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军封锁墨西哥湾的行动非常突然。
虽然早在年初的时候,美国海军就预料到,帝国海军在完成了战略调整之后,必然进军加勒比海地区,完成对美国的战略大包围,同时切断美国与美洲地区,特别是南美洲地区国家的联系。只是,接下来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在美国海军的预料之外,比如西班牙与英国相继投降,巴拿马受到威胁等等。
到四月初的时候,美国情报机构再次发出警报。
此时,第21舰队已经返回了墨西哥湾,以美国南部地区的新奥尔良为基地,进行作战训练。按照美国海军的意思,如果没有绝对必要第21舰队将一直呆在墨西哥湾,等到六月份,随着第一批“蒙大拿”级战列舰服役,以及受损的四艘战列舰修复,重新组建了第22舰队与第23舰队之后,再一同杀出墨西哥湾。
这个想法很美好,却不太现实。
此时的美国海军不但没有任何主动权可言,甚至连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都没有。不说别的,巴拿马湾的珍珠群岛已经沦陷了好几个月,美军却一直没有发动反击。可以说,美国海军只能跟着帝国海军的步骤前进,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只是,当时绝大部分美国海军将领都认为,帝国海军不会急着发动战略进攻。
西班牙战败之后,帝国与德国就划分占领区的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而且在处理巴利阿里群岛的问题上,帝国与意大利也产生了矛盾。最重要的是,帝国刚刚占领了英国,肯定需要时间巩固其在英国的地位,甚至得仿照当年对待日本的方式,向英国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以稳定英国的国内局势。另外,帝国还得防止德国出兵进入英国,所以必须将主要兵力留在英国。
在此情况下,帝国是没有能力立即发动战略进攻的。
由此,大部分美军将领推断,帝国海军要到下半年才有能力继续推进。
显然,美国人低估了帝国处理同盟国内部矛盾的能力。早在三月份的时候,帝国就与德国、意大利达成了和解协议,通过“土地换土地”的方式,使德国承认了帝国占领英国的合法性,同时也通过放弃在西班牙的占领区维护了同盟国集团的内部团结。
更重要的是,美国严重低估了帝国的战略调整能力。
早在年初的时候,帝国就已经开始做战略调整了。另外,帝国强大的海运能力也在此时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四月上旬,就有二支满载着粮食的船队到达了英国,运去了至少一百二十万吨面粉与各种食物,这足够所有英国人消耗半个月了。当然,如果只填补英国的粮食缺口,则足够支撑三个月。
另外,帝国的海运部队还向北大西洋战区运送了二十五个陆战师的兵力,以及不少于五百五十万吨的各类作战物资。如果算是由土耳其提供的战略物资,则在四月十五日之前,囤积在北大西洋战区的作战物资已经超过了八百四十五万吨,足够第四舰队,以及陆战第八军消耗三个月以上。
显然,决定帝国海军是否立即发动进攻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帝国海军有没有这个实力,而是有没有这个必要。
直到五月七日,美军情报部门才得知第四舰队已经杀了过来。
此时再做调整已经来不及了,虽然第21舰队在次日凌晨就离开了新奥尔良,进入了墨西哥湾,但是舰队并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很多补给工作都没有到位,另外圣地亚哥、太子港与罗德城的美国海军基地都没有做好迎接第21舰队的准备工作,甚至没有办法为第21舰队提供足够的燃油。如此一来,第21舰队只能留在墨西哥湾,至少在半个月之内无法前往加勒比海。
五月十日,第43舰队与第42舰队首先部署到位。
二天之后,第41舰队也进入了尤卡坦海峡。
到此,封锁墨西哥湾的行动顺利部署到位。到五月十五日的时候,参加此次作战行动的八支破交舰队也相继部署到位。
到此,即便美军第21舰队想离开墨西哥湾,也失去了最佳的机会。
白佑彬没有去最前线,而是与后勤保障舰队一同留在了锡尔弗浅滩海峡东北海域。按照他的部署,实力最弱的第42舰队居中,实力最强的第41舰队与第43舰队分别位于西面与东面。如此一来,不管第21舰队从哪个方向突围,都将遭到优势兵力的拦截。当然,如果美军从向风海峡杀出来,第42舰队就有麻烦了。
十六日,一封从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让白佑彬松了口气。
