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8章 进位大典
    四月间,天下间战火稍熄,只剩清军与明军发生局部交战,以及四川张献忠和吴三桂还在混战。
    随着豫南战事的结束,天下间不定的大势,开始清晰起来。
    原本很不稳定的格局,开始向一个稳定方向发展,使得一个有点见识的普通人,也很容易对局势进行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这时,天下间原本最强的满清,认清了自身没有迅速一统天下的实力,逐渐改变鲸吞天下的策略,转而巩固现有地盘,准备积蓄实力,步步蚕食,进行长期争霸。
    偏安一隅的南京朝廷,在外部的重压下,被动进行改革,意图变法图强,保住半壁江山。
    西北方向的魏国,则已经逐渐从战争中走了出来了,开始着手藩国的建设,使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
    这三方势力,使得天下局势,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鼎足之势。
    至于,川蜀、云南的纷争,则已经无法影响大势,除非西南实力被整合为一股,否则便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机会。
    公元1647年,4月,25日,农历丁亥年,庚辰月,戊辰日,西安城郊,数万兵马汇集,城外聚集了无法计数的百姓,旗幡招展,人头如织。
    高义欢从南阳府赶到西安后,先去高陵祭拜了黄帝,然后正是下教旨,定王京于西安,称藩建国。
    此时,西魏国在东郊的旷野上,构筑了高台,正在进行进位大典。
    在高义欢决定迁都城于西安开始,隶属于工部的工程队,就开始在城中修缮被毁的秦王宫,将宫殿改为西魏王宫,同时在东郊修筑祭祀天坛。
    修缮宫殿,耗费巨大,只能一点点的来,工部的力量主要用于构筑天坛。
    虽然工期很紧张,但在工部和礼部的敦促下,天坛还是在典礼之前,顺利筑造完毕。
    当然这座用红砖堆砌,成玛雅金子塔形的高台,自然无法与北京的相比。
    这时在旷野上,魏军前后左右中五军,分别在高台下的五个方位站立,每个方位各有近万士卒,遍列五方旗帜,高台上遍布力士,同样是旗幡招展。
    整个大典由礼部尚书王世琮主持,他双手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西魏王的金印,还有金册,请高义欢登坛。
    高坛下,近百面大鼓有节奏的擂起,“咚咚咚”的鼓声震人心魂,健硕的士卒一手叉腰,仰头吹响号角,雄浑的号角声,令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十八路诸侯讨董会盟的现场。
    这时高义欢穿着黑色龙袍,头戴冕旒冠,像是搓衣板上垂九条玉珠,腰间悬着宝剑,威武不凡。
    他微胖的身躯,加上这一身装扮,除了冕旒冠上的珠子少几条外,还真有点像画像中的秦始皇、汉武帝。
    这时伴随着激昂的大鼓和号角声,高义欢整衣佩剑,从高台下慨然而上,一步步的走到台顶,然后焚香祭拜,告慰上天。
    等上完香,他起身接过王世琮手中的托盘,遂即转身过来,扫视高台下如云的旗幡,还有肃立的士卒,顿时豪情万丈,大声呼道:“汉祚不幸,胡虏南侵,虐流百姓,而朝廷不能护之。至此危难之际,孤进位西魏王,以三秦、汉中、豫南、愕北、鄂中之地为西魏国,凡我臣民,当齐心戮力,内保黎庶,使百姓安乐,外抗鞑虏,扬我大魏国威!“
    高台下方,如林的长枪,高高举起,在阳光下闪烁着,一片银光。
    魏军诸多大将,具都振奋不已,与士卒一起高举兵器,振臂而呼,声音直上九霄。
    身穿冕服的高义欢,将托盘举过头顶,感受着四野传来的欢呼,内心雄心勃勃,生出了一股一扫六合的气概来。
    围观的百姓和士子,也都被宏大的场面所震撼,心中都清楚,一个强大的政权,正从关中崛起,其势,将是如日东升。
    这一场进位大典,耗费不少,花费白银十万两,但是却极大的振奋了民心士气,西魏国作为一方政治势力,正式的登上了天下这个舞台。
    此时西安城中,可谓大事不断,除了刚举办完的进位大典,马上就是西魏王与明朝公主的大婚,另外西魏国建藩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也将在西安进行。
    自雄才大略的隋炀帝,开创科举以来,科举就逐渐成为了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也是官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虽说科举自身也有些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历代以来,最公平的选官手段。
    西魏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权,也需要通过这种手段来选官,来与满清和明朝争夺人才。
    一般而言,会试在二三月间进行,不过这次却被推迟到五月。
    这原本是为了照顾关中的士子,同时也因为王京刚迁到西安,各个衙门事物太多,无法按期举办,却不想这一推迟,却将不少明朝和满清的士子,都吸引了过来。
    江南文化鼎盛,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许多在南京落榜的举子,听到西魏将在五月举行会试的消息,便千里迢迢的赶来,想要碰个运气。
    满清控制的山西、河南,有些读书人不愿意,参加满清的科举,便也悄悄跑了来,看能否中举。
    这种情况,以前是不可能出现,但随着西魏国的建立,情况便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此时,随着科举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西安城也就越发的热闹起来,来自各地的近千举子汇集关中,大大超出了藩府的判断。
    残破的西安城,先是迎接了大批从豫南迁来的官员和家眷,还有许多随行的富户,现在又迎来这么多举子,福藩完全没做好准备,城中的客栈和驿馆根本不够住,家家爆满,高义欢只能下旨,搭建帐篷,或者将举子安置进民宅。
    西安原本是一座走向衰落了城池,人口锐减,可是随着高义欢定都于此,便使得整个城池,重新充满了活力,原本冷清的各家商铺、酒馆、青楼、客栈顿时都变得火爆起来。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