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九 抹尸
    九 抹尸
    郭又军依仗自己的根正苗红,下乡仅一年多就招工去了县城,常被外贸公司派遣去香港,随火车押运活猪。失去了这个忠诚的骑士和勤奋的黑奴,安公主阁下的日子过得有些乱,常常忘了打开水,只能喝冷水;忘了打饭,只能事后啃萝卜或红薯。若不是女友们帮忙,若不是军哥隔三岔五来探亲,小安子的床上差不多就是一狗窝,被子和衣服搅成一团,内裤什么的也不收捡。男性本地农民都不敢进她的房间。
    她常常找朋友帮忙整理内务,洗衣或缝被套,但找马楠时推开了蔡海伦的门,喊蔡海伦时推开了顾雨佳的门,总是找错地方,然后说“对不起”,退出门来再找。
    有一天半夜,她一翻身,翻得床铺咔嚓塌了一头。大概是天太冷,她不愿出被窝,懒得起来点灯和修理架床,只是探头四下里看了看,仍然缩在被窝里睡下去,哪怕脚高头低的高难度动作一直将就到天亮。“练倒立不也是要练么?这也是培养一种平衡感。”她后来向朋友这样解释。
    洗衣也总是让她心烦。不知何时,她盯住溪水看了一阵,有了新的创意,用绳子系住一件件衣物,吊入哗哗水流中,接受水力冲击,省下搓洗工夫,算是自动冲洗法。不幸的是,别出心裁也有巨大风险。这一天早上,她去溪边兴冲冲地回收衣物,发现夜里一场雨太大,溪水突然膨胀,轰隆隆冲走了她的大部分衣物。她急得大喊大叫,在本地农民的指点下,沿着溪流往下游方向找了一两里路,虽找回了几件,但还是丢了一只袜子和一条裤子,手中那些糊满黄泥的秽物也需要重洗。一个放牛仔捡到她的乳罩,不知是何物,缠在头上如同戴了两只大耳机,让她哭不是笑也不是。
    她在另一些事情上倒是永不疲倦,哪怕是夜里,哪怕没顾上吃饭,也可以去教别人游泳,教别人拉琴,或带上歌友去防空洞里练习腹腔和胸腔的共鸣。听说省歌舞团来县城演出,水平高得一票难求,她惊喜得两眼发直,尖叫一声,说走就走了,没搭上便车就徒步出行,一连几天不见人影。
    身为队长的武妹子怒不可遏,“她是山上捉下来的么?也太没规矩了吧?把茶场当茅坑,想屙就屙,想走就走?”
    其他发妹子、根妹子、飞妹子也不满,都说这种人跑了也好,留下来是个祸。
    他们都成了“妹子”,是本地人觉得名号贱一点容易活人。
    移栽老茶树的时候,女员工也有每天六十个坑的任务。她意兴阑珊,抡起一把过于沉重的铁钯,身子七歪八扭好一阵,差一点把自己扭成麻花,钯尖还是在硬土层上弹跳,就是扎不进去,顶多留几个齿痕,老鼠咬出的一般。眼看别人挖出一个个深坑,都走远了,她还满脸通红地落在后面,有一种要哭的表情。肯定是恨到了极处,她每挖下一钯就低声骂一句“妈妈的”或“奶奶的”,粗话滔滔不绝。“武妹子我挖你祖宗——”她对队长的一腔怒火也是冲天而起。
    我禁不住好笑,上前去示意她让开,替她狠狠地钉下几十钯。这样,硬土层已经破开,她接下来刨取碎土和修整坑形就容易多了。
    她站在旁边没说话,或是累得已经说不出话。
    我也没说话。
    傍晚,她拿一根针线来找我。“你那两件衣太破了,我帮你补一下吧。”
    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让我大吃一惊。“你也会补衣?你不是只会贴胶布么?”
    “补衣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觉得没意思,不想学。真要补,像我这样聪明的人,还有什么事不能无师自通?”
    “你不会把两只袖子绞成一只吧?”
    “讨厌!不识好人心呵?”
