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7章晋商的商议
    赵思恭、李思孝、翟宁等五人,离开了嘉乐殿之后,只是匆匆在京城的山陕会馆内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的出发返回大同去了。
    五人带着二十多人的伴当,踏上了京城西北通往宣府的驿路。六天之后,便到了宣府镇。
    一行人在城门处下马,给了守门兵丁入城费之后,就缓缓走入了被高大城墙所围绕的宣府镇内。
    大同和宣府一左一右,正好是北京西北面的屏障。和西面的大同相比,宣府的地形更为险要,依山带水正是京城西北的咽喉之地。
    宣府镇的城墙周长12里,城池气势恢宏,号称京西第一府。但是进入城内之后,就会发觉这座原本京城西北的军事重镇,现在更像是一座内地的寻常城市。
    城内原本应该占据多数人口的军士和军属,现在却成了寥寥无几的点缀。街上行走的,反倒是来自各地的商人和驼队居多。如果不是偶然出现在街上的巡逻小队,任谁也想不到这里是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
    进入城池后,原居于队列中间的翟宁,快步赶到了队列前头,对着走在前方的,赵思恭、李思孝小声的询问道:“我们是不是在宣府歇息两日,好派人同张家口的几家商号先商议商议,然后再返回大同?”
    赵思恭、李思孝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便默契的拒绝道:“张家口的几家商号,只要派个人去通知一声就可以了,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大同,好向众家商号汇报陛下的要求,这可延误不得。”
    听到两人把大同众家商号的名义抬了出来,翟宁满肚子的理由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虽然张家口的几家商号同辽东女真人搭上了关系,成了晋商和后金国之间的中间商,他们几家从刚开始的几家小商铺,现在也混成了张家口市场上的大商号。
    但是和那些传承几代,资本雄厚的大商号相比,张家口的几家商号就算是绑在一起,也不及别人的一根手指。
    而同后金这样的敌国做生意,不管是筹集大量的物资,还是把违禁的军械、铠甲、药物送出关去,都需要这些同边镇关系良好的大商号去疏通门路。
    反过来,想要吃下后金所用的人参、貂皮等货物,光靠他们自己的本钱也是远远不够的。
    一只人参,在沈阳城内不过是每斤六两,但是卖给他们这些明国商人,就是一两人参一两银。
    运到京城或是太原,一斤人参大约可以值25-50两,运到南京、苏州等地,每斤人参就是50-100两。
    张家口的几家商号,冒着砍头的风险,也只能赚个辛苦钱,但是那些坐在大同、太原城内动动嘴皮子的大商号,就能够安逸的赚取比他们更为丰厚的利润。
    张家口几家商号的带头人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正想着脱离这些山西大商号的控制,从现在的中间商的角色,转变为后金国的专卖商。
    比如这一次,翟宁就从堂兄翟堂那里听说,王登库、范永斗正计划着,把这次晋商因为大同马市未开而积压在手中的物资,全部以低价赊购进来,然后转卖给后金国。
    然而这次他们入京,却意外的得到了朝廷要下令征购这些物资的消息。因此翟宁就希望能够给堂兄他们留出一点时间,好做出应变。
    赵思恭、李思孝两人可没兴趣理会翟宁的想法,在宣府过了一晚之后,就带着自己的随从同翟宁等两人分道扬镳了。
    赵思恭、李思孝两人都算是几家大商号的核心人员,他们的家族之间多有联姻关系,因此他们才是这一行五人中的核心人物。
    只不过,晋商号称山西老财,一向信奉财不露白的原则,不喜欢出风头,同徽商正好是两个极端。
    这也使得同行的翟宁几人,并不清楚赵思恭、李思孝的身份。他们只是认为,这两位不过是几家大商号派往京城探听风声的得力助手而已。
    从京城出发后的第13天,浑身筋骨酸痛,两腿发麻的赵思恭、李思孝两人,终于看到了大同城的城墙了。
    就在当晚,还没有从长途跋涉中恢复过来的两人,就被带到了大同晋商会馆的大厅之内。
    地方广阔的会馆内,今天却显得有些冷清。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今晚都被打发了出去,今晚能够进入会馆大厅的商人,全都是代表着晋商中颇有名望的字号。
    往日可以容纳一二百人的大厅,今日却只紧凑的坐了30多人,赵思恭、李思孝两人互相补充着,把他们在嘉乐殿内见到皇帝的过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两人说完之后,坐在上首的一位60多岁的白发老人,在鞋底轻轻磕了磕旱烟锅,才卷着烟袋放在了左手边的方桌上说道:“大家都议一议吧,既然天子划下了道道,我们总要拿出一个章程来,不要让人小看了去。”
    坐在老人左手第一位的大昌号东家,顿时有些激动的说道:“这接受纸币一事倒也好说,那些徽商既然敢开这银行,想来也不会做这一锤子买卖。
    倒是这30年后偿还的350万两铁路公债,风险是不是太大了些?这铁路要是不盈利怎么办?30年的时间里,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要是朝廷反悔耍赖不还钱了怎么办?”
