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初三快乐,读书快乐。
张合、高览更是不忿地说道:“军师,难道我等就此含冤待毙不成?”
许攸阴沉着脸说道:“含冤待毙。倒也不至于此,如若二位将军听我之言,也未尝没有一线生机。”
张合诚恳地说道:“还请先生直言,救我等之性命。”
高览更是直截了当的说道:“昔日先生就曾救了我等一命。我等自应以先生马首是瞻。就是先生让我等反了。我等也随着先生。”
许攸闻听,心里面高兴。可是许攸一想到袁绍,又咬牙切齿的说道:“今日之祸,皆是袁本初叛逆谋上,贪心不足所致。而且他好大喜功,志高才疏,好谋无断。又不听我等的良言相劝。若是他当日听从我的建议,以军粮换回文丑,又何至于逼反了颜良。泄漏了咱们联合董卓攻打计划。致使幽州主动出击来攻打咱们。否则的话,有董卓的大军正面的吸引幽州的兵马,咱们适时出击,集中兵力,攻击幽州的薄弱环节。咱们冀州又焉能落的如此下场?这都是袁本初寡恩薄义惹得祸。咱们再呆在这里,也不过是给他陪葬而已。不如你我另寻明主如何?”
张合、高览早就被袁绍逼反颜良弄寒了心,而且又曾被袁绍责骂、羞辱并险些丧了性命。此时当然不愿意给袁绍陪葬了。只是突然之间张合、高览也不知道何人可以投靠。
张合盘算良久,也不知道该投靠何人,不由得茫然问道:“依先生之见,当今之世,何人才可算是明主?”
高览也低声说道:“我看幽州之主,当今太尉大人雄图霸略,武勇无人可敌。今冀州灭亡,只在片刻之间。要不咱们投靠太尉大人,你们意下如何?”
许攸问言冷笑道:“嘿嘿。太尉大人的武勇确实可称天下第一。倒也算得上是一个明主。可是,如今太尉大人手下,高手云集。即使是颜良、文丑之勇,恐怕也不得施展。何况你我这败军之将?况且,咱们原本任职袁本初的门下,如今袁本初即将灭亡,咱们却临阵投敌,俗世之人,不知真相,咱们恐怕也要遭到天下人的耻笑。”
许攸此言一出,张合、高览立马想起来了,颜良、文丑如今可都在幽州那里了。原先他们兄弟二人就压得自己二人出不了头。如今幽州那里比颜良、文丑有本事的人更多了去了。到时候,恐怕自己这两个乞求活命的败军之将,就再没有出头之日了。这可与自己二人的抱负不符。
故此,张合、高览互相看了一眼,皆诚心诚意的向许攸请教道:“如不是先生名言,我等险些误事。我等多次蒙先生指点,当以先生马首是瞻。先生您就明说咱们该投谁吧。”
许攸这才满意地说道:“蒙二位将军错爱。余自当进一份心力。当今之世,除太尉刘明之外,兖州之主——曹操,曹孟德,那也是一代的人杰。想当初,孟德公举义旗,传檄文,招天下英豪共讨董卓。那是何等的大义。让盟主于本初,又是何等的气度。战国贼,出谋略,天下群雄,有目共睹。独身追击董卓,又是何等的忠义、神勇。如今孟德公坐镇兖州、司隶两州之地,兴水利,安流民。统大兵五十万,实力早已经超过了袁本初,可他却敬奉三公,善待朝臣,深受朝廷的信赖。那幽州的太尉大人也是朝廷的一员,他受先皇托孤之责。对朝廷也是忠心无二。当然不会与孟德为难。故而,太尉大人的武勇对孟德来说也是无用的。而且,咱们要是投到了曹公门下。那也是为朝廷效力,仍然还是汉臣,当然也不会受到世人的责难,说咱们背主另投了。况且我与孟德早年在洛阳为友,相交莫逆,咱们到了他那里,孟德也必然会对咱们另眼相看。到时候,咱们的飞黄腾达,那还不是指日可待。”
张合、高览全都被许攸说动了心思。带着这剩余的一千多人,就随着许攸投靠曹操去了。
