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4章 北疆警讯起!
    原本张辽只是希望在回到雒阳之前,每日只要能悠闲度日便可。除去过问徐盛、庞统等人的融合程度以及暗中为自己做些规划准备,张辽只想着能每日骑马散步,做些深秋登高远眺,和荆州士人就着秋色吟诵诗赋的高雅之事。
    但就在张辽向雒阳送出书信的第二天,曹操便派人将张辽请到了行馆。
    在曹操襄阳行馆的门前,下马的张辽正好遇到同事下车的荀攸。两人拱手互相行礼后张辽问道:“公达兄,主公今日又有何急事?”
    对于张辽的问题,荀攸摇摇头道:“此事攸也不知,应该是有什么最新的消息吧。不过想必也不会是什么紧张之事,否则丞相焉有不命人候在门口的道理?”
    “呵呵!有道理。不过到底为何,还是得进去才知。”张辽说着手一伸,示意荀攸先行。
    “见过丞相!”
    “参见主公!”
    荀攸、张辽见到曹操时,曹操正和郭嘉在一起商量着什么。这种状态,让荀攸、张辽心中明白,一定是有事情发生了。
    张辽在曹操面前一贯是不太遵守礼法的,即便是最近他和曹操之间有了心结,却也依旧保持着往日的作风。今日同样不例外,张辽抢在荀攸前面便开口问道:“主公,你与奉孝面容都显严肃,是否有要事发生?”
    “呵呵……”曹操干笑了两声,开口说道:“公达、文远,这天下没能统一,还真的让我煌煌大汉对四夷少了许多威慑啊!纵然文远击败鲜卑,操北伐乌桓,可是依然有人敢顶风作案,想占我大汉的便宜啊!”
    曹操此言一出,再加上一直负责管理军情的郭嘉在场,荀攸、张辽二人哪里还不知道一定是北边有了事情。如今曹操的统治地区也只有在北边才真正和胡人相连,至于西北的羌人和氐人,因为桓灵二帝时期的反复叛乱、镇压,又在韩遂的西凉大军的压力下,压根就威胁到长安和汉中地区。倒是北疆,匈奴、鲜卑、乌桓、高句丽、扶余等等,各族之间还分出无数的部落,倒是时不时的要给边境添些麻烦。
    “主公,难道是北疆有警?鲜卑人有不安分了?”有了这样的推断,再开口的自然就是张辽了,谁让他是正牌的征北将军,名正言顺的北疆统帅。
    “鲜卑人倒是没有动静,轲比能这些年早就被马孟起打得心惊胆寒,还有步度根牵制,自然是没有胆子再给咱们添麻烦。至于素利、阙机等人也同样畏惧马超,更是小心翼翼,唯恐惹到马超,给自己的部落招致杀机。此次捣乱的是高句丽,而且他们也没有找咱们的麻烦,倒是他们在给公孙康添麻烦。”郭嘉向张辽、荀攸解释道。
    “高句丽?”张辽、荀攸一愣。
    但张辽的心中随即便腾起一股无名之火,这股火顶到了他的胸口,升到了他的脑门,让张辽突然间有了一种想……的冲动。
    在场的人无一不是敏感之人,对于张辽突然间迸发出来的杀机更是感觉清晰,虽然他们全都不知道张辽为何会有如此怒火,但是无人不知,今次高句丽算是得罪张辽了。
    不过他们几人倒也不会感到意外,曹操就是一个纯粹的大汉至上的民族主义者,郭嘉、荀攸同样也对成天骚扰边境的胡人没有好感。但他们奇怪的是张辽对匈奴、鲜卑、乌桓这样和大汉边境战事不断的胡人却从没有过这样强烈的杀机,为何在听到高句丽的时候却偏偏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杀意呢?
