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后赵姬的配合下,吕不韦提出的捐粮千石者,拜爵一级的政策顺利通过并实施。此策不仅能缓解秦国此时因大旱蝗灾引发的饥荒,同时更深层层次的是能打击那些旧贵族。
因为你只要捐粮就能得爵位,这就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贵族,商人也能成为贵族。这无疑会提高吕不韦最大的支持群体社会地位的提高,让他们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不过这样的政策虽然能够稍稍缓解饥荒带来的压力,可老百姓绝大部分依然无法维持生计,毕竟整个关中平原全部颗粒无收,面对如此大灾,那些富商捐出的粮食也是杯水车薪。
面对活不下去的严峻现实,关中的百姓纷纷携家带口逃出函谷关,来到中原地区。因为他们听说在魏国和楚国有大善人设置粥棚收留逃难而来的普通百姓。
这是他们疯狂涌出函谷关的唯一动力,也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如果继续留在关中大地,迎接他们的命运唯有饿死一途。
当第一批秦国难民来到关外秦楚边境和秦魏边境,果然见到有粥棚设置在边境地区。见到这些秦国难民前来,便有人前来引导和维持秩序,接着便是给难民们施粥。
接着等难民们吃饱以后,便有人员上前来宣传中华王国的移民优待政策。对于这些已经一无所有的苦哈哈来讲,别说到中华王国能够分到田地,还有半年的口粮提供这样的条件,就算是说只要去中华王国能够有一口饭吃,饿不死,他们都愿意。
因此,当粥棚的维持秩序的人员向难民们一介绍中华王国的移民优待政策后,难民们便纷纷上前报名,在贷款合同上签字画押。
接着已签定贷款合同的难民被分批送上马车运往中华王国。原本关中大地上因此次大旱和蝗灾造成的饿殍遍野的情况并未出现,因为大部分真正赤贫如洗的穷困百姓已经逃难到关外,搭上了前往中华王国的马车。
他们憧憬着在中华王国开始新的生活。这些忍耐力超强,极耐苦战的关中百姓就这样踏上了全新的旅程,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这些秦人难民抵达中华王国后,被分批送往王国的各个地方,特别是王国新领土广东郡和广西郡。那里有大片良田沃土等待着他们去开发。
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断输送秦人难民到中华王国,总共约十万户移民到中华王国,差不多50万人。这些秦人来到中华王国后,迅速融入到中华王国的建设浪潮中,他们在各地官员的组织下,建村庄,挖沟渠,修筑道路,开矿山,垦荒地。到处都有吃苦耐劳的秦人的身影。
秦人守纪律,官员下达的命令全都一丝不苟的完成,这些秦人的到来,深刻的影响着原本这些地方土著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习惯,让他们相对懒散的风气大为改变。
而这些新移民因为尝到过食不果腹的那种痛苦,因此对于如今的新生活感到分外珍惜,因此也对给予他们如今生活的大王姬天赐充满感激,对中华王国充满归属感。
中华王国实施的新移民计划和偷渡组织扶持计划,一经推出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今这种有组织的移民行动在各诸侯国民间有序的进行着,来自各国的移民数量稳步增加,中华王国依赖于高产水稻的加持,以及一直以来从周边各国购买粮食,使得即使面对这样大量难民涌入,粮食依然可以满足需求。
金陵城降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然落下。孩子们开心的奔跑追逐着,在雪中尽情玩耍。
田边蹲着的老农望着天空中飘下的雪花落到田地里,渐渐为刚刚露出一抹绿色的麦苗覆盖上白色的被子,老农苍老的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他知道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对于农民来讲,没有什么比这能够让他更开心的事了。
而在五岭山脉以南的广东郡和广西郡此时却是另一番景象。水田的晚稻刚刚收割完毕,此时大家都趁着这农闲时间抢挖沟渠等灌溉设施,为来年春种做好准备。旱田则和金陵差不多,已经种下了小麦,只不过相比金陵种的时间晚一些,此时麦苗才刚刚冒出个头来。
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广袤的广东郡和广西郡的土地上便拔地而起了一座座村落。这些村民都是来自各诸侯国的百姓,当然也有聚族而居的土著居民。
这些新起的村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建筑都是用烧制的砖块和瓦片,加上黏合剂水泥修建而成。这些房屋坚固耐用,且整洁美观。
“要致富先修路”这一条由大王姬天赐亲自提出的口号如今早已成为了中华王国的国民信奉的至理名言。
由工部尚书亲自指挥修建的大庾岭通道如今已工程过半,预计明年便可彻底贯通。而在广东郡如今主要城市之间的驰道也在全力修筑中,韶关到雄州的道路也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广西郡连同广东郡的驰道如今也正在全力修筑中,预计一年以后就能全线贯通,那时整个岭南将与王国其他领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而工部郎中郑国在考察了广西和广东两郡后,认为贯通两郡的西江乃是一天然的水上运输通道,只要在西江一些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处加以拓宽河道,从广西郡运输物品到广东郡将大大节省成本。
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姬天赐的认可,甚至姬天赐还鼓励他大胆施为,不妨可将两郡的水道进行统一规划,将一些相邻的河道进行人工挖掘贯通,使得两郡的水上交通更加便利。
得到了大王的肯定和鼓励,郑国更是干劲十足,脚步踏遍了广东和广西两郡的河流流经区域。最后在西江和北江两江之间组织人力挖掘河道,最终将两条河流连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