,把我们革命干部当猪婆喂呵?”
    “你三天两头就剃头洗澡,一个癞蛤蟆还想当相公,是不是忘了本?”
    “你房里没有毛主席的像,只有女特务的像,什么意思?”
    “你还流氓,把那妖精片子藏在被窝里!”
    ……
    干部们展开了揭发批判,没顾得上几个小后生躲在人群里嗤嗤暗笑,还有一些女人很不自在地你揪我一把,我捶你一拳。
    知知勾着脑袋一直没吭声,呆了一般。忽然,一注红血从他鼻孔里流了出来,吧嗒吧嗒,一滴滴落在地上。他用手抓了一把,手掌顷刻间就血淋淋了。用袖子揩了一把,整个袖口也立刻血糊糊了。有位干部愣了一下,端来半碗冷水,往他脑门和后颈拍了几把,但他的鼻血还是一股股往外涌,染红了胸襟,染红了鞋袜。干部推他下台去,他硬着颈根不肯走,一摆头,鼻孔里一个血泡爆炸,在身旁一位老地主的脸上溅下几颗血星。他的血开始很浓,是黑红色,流着流着变淡,掺了水一样,成了浅红色。不知是谁递来一团棉花,塞住他的鼻孔,但红血很快浸透棉花,继续向外奔涌,弄得批斗台上的桌子、板凳、茶杯、话筒、标语牌全都血迹斑斑。随着会场秩序的混乱,他的鼻血越流越快,简直是向外喷射。一条老狗从他肋下窜过去,不小心被喷出一个红艳艳的狗头,汪地惨叫一声,向台下窜去。一只白母鸡也被喷成了红母鸡,扑打着翅膀飞到树上,于是树叶也被染红了大片。地上的血水积厚了,涨高了,开始蠕动,裹着沙粒和落叶向低处扭摆而去。不知被谁踩了一脚,立刻又带出几个血脚印,让人不能不想到杀人现场。
    知知自己也被这景象惊呆了,吓慌了,开始捂着鼻子哇哇大叫地乱跑,血雨就随着他四处飞洒,满地狂溅,简直是一台指向哪里就红到哪里的高压喷漆枪——在场人谁都不敢相信,这个瘦精精的孤儿,竟有那么多血来染红马坪寨。
    这一天的批判会只得草草收场。据人们说,自这一天以后,公社机关所在的杨家老宅不再传出女人的歌声,但有时会飘出女人的哭声,时有时无,似近似远,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到的——看来还是有鬼呵。
    多年以后,据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杨家二小姐也获得平反,仍然是著名演员和革命艺术家,还上了电视和画报。那天乡政府周会计脸上像抹了一层油光,夹一册画报从县里开会回来,干部们都尾随而去争相观看。熊知仁搓搓手,想起了什么,也跟了上去。周会计正眉开眼笑,回头看见他便挥挥手:“开干部会,你来干什么?去去去!”
    知知怏怏地回到家里继续磨豆腐,看白色的豆汁一汪汪流下来,不觉发了呆。
    此时他已经早离开了政府机关的食堂,回到寨子里,开了个路边小饭店。饭店生意还不错,尤其是馒头卖得好,猪血豆腐更有名气。知知不记仇,当年的公社干部来了,他给老熟人的碗里多抓点葱花姜末,汤勺子往鼎锅里舀猪血豆腐,也总是搅得深一些。听说乡政府要黄秘书退休回乡,退休费却只有每月两百元,他还推了推那架断了腿的眼镜,肃然正色地说:“只两百块钱就打发了?这样对待老同志,不平民愤的!”
