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章各有所思
    蒋德璟的出列,打断了正在大声训斥陆澄源等人的崇祯,朱由检横了一眼蒋德璟,才按捺住火气坐下说道:“蒋尚书想对朕说什么?”
    蒋德璟只是迟疑了一下,便不顾边上同僚的眼色,向着皇帝行礼说道:“澄源、士升几人虽有不当之举,但臣可为他们担保,他们对于陛下之忠诚,并无虚假之意。
    他们虽然多次邀请同僚聚会,但场所大多安排在酒楼名园之中,并非在私室舍下。这便足以证明他们聚会议事,并无意对外隐瞒,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结党营私之举。
    且士升等人大多出自江南望族,家中颇有积蓄。即便是出手豪奢,也并不代表他们平日有贪赃枉法之举。
    他们一餐所费动辄上百,也不是蓄意为之,而是平日里大手大脚惯了,对于民间之消费缺乏概念而已。
    是以,臣以为澄源、士升诸人虽然有行为不检的过错,但并未达到蒙蔽圣上,意图操纵朝政的地步,还请陛下明察。”
    杨维垣顿时出列不满的对蒋德璟指责道:“蒋尚书这番话倒是让人颇为费解,其他咱们且不说,便是澄源刚刚污蔑陛下以厂卫治国的话语,就已经证明了此人居心叵测,以恶意揣摩上意了,这样的人难道不应当以大不敬治罪么?”
    右都御史李夔龙、御史李蕃、李鲁生也随着杨维垣出列,对蒋德璟的话语大加攻击,不过碍于崇祯对于蒋德璟的宠幸,他们倒也没有起意将蒋德璟也归入陆澄源等一党。
    看到蒋德璟站出来抵住了皇帝的怒火,刘宗周、钱谦益等人才站出来替这些年轻的官员们分辨了几句。
    朱由检这才打断了再次渐渐喧嚣起来的官员们,从御座上起身说道:“够了,这是讨论国家大事的神圣殿堂,不是民间讨论家长里短的茶楼酒肆。
    如果你们念兹在兹一定要朕召开的朝会,就是为了让你们找个地方,给朕表演如何争权夺利的话,那么朕觉得这样的朝会不开也罢。
    既浪费朕和各部大臣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没的污了朕的眼睛。王承恩,说说看,朕一日的伙食费用是多少?”
    王承恩赶紧回道:“回陛下,陛下每日的伙食费用是六元五角整。”
    在崇祯登基之前,皇帝的伙食费用是每日18两白银,不过这笔钱是包括了整个乾清宫服侍的太监宫女的伙食费用,按照人头平均算起来也不是很过分。
    但是等到崇祯登基之后,他并不愿意采用这样的伙食费用计算方式,而是要求将宫内所有人的伙食费用按照品阶制定分列出来。
    一来可以减少伙食费用计算中的猫腻,二来也能够在对外宣传中,减少百姓对于皇室奢靡无度的影响。
    比如在这个时刻,朱由检拿自己的伙食费来说事,不仅没有引起下面一干官员的反感,反而让一些官员更是汗流浃背了起来。
    朱由检看着下方的官员,不无讽刺的对着王承恩说道:“将朕每日的伙食费拿出三元来,捐给烈士学校作为学生们的午餐费用。朕要为他们祈福,免得天下百姓咒骂朕不知人间冷暖。
    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刚刚挑起争论的人员,每人写一份检讨书交给都察院,都察院审核后交给王承恩,谁要是继续挑起纷争,朕下次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今日朝会剩下的事务,朕回去乾清宫批示之后,会转交内阁发文。另外,黄先生。”
    站在台阶下第一排的黄立极好一会才反应了过来,走出了序班对着崇祯行礼说道:“臣在此,还请陛下吩咐。”
    殿内的官员们此时已经被崇祯的气势完全压倒了,特别是皇帝特意拿自己的伙食费再次羞辱了那些官员之后,即便是某些还心存不满的官员,此刻也不愿意同皇帝在伙食费上牵扯下去了。
    毕竟不管他们再怎么宣称,自己做的事是为了百姓考虑,但是今天的事传出去之后,百姓哪还会去理解他们做了什么。
    百姓们只会记得,官员们一餐吃掉了他们多少个月的伙食费,而皇帝却捐出了自己的伙食费用于补助学生们的午餐。这种强烈的反差,只会让他们越是为自己辩解,越是抹黑了自己。
    因此,即便是被崇祯羞辱了之后,陆澄源等人还是忍住了羞愧,没打算今日继续同崇祯对峙下去了。更何况,原本他们引以为后手的李标、钱龙锡等首领,却在崇祯斥责他们时,让他们大失所望的不敢站出来。
    这些年轻官员们刚刚被皇帝打击了一次,又看到了原本是他们精神偶像的几位东林领袖的胆怯形象,顿时让他们因为东林诸君子竖立起来的信仰崩塌了。
