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章关外弃守之论
    送走了涂文辅之后,朱由检猛然觉得,这简化字和汉语拼音必须尽快着手推行了。
    大明识字读音的方式还是叶音法和反切法,这两种方法都非常不好用,就算是心智成熟成年人也未必能学会。
    所以才会有“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的笑话。
    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是新中国前30年进行扫盲运动的神兵利器,对于一个工业化国家来说,识字率就代表着合格工人的产出率。
    而且在大明推行汉语拼音并非毫无基础,利玛窦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就获得了一部分士大夫的称赞,只不过这种注音学习方式因为只在学习西学的士大夫中间流传,范围并不广而已。
    而想要在大明推行简化字就有点问题,对士大夫来说,识字不仅仅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权力,是划分士庶之社会阶层的标志。
    让汉字缺笔少画,仅仅是为了迁就大明百姓的识字需要,朱由检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些官员们会如何抨击他的异想天开。
    朱由检正在思索如何推广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时,王承恩看了看时间后,上前对着崇祯说道:“陛下,时间不早了,是传晚膳,还是?”
    朱由检这才发现,他之前想的太过入神,不知不觉房间内已经点上蜡烛了。
    “也好,让他们传膳吧,朕也感觉有些饿了。”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后说道。
    王承恩朝着吕琦招了招手,吕琦便端着一个银盘走到了崇祯面前。
    朱由检有些诧异,之前似乎都没有这个规矩,他张口问道:“这是做什么的?”
    王承恩笑容满面的对崇祯解释道:“陛下,3个月的国丧已经过去了,今日起陛下可以召唤皇后或是两位贵妃殿下伺寝了,陛下选中了那位殿下,臣就会传召那位殿下过来和陛下共进晚膳。”
    听到王承恩这么说,朱由检不由想起了那个坐在池边亭中抚琴的古装美女。
    朱由检伸出手从银盘内依次取出了三块木牌看了看,接着又放了回去。
    虽然知道只要自己留下一块牌子,就会有一位美女陪伴自己度过良宵。
    但是因为想起田秀英的容颜而略感兴奋的的朱由检,最后还是没有留下任何一块牌子,他挥了挥手对着吕琦说道:“今日还是不必了,改日再说吧。”
    朱由检还是觉得,他现在还没做好这个准备。王承恩一直注意着朱由检的动作,他看着朱由检拿着田秀英的牌子看了最久,但最后还是放了回去。
    王承恩退出房间之后,思考了许久之后,就叫来了身边的随从小太监吩咐道:“你去向周皇后通报一声,说陛下今晚没有传召任何一位殿下。然后再去通知田贵妃、袁贵妃两位殿下,见到田贵妃时,和殿下多说一句,陛下看了她的牌子很久,想必过几日便有好消息了。”
    田秀英计算着时间,今日正是除丧的日子。她今日特意整理了妆容,希望除丧后的第一日,朱由检能点自己陪伴。这样就能知道,她们三人之中朱由检最在乎的是谁。
    田秀英听了王承恩派人传来的话之后,吩咐自己的贴身宫女月梅赏了报信的小太监之后,就闷闷不乐的回到自己寝宫内开始卸妆了。
    月梅看到田秀英这个模样,知道自己这位主子的小心眼又犯了。她挥手遣出了房间内其他侍候的宫女,自己捧着一盆热水走到了田秀英坐着的梳妆台前。
    她绞了一块热毛巾递给田秀英之后,笑容满面的对着田秀英说道:“恭喜殿下,刚刚那位白小公公说,陛下可是拿着你的牌子看了最久呢?可见在陛下心中,殿下还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
    田秀英擦着脸,没好气的说道:“有什么用,最后他还不是一样没有留下我的牌子。”
    “殿下这么说可就不对了,陛下心中虽然有您,但是也越不过礼法去啊。按照道理,陛下今天应该和皇后殿下相伴的,但是为了殿下您,陛下可没留下皇后的牌子。”
    月梅作为田秀英的心腹,自然知道怎么让这位殿下开心起来。果然在她的三言两语之下,田秀英很快转嗔为喜了。
    看着田秀英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月梅趁机说道:“虽然在陛下心中有殿下的位置,但是殿下也需要好好笼络陛下身边的人啊,这些太监虽然不能锦上添花,可是却能坏了殿下想要的好事啊。”