    有一天,从乡政府方向来了两个“开边人”,说的京腔不容易听懂。一位老妇人身着无袖旗袍,有细嫩白净的脸皮,但下眼皮松弛垂落,叠出了肥厚的两个眼袋。大概腿不灵便了,她坐在轮椅上,但还是描眉画眼,香气扑扑,抹了淡淡的口红,戴一圈金光闪闪的项链,显得很有些身份。推着轮椅的另一位女人约摸五十来岁,挎一个小皮包,对老妇一口一声“阿姨”。
    两人看了杨家老屋,看了水电站和学校,回头把知知的小饭店也很有兴趣地打量。老妇人似乎是在说,她小时候最爱吃这种猪血豆腐。
    知知眯缝着眼辨认来客,“来两碗?”
    老妇人望了他一眼,眼中透出惊异,是一种看见熟人时的表情。“这位乡亲,是不是姓彭呵?”
    “不是,我姓熊。”
    “我们见过面吗?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的。”
    “肯定见过的。这几年我经常到县里去进货……”
    “对不起,我们不住在县里,住在老远老远的地方。”老妇又低头自语,“哎哟,你看我这个脑子。”
    不知是谁在旁边插了一嘴:“知仁大哥,她就是马坪寨的小杨子呢。”
    小饭店里的几张面孔都转了过来,熊知仁更是吃了一惊。他没料到当年照片中的女人,竟躺在轮椅里,浓妆艳抹,皮泡眼肿,像一条香喷喷的五彩大金鱼。这就是小杨子么?就是以前大照片上的女子?不会吧?他搓搓手,有点手足无措。
    周围人头攒动,议论着轮椅和项链。大概被那张老脸弄得有点扫兴,也没看到人们预料中的小轿车,几位后生子立刻大不以为然。不知是谁对谁在说:“县酒厂的酒糟好得很,你要的话就赶早去。”
    “来两碗吧,不要钱的,你们尝尝。”知知终于想了可以做的事情。
    他注意到小杨子伸过来的手臂,又肥又白,靠肩胛的地方,有一条两寸多长的疤痕——正是当年照片撕裂的地方。他胸口一紧,感到吐不过气来。
    “大婶,你……这只手受过伤?”
    “唉,也记不清了。”对方笑了笑,眉梢优雅地向上一挑,“那些年,受林彪和‘四人帮’的迫害,身上的伤哪止这一处呵?腰上和背上还有内伤哩。”
    “阿姨,你要不要一点?”陪着她的中年妇人似乎吃不下,把猪血块往她碗里转让。
    “兰兰,我够了。”老妇人嚼了一小片,嘴唇舔了舔汤,也把碗放下。“同志,味道还可以,只是有点不卫生,你这些碗都没有蒸过吧?没用过洗涤剂吧?我一看你这锅灶,这碗筷,哎哎,想吃也吃不下。”
    知知慌慌地不知该如何回答。她又说:“你们农民同志,现在可以劳动致富了,形势很好呵。不过,还要注意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要讲究心灵美呵。没有美,就没有生活,对不对?劳动光荣,但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是吧?现在这个物价,乱啦。社会风气,乱啦。我就真纳闷,怎么也没人来管一管?兰兰,上次报上也说了,有些人赚黑心钱,我看还是心灵美的问题没解决好……”
    “阿姨……”中年妇人看了知知一眼,似乎觉得老人把话题拉扯得太远。
    这时候,知知才发觉,杨家小姐虽头发花白了,但声音还脆亮如童。大户人家的女人就是养得娇些。
    老妇人取出香水纸餐巾,擦了擦手。两人道过谢,一高一低往大路而去,只留下淡淡的香水味,还有地上那朵皱皱的纸餐巾。
    知知一直没有说话,看面前两碗几乎没怎么吃动的猪血豆腐,腾腾冒着热气。
    他肯定不适应香水味,感到头有点晕,鼻腔深处也热热的,有液体在涌动。他知道那不会是什么好东西,赶紧捂住鼻孔,进屋去找棉花。屋里乱糟糟的,没有洗晒的衣服四处堆放着。两只老鼠从谷箩里惊慌地逃窜出来夺路而去。他眯缝眼睛四下瞅去,也没找到那件破棉袄,没找到可以塞住鼻孔的东西。看来,是得有个人管管家了,他该下决心娶个女人了。
    198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