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虽然有临时搭起的草棚遮阴,但众人却无不热得汗流夹背。在孙尧安坚壁清野的方针下,洛阳城外方圆数十里的树林几乎都在之前被或砍或烧,连一人高的小灌木也难见踪影。在毒辣辣的太阳照射下,空旷的原野里几乎见不到一个人影,即使是双方负责警戒的士兵,也不得不尽可能的躲在阴凉的地方,如非必要,谁又愿接受这阳光的炙烤。
这才入初夏不久,天气便异乎寻常的热起来。已经有十来天没有下过一滴雨了,除了诅咒这几乎要晒死人的鬼天气外,所有人的心里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入夏无雨,天气又这么热,大旱已经初降了。若是再这么下去,征战之年再遇大旱,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由于大旱的阴影,杨诚这几天都是眉头紧锁,虽然战事方面进展得极为顺利,却也没能让他有丝毫好转。三天前他便以朝廷的名义发出八百里加急,责令仍由朝廷控制的各地立即上报最近的天气情况,并同时严令做好防旱准备。到现在为止,豫州、荆北、雍州的消息已经传回,除了极少数地方外,几乎都与洛阳这般,连日爆晒,就是没有一滴雨下下来。
而且从交州商会的一些往来豫州的商人那里还了解到,由于叶家与南乘风在徐州的争夺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两家实力相当,没有任何一方敢掉以轻心,几乎都倾注了全部精力。豫州虽然今年春播未误,但此时大量稻田干涸,百姓虽然在积极自救,但效果却甚微。倒是荆北因为之前杨诚因为不能立即放归那数万兖州军战俘,全部雇来修缮荆州水利设施,虽然同样遭了大旱,却根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荆州水网密布,再加上军械营所制的大型水车已经普及到各县,又有高效有力的官府组织,即使是百年一遇的大旱,也不能产生多大的灾害。
可是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关中因战乱,百姓大多已逃离,小麦的播种还有数月之久,倒还没什么。但豫、徐、扬三州主要种植水稻,此时正是水稻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水的需求最是旺盛。偏偏这个时候叶家和南乘风斗得不亦乐乎,单靠百姓的力量,要想战胜这场旱灾恐怕就是痴人说梦了。这三州的水稻产量几乎占了整个大陈的一半还多,若是任旱灾肆虐,杨诚想要以南方水稻来缓解平定叛乱后所出现的粮食巨大欠缺,恐怕就要落空了。
他现在已经不能去指望老天爷开眼,转眼便降下甘露来。事实上入夏十几天无雨的情况在大陈历史上也有过一次,那一次长达三月的干旱,几乎让南方颗粒无收,虽然当时的朝廷有力的控制着全国,但因此而饿死的百姓几乎占去了南方百姓总和的三成。虽然那时杨诚还没有出世,但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其中惨状。莫非自己还要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惨剧出现在自己面前吗?为了这个问题,杨诚这两天几乎都是彻夜未眠,连主持每日的军事会议时也有些心不在焉。
“大人,事到如今已经不能指望叶家和南乘风听我们的调解了。”张晋根略有些犹豫,似乎下了一个难以做出的决定一般:“在下有一个办法,或可解此危局。”平定关中后,杨诚又数度或以私人、或以朝廷的名义向叶家和南乘风发函,甚至不乏措辞严厉的命令。虽然两方都立即表达了自己对朝廷以及杨诚的尊重,但却都隐晦而固执的表达了对徐州志在必得的决心。说白了也就是,不管是率兵响应杨诚的平叛大举,还是运送钱粮缓解朝廷所需,这都没问题,不过得两方分出胜负再说。
“有什么办法?”听到张晋根的话,杨诚并没有表现多大的欢喜。对于徐州的事,可以说他已经头痛很久了,或许可以说他现在已经是束手无策,什么方法都用尽了,但还是没有效果。到现在,他已经不作他想了,若不是因这次察觉到大旱的苗头,心忧其严重的后果,他几乎要任他们去闹,懒得理会了。
