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的正月,长安再度发生地震,地一日三动。接连的天象异常,让汉景帝忧心如焚,难道自己真的要走到尽头了吗?
这天晚上,王娡服侍汉景帝喝完药,正准备入睡时,汉景帝忽然道:“彻儿今年满十四岁了吧?”
“嗯,一转眼都快成大人了。”王娡微笑道。
“今年让彻儿和阿娇成亲吧。”汉景帝咳嗽了一声。
“陛下,彻儿还小,是不是太早了些?”王娡一脸惊讶。
“朕的身体不行了,想早日看到他成亲。当年,朕是十五岁成亲,彻儿十四岁,不算太早,阿娇有十七了吧。”
王娡沉默了一会儿,道:“臣妾一切听从陛下的安排。”
几天后,汉景帝将想让刘彻和阿娇成亲的决定告诉了窦太后和刘嫖。窦太后没说什么,刘嫖倒高兴得不得了:“还是皇上想得周到,阿娇十七了,一定能照顾好太子。”
最终,在钦天监的建议下,刘彻和阿娇成亲的日子定在了四月初八。婚期既定,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
对于即将成亲的事情,刘彻和阿娇的态度不啻冰火两重天。刘彻一脸的不高兴:“母后,儿臣一定要娶阿娇吗?”
“那是自然,这是早就定下来的事。”王娡耐心道。
“可是我一点都不喜欢阿娇了。”刘彻惆怅道。
“不管你喜不喜欢,她都是你的皇后,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母后,我以后成了皇帝,是不是可以纳很多妃子?”
王娡怔了一会儿,道:“你是皇帝,当然可以。”
刘彻笑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转身跑开。
看着刘彻欢快的背影,王娡叹息道:“阿娇啊阿娇,你嫁给彻儿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刚跑到石渠阁,刘彻蓦然发现课堂门口站着一个从未见过的少年将军,约二十来岁,器宇不凡,英气逼人。刘彻不禁有些好奇:“你是谁?为何站在这里?”
“回殿下,臣是公孙贺,陛下刚刚任命臣为太子舍人,专门负责保护殿下。”公孙贺躬身道。
“哦,你姓公孙,你知道平曲侯公孙浑邪吗?”刘彻对军中之事很感兴趣,而公孙浑邪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故而知道此人。
“回殿下,您说的正是家父。”
“很好,将门之后,怪不得英武不凡。那你上过战场吗?”
“臣曾在雁门从军两年。”
“雁门?见过郅都没有?”刘彻追问道。
听到郅都这个名字,公孙贺脸现沉痛之色,道:“臣曾是郅太守的亲兵,跟随他杀了不少匈奴人。”
“你对郅都印象如何?”刘彻更加来了兴趣。
公孙贺犹豫了下,继而坚定道:“郅太守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守土安民的大英雄。”
刘彻轻拍了一下公孙贺的肩膀,勉励道:“你就以他为榜样,也做一个抗击匈奴的英雄。”
公孙贺倍感振奋,大声道:“是,殿下。”
刘彻转身喊过韩嫣:“韩嫣,你以后多跟着公孙将军学学,不要偷懒!打匈奴,孤指望你们了。”
韩嫣躬身道:“是,殿下。”
相比刘彻的冷漠,得知婚讯后的阿娇,高兴得像朵花,每天在家里梳妆打扮,准备各种入宫后的用品。刘嫖嗔怪道:“宫里什么都有,你什么都不用操心。”
“哼,谁知道宫里的东西,用得顺不顺心呢?兴许,还不如咱们家里呢。”
刘嫖意味深长道:“阿娇,你比太子大,有些事要教教他。”
阿娇一脸花痴道:“太子可能干了,懂得也多,我能教她什么?”
刘嫖凑到阿娇耳边低语了一番,阿娇不禁面红耳赤:“母亲,你怎么能说这种事!”
“男人呀,都一样,只要把他服侍好了,他就宠你,爱你。入宫之后,你务必要为他生下第一个儿子。”
“母亲,听说生孩子很疼,我还不想生。”
刘嫖怒道:“你懂什么!只有生儿子,你未来的皇后之位才能稳得住!以后不许说这种混账话!”
阿娇有些委屈:“我就是随口说说而已,母亲何必生气呢。”
刘嫖缓和了下口气,郑重道:“娘的后半生,还有陈家一家人,都指望你了。”
阿娇点点头:“娘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宫中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太子婚礼,边境却再度传来噩耗。是年三月,匈奴大举入侵雁门,年迈昏愦的冯敬毫无察觉,匈奴人打到善无城下才组织抵抗,却为时已晚,全军覆没,自己也被当场斩杀。
李广得讯后,立即驰援。然而,当他赶到善无时,只看到尸横遍野、断壁残垣,找了大半天才找到冯敬的尸体。
看着满目疮痍的善无城和血肉模糊的冯敬,李广痛心不已,叹息道:“朝廷太不爱惜将才了。”
强撑着病体,汉景帝在宣室召见了丞相卫绾、御史大夫直不疑等人,沉痛道:“匈奴人丧心病狂,再度入侵我雁门,雁门防线名存实亡。各位有什么看法?”
卫绾和直不疑面面相觑,不敢说话。最终,还是卫绾鼓起勇气:“眼下之计,还是以守为主。”
“怎么守?派谁去守?”汉景帝没好气道,又忍不住一阵咳嗽。
“李广和程不识部暂时不能调离,最好是调动关中的兵力。”卫绾沉吟道。
汉景帝想了想:“如今之计,也只能这样了。朕决定了,将霸上和棘门的军队调到雁门。”
卫绾大惊:“霸上和棘门是我汉军骑兵大营,是守护关中的主力,不可轻易调动。”
“如今,国内是太平的,关中不需要那么多兵力。霸上和棘门各有两万余人,就让车骑将军和材官将军率领,驻扎在雁门。朕就不信了,他匈奴人长了翅膀不成!”
霸上和棘门驻扎着关中最为精锐的重甲骑兵,配备有完善的远程器械,进攻性虽不如匈奴人,论防守,却当得起固若金汤四字。汉景帝一下子派出近五万的重甲骑兵,可谓是下了血本。
卫绾和直不疑见汉景帝决心已定,不敢再多说,躬身道:“谨遵陛下令。”
果不其然,自从这五万重甲骑兵调到雁门后,匈奴人大为忌惮,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边境终于恢复了几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