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6章大政殿上
    崇祯花费了半天的口舌让宋应星接受了,研发机器取代人工,降低成本,会扩张瓷器的销售市场,从而会扩大而不是缩减陶工的规模。
    宋应星虽然对此只是半信半疑,但已经不是刚刚听闻时那般消极的态度了。
    随后,朱由检便继续说道:“这第二个要求就是,之前景德镇开办御器厂,烧制陶瓷以供宫中所需,而最近这些年又改成了官搭民烧,解决宫内的用瓷问题。
    朕觉得这两种方式对景德镇的陶工来说,都是弊大于利,所以朕希望能够对此加以改良。
    宫内太监派驻地方,以官方的名义采买陶瓷,最后总是会出现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去压榨陶工,从而造成了陶工和采办太监之间的矛盾。
    所以朕打算改一改,不再给予采办太监以宫内的名义,而是成立大明皇家陶瓷公司,以市场价格进行采购。
    宫内只给出质量要求和器形花纹,然后有资格、有能力、有规模的窑厂进行投标定价。
    对于这些能够参与投标的窑厂,朕会赐以皇家陶瓷指定生产厂家的名义,并准许他们不受限制的烧制任何器形花纹色彩的陶瓷,且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他们的生产规模不小于30万件。”
    皇帝提出的对景德镇采购瓷器方式的改变,让宋应星大为振奋。这无疑让景德镇的陶工减少了许多负担,毕竟以往宫内的陶瓷烧制费用,都是从当地的民众身上收取的。
    宫内所需的陶瓷,除了一部分日常用瓷之外,还会烧制一些转供皇帝或是大太监们赏玩的器具,这些器具都具有特殊的要求,往往失败数次才能成功一次,而烧制失败的费用,督陶太监可不会出。
    在这种状况下,替宫内烧制御瓷就成为了一种苛政,仅仅是取消这种官方采购瓷器的方式,宋应星都觉得这趟景德镇之行是大有可为的了。
    对于皇帝的两个要求,宋应星都应承了下来,之后他同崇祯商谈了一些,如何管理景德镇外来游民和当地治安的事情,便结束了这次陛见。
    四月二十九日,沈阳大政殿上,满蒙亲贵们听着阿敏讲述关于同大明和谈的进展。
    和一脸神情木然的代善相邻而坐的黄台吉,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冷峻表情。
    今日的朝会从一开始就脱离了他的掌控,这对于坐上大汗快一年多的黄台吉来说,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了。
    阿敏同往日朝会一样,要向众人汇报他负责的同明使和谈的进程时,却突然提出,后金同大明和谈乃是决定后金国未来国策的大事,不管是战是和,都是主子们决定的事,和奴才们无关,因此应当让作为奴才的汉官们退出朝堂。
    对于阿敏的无脑之举,黄台吉自然是嗤之以鼻,他等着代善出来反驳一句,自己就把阿敏的荒唐提议给否决了。
    然而往日在朝会上同阿敏争锋相对的代善,今天却好像神游天外,对于阿敏的说法并没有做声。
    阿敏虽然征朝回来后实力大损,但毕竟还是四大贝勒之一,也是八旗的旗主。在朝堂上能够当面反驳他的人也就是那么几个,代善不出面,一般人哪敢出这个风头。
    且阿敏今天提出的提议在黄台吉看来很荒唐,但是对于不少满蒙贵族而言,却是说中了他们的心扉。
    黄台吉继任大汗之位后,废除了天命汗对于汉人的许多歧视政策,从而依靠汉人恢复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让后金国的国力迅速恢复提高了。
    但是这种提高汉人地位的政策,是以损害女真贵族的权益为代价的。只不过努尔哈赤去世之后,这些女真贵族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三面受敌的后金国究竟能不能存在下去也成了疑问。
    在生存的压力下,这些女真贵族们不得不屈服于,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办法的黄台吉,默认了他对于后金国内提高汉人地位的政策。
    但是到了今天,朝鲜臣服,蒙古察哈尔部西迁,明国又派来了求和使者,后金国的前途看似光明无限,再无被灭国的威胁了,不少女真贵族们就开始想要索回,他们对于汉人奴隶财产的处置权了。
    看着代善和大汗不出声,女真亲贵们自然就开始慢慢出声支持其阿敏的主张来了,而汉官们一个个都如鹌鹑似的低头不语,唯恐引起了这些主子们的注意。
    黄台吉不得已,只好目视代善之子,领镶红旗旗主岳托。迫于黄台吉的压力,岳托不得不站出来反对了阿敏让汉官退出朝堂的主张。
    然而刚刚一直沉默的代善,却诡异的出声训斥了自己的儿子,让岳托不得不退了下去。
    代善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让原本还在观望的满蒙贵族也站了出来,支持了阿敏的主张。
    黄台吉注意到多尔衮兄弟一言不发,似乎打定了主意要看好戏了。黄台吉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同代善正面冲突,他不得不选择了妥协,让大政殿内的汉官都退了出去。
    而阿敏意外的获得了一次顺利,把汉官赶出了朝堂之后,阿敏并没有如同往日一般,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反而收敛了傲气,开始汇报自己的和谈成果。
    “…明国使者最终同意,愿意同大金开展互市贸易,地点就放在营口。除了兵仗和粮食之外,其他都可以交易。”站在殿中央的阿敏,就此结束了自己的汇报。
    黄台吉的长子豪格顿时不满的说道:“明国人难道一点赔偿都不肯出吗?就拿一个互市来糊弄我们,这样的和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代善顿时慢吐吐的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大金虽然东征朝鲜,西破蒙古,所向披靡,但是连场大战之下,人丁损耗同样不少。
    到了今天,八旗成丁也就6、7万人。大金之根本就在我女真儿郎,如果我女真一族人口不昌盛,说什么都是空话。
    只要同明国谈和,让我女真人口繁衍几年,巩固了国本,想要什么,难道我们还不能去明国自取吗?”