    曹操他们并不知道,在后世的中国人痛恨的几个国家中,竟然有两个,不,或许应该算是四个就全部都是中国的邻国。正背面的暂且不谈,东北就有一个妄图以蛇吞象的东瀛小丑,还有做了一千多年藩属,却在近代分裂成了敌对的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妄自尊大、闭门称王、忘恩负义,另一个则更是无耻之尤。而高句丽就是这两个国家公认的祖先,也正是他们如此认祖,将中国的东北地区也划入了与中国有国土纷争的范畴。这也就是张辽对高句丽动了杀机的真正原因,他要彻底的解决未来那个无耻的祸端。
    至于匈奴、鲜卑、乌桓这三个如今各大汉纠纷、战争不断的民族,他们在后世并没有留下自己的传承,不是西迁融入欧洲(匈奴人),就是全部和汉人融合,成为了汉族的一份子。以至于隋唐两朝的帝王都可能拥有鲜卑人的血统,并随着他们的姓氏的扩大而将他们的血统散步到了中国各处,张辽自然对后世组成汉族的中坚力量没有太大的仇恨。
    “主公,看来我是要提前北返了。”张辽沉着脸,肃声说道。
    “莫急!”曹操叫张辽前来也就是要张辽尽快北上,但事情也没有那么要紧,曹操也需要和张辽交待清楚。“奉孝,你将大致的情况向文远、公达说一下。”曹操说道。
    “公达先生,文远,高句丽倒并没有威胁我军,反而是高句丽大人伊夷模遣人之幽州,上书主公,欲和我军联兵攻击公孙康。幽州刺史……”郭嘉说到这里,顿住话题,看了看荀攸,继续说道:“幽州刺史派人详查,发现是伊夷模欲寇辽东,并已经于公孙康发生过几次冲突,但结果却均被公孙康击败。于是他们便想到我军与公孙康的矛盾,欲与我军联手。不过他们的举动倒也对我方不无益处,至少公孙康的兵力便因为他们而被牵制。至于此时是否要答应他们,主公如今还未有定论,准备召集众人商议,提前将二位请来,也是征询意见之举。”郭嘉大略的将事情说了一遍。
    “让文远过来,还有这北疆事务原本就属于文远你的管辖范围。虽然我军军政分离,但是军方的意见同样重要。”曹操在一旁补充道。
    张辽、荀攸二人这时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两人的心中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荀攸看了张辽一眼,开口说道:“此事虽不知众人回如何看,但攸倒是倾向于赞同联手之意。正所谓远交近攻,故而孙权等人才有联合公孙康之举。而高句丽远在玄菟、乐浪东北,并不与我军控制的辽西接壤,倒是可以借他们之手,削弱甚至击败公孙康,也好减轻我军消耗与损失。”
    荀攸虽然对胡人没有好感,但是相对于匈奴、鲜卑这类纯粹的胡人,高句丽这个自称是传承了燕人卫满的势力便因为祖上曾为汉人的缘故而没有招致荀攸的痛恨和警惕。相对于同样在东北割据的公孙康,荀攸的心中倒是对高句丽的感觉更好一些。虽说高句丽自汉初以来也曾不断寇略汉境,伊夷模之父伯固更是数犯辽东,寇新安、居乡,攻西安平,并截杀赴任的带方令,还抢略得乐浪太守妻子,对大汉东北边境百姓犯下了无数罪孽。可是如今伯固已死,死前更是上表乞降,还派兵相助前任辽东太守公孙度消灭富山贼寇。这种行为在荀攸这样的传统士人眼中,就已经是臣服大汉之举,自然无须征讨,还需要给予优厚待遇。再加上公孙康如今竟然敢暗中和孙权勾连,荀攸自然对和公孙康发生龌龊的高句丽另眼相看了。
    而荀攸抢在张辽之前开口,也是因为张辽刚才散发出的那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机。荀攸担心张辽开口必然是反对联合高句丽,而曹操也和张辽一样是个大汉至上之人,刚才一进门后那句“顶风作案”分明就是对高句丽侵犯大汉疆土的不满。荀攸担心他们两人会因这个原因断然拒绝高句丽,便干脆抢在张辽之前说出他的意见。
