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章
    第114章
    进了腊月就是年,这是姜桃第一次操持过年的事宜,虽然有些琐碎,但因为是自己家人待在一块过年,她格外卖力,半点儿都不嫌烦。
    姜家老太爷和老太太腊月头还来过一趟。
    他们是第一次来茶壶巷这边,因为没有提前通知,来的时候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后来还是王氏的男人中午回家给儿子做饭,看见二老上前询问,才知道是姜桃的爷奶来了。
    他先把两人请到自己家坐着,然后赶紧去通知姜桃。
    姜桃正在绣坊里上工,听说他们来了赶紧回家去,从王氏家把人接了回去。
    “爷奶怎么不通知一声。若知道你们要来,我便不出门去了。”姜桃说着就去烧水泡茶。
    又临近中午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她干脆去巷子口的酒楼要了几个菜,让做好了就送过来,还另给了一份银钱给伙计,让他帮忙跑个腿,去卫家通知姜杨和小姜霖一声。
    老太太孙氏有些不高兴——觉得他们老两口特地过来了,姜桃居然不在家,让他们在门口等了快一个时辰。在她看来女人嘛,成了家就该围着家里的事情转,没事就不该出门,怎么好在外头一待就是半上午?
    再看这家里,冷锅冷灶的,要喝口热茶还得现烧。
    也得亏沈家没有长辈在这里,不然看姜桃这样得怪他们姜家不会教养女儿。
    老太太的唠叨还没出口,大门被人敲响了,随后黄氏带着丫鬟就进屋来了。
    见了从灶房提着热水出来、准备泡茶的姜桃,黄氏就笑道:“怎么这种事还要你亲自来?早说你家该添两个丫鬟了。”
    说着就让她自己的丫鬟去帮忙了。
    姜桃就引着黄氏去了正屋,介绍了二老给黄氏认识。
    黄氏对着他们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也不是她仗着身份摆架子,是和姜桃成为朋友之后,对她的了解也更多了,也知道了姜桃出嫁前的事情,对其他姜家人的感官很差。
    她转头对姜桃道:“腊月事情多,本是不该过来烦你的。但是年前得结算一下今年的利润,还有过年得派红封给绣娘们。我想着一个人包五两银子,你看如何?”
    绣坊现在有四十多个绣娘,一个月能创造几百两的盈利,姜桃虽然现在要和黄氏拆账,但收入却多了数倍,一个月就能赚十两。
    东家年终给伙计派红包本是应该的,姜桃就点头道:“就按您说的办。”
    黄氏点头应好,想着她家里来了人,自己也不方便多留,把账册留下后就告辞了。
    等她一走,老太太也顾不上喝丫鬟泡来的茶,拉着姜桃就问:“刚那穿金戴银的夫人是谁?你怎么认识到这么富贵的人?”
    姜桃就道:“那是秦夫人,知县家的夫人。和我有些渊源,所以加入了我的绣坊,和我一道做生意。”
    老太太听说那是县官夫人已经惊得直吸气了,后头听到她俩还是生意上的合伙人,更是惊得说不出话来。
    自家这孙女如今真的是了不得了,难怪大白天一直待外头,都和县官夫人做起生意来了,可不是没工夫顾得上家里这点琐事了么!也得亏她之前没开口熟络教训姜桃,不然还得闹笑话!
    没多会儿姜杨和小姜霖、萧世南都回来了。
    老太太眼里只有一个姜杨,忙把他拉到身边坐下,心疼道:“你怎么看着比上个月回家还瘦了?瞧瞧这脸色,是不是没吃好睡好?”
    这话好像在说姜桃照顾的不好。
    不过姜桃早就习惯了老太太对姜杨的偏疼,也没往心里去。
    姜杨看了一眼她的脸色而后便拉了一下老太太的手,道:“二月就是县试了,时间紧迫就睡得少。不过奶也别担心,姐姐每天都给我炖补汤来着,我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
    老太太看他精神很好才放心下来,但还是三句不离让他好好休息,身体才是头等大事。
    旁边姜老太爷都听不下去了,说:“这念书哪有不辛苦的?更别说杨哥儿马上就要下场了,刻苦一些也是应该的。”
    后头酒楼伙计送来饭菜,一家子坐在一起吃了。
    姜杨还要回卫家接着上课,姜老太爷和老太太也没多待,还把他们背进城的菜和米面、鸡蛋之类的都留下了,让姜桃做给弟弟们吃。
    姜桃心里清楚他们这是给姜杨带的,就也没推辞,想着到时候单独给姜杨备着就是了。
    她送二老去坐车的时候还给了他们三两银子,说:“马上阿杨要下场,过年的时候他估计也不出屋子的。到时候爷奶要是想他就进城来住两天,我就也不两头奔忙了,银钱你们拿着置办一些年货。”
    过年姜桃就想守着自己家里人过,老太爷和老太太只能算是姜杨和小姜霖那边的亲人,她看着两个弟弟的面子才维持着面上的和气,但并不想大过年的还跑到乡下守着他们,更别说到时候那两个不省心的伯娘肯定也要回去,她可不想舒心一整年了,到年头上去吃她们的气。
    她本是外嫁女,照着规矩也只要大年初二回家去送一趟年货,吃一顿饭。
    老太太虽然想姜杨回去过年,但乡下吵闹,肯定是不能好好看书的,所以连她也没说什么,把银钱收了就说:“那我多买一些你们爱吃的,要是阿杨愿意回来,你们就一道回来。”
    老太太哪里知道她爱吃什么呢?肯定还是按着姜杨的喜好来。
    姜桃也没说什么,笑着点头应下,而后目送他们离开。
    腊月过半,卫常谦把课停了,怕姜杨心里负担过重,他还单独和姜杨聊了聊,说让他过年这几天也可以松散一下,毕竟按着姜杨现在的进度,多的他不敢说,考个秀才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边课一停,楚鹤荣就得回京城了。他想带着苏如是一道回京,但是苏如是想和姜桃一道过年,就说不想来回奔波了。
    他还想把雪团儿带回京城给楚家老太太看看,想证明给她看自己去年是真的有好好准备寿礼的。
    姜桃倒是没什么意见,雪团儿虽然在地震后头一直是吃百家饭,但是地震前可是吃了楚鹤荣上百斤肉食。
    不过雪团儿不乐意啊,现在整个小县城都是它的地盘,它还要楚鹤荣这张饭票干啥?
    最后楚鹤荣只能一个人带着家丁回去了。
    对比他一个人离开的萧索背影,茶壶巷姜家这边可就热闹极了。
    小姜霖被拘着上了一年的学,一开始休假他就把书包藏起来了,而后骑着雪团儿满县城跑。
    他也长得像个福娃娃似的,一年多来身量高了不少,人也瘦下去一些,看着越发可爱了。
    百姓们习惯性地喂雪团儿,看到圆润可爱的小姜霖,就也给他吃食。
    小姜霖刚开始还记得姜桃