    对于月梅所说的这些,田秀英有些懵懵懂懂。田秀英的出身可比周玉凤好多了,她父亲田宏遇曾经在扬州任千总,而后又经商,家境属于中上人家。
    田秀英的继母曾经是教她学琴的老师,也是一位能书善画的才女。在继母的教育下,田秀英多才多艺,书、画、琴在宫中可谓一时无二。
    但是在父亲宠溺下长大的她,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后宫的险恶。她处处和周玉凤争夺崇祯宠爱的举动,让自己处在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不过田秀英家境富裕,因此比起节俭的周玉凤,田秀英可谓出手大方,这倒让她在宫内获得了不少好评。
    而月梅则是他父亲当初特意送入信王府照顾她的,比起还不成熟的田秀英,年近20的月梅可谓娴熟于人情往来。
    因此王承恩派遣身边亲信传话中,透露出来的示好之意,她立刻就察觉到了。
    田秀英并不愿意干这些隐私的勾当,她更喜欢朱由检对自己的感情是纯粹的,而不是夹杂了其他东西。
    不过田秀英也知道,皇宫和信王府是不同的,有些事情她如果不做,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田秀英对着铜镜内的自己看了许久,才幽幽的叹息道:“这些事情我不懂,也不想懂。就交给月梅你去处理吧,不过千万别被陛下知道了。”
    “请殿下放心,奴婢一定会办得妥妥当当的。”月梅对着田秀英恭敬的说道。
    被朱由检期待了很久的王在晋终于返回了京城,在朝会上,王在晋提出了他在回京途中仔细考虑过的,裁撤辽东军,及修建山海重关计划。
    吏部尚书徐光启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修建山海重关,不如仿造西洋筑城术,修建西洋铳台。
    天启二年孙元化曾经上过三道关外筑铳台呈,孙元化经过对山海关地形的仔细考察,认为在一片石以西10里,山海关之东15里,三道关口外的适当位置,修建西洋铳台最为合适。
    这里北面依山,南面靠水,地势险要。在这里修筑铳台,完全可以扼守东虏入关的路线,并和山海关成犄角之形。
    孙元化上呈时,正值王在晋和孙承宗等人争论,守宁远还是守山海关最激烈的时候,因此王在晋早就不记得孙元化的上呈了。
    当徐光启再次提出来之后,王在晋研究了半天,认为修建三道关铳台,虽然没有山海重关防护严密,但是在费用上却大大的节俭了。
    孙元化此时正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在孙元化的介绍下,朱由检终于了解了,所谓西洋铳台,其实就是棱堡。在开花弹没有发明之前,棱堡就是攻城部队的噩梦。
    朱由检听完之后,便询问道:“那么大明谁有修建这种铳台的经验内?”
    徐光启推荐到:“闽商伍继彩曾经招募过,在菲律宾修筑过铳城的李氏父子,也在潮州府南澳县修过猎屿铳城,在漳州府海澄县修过大泥铳城、溪尾铳城。臣以为,可以招募他们修建。”
    孙元化则举荐西洋传教士高一志。朱由检都一一同意了。
    但是随后对宁远守军的裁撤和要不要放弃宁远防线问题上,王在晋和孙承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朝中官员站在王在晋一边的寥寥无几。
    孙承宗虽然上次朝会被朱由检说服,暂时放弃了收复辽东故土的计划,但是对于王在晋这种完全放弃宁远防线,直接把防御阵线撤退到山海关的策略,他还是坚决反对的。
    王在晋坚持道:“辽东军裁撤之后,防守宁远的兵力就会不足。从山海关到宁远之间距离240余里,如果宁远遇到危险,从山海关出发的援军最快也需要8天才能到达。
    大明救援,则东虏可以围城打援。大明不救,则宁远必不可保。如此一来,宁远城就成了鸡肋,平日耗费钱粮,战时又成了大明的包袱。因此,守着宁远究竟有何益处。”
    孙承宗则反对道:“虽然大明暂时放弃了收复辽东的计划,但是绝不可以放弃宁远防线,一来大明在宁远有驻军,则辽东沦陷百姓才不会心怀绝望,甘心为东虏出力。
    二来如果大明在宁远存在驻军,东虏才不敢随意出击。如果让东虏放手击败蒙古插汉部,则我大明不但失去一大援助,也会让东虏去一心腹之患。
    三来辽东现在不适宜规复,不代表今后大明就不规复辽东故土了。留着宁远防线,等我大明缓和了元气,正好作为收复辽东的出发基地。
    四来辽东军民几近数十万人,如果放弃宁远防线,则关外必不可保,这数十万军民移入关内,将要安置在何处?若是安置不好,则京城左近岂不成了祸乱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