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5章 宗教管理法
    当《因果论》首次碰到《绝对论》的时候,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在不是善就是恶的绝对定义下,儒家善的对立面,佛教自然也就成为了恶。故此,当少林寺的开山祖师山海大师在对隆武帝亲口承认了儒家是至善的宗教之时,山海大师也就注定成为隆武帝手下改革佛教的一代先驱。但也因此,山海大师才开创了少林寺千秋鼎力的局面,并把佛学推广到了除大汉帝国以外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世界上至今为止的五大宗教之一,而山海大师本人更成为了佛教仅次于佛主的化身,受人万代景仰。——引自《宗教的起源和发展》第十三册《佛教的中兴》。
    就当山海大师本身都认为自己这回彻底完了,自己再也不能在中土这个庞大的国家传播佛教的时候。刘明却又突然一脸温和的说道:“我华夏乃礼仪之邦。更有海纳百川之度量。虽山海大师所传播的宗教,有众多的缺点。但本公认为山海大师本人还是一心向善,如若山海大师能对自身的宗教加以改良。本公倒还是乐见其成的。”
    刘明的话,当时让所有的众人全都惊呆了。刘明的这些手下自不必说了。打从一开始,就是刘明一个人在提醒众人佛教的危害。而如今主公刘明又来了一个大反水,实在是让众人摸不着任何的头绪。而那山海大师就更别说了。本来都是一个被打死的人了,结果又让刘明给还阳了。那震撼性,当然更远在一干刘明的心腹之上。
    山海大师震撼过后,快速的作出了取舍。不管怎么说,只要能让佛教在中土先有一个立足之地,其他的什么都是好说的。山海大师当即高呼佛号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太尉大人果然不愧是真知真如。与我佛大大有缘。老衲定当面壁反思,完善我佛理念。”
    “嗯。大师有此善念,甚妙,甚妙。既然如此,大师可与我到后堂商议一下具体的修改。”刘明咪咪笑着的对山海大师发出了邀请。同时也站了起来,做出了向后行走的样子。
    而刘明的这幅笑脸,此刻在山海大师的心目中,就有同恶魔一般的恐怖。山海大师实在想不透自己的佛教在哪里还需要刘明的指导。同时山海大师也怀疑刘明这个根本没有与自己进行佛学高深理论探讨的卑鄙家伙能对佛学有多深的了解。不过,如今的山海大师已经是斗败了的鹌鹑,战败的鸡。跟本就不敢对刘明的话语有任何的质疑。别的不说,只要是今天的这场对话传了出去,不用刘明派人动手,单单是那些觉得佛教冒犯了自己祖先的百姓,那就会把所有的寺庙给拆了。佛教在如今毕竟还是弱势群体,而天下人默认的公理又实在是太大了,如今弱小的佛教,那可受不了这么大的风雨洗礼。
    山海大师只得高呼佛号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随即跟着刘明起身。典韦看见,急忙跟上一步,跟在了刘明的身后。低声对刘明说道:“主公,那个老和尚的武功高深莫测。您可不能与他近身相处。”
    刘明微微笑道:“无妨。大师乃是一个真正的宗教人士,不会加害与我的。尔等尽可放心。”
    山海大师闻言甚是感动。首次对这个恶魔一般的大人,生出了一丝好感。可典韦对此却是毫不放心。态度更是一点也不退让。刘明想到典韦向来口严,而且自己与这个和尚的密谈虽然有点不能宣扬,可更多的是照顾这个老和尚的面子,也不是什么一点都不能让外人知道的事。于是也就认可了典韦的跟行。
    可如此一来,刘明的那些其他手下就比较尴尬了。刘明和老和尚都走了,而刘明又没有让他们散去。只能在这里干等了。不过,好在刘明也没准备抛弃他们,也就半个时辰的样子,刘明又领着那个山海大师回来了。
    这仨人一回来,刘明到还是咪咪笑的样子,与先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只是显得非常神清气爽。而那个从来不动息怒,涵养过人的山海大师,如今却完全是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那样子,别提多么让人心酸了。而一直粗线条的典韦,此时却是一幅强忍着笑意的样子,那张大脸憋得通红,都快赶上二爷关羽了。
    刘明的这些手下,那个好奇啊。这主公刘明到底跟那个老和尚说什么?怎么都是这么一幅模样?这里面的郭嘉,更是好奇的百爪挠心一般。不过,显然如今不是一个开口询问的好时机。
    而刘明重新坐定之后,高声宣布道:“诸位。宗教是没有国界的,而真理也是越辩越明的。宗教信仰,更是所有人的自由。故此,为了使更多的学术促进我朝文化的发展,本公特许佛教在咱们大汉传播。但,有碍于佛教的教义还不太完善,故此,佛教只能在我朝的管制下进行传播。而为了便于管理。本公任命山海大师为天下佛教总纲。并要在幽州书院之旁,建立佛学院。赐名《少林寺》。以供山海大师讲经说法,精研佛理。”
    刘明刚刚说完,底下立刻一片哗然。好在如今等在这里都是刘明的心腹,出于对刘明的信任,这才没有更大骚乱。不过,这对刚刚被刘明阐述厉害,深刻理解了佛教危害的众人,那个打击还是过于强大了。
    向来的耿直的荀攸,当即就对刘明进言道:“主公。我等在主公明示之下,这才醒悟了佛教的隐藏危害是多么的险恶。而今主公又如何让这个邪教在咱们这里传播?”
