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八章出殡
    整个晚上魏忠贤都在仔细的观察朱由检,虽然原本伺候朱由检的贴身太监徐应元,是魏忠贤在宫内难得还没抛弃他的好友。
    但是这位徐太监却是一个没什么心机的老实人,过于憨厚老实的他,是依靠着魏忠贤才成为朱由检的贴身太监的。
    这位不会来事的徐应元,却一向不得朱由检亲近,所以魏忠贤从他嘴中,也得不到多少关于朱由检有用的情报。
    整个晚上朱由检不停的换着跪拜的姿势,似乎没有一刻停的下来的。朱由检这种跳脱的举动,让魏忠贤燃起了一丝希望,“如果这位信王殿下,多肖一些故去的天启皇帝,那么起码东林党人就不会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只要信王今后想保持朝中的安宁,就不会对他们这些所谓的阉党大肆打击,而他魏忠贤起码也能落个被发配守陵的结局。”
    最后的一晚守灵终于过去了,天色大亮时朱由检站在五凤楼上,目送着棺木从承天门、午门一路远去。至此天启皇帝终于能安心的休息,不用再烦心这些大明的内忧外患了。
    虽然还有27天的斩衰期,但是朱由检知道,他需要开始慢慢了解大明的政治架构了。否则这四四方方的宫城和皇城,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豪华单人监狱。
    今天百官为大行皇帝出殡,所以不用上朝。朱由检送走了天启的棺木后,就回到了后宫之中。
    这一日正好也是信王府中的亲眷被接入宫内的日子,朱由检安慰了袁、田两位妃子几句,就嘱咐已经被册封为皇后的周玉凤好生照顾两人。
    接着他便让王承恩、王德化等人带着信王府出身的内官们,了解下宫内和皇城的管理机构,和各负责人的为人和经历。
    明代宫内和皇城之内完全是由太监掌控管理,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共计24个管理机构,又称为24衙门,在这之下还有各种库、厂等分支机构。
    二十四衙门中位高权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司礼监,掌握批红的权力,又称为内廷;另一个是御马监,主要负责宫内的守卫,及监视京营。这一文一武两个衙门,正是二十四衙门之首。
    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是为庞天寿,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为王体乾。然而御马监自从万历之后,就日渐荒废,现在已经完全被司礼监压制了。
    而司礼监虽然名义上是王体乾做主,但是实际上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的魏忠贤才是司礼监中第一人。
    而除了内监二十四衙门之外,还有管理宫女的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制度,但是自从内监掌权之后,女官制度已经荒废了。
    朱由检现在对于外朝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那些人有才能,那些人是尸餐素位。
    虽然他读过几本历史书,也看过几本穿越小说,知道诸如孙承宗、毛文龙、卢象升、祖大寿、袁崇焕、吴三桂、熊廷弼,杨嗣昌,洪承畴、李自成、张献忠等历史名人的名字。
    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这又不是在玩游戏,把前面这些人提拔到大臣的位子上,干掉要造反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然后天下就太平了。
    农民起义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就是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也会有王自成、赵献忠带领农民造反。每个王朝的末世从来都不是野心家太多的原因,而是大多数农民吃不饱肚子,才有一夫倡议,而万夫云集的局面。
    至于越级提拔官员,在明末这种摇摇欲坠的体制中,任何突然改变选拔官员的标准,都会引起整个组织的瘫痪。
    不管是专制政府还是民主政府,都不过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组织。只要是组织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无规则则不成方圆。
    作为前世的一名项目经理,朱由检当然知道,就算是一个公司都必须要有个公司的规章制度。如果老板随意的任用私人,必然会造成公司老员工的离心离德。
    本来公司是按照年资提拔用人的,结果突然空降下来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年轻上位了,下面为公司打拼了半辈子的老员工能服气吗?
    就算你是国外常青藤留学回来的精英也不行啊,于是乎新经理说要往北,下面的老员工就偏偏说要往南,然后公司老板就整天调解纠纷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新上任的高管和下面的老员工整天搞斗争,这公司会变成什么样,那是可想而知的了。
    更何况历史上每个名人成名的条件,除了他们自身的天赋之外,还有大半就在于他们所处环境的历练。一名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也是出校门后一个工地一个工地,这么历练出来的。
    你要是直接在他毕业之后就安排到高工的位子上去,那么只会害了他,也害了公司。
    所以虽然知道崇祯只有17年,时间非常之紧迫,但是朱由检依然不打算匆匆忙忙的调整外朝的人事,发出自己对朝局的见解。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面临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项目班子,没有一个坚强可靠的项目班子,就算你的想法和施工工艺再精妙,到最后都会荒腔走板变成一幢危楼。
    通过这些日子对于明朝政治架构的初步了解,朱由检也算是基本有了一个概念。
    明朝洪武开国,设立了文官、勋贵武将、宦官厂卫还有亲王守边,这四个互相牵制又互相支持的系统。
    到了永乐靖难之后,亲王守边这块就被削去了。而土木堡事变之后,勋贵武将也瘸腿了。
    以至于到了今天几乎就是文官内阁一枝独大的局面,而皇帝则只能通过宦官厂卫制度来抗衡文官过于膨胀的权力。
    相比起掌握了教育权和舆论权的文官,宦官厂卫天生就处在不利的局面。因为文官可以动用士林的舆论权力,把宦官厂卫抹黑成鱼肉百姓的奸邪之辈。
    再加上宦官本身具有的先天性缺陷,也造成了平民对这些人的不理解和歧视。所以在明朝,宦官厂卫和文官相斗都是趋于下风,就算是一时占了上风,也是被抹黑成权阉当道的黑暗时期,最后被文官系统清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