可是,这场战乱不仅让大陈数十年来苦心经营的四大粮仓为之一空,甚至不论官府还是民间,积累的粮食可以说已经被这场战乱消耗得所剩无己。用尽了天下积粮,但南方的水稻还有两三月才成熟,北方的小麦,甚至还远没有到播种的季节。饥荒这把锋利无比的大刀已经架在了大陈的脖子上,准备大肆收割大陈百姓的生命。即使是南方种植水稻的诸州大获丰收,也无法完全阻止这把大刀的划下,更何况半路再杀出个大旱灾来。对于未来的担心已经让杨诚心急如焚了,甚至于眼前的平叛之战对他来说都没那么重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如何能放任叶家与南乘风为夺徐州而置天下大局于不顾?其实他也知道,要解决两家对徐州的争夺,说起来并不是没有办法,只要迅速平定了郑氏,让天下再度回到朝廷的掌握之中,两家自然没有什么好争斗的。他们现在之所以争夺得如此激烈,不过是想在天下平定之前,造成据有徐州的既定事实,甚至在短期内让朝廷不得不承认其在徐州的地位。毕竟经此一战,大陈的国力已经低到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无论如何都没有再进行一场战争的余力了。
这场战乱其实就是陈氏皇族与豪门世家间的对决,虽然没有参与三家的叛乱,但平叛之后世家的将大受压制几乎是必然会出现的。不论是南乘风还是叶家,恐怕都已经看到了此局,而他们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方式应对此劫。坐拥大量士兵与土地,虽然会引得朝廷猜忌,但却也是一种自保的方法,至少在大陈国力没有得到极大恢复之前,朝廷是不敢向他们下手的。这种方法虽然算不上有多高明,但却显然是他们既要保住性命,又要保住权势的唯一选择。
那么,自己又有什么办法来阻止他们呢?郑氏虽然选择了坚守不出这个极为愚蠢的办法,但却令他迅速平叛的计划受到难以破除的阻碍。说其愚蠢,这当然是以大局来看的结果,就算洛阳能坚守数月,但郑氏却得冒上洛阳之外诸地尽失的风险,再没有什么后起的潜力。不过若仅是以战论战的话,这也并无不可,以洛阳所贮存的物资,守上一年半载都没有问题,这段时间足可以拖垮朝廷的大军了。比起主动进攻,风险自然要少得多。
不能迅速平定郑氏,那他便没有令叶家和南乘风完全听自己号令的资本。自己无法号令两方,便只能坐看这场巨大的饥荒降临到大陈至少大半的土地上。这是一个死结,让杨诚自觉束手无策的死结。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对于杨诚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张晋根吸了一口气,郑重地说道:“两家之所以争夺徐州,虽不排除其扩充实力以自重的可能,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徐州无主!扬州东临大海,南接百越,西面靠着荆州,唯有北进一途。豫州虽然与洛阳、兖州接临,但洛阳实力强横,远不是其现在可图;兖州虽然现在乱成一团,但之前却还有些余力,虽不如叶家,但却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更何况叶家对顾氏一直心存忌惮,所以也只有选择徐州。”
杨诚点了点头,这些他们之前也有过分析。潘家之前虽然在徐州有十万之众,但在之前两三年里旱灾与洪灾交替,粮食全靠外购,不论民心、士气还是战力,都已经降到了极低。是以当扬州与豫州联手攻入时,潘家的抵抗几乎可以完全忽略,极短的时间内便大半的郡县便已易主。也或许正是这得来毫不费力的战果,才让两家起了贪念,不论靠哪一方的力量,都可以轻易占据徐州。可是当实力相当的两家互不相让时,结果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你的意思是……”杨诚略一沉吟,隐隐猜到了张晋根的意图。潘家参与反叛,他手中的徐州自然任由叶家和南乘风争夺。但如果徐州有一个朝廷认可的主人,那两家的争斗自然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却是难办之极。起初杨诚也想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一个徐州刺史,徐州属于叛乱的范围,他现在也有这个权力。可是任命谁呢?不论给南乘风还是叶家,都不妥。若是派一个资历和声望都足以令两家心服的朝廷重臣,或许还可以解决两家的纷争,可是朝中有份量的大臣都去了巴蜀,留下来的要么是军中将领,要么就是一些职位低下的官吏,根本就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虽然极是冒险,但却是唯一的办法。”张晋根咬了咬牙,站起来对杨诚一揖道:“在下虽不才,但斗胆向大人求徐州刺史一职。”
“晋根……”杨诚微微一愕,一时竟然没有回过神来。他之前本就欲让张晋根出任一州,让他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可却被他坚决的拒绝了。张晋根早就向杨诚表明心迹,只愿伴随杨诚左右,对功名毫无兴趣,可是现在他却主动求职。这当然不是他改变了志向,而是为了解杨诚现在之忧而做出的违心选择。“不行!”杨诚断然拒绝,现在自己需要张晋根的地方太多了,更何况他自上次病倒后,到现在还未完全复原,在这个时候把他放到千里之外的徐州,杨诚哪里放心得下。