而与此同时,渤海城也接到幽州宣传队提供的袁绍第二路援军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并被告知,如今袁绍得五十万大军已经不复存在了。袁绍已经离灭亡不远了。这次战争乃是袁绍谋逆犯上,杀害宗正刘虞大人惹来的祸端。太尉大人受刘虞大人临终之托,持冀州的户籍印信前来接掌冀州,讨伐袁绍。那是正义之师,胜利也是必然的。而太尉大人,仁慈为怀,只追首恶,献城悔悟者,可以免责。
这一下,渤海城长久以来被围困所造成的压力,一下子就爆发了。结果,百姓暴动了不说,就是那些渤海城的士兵,也由于淳于琼平时带兵的残暴而兵变了。
这些感念刘虞恩德和刘明仁义之名的百姓和士兵,杀死了淳于琼和周昂,挖开了城门,向城外的幽州军队投降了。
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把城外的幽州修路队吓了一跳。等他们知道了前因后果之后,大伙都乐了。可是,刘明不在这里,这些人里面也没人有权利接受渤海城的投降,大伙又都挠头了起来。
这时候,还是新近荣升为宣传队的主管,负责渤海城宣传工作的陈震有主见,当机立断,命令自己手下的宣传队,立即进城,出榜安民。同时叫修路队的主管孙建出一部分的监工,暂时管理、维持一下渤海城的治安。并让人把渤海城的粮仓,府库等等的重地全都封存了。等候主公的处理。最后,还叫人把这一切快马禀告刘明,让其派人前来处理。
渤海城投降的时候。袁绍的第三波大军也开拔了两天。
这第三波大军,乃是由袁绍亲自带队,带着审配、逢纪等一众文武,率着十五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就向渤海城杀去的。
可是,袁绍亲率的这支大军,从上路开始,就没有接到过一个好消息。
第一天,战报传来,常山郡已经在短短的几日内被幽州的军队攻陷了。可那支部队还是没有停留,又向乐平郡进军了。
接到这个消息,袁绍倒没在意,常山郡的失守,那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袁绍只是没想到幽州那面的胃口竟然这么大。自己的大军已经开拔了,他们竟然还不收缩防线,全力回防。竟然还敢去攻打乐平郡。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可第二天,袁绍就又接到了几个张合、高览所率领的第二路大军败兵的报告。
据这些败兵报告:一路大军,二路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了。现在幽州的兵马,不知道有多少正在通往渤海城的路上埋伏着呢。等候着袁绍带着冀州大军的到来。
接到这个消息,袁绍可坐不住。
别说是袁绍了,就是审配等人也坐不住了。一路大军,二路大军的全军灭亡,那可是十五万兵马的损失。再加上人家能逍遥自在的越过渤海城,灭了这两路的大军,那渤海城也肯定是凶多吉少。也就是说,主公如今可以动用的兵马,也就是这第三路大军的十五万人了。这还没与对方正式开兵见仗呢,这一多半的兵马就没有。这仗可怎么打?别说人家如今的兵马有可能比自己这边还多。就算是人家的兵马和自己的这边一样多。可幽州兵马号称是天下第一军。那自己这边的兵马也不可能打得过人家呀。这都是怎么回事?怎么一转眼的功夫。自己这边就从大占优势的一方变成劣势的一方了?
