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回 讨辽东行动获全功 征百济朝廷更战略(4)
    对于苏定方的看法,刘明并不十分赞同。先说百济充当高句丽羽翼这个情况,百济与高句丽联合,对新罗的确是一大威胁,因为高句丽在新罗之北、百济在新罗之南,新罗被迫两线作战,处境自然很被动。但是对于大唐来说,百济对征讨高句丽的行动几乎没有影响。百济国土小、人口少,综合实力只有高句丽的几分之一,就算把百济并入高句丽,高句丽的实力也增强不了多少。况且,百济和高句丽之间隔着一个新罗,即使想援助高句丽,百济也使不上劲。对于大唐征伐高句丽的行动来说,百济的影响还不如靺鞨的影响大。
    再说新罗对大唐征伐高句丽的作用,其实很有限。大唐并不缺新罗那点人马,如果大唐想南北夹击高句丽,水军完全可以进入新罗,而不是每次都攻打辽东南部。
    至于大唐军队在新罗过冬,倒确实有点作用,但大唐军队要不要在朝鲜半岛过冬,主要不取决于有没有过冬的地方,而是取决于大唐北部和西部边界的形势是否允许大量军队远离本土。如果不是考虑到西部和北部游牧部落的威胁,也不必每次攻打完辽东后,都把到手的城池放弃。
    如果可以把大量军队长时间驻扎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不用太多,只需五万,第一年先攻取辽东城、玄菟城、卑沙城、白岩城,迫降那一带的小城,第二年占领扶余川,第三年添兵五万,向南进攻安市城、建安城、积利城、大行城、泊灼城,向东进攻新城、南苏城、木底城、苍岩城、乌骨城、国内城,则整个辽东地区将全部并入大唐的版图。失去扶余川和辽东平原大片肥沃的农田,只剩下鸭绿水以南地区,高句丽的实力将会损失七成,剩下的三成不用大唐打,新罗就能折腾他。
    刘明还认为,苏定方只考虑了平定百济的好处,没有考虑其不利影响。大唐军队平定百济,把百济并入大唐的版图,百济遗民不会心甘情愿地做大唐的顺民,怀有反叛大唐、恢复百济之心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为了稳定百济故地的形势,震慑那些怀有异心的人,必须驻扎足够多的大唐军队,会牵制很大一部分唐军兵力,反而不利于对高句丽的征讨。另外,百济故地跟大唐不接壤,管理起来非常麻烦,如同鸡肋,食之无肉,弃而有味。
    刘明坚信,正确的策略还是先用“瘦敌之策”,花三年左右的时间,极大地削弱高句丽的实力,然后一战将其灭亡。只要灭掉高句丽,百济肯定会臣服于大唐。无需对百济用兵,把百济留在那里,让它跟新罗互相牵制,则百济和新罗都会讨好大唐,不敢反叛,这个策略叫做“以夷制夷”。当年李世民联合薛延陀打败了东突厥,并没有把东突厥彻底灭亡,而是把降唐的东突厥部落安置在大唐与薛延陀之间东突厥的故地,作为大唐与薛延陀之间的缓冲带,用的是“以狄制狄”之策,跟“以夷制夷”之策异曲同工。
    后来的事实证明,灭掉百济是一个战略性的失误,虽然大唐暂时取得了百济的土地,但是在高句丽灭亡之后,朝鲜半岛上只剩新罗,新罗开始与大唐反睦。由于大唐军队鞭长莫及,新罗先是占据了百济故地,实力大大增强,接着又向北侵占高句丽故地,结果大唐不但失去了百济故地,还失去了浿水以南的高句丽故地。
    刘明有心上书朝廷,谏阻征讨百济的行动,又一想,苏定方是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地位比自己高很多,自己位卑言轻。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苏定方特别受李治的宠信。永徽六年,即公元六五五年,苏定方出征高句丽时,官职只是正四品下的左卫中郎将,到显庆二年,即公元六五七年,破西突厥之后,就晋升为正三品的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还荫封一子为县公。这个升官的速度,就跟坐了火箭一样,薛仁贵远不能及。刘明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上书跟苏定方唱反调,不但改变不了朝廷的决定,反而会影响他参加征讨高句丽的行动。
    刘明估计,征讨百济的行动很可能让苏定方挂帅,他相信小小的百济不堪一击,苏定方定能一战成功,到那时圣眷更隆,将来征讨高句丽还有可能是他挂帅。为了能在未来征讨高句丽的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得想办法跟苏定方搞好关系。刘明跟苏定方向无交往,也没有关系能攀上苏定方,跟苏定方搞好关系只有一个办法——随同苏定方征讨百济,让苏定方在实战中看到他的能力。于是,刘明给薛仁贵写了一封信,请他向皇帝推荐自己,还有方天戟、先锋团和劲卒师。薛仁贵不负所托,向李治推荐刘明参加征讨百济的行动,李治对刘明有印象,知道他在征讨高句丽的行动中立过大功,是个难得的将才,当即准奏。