“在下想通了,人生在世,谁不想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张晋根低着头,眼光虽不敢与杨诚相触,证据却是异常坚决。“我不想平庸一生,大人既然有意归隐,趁此机会能放得一州刺史,也是在下唯一的机会了。还望大人千万恩准。”
“不用说了。”杨诚摆了摆手,感慨而又决然地说道:“你我相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你以为说这些我就相信你了吗?不要说你现在大病未愈,徐州现在如此复杂,我又岂能让你去犯险?不就是个州刺史吗?你若真的想当,等这仗打完了,冀州、兖州、青州还并州?你自己选一个,就算大闹崇政殿,我也如你心愿。”
张晋根轰然跪下,伏地一拜:“大人对在下的关切,在下铭记腑内!可这徐州之结,却也非解不可。大人现在声望卓著,身份超然,两家皆知在下在大人手下的身份。若是派在下前往徐州,两方自然不敢轻易为难,才有得解的机会。若是派了别人,即使能解,恐怕也误了大人的大事了。在下卑贱之身,死不足惜,还请大人以大局为重。”
杨诚急忙扶起张晋根,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张晋根所言不无道理,朝廷现在的威望已经降到了极低,恐怕也只有他杨诚才能令两家有所顾忌了。徐州无主,他现在派出最亲信的人插手,就算叶家和南乘风会怀疑他有侵吞徐州的野心而心生不满,但却也不好在明面上直接反对。以张晋根的智谋,要化解徐州现在的死结也并无不可能。
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巨大的风险,若是两方都存有不臣之心,在野心蒙蔽理智之下,极有可能公然转变为敌对状态。更有甚者,荆州现在可以说全不设防,除了各地的捕快、衙役外,根本没有驻军存在。若是两家盛怒之下大举入侵,荆州根本就不能抵挡。荆州一失,这场战乱就变得更复杂了,不要说迅速平定郑氏,就连能否自保也是个极大的问题。即使是其中一方怒而起兵,也不是他现在所能承受的。
只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论是南乘风还是叶家,可以说都是极有理智和眼光的,否则在三家叛乱之初就不会站到杨诚这一边来。公然反叛虽然可以获一时之利,但对长远来说却并没有好处,以杨诚在荆交两地的声望,最终失败的显然只会是他们。更何况战局此时已经向朝廷倾斜,他们也必须考虑杨诚迅速平定郑氏后,举天下之兵击之的可能。以他们的实力,比起叛乱之初的三家还远远不如,断不会轻易与朝廷公然相抗。
“唉!”杨诚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一时有些犹豫不决起来。要化解两家在徐州的争夺,进一步讲平稳江淮地区这三个产粮大州来增加应对这场大饥荒的砝码,张晋根无疑是最佳甚至唯一的人选。可是要真正做出这个决定,于公于私都让他极感艰难。
“大人不必为在下担心。”张晋根恳切地说道:“为大人解忧是在下的职责所在,如今洛阳大事已定,咨事营的几名骨干在在下生病这段时间,也渐渐承担了各项主要事宜,已可独当一面了。有没有在下在都影响不大,可徐州之结若不解,却会种下灾难的祸根。以天下苍生为念,大人当速决!”
“也罢。”杨诚无奈的坐了下来,显然被张晋根给说服了。三家大势已去,不过是体肤之脓疮而已。但若是这次大旱真的降临,而豫、徐、扬三州却因叶家和南乘风的争夺而深受其害,饿殍千里之下,大乱之后的大治根本就没有出现的可能。历代百姓大规模的爆动,虽然有吏治糜烂的原因,但却无不与饥荒有关。民以食为天呀,粮食的问题其实才是最大的问题,百姓若是连吃的基本要求都得不到满足,天下又如何能太平。
“晋根此次前去也要多加小心。”无奈接受后,虽然知道张晋根足可独当一面,却仍不放心地叮嘱道:“两家或许不会公然翻脸,恐怕也并不甘心,万事不可操之太急。只要能令两方暂息征战,转而大力抗旱,便足矣,其他的以后再缓缓图之。我现在也抽不出多的兵力给你,就从亲卫营里挑选五百人,一路上也算有个照应。同时我也会让识文组织荆州乡勇多加操练,令两家有所顾忌。不论如何,一切以你的安全为重,若难以为之,就尽快返回吧。”
“在下定不会令大人失望!”张晋根深深一揖,颇有一番易水相别的绝然。他深知徐州之事的重要性,当然是竭尽全力也要取得成功,此行绝不会顺风顺水,对于杨诚的关切,恐怕只能心领了。
杨诚微微点头,正准备亲自去安排诸多善后事宜,进入洛阳后再没有联系的潘家却遣使而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