可是,这还不算完,紧接着袁绍又得到报告,麴义将军以假运兵粮的行动,还真把破坏粮道的敌军给引出来了。可麴义将军在率领飞彪骑追击敌军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北海管亥的军队从后方发起的袭击。那管亥自称是受到朝廷的招安,现为幽州太尉驾下折冲督尉。结果,麴义在两支骑兵队伍的夹击下阵亡了。飞彪骑已经全军覆灭。而跟在飞彪骑后面行动的三万步军,也都被对方俘获了。现在平原城失守。渤海、平原的粮道已被对方掐断了。
这一下,宛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袁绍瞬间就崩溃了。他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指责审配他们才好了。只是会说:“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审配他们也懵了。北海管亥怎么会投降幽州了?他们什么时候跟幽州有关系的?而且幽州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兵马,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把自己派出去得一路大军,二路大军给蚕食了呢?
这些谋士全都头脑混乱了。
关键时候,还是审配冷静。审配虽然也搞不清这局面是怎么转变的,可审配知道,这要是再按着原计划向渤海城进军的话,那肯定就是要万劫不复了。故此,审配向袁绍进言道:“主公。局势对咱们不利呀。咱们不能再向前进兵了。虽然咱们不知道幽州那面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多的兵马能快速的消灭朱灵、张合的两路大军。可既然事以至此。那咱们再向前进兵,那咱们肯定也是凶多吉少了。不如咱们转攻为守吧。只要咱们坚持到董卓发起进攻,那幽州的部队势必要撤回去对付董卓。到时候,咱们还有一战之机。”
此时袁绍是一点的主意也没有了。昏昏沉沉的听着审配的建议,点头说道:“好。那咱们就回去吧。”
“且慢!”审配再次的向袁绍进言道:“主公,信都咱们是不能回去了。那里毕竟是刘虞的久居之所,不知道那里还有多少刁民心里想着刘虞,咱们在那里防守太危险了。而且平原的粮道也被切断了,咱们在信都的粮食也都带出来。咱们再回到那里,咱们的军粮供给,那可就要跟不上了。而且,咱们向信都退回,也容易遭到幽州军马的追击。您看,咱们不如到南皮城那里据守。一个是现在咱们距离南皮城不远,另外南皮城又是主公多年经营的重地。城高墙厚,粮草囤积众多。咱们在那里防守,当可万无一失。”
袁绍目光呆滞,随意的点了点头说到:“好。就依军师了。”
袁绍得大军转道去了南皮城。
可是,袁绍接到的那些战报,以及袁绍大军动向的报告,理所当然的也出现在了刘明得手里,只是与袁绍不同的是,这些战报更详细了一些,同时观看战报的刘明也是满心欢喜罢了。
渤海城的归降,那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刘明、贾诩他们早就断定了渤海城早晚会受不了精神上的强大压力而投降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罢了。
而张飞在当地的豪族配合下,进展神速,横扫三郡。那也没什么好惊讶的。除了望风而降的,就是被张飞铁骑轻易碾碎的。张飞遇到最厉害的抵抗,也不过是在张飞把为首的敌将一招挑死之后,其他的军兵就在族长的命令下归降了。进展快,那当然是正常的了。
至于赵云有了当地豪族的配合,那他对袁绍军粮的运输,那也是知道一清二楚。而且赵云又有这些豪族的掩护,那踪迹更是神出鬼没了。单凭麴义,那是不可能得到赵云踪迹的。可是,正好管亥接到了孔融送去的刘明命令。这管亥就率着兵马奔平原杀来了。有当地豪族和幽州情报机构的支持,赵云很容易就和管亥取得了联系。所以他们定下一个计策,把耳目闭塞的麴义给搁到套里。轻易的取得了胜利,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这些战报的回复,除了渤海城,刘明认为陈震处理的不错,给陈震拨了三千的兵马,让陈震继续处理渤海城之外。其余的像张飞、赵云他们,刘明则让他们继续按计划行动。并在完成了任务后,向自己的大军靠拢。
而刘明自己,如今也只能从这个不错的决战场所挪动了。没办法呀。既然袁绍要死守不出。那自己也就只能快速攻城了。毕竟袁绍耗的起时间,可自己耗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