    荀攸对张辽的心思还真的没有揣摩错,当荀攸在那边说话的时候,张辽的面色就一点点的变黑,此时任谁来看,都知道张辽一肚子的不悦。
    “文远,你的意思呢?”曹操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表情,只是在荀攸说完之后很平静的向张辽询问。
    “公孙康虽实质上割据一方,可是他依旧是汉人。那高句丽……且不说王莽之前的那些事情,单从王莽窜政时算起,高句丽与我大汉也是冲突不断,与其余胡人一样,他们也是一面上表称臣,一面却不停的寇略,说句狼子野心并不为过。”说到这里,张辽看了看荀攸,道:“公达先生之意辽也明白,但辽决不能接受与高句丽联手对付公孙康之事,最多是冷眼旁观,两不相帮。”
    张辽对荀攸的意图可谓一清二楚,但是他才是征北将军,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一天,他就绝不会联合外人攻击自己同胞,哪怕这个同胞是分裂国家、割据一方的诸侯。
    张辽的这个态度并不出人意料,能够表明两不相帮、袖手旁观的态度,张辽这已经算是给足了荀攸面子。也就是荀攸和张辽关系不错,否则张辽一定会开口反驳的。
    “文远,你补充的那几名武将此时是否能顶上陈到等人的空缺?”曹操对张辽的回答不置可否,却问起了徐盛等人的情况。
    “虽然他们进度不慢,但要立刻填补子龙等人的空缺,此时还差得很远。不过也正因如此,而高句丽也没有立刻危及我方的实力,我才会觉得袖手旁观更为合理。”
    张辽的意见让曹操等人纷纷思索起来,如今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各管一摊,根本就无人能够取代张辽的征北将军之位。所以无论曹操和一群谋士们商议出什么结论,说到底都必须依靠张辽来完成。所以张辽此时的意见就极为重要,以至于曹操等人必须要以此作为前提来作为讨论依据。
    张辽这样做让郭嘉、荀攸的心中不免有些担心,若有人对张辽心存不轨,这分明就可以被安上一个意图干涉中枢的罪名。看着沉默不语的曹操,郭嘉、荀攸的心不觉提到了嗓子眼。
    曹操倒也没有让大家久候,片刻后便说道:“高句丽素无信义,与其相信伊夷模,操倒是更相信扶余人。公孙康虽然表面老实,却也非易于之辈,否则遣人与其联络,其为何不向中央禀报?袖手旁观,让他们两败俱伤也好!”
    曹操的话让郭嘉、荀攸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能如此说,便说明曹操没有介意张辽之言。虽然曹操多疑,也有了限制张辽之意,可是在关键时刻,曹操还是能够做到果断放权的。
    “公达、奉孝,一会儿开始的议事你们二人要为操控制住,不要在此形成定议,北疆事务就让文远去随机应变吧!”曹操接着说道。
    “多谢主公!”张辽一听曹操之言,立刻打蛇随棍上的作出表示。
    “哈哈哈!伊夷模不过鼠辈耳,与其父伯固相比差之远矣!若非我军军械、粮草戒备南方牵制,操便干脆命文远出兵教训那伊夷模。不过文远啊,如今北疆却非是大战良机,切切要控制北疆局面。”曹操说道。
    “坐山观虎斗,这一招不算难办。”张辽也没有此时就率军大举北上的意图,在鲜卑人的威胁没有彻底解除之前,大举向东北进军并非明智的选择。张辽虽然有开发东北的意图,但是如今的大汉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无法大规模北上开发。张辽也只能等着南方战事平定,物资向北方倾斜之时,才能够渐渐开始向北移动。