之前在巴拿马湾活动的第13舰队已经绕到合恩角,进入了南大西洋,并且正在以最快的巡航速度北上,预计在二十五日左右就能到达加勒比海,参加北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只是,电报中没有明确提到第13舰队的具体编制。
同日,运载着三个陆战师的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到达,同时到达的还有新组建的火力支援舰队,其中担任旗舰的就是刚刚从第四舰队调去的“黄河”号战列舰。
当天晚上,白佑彬就与陆少丰就攻打太子港的事情进行了商议。
按照陆少丰本来的意思,陆战队将直接在太子港南面的海滩上登陆,然后向北推进,火力支援舰队进入加勒比海,在战场南面活动,而第42舰队则进入太子港西部海湾,负责压制美军的岸防火力。
结果,这一计划被白佑彬推翻了。
首先是第42舰队暂时还得留在锡尔弗浅滩海峡东北海域,执行拦截美军第21舰队的作战任务。其次是第六舰队还没有到达战场,加勒比海的制海权并不牢固,火力支援舰队在进入加勒比海之后,很容易遭到美军小型舰艇集群的攻击。最后就是从南面登陆攻打太子港的难度太大。按照白佑彬的想法,陆战队应该首先攻占太子港西面的戈纳夫岛,然后在岛屿东面建立远程炮兵阵地,这样就能减轻舰队的压力,同时也能够减轻陆战队的压力,为今后扫荡大安得列斯群岛打下基础。
陆少丰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更重要的是,白佑彬是战区司令官。
计划确定下来之后,登陆时间也选择在了二十日。显然,这比海军总参谋部确定的进攻时间晚了好几天。对此,白佑彬并不是很在意,只要第13舰队准时到达,即便第61舰队仍然得在小安得列斯群岛海域支援陆战第十军,在集中了四支作战舰队的情况下,第四舰队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作战任务,甚至分出一支作战舰队为陆战第八军提供直接支援。
只是,事情在十九日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天,阿根廷宣布加入同盟国集团,并且向协约国集团宣战(当时协约国集团就只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了,其中加拿大是英国的海外领地,在英国投降之后,美国出兵控制了加拿大,并且成立了新的政府)。
第二天,巴西就再次声明,将严守中立国的身份,不支持战争的任何一方。
收到消息的时候,白佑彬才得知,第62舰队(第13舰队进入南大西洋之后,番号变更为第62舰队)已经去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并且计划在那里停靠半个月。这明摆着是个政治任务,第62舰队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除了加强帝国与阿根廷的“传统友谊”之外,还可以显示帝国的国威。
这下,第62舰队不可能在短期内,甚至无法在六月上旬到达战场。
二十一日,陆战第八军的先头部队在火力支援舰队的掩护下登上了戈纳夫岛,并且在天黑之前就控制了滩头阵地,完成了向内地推进的战术进攻行动。驻扎在戈纳夫岛的美军并没有进行顽强抵抗,主要是数量太少,根本不是陆战队的对手。
同一天下午,第61舰队炮击了罗德城。
攻打罗德城的行动并不是很顺利,毕竟罗德城是美国海军在小安得列斯群岛北部,也就是背风群岛中最重要的港口与海军基地,其兵力密度相当惊人,岸防设施也相对完善。即便第61舰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前期炮火准备,也没有能够彻底打垮美军的防御体系,更没有炸毁美军的抵抗意志。
到二十七日陆战队上岸的时候,罗德城的美军仍然斗志昂扬。
相对而言,陆战第十军的战斗要比陆战第五军的战斗惨烈得多,直到五月的最后一天,陆战第十军才控制了滩头阵地,并且开始向港区推进。此时,原本编入北大西洋战区的火力支援舰队也被调了过去,整体作战计划重新修订,攻打罗德城的重要性排在了攻打太子港之前。也就是说,在陆战第十军占领罗德城之前,陆战第八军只能呆在戈纳夫岛上,而无法进攻太子港。
战斗打到这个地步,也多多少少在白佑彬与陆少丰的预料之外。
当时,怨言最大的就是陆少丰。按照他的说法,如果不是陆战第十军进攻不力,陆战第五军在五月底就能登陆太子港,而不是拖到六月份还没有展开行动。
反正,一时之间,白佑彬与陆少丰都成了看客。
当然,这一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进入六月份之后,美军将进行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新的威胁出现之后,帝国海军必须对战略部署做出调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