    其实,补衣的女人更像女人,就像捣衣的女人,淘米的女人,蹲下来同邻家孩子说话的女人,在我这种老土的眼里是女人不可缺少的规定姿态。我更愿意给这样的女人打扇——她眼下不时跺脚,不时脖子扭动,显然正受到蚊子侵扰。
    这个弥漫着烧草烟子味的橘红色黄昏,显得特别静也特别长。咬完最后一个线头,她得意于自己的补丁有模有样,斜看我一眼,笑了一下,不知什么意思。她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阵口哨,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她邀我去吃肉,说是有福同享。我后来才知道,吃肉就是农民说的“吃烂肉”(丧家的招待)。附近一位妇人死了,丧家知道她胆子大,想必是阳气旺八字硬的角色,扛得住来自阴间的邪毒,前来请她去抹尸。这不是一个很好玩的机会么?不是同制作骷髅的刺激性有得一比?说不定还能看到传说中的巫师唱傩戏呢。
    我很想油一油自己干枯的肠胃,打上一两个幸福的饱嗝,但一听抹尸还是心里打鼓。抹尸有什么好玩?谁知道那尸体是不是腐烂发臭,会不会屎尿横流,会不会有传染病?再好的山珍海味,摆在离地府阴间最近的地方,摆在死神的嘴边,恐怕也有几分难以下咽吧?更可疑的是,她连死人都不怕,居然不敢一个人夜行,要拉上我做个伴——这话明明有假。想必是大甲、军哥不在这里,她把我当代用品,身边不能没有卖命的小听差。
    “我不去,我要睡觉。”
    “胆子果然是小,我都替你臊。”
    这话比较伤人。我只得狠狠心跟随她出了门。不料我们出行前就有关传染病的事争议太久,耽误了时间,丧家以为她不来了,便请人抹过了——这就是说,我们只能无功而返打道回府,喝过孝子敬上来的一杯茶,就算完事了。
    小安子急得翻眼皮,“那不行,我还没抹。”
    “确实抹过了,都入殓了呵……”孝子吃了一惊。
    “重抹!”
    “为什么?”
    “抹尸这可是件大事,一定要保证质量。”小安子支支吾吾,“你说的那个三嫂什么人?用没用肥皂?用没用热水?该抹的地方都抹到了?……”
    “实在对不起,你迟迟又没来,不能再等了呵。不过三嫂是学裁缝的,做事最贴心、最细心,手该轻的时候轻,该重的时候重,肯定把我娘抹舒服了……”孝子突然“呵”了一声,大概从我们的磨蹭中领悟到什么。“这样吧,来的就是客,你们来了就不要走,留下来吃块豆腐。”
    小安子冒出一个大红脸,“不用,不用,你让他吃就行……”
    “你们是城里人,是毛主席派来的知青,来了就是我娘的面子。是不是?不能走,说什么也不能走。我娘这一辈子连县城也没去过。要是知道你们来了,来得这么远,她死得有面子,这一路肯定走得高兴。”
    后来才明白,“吃豆腐”是低调的说法。实际上,半夜这一顿肉鱼都有,让我忍不住热血沸腾神采飞扬,一顿饭下来吃得腿沉和气短。惭愧的是,我们什么也没做,小安子的一套化妆功夫也没用上。我们不会唱夜歌和演傩戏,进门时也没带香烛、鞭炮、祭幛什么的,几乎吃得不明不白。为了有所弥补,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决定做点什么以寄托哀思。我去抱一个奶娃,结果笨手笨脚,不知何时抱出一个上下颠倒,奶娃的头朝下,两只脚朝上,急得奶娃他妈在一旁哭笑不得。小安子去檐下帮丧家磨豆腐,却不习惯吊杆长柄的推磨,上推时卡住,下拉时也卡住,一旦用力过猛,又嘎啦一声,把长手柄的立杆别断了,简直是添乱。好在主人没见怪。“没关系,没关系,我再砍一根就是。”
    回家的路上,小安子对自己的添乱忍不住大笑,惊得林子里的宿鸟扑扑飞逃。我们走上一个山坡,穿过一片竹林,走在一片深秋的虫声里。沙路有点滑,她向我伸出一只手,让我拉了一把——黑暗中的那只手有点冷,但坚硬有力像男人的铁掌,在我的意料之外。
    “陶小布,我们这样子有点像深夜私奔吧?”她的手有一丝犹豫,终于放开了,突然冒出调戏之语。
    “小安姐,你……你要让军哥掐死我呵?”
    “你看看,怕了吧?声音都抖了。”
    “我……”我一时没找到词,不无几分狼狈。
    “小菜瓜,你知道私奔要如何装?”
    “我哪知道?”
    “想一想么。”
    “我想不出。”
    “要不要我告诉你?”
    “我明白了。昂首挺胸,前弓后箭,面带微笑……”
    “呸,我今天给你补了衣,还领你来吃了肉。你可真是忘恩负义,装一回私奔会死呵?下次不带你玩了。”
    “装私奔……还不如盗墓吧。我们说不定还真能盗出一个财主墓,挖出一堆金元宝……”
    “嘿!”她打断我,“你拉我一把呵。”
    “这里又不滑,你上不来?”