    “主公,以嘉看来,此事干脆不用再召集众人商议了,将此事抄报,让众人知晓也就行了。在此事之后,可附上文远北上的消息,即便有人会有想法,也得看文远北上后此事的进展方能开口。”郭嘉说道。
    “攸也附议。若是文远能够平心静气的处理此事,以其一贯的狡猾,攸相信文远绝不会吃亏。倒是那伊夷模,想算计文远,便是他父亲伯固重生亦不可能。”荀攸笑道。
    张辽此时也意识到突然刚才的话有点僭越之嫌,如今也不再多言,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对于郭嘉、荀攸暗地里的帮助,张辽更是心存感激。虽然这两人的出发点不同,可是这份情意张辽不能忽视。郭嘉好说,但荀攸就……
    回到住处的张辽立刻就将司马懿、徐庶两人找来,虽然曹操说了要张辽北上,但是何时起行曹操并没有决定,张辽也不可能立刻就走。但是此时让自己的属下事先准备起来却没有错,曹操的命令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仲达、元直,北疆出了点问题,高句丽大人伊夷模与公孙康冲突,遣人联络幽州刺史荀友若,欲与我军合力攻辽东。主公命我北上,随机应变,处理北疆事务,虽然时日未定,但你等可以先行准备起来。”
    “将军,那雒阳由那些人留守?”司马懿身为长史,统管幕府大小事务,但是人员安排他却要以张辽之意为准。
    “蒋济擢升将军府掾,接替荀衍之职。与杨修一同留下,负责北疆与雒阳之间的一应文书来往和事务联络。刘桢、蒋琬、潘濬、董胄、钟毓、王昶、刘放也一并留下,以蒋济、杨修为主,维持雒阳征北将军府事务。你们二人及庞士元随我北上,为我参赞军机,蒋干、邓芝为我行军主薄,执掌军中文案,马良命其准备接手北疆后勤辎重事务,命程武、沮鹄两人相助,剩下的那些从事中郎们,也统统随军北上,他们需要好好体验一下北方的感觉。”
    这些人事安排司马懿、徐庶毫无异议,但是他们也不免有些可惜道:“时日太短,徐盛等人此时可还未能完全熟悉军中事务啊。”
    但是张辽却对此并不在意,“战场就是最好的学堂,我如今正在可惜战事不起,否则只需将文向他们扔到军中,不过数日便能逼着他们熟悉一切。”
    “将军,那高句丽人自诩为东夷之后,素来善射。其部众亦善于制弓,檀弓、貊弓皆是其地出产的良弓。且其部民彪悍,数百年来虽为成为匈奴、鲜卑这样的大患,却也是东北一处麻烦。不知将军欲如何处置此事?”司马懿问道。
    这时张辽才想起来,他除了将这件事告诉两人,却没有将自己的意图和曹操的决定通知他们。作为自己幕府的幕僚,也是他的谋主,司马懿、徐庶也不可能凭空行事。
    “呵呵!此是辽的疏忽。我与主公皆倾向于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嘛,让高句丽与伊夷模斗的两败俱伤才好,我军也能省些力气。不过我绝不会与伊夷模联手,说白了,公孙康也是汉人,那高句丽虽名为中原后裔,但他们的行为早已经和胡人一般无二。尤其是他们还打着华夏后裔的名号,却行那胡人烧杀抢掠之事实。与匈奴、鲜卑相比,他们更为可恨。在我眼中,狄夷、华夏没有那么分明,只要胡人接受我大汉的文字、学术,愿意融入我大汉,接受我大汉律法管理,我是持欢迎态度的。可若要自诩为华夏后裔,所作所为却与胡人无异,那我除了无耻二字,也就无话可说。对于这等人……我也只能如中行说故事,将他们打入汉奸之列了。既是汉奸,自然无须客气。你等可明白?”
    张辽的话让司马懿、徐庶二人身子一震,他们直起身子回答道:“将军大义,吾等明白!”
    建安十二年九月中,征北将军张辽率随从率先离开襄阳,北上雒阳。(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