    显庆五年,公元六六零年,李治下旨,任命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幽州都督府长史刘明为副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十万征伐百济,并任命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领新罗军队,配合大唐军队的行动。
    接到随征百济的圣旨后,刘明立刻加紧进行准备,比预定的集合时间提前了三个月,来到登船地点城山。来这么早的目的是进行适应性训练,刘明担心他手下这些从来没坐过船的幽州兵,包括他自己,会适应不了海上的风浪而晕船,导致战斗力下降。另外,他还要让士兵们练习一下游泳,万一不小心掉到海里,至少还有生还的希望。
    刘明把军营扎在海边,自己掏钱,雇当地的渔船,载着士兵到风浪里颠簸。受条件所限,不能到深海里去训练,近海风浪小,无法真实模拟深海的情况,不过渔船比战舰小得多,有点小浪就会摇晃不止,颠簸程度一点都不比战舰在深海时差,士兵倒是能体会在深海坐战舰的感觉。
    五月到八月,正是多雨的季节,海边风又大,先锋团和劲卒师着实地经历了一番风雨的考验,劲卒师的士兵这才知道,每天三百斤猪肉不是白吃的。刘明、方天戟、邢长生等人,官阶很高,年纪也比他们大,跟他们一样训练,一样住帐篷,一样经受风吹雨打,士兵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不管训练有多苦,他们都能忍受。刘明待他们不薄,每天采购一千斤鱼给大家吃,军费不够就自己掏钱,士兵们感激涕零。
    经过这番训练,先锋团和劲卒师完全适应了海上的颠簸,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游泳本领,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信心更是大为增强。
    苏定方带领大军来到城山,刘明带着方天戟和邢长生前往迎接。一见刘明的面,苏定方大为惊讶,不解地问:“刘将军,你们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从五月初到八月初,刘明等人在海边住了足足三个月,这三个月是一年中光照最强的季节,上到刘明,下到每一个士兵,都晒成了黑炭团,裸露的皮肤不止脱掉了一层,脱皮的痕迹非常明显。当兵的人变成这个样子还容易理解,刘明可是从三品的高官,也是这个样子,苏定方感到难以理解。
    刘明笑道:“回禀元帅,末将担心部下适应不了海浪的颠簸,体力下降,到达百济后不能立刻投入战斗,提前带他们到这里来进行适应性训练。效果还不错,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海上的生活,不会晕船,每个人都学会了游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元帅一声令下,他们马上就可以出击,以最充沛的体力、最饱满的精神投入战斗。”
    刘明这种精神令苏定方非常感动,他拉着刘明的手说:“刘将军,你真是好样的,怪不得万岁特意调你来参战,还夸你和你的先锋团特别能打仗。我听说你又组建了一个劲卒师,具体是怎么个情况?”
    刘明把先锋团和劲卒师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最后说:“先锋团的主要任务是抢城门,劲卒师的主要任务是冲击敌人的战阵。先锋团已是久经战阵,他们的能力已经得到过实战的检验。劲卒师是头一回参战,末将不敢说大话,这两千人顶五千人用绝对没有问题。”
    “噢,能不能让我先看一下。”苏定方对刘明的话并不百分之百地相信。
    刘明早就猜倒可能会这样,当即表示:“当然可以。元帅先休息几天,选个日子,末将让先锋团和劲卒师跟元帅带来的军队进行一次实战对抗演习,先锋团对三千人,劲卒师对五千人。”
    过程不必详说,在实战对抗演习中,先锋团和劲卒师都打败了各自的对手,令苏定方、刘伯英等将领刮目相看,苏定方奖励先锋团和劲卒师每人一斤鱼。苏定方当即决定,调两万兵马归刘明指挥,作为大军的前锋,劲卒师作为前锋的刀尖,而先锋团则作为一颗钉子,随时准备楔入敌人内部。
    接下来,刘明又让先锋团和劲卒师表演了守卫战,先锋团的六角阵形和劲卒师的六边阵形给苏定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劲卒师的六边阵形是从当年在辽东城下用过的阵形变化而来的,六个六角阵形排成一圈,方天戟带领卫队居中策应,阵形十分稳固,苏定方派了一万人马,轮流进攻了一天,居然没能攻破。
    出征的日子到了,大军登船向百济驶去。欲知此战结果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