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4章 两将龃龉
    卫右渠归降失败,卫山将责任推到了荀彘头上。荀彘当然不背这个黑锅,反复声明卫右渠根本没有归降的诚意。
    两人为此争辩了很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卫山一气之下离开了浿水西岸,想要当面向汉武帝汇报。
    就在此时,赵破奴在西域的行动取得了突破,生擒楼兰王,大破车师国,并乘机以大军威胁乌孙、大宛等国,让他们不得为难汉使。
    这是汉军第一次在西域亮相,引发了西域诸国的震动。从此,西域诸国再也不敢擅杀汉使,刻意和匈奴保持距离。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正月初六,赵破奴在西域的捷报传到了长安。汉武帝高兴不已,下诏册封赵破奴为浞野侯。
    赵破奴第一次封侯是跟随霍去病收取河西,被封为从骠侯。酹祭事件时,因黄金成色不足被废除爵位,如今再次因功封侯。
    经过多年历练,赵破奴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且,他的作战风格也和霍去病颇有相似之处,敢于深入,出其不意。
    西域的喜讯传来没几天,却从朝鲜传来了劝降失败的消息。汉武帝勃然大怒,立即将卫山诛杀,然后派人通牒荀彘和杨仆,若不能消灭卫氏朝鲜,就不要活着回到长安。
    卫山的被杀,彻底震惊了荀彘和杨仆,他们完全没想到汉武帝竟如此果断和决绝,不给他们任何退路。
    正月二十八,趁着夜黑风高,荀彘沿着浿水北上三十里,偷偷的渡过浿水,并从背后发起了对卫右渠的攻击。
    猝不及防下,卫右渠被杀得大败,连夜逃回王险城固守。此时,王险城内的总兵力约有两万余人,其它部落都在观望。
    二月初九,荀彘抵达王险城下。得知荀彘的到来,杨仆这才从山上下来,和荀彘汇合,共商破敌之计。
    和杨仆见面后,荀彘终于知道了为何卫右渠能赶在他渡河之前堵在河口,他一脸愠怒的质问杨仆道:“你为何要提前出兵?如果我能先渡过浿水,必定不会耽搁这么久。”
    杨仆虽有些理亏,但碍于面子,不肯承认,还反唇相讥道:“你在浿水西岸被阻两个多月,还好意思来指责本将?若不是你的原因,说不定卫右渠已经归降,何苦在此苦战!”
    两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闹了个不欢而散。
    出发之时,汉武帝并没有明确谁为主将。但按照当时约定俗成的习惯,两位将军级别相当时,爵位高者为尊。
    然而,杨仆的爵位虽高,兵力却只有荀彘的一半。荀彘自恃兵力优势,又怨恨杨仆率先出击,拒不交出指挥权。
    荀彘不肯伏低,杨仆更不愿做小,两人互不相让。最后,荀彘驻扎在王险城西北,杨仆驻扎在城南,各自为战,谁也不听谁的。
    两位将军不能做到协调统一,又不愿意看到对方率先破城夺取头功,开启了一种反向协作模式。只要荀彘攻城,杨仆就观望;只要杨仆攻城,荀彘冷眼旁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卫右渠感觉到了荀彘和杨仆之间的不合,灵机一动之下,他想出了一条诈降之计。
    三月初二,卫右渠派人前往城南向杨仆归降。对于卫右渠的此举,杨仆求之不得,因为他早有劝降之意。
    自从十月攻城失败,杨仆的部下就出现了军心不稳的情况。而且,相比之下,齐地士兵远不如燕代士兵彪悍勇猛。如果一直这样久攻不下,最先崩溃的一定是自己,到时候很有可能落得个卫山的下场。
    杨仆欣然答应了卫右渠的归降之意,但卫右渠提出了一个让他颇感为难的条件,那就是让荀彘停止攻城。
    杨仆答应不了卫右渠的归降条件,归降一事就此陷入了僵局。
    三月十八,荀彘终于受不了这种奇葩的攻城方式,主动和杨仆约定共同出战的日期,杨仆不予回应。
    接连几次相约,都得不到杨仆的回应,荀彘心灰意懒,也打起了劝降的主意。然而,卫右渠以不信任他为由,拒绝了他的劝降。
    遭到卫右渠的拒绝后,荀彘火冒三丈,不愿意向我归降,那你想向谁归降呢?荀彘怀疑杨仆在暗中招降卫右渠,遂派人监视杨仆。
    果不其然,经过多日的侦查,荀彘发现了杨仆和卫右渠暗中来往的踪迹。荀彘勃然大怒,想要当面质问杨仆。
    这时,他的副将李九阻止道:“将军切勿轻身犯险,也许卫右渠不是在向楼船将军归降,而是在劝降楼船将军呢?”
    “杨仆会投靠朝鲜,这不可能吧?”荀彘皱了下眉头。
    “将军不妨想一想,楼船将军先前攻打王险城损失了两千人,却没能建功,以皇上的脾气,必定会治罪于他。况且,他曾屡次拒绝和将军协同攻城。如果此事被皇上知道了,皇上会饶过他吗?”
    “嗯,你说的未尝没有可能。杨仆损兵折将,不肯合兵攻城,如今又和卫右渠暗中往来,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荀彘沉吟道。
    “如今之计,不如先杀了杨仆,兼并了他的部下,然后向朝廷禀报,说他和卫右渠内外勾结。到时候,只要将军攻下了王险城,杀掉了卫右渠,谁能知道个中曲直呢?”李九建议道。
    “不可!”荀彘反对道:“如果杨仆果真和卫右渠勾结,必定对咱们有所防备,咱们贸然攻打杨仆,必定会招来卫右渠。到时候,死的就是我们了。”
    “那咱们怎么办?难道就这么一直耗下去吗?一旦皇上怪罪下来,将军危矣。”李九忧心忡忡道。
    荀彘沉默不语,低头苦思,过了一会儿,他神秘一笑:“不用担心,本将自有办法。”随后附耳对副将说了几句。
    副将听完后,大喜道:“还是将军老谋深算。如此一来,平定朝鲜之功非将军莫属,楼船将军必无生还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