    荀攸得神情是万分激动地。与荀攸相同神情的官员,更是不少。但是,刘明却是毫不在意的微笑道:“宗教信仰,乃是人们的自由,防民之口,那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今我朝也不是根本没有佛教的传播,佛教信徒,更是不知凡几。若是咱们直接宣布佛教为邪教,哪怕是再严厉的打击,那也会有坚定的佛教徒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在暗中活动。如此,咱们只会把它逼得由明转暗。即使它原本有善的一面,也会彻底变成恶的。这样造成的破坏只能更大。而恶也是从来不会彻底灭绝的。此亦乃天道平衡,乃有阴必有阳。有善必有恶。故此,咱们只能对此加以疏导。”
    刘明的一番言语,又是让这些高人一阵深思。敬佩不已。而这只不过是刘明亲身经历过的一个小小体悟而已。且不说在刘明科技昌盛的年代,封建迷信照样在一定地方盛行,即使是大学教授,或是政府官员也对此深信不疑。就是早已被政府判定为邪教,揭露过无数回的轮子功,照样有人在暗地里深信不疑。这就不得不让坚信无神论的刘明不得不用另外的手段来引导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了。毕竟相信佛教不止山海大师一个人。而向中土传播佛教的,也肯定不止山海大师一个人,后世后代,更是肯定还会有人来中土传播佛教。刘明可不敢坚信在没有了自己的时代,佛教是不是还会被拒之门外。
    不过,刘明的这番苦心虽然还没来得及对其他的人明说。可却已经让刘明的这些手下敬佩了。这些人精已经立刻领悟了刘明的苦心。
    荀攸率先向刘明致歉道:“主公圣明。所见深远。属下愧不及之。然,却不知主公准备如何引导、规范佛教?”
    荀攸虽然道歉。可对华夏文化负责任的态度,那却一点也没有改变。那意思,如果刘明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今天哪怕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先集合大家讨论出一个好办法来。这民族传承的利害,那可更远远高于国土的竞争。
    刘明微笑道:“公达不必过谦。本公虽已对此已经有了一些主张,可也还是要你们来多加参祥的。本公准备在宗教自由的前提下,拟令如下:一,凡是信奉佛教者,为了使其能够一心钻研佛学,早成正果。故,凡是信奉佛教者一律不准在朝为官,或是经商。以及拥有任何的土地所有权,或是租赁权。二,凡是信奉佛教者,为了使其能够脱离姻缘业力,以及亲情干扰,所有个人财产,或归于双亲,或归于妻儿。同时对信奉佛教者本人课以平均商税两倍的赡养税,用以补偿我朝对其的培养,以及用于替他抚养他的双亲,或是妻儿。三,凡是对佛教徒布施者,必同时需要对社会的公益事业进行捐献,捐献额度不可小于布施额度的十倍以下。四,佛学院为我朝唯一承认佛学机构。佛学院之内的僧侣可免于赋税。与此对应,佛学院本院人数不可超过四百人,并承担我朝对外学术交流的义务。五,佛教徒必须要经过佛学院的考核和评定。只有达到禅师等级,才可进行对外交流。六,学术交流的佛教徒,享受政府津贴,免税,如能在国外建立佛学院分院,我朝将给与一定的必要援助,但必须受到佛学院总院的认可、任命。七,关于佛教的传播,增添宗教管理法,以上法令,作为基本法令列入我幽州律法之中,永世不可更改。但可在基本法之上,因时制宜,进行适当的添加。”
    刘明现在说的这些,显然是刚才与山海大师商量的一部分。可刘明笑嘻嘻的说完。所有旁听者,那都是听出了一身的冷汗。主公刘明实在是太狠毒了。嘴上说着宗教自由,可凡是信奉佛教的一律不准为官,那前途立马就全毁了。而就算有不喜官场的清流雅士。可不准经商,不准租赁土地,那也极大的限制了他的谋生手段。最多也只能在一些手工业者,或者是劳动力者之间进行谋生了。而这些职业,那都是要受人管治和与同业合作的,到时候,相当一个清清闲闲得居士,那是不可能的了。而完全抛弃这一切的真正佛教徒,同样需要为赋税而奔波。不仅清修是不可能的了,在重税的压榨下,就算是劳作,那都是普通人的数倍。而最后的佛学院,却成了管理佛教徒的机构。而所谓的学术交流,更是把这个祸害向其他的国度引领。而最后把这些管理作为立法加以规定,更是杜绝了变更的可能。实在是太恶毒了。
    所有人都在流着冷汗的回味刘明的这几条拟令,没有人能够对此在进行什么补充了,甚至有些心善的,都忍不住要替那个佛教求情了。可他们在看到刘明那不便的微笑后,立刻就打消了这种念头,这些人全都明白,打从山海大师一显身,一直引领此事的就是刘明,可见主公的真知有多么的利害,弄不好这就是上面的意思,然后由主公刘明这个仙人之徒,半仙之嘴说出来罢了。在这种上天意志的斗争中,自己还是不要参和的好。免得惹祸上身。
    不过,在看到那个山海大师对此并没有什么更多的表情之时,所有的人不禁猜测主公刘明在适才与那个山海大师交流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为人知的。
    而此时,看到没有人对自己的提议提出反对的刘明,有接着说道:“如果众位没有什么补充的话,方仲裁,你稍后就可把这些拟令,列入咱们幽州的法典。”
    方正点头答应了。随后,刘明又接着说道:“公达,为了佛学院的完满建成,稍后,山海大师会召开‘法华会’,场地安排,以及人员通知,就由你来操办。务必要使咱们境内的所有僧侣全部得到通知,并全部的到齐。”
    荀攸随即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