    “我刚才没吃东西,走不动了。”
    我把拐杖的一头递给她。
    她啪的一下打掉拐杖,在黑暗中笑,“……你看你,吓得连手都没有了,是不是尿裤子了?是不是脚抽筋了?你干吗不撒开脚丫子抱头鼠窜?”
    “你……你这不是已经上来了?”
    “小菜瓜去死吧你!”
    补记:
    多年后,她的女儿丹丹送来一个布包,说里面有几本日记,是母亲去非洲之前交代过的:如果三个月内得不到她的消息,就把这一包交给小布叔叔——我不知这一托付与多年前的那个秋夜是否有关,不知这种托付为何指向我。
    我与她之间有过什么吗?没有,甚至没说过多少话。那么她要向我托付什么?把自己一生中的心里话交出去,也许比交出身体更为严重,发生在一个女人远行之前,不能不让我一时慌乱。我觉得这一包日记就是秋夜里伸来的那只手。
    我没有忘记什么,当然没有。我肯定没有忘记什么,当然肯定。她说过:“知道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吗?就是抱一支吉他,穿一条黑色长裙,在全世界到处流浪,去寻找高高大山那边我的爱人。”
    对不起,这话其实不说也罢。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个世界里大凡读过一些洋书的女子,谁没几个关于爱情的梦,关于艺术的梦,关于英雄的梦,关于欧美式都市或田园的梦?……小资们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在高高云端中顽强梦游,差不多是下决心对现实视而不见的。“米”不是大米的米,首先是米开朗基罗的“米”;“柴”不是柴禾的柴,首先是柴可夫斯基的“柴”;至于雨,万万不可扯上灌溉或涝渍,不可扯上水桶和沟渠,只能是雪莱或海涅那些诗境中的沙沙声响和霏霏水珠——她就是这样一路梦游而来。问题是,哪一个男人能伴飞这永无终点的梦游?
    生活中得首先有米,首先有柴,首先有掏得出来的钢镚儿……在这一点上,比起小安子这样的超级梦女来说,再英雄的男人也会显得庸俗不堪。
    她父亲就是这样的。从她的日记中得知,作为一位曾留学苏联的乐团指挥,她父亲好旅游,喜游泳,爱朗诵,热衷跑步,雨中散步一类的雅兴肯定也少不了。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的胆小怕事,一旦听到妻子戴上右派帽子,成了政治上的拖累,立即离婚而去,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女儿曾瞒着母亲和外婆,一个人偷偷远涉千里之外去寻找生父的面孔。但对方只是把她带到饭店,看她狼吞虎咽地吃下两碗面,给她一些钱,并无把她迎入家门的意思。“安志翔——”小安子最后直呼其名,“我一直保存了你的一张照片。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我回去一定把这张照片撕了。”
    从她的日记中还可得知,她母亲是一位油画讲师,最多的周末活动是去郊外写生,给儿女捉蝴蝶或捡蘑菇,讲一讲《安徒生童话》什么的。但她的再婚对象是一个秃头官员,显得她落难后的新生活务实了许多。这一天,面对丈夫的急不可耐,家里唯一的小房子又太窄,她便把儿子哄到阳台上去睡。时值武斗时期,城里乱成一团,远处的枪声竟夜不息。冲锋枪的哒哒哒,重机枪的咚咚咚,日本老式三八大盖的叭——咯,连邻家的老太太和小孩子都耳熟能详,能分辨出一二。不知什么时候,一颗呼啸流弹到访了这一家的阳台,正中孩子光洁的头部,却不为家人所知。于是这里的世界霎时断裂成两极:在枪声时断时续的这个晚上,在南方夏天星光繁密的这个夜晚,在很多秘密事件悄然发生的这个夜晚,墙那边是父母的鱼水尽欢,墙这边是儿子的奄奄一息;门那边是疯狂情欲,门这边是悄悄死亡。母亲用床上气喘吁吁的呻吟送别了儿子。血流出了一步,流出了两步,流出了三步,流得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快,一条红色长蛇般窜入竹椅下的排水管……直到第二天早上,母亲发现儿子全身的冰凉和僵硬,当场晕了过去。
    小安子独自处理了弟弟入殓的一切事务,包括换衣和化妆。
    她清洗一个七岁弟弟颌下和耳后的血渍,清洗一双小手和一双小脚,觉得自己正在面对一个洋娃娃,有一种带领玩具过家家的奇怪感觉。这就是她后来再也见不得洋娃娃的原因。她不怕摆弄骷髅,愿意给农妇抹尸,但一个憨墩墩胖乎乎的塑胶小脸足以吓得她面如纸白,大叫一声拔腿就跑。
    显然,当一个女子连洋娃娃都不敢面对,如果不投入一种更为迷幻的梦游,又怎能把日子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