    豪格顿时被堵的说不出话来,其他女真贵族们也对代善的说法,大为赞同。
    黄台吉不得不出声说道:“同明国谈和,休息上几年,繁衍我女真人口固然是好事。但是父汗开创如许基业,凭借的就是我女真勇士所向无前的豪气,和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威名。
    如果明国只用了一个互市作为条件,就让我们接受了和谈,传扬出去,会不会让其他人觉得我大金已经是强弩之末,快到山穷水尽了呢?
    我大金虽然武功绝伦,但是如果四方鼠辈群起而上,就算是击败了他们,我们也是要元气大伤的。
    除了互市之外,必然要让明人给予一定的补偿,起码也要如顺义王的例子。如此则四方宵小,方不敢小窥我大金国。”
    黄台吉的话语,顿时让女真贵族们有些犹豫不决了起来。阿敏见状顿时再次开口说道:“事实上明使还提出了另一个折中的方式,明国愿意以银5千两,布匹1万匹,换取原明国广宁游击孙得功全族。则我大金可以获得赔偿的名分,而明国也可对内有个交代。”
    孙得功出卖王化贞投降后金后,被授以游击一职,并未得到提升,其后他被隶镶白旗,辖降众,移驻义州。但是他被晚年的努尔哈赤所虐待,不得不辞职归乡。
    直到黄台吉上台后,为了收买汉人的人心,追叙孙得功广宁功,授三等梅勒章京,才重新起复了他。
    孙得功出卖恩主王化贞,导致13万明军在沙岭被努尔哈赤所屠杀,接着又献出了广宁,对于后金来说功劳不可谓不大,但是女真亲贵们却很少待见他这个汉奸。
    因此虽然黄台吉重新起复了他,但是被女真贵族们排挤的孙得功,在后金却并没有什么地位。
    阿敏提出拿孙得功去换取和谈成功,大部分不耻他为人的女真贵族,都纷纷点头赞成了起来。
    明国的条件大出黄台吉的意外,对于孙得功这样一个边缘化的降将来说,并不值得他放在心上。
    但是黄台吉却不会拿孙得功去交换明国的这点赏赐,要是他这么做了,今后还有谁敢投降后金呢?
    不待其他人发表意见,黄台吉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看着黄台吉坚定的态度,代善和阿敏也稍稍退却了一步,转而寻求促成在目前条件下的和谈成功。
    到了这个时候,黄台吉终于确定了,代善和阿敏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协议。同明国之间的和谈已经不再重要,原本被他梳理完成的后金内政,又出现了不可预测的局面。
    黄台吉暗自庆幸,三贝勒莽古尔泰因为出征野人女真不在朝中,否则三人联手,他恐怕就要失去对朝政的控制了。
    他当机立断之下,暂时同意了大金同明国的和谈协议,匆忙结束了这场朝会。
    走出大政殿的代善和阿敏互相点头致意,这才分手离去。对于今天的朝会结局,阿敏大为满意。
    “果然,论起朝中争斗,还是那些明国的文人更为拿手啊。”阿敏骑马回府时,心中暗暗的想着。
    那天会猎时,杨镐给他出的主意就是,靠拢代善,挑起朝中的满汉之别。
    阿敏原本还疑惑支持黄台吉的代善,会不会接受自己的投靠。但是没想到,代善对于他的上门,却显得极为热情,这使得阿敏大为佩服杨镐的眼光。
    而对于代善来说,接受阿敏也是无奈之举。他虽然领有两红旗,但是镶红旗却渐渐被儿子岳托所掌握了,而岳托为了抵抗他的压力,更是同黄台吉走的越来越近。
    当黄台吉击破察哈尔部,提升多尔衮兄弟之后,就变成了两黄旗和两白旗压迫他的两红旗,而两红旗内还有一个不确定的岳托,这显然让代善大为警惕了起来。
    虽然他支持黄台吉上位,但是绝没有想过,成为对黄台吉俯首帖耳的奴才。否则当初他也不会支持,弄什么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花样了。
    如果不是因为过往同阿敏、莽古尔泰撕破了脸,怕被两人出卖,他早就想着同两人和解,一起对抗黄台吉越来越大的压力了。阿敏主动向他示好,只能说正中了他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