    随着大昌号东家的发言,不少商号的掌柜东家都连连点头附和着,以为这话大有道理。
    坐在大昌号东家斜对面,一位红脸的汉子却没好气的说道:“陛下开出的条件,难道我们就这么一口回绝了?现在的登基的陛下到底还是个少年,要是觉得面子下不去,恼羞成怒同我们翻脸怎么办?
    其他且不说,光光是卡住我们这些山西商人出塞贸易的公司牌照数目,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人今后就得喝西北风去。”
    坐在末尾的一位商人不由有些懵懂的说道:“我们就照着以前的方式行事,难道还会有什么变化吗?这数千里边墙,难道还找不出一个出关的口子?”
    红脸的汉子顿时回转头对他说道:“现在出塞贸易都是划分了公司的,我们走私货物出塞,你当其他缴了税的商人会不去举报吗?那些边军就算贪财,也不会同自己的脑袋过不去。”
    提出问题的商人顿时明白了过来,他也开始有些担忧起自己商号的前景来了。
    看着大厅内众人都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坐在上首的三德堂主人白发老人常万春,终于发话说道:“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天塌不下来,我们山西人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什么样的难处没有遇到过,既然以前能过去,那么现在一样能过去。”
    “常老爷子,三德堂可是我们晋地的老字号了,您走过的路比我们吃过的盐还多,这次还是您老给拿个主意,我们都愿意听您的吩咐。”堂下的商人纷纷出声说道。
    常万春伸出了双手虚虚按了按,让大家安静下来之后,才开口继续说道:“既然大家伙儿开了口,老夫也说上两句。
    俗语说的好,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现在天子交代的是两件事,我们还是一件件的来解决。
    第一件是陛下要求我们接受纸币付款,替大同边军筹集物资,对于这一条,大家伙有没有不同意见?”
    拒绝接受纸币,不过是晋商们不想让徽商的手伸进大同边境贸易而已,虽然他们厌恶徽商这个群体,但是却不会怀疑徽商的支付能力。
    既然皇帝亲自开了口,这些晋商们也就知道,他们对于纸币的抵制只能到此为止了。
    因为今年马市未开,不少资金被压在货物上无法周转的商号,其实倒是颇为愿意接受纸币的。
    只不过商会有商会的规矩,既然商会公议不接受纸币,这些商号也就不得不遵守了公议。
    看着在座的众人都同意了第一件事之后,常万春停顿了下,并没有直接说第二件事,而是对着赵思恭、李思孝询问道:“你们刚刚说,这350万两的公债,是以银行的形式进行承销。
    那么也就是说,陛下给了我们一个成立银行的资格。这次你们去京城,可有打听出来,这银行究竟是个什么玩意了吗?”
    这些山西商人虽然在大同听到了一些关于银行的消息,但是对于银行的概念依旧模糊不清。
    赵思恭立刻上前对着众人讲述了一遍,他从京城打听来的关于银行的信息,李思孝则是从旁补充了一些。
    常万春听完后,思考了一会才说道:“那么我们成立的这个银行,也有资格发行纸币吗?”
    赵思恭马上回答道:“陛下的意思是,中央银行拥有的权力,我们都可以拥有,中央银行要遵守的规则,我们同样要遵守。”
    常万春再次沉默了许久,才说道:“如果我们开办的这个银行也有发行纸币的权力,那么就算这350万两沉淀在公债里,也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
    这其实和我们把银子藏在地窖里有什么区别,最起码公债一年也有20多万两的利息,再加上发行纸币的钱息,30年里光是利息就已经赚回本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