    朱由检看了下方殿中的一眼,看着这些沉默不语的官员,随即对着黄立极说道:“黄先生同内阁诸位先生商议商议,将朝会议事的章程好好的整理一下。
    朕希望,今后朝会上只讨论国家大事,而不是每次都变成一群争权夺利人士的名利场。”
    黄立极只是楞了片刻,便明白了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显然崇祯是想要借这个由头,让他推出国务委员会了。
    朱由检再次看了一眼下方跪着的众多年青官员,便转身向着后殿走去了。
    随着皇帝的离去,今日的朝会也被迫中断了。虽然皇帝发了一通火后,并没有穷追猛打,只是以让众人写一份检讨书,就将今日的事情做了一个了结。
    但是跪在地上的年青官员们,心里却依然沉甸甸的,并不因为皇帝没有当场处罚他们而感到轻松。
    事实上不少人更愿意皇帝当场对他们进行处罚,毕竟在场有这么多人,想来崇祯就算处罚也不会太过分。
    而写了这份检讨书就不一定了,只要皇帝愿意,便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分别处置他们。这哪是一份检讨书,而是悬挂在他们头上的一把不知何时落下的铡刀啊。
    更让他们感到烦恼的,还是那份登载了他们聚餐消费文章的报纸。虽然文章上应当没有他们的名字,但是想来今日之后,他们中那些经常参与聚餐的官员,都要谨慎的闭门谢客,以免被人同文章联系在一起了。
    而原本想要支持李标、钱龙锡等东林领袖出头,以替换朝局的想法,显然也已经不太可能实现了。
    今日这些东林领袖的举止,还不及被他们此前鄙视的前东林领袖有风骨。果然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这样的东林君子,已然不存在于这个时代了。
    他们原本梦想着,能够在今天动摇一下朝中的格局,将他们认为能够领导这个国家的贤人推举上去。
    但是这份计划,从一开始就处处不顺。从民间舆论受制于人开始,朝堂上甚至还没有发起一次真正的争论,便已经溃败了下来。
    而溃败的原因还让他们无法进行争辩,有那个官员会脑子不清的去跟百姓们解释,他们为什么一餐饭吃掉了普通百姓家中数个月的伙食费用呢?
    真有这样的官员的话,恐怕早就被那些百姓骂的狗血喷头了。毕竟唐朝的杜工部早就写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了。
    自古以来,怜悯小民的诗句并不少见,就算是大明的官员们,也是认可这些诗句中,对小民怜悯的情感和价值观的。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可不懂得什么圣贤大道,这都是读书老爷们应该研究的东西。能够让百姓感到一位官员的好坏的,无疑是更为直白的东西。
    比如杜工部诗中写的这一句,天天酒池肉林的官员显然不是什么好人,而那些连肉都吃不起的清官,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官员的形象,基本同官员的富裕生活成反比。
    如果百姓不知道,他们一餐花费几何,自然会将信将疑的听从他们的说法,将自己现在的不幸生活归罪于那些执政的当道权臣。
    但是就现在这个局面,百姓如何还能相信他们的话语呢。随着皇帝的离开,皇极殿内的官员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开殿内,返回自己的官署了。
    左都御史曹思诚、右都御史李夔龙在离开皇极殿之前,被一位小太监传去了后殿。
    崇祯召见了两人后,便直白的对着两人说道:“朕找你们过来,就是想要吩咐你们两件事。
    第一件是,朕以为现在的都察院御史,大多是能力和职位不符,他们天天想着给自己弄点政绩,但是对于实务却了解不多,所以只能围绕着朝中的政治斗争打转。
    朕以为,这是官员们业务能力不够,所以无法胜任自己的职位。所以朕希望,你们对都察院御史的任职资格作出调整。
    每一位御史任职两年后,必须下去地方任职两年,左、右都御史除外…
    第二件是,从今天的朝会上可以看出,我大明有不少官员是不适合自己的职位的。
    所以朕希望今年展开一次京察,对官员中的两面人、无能之辈和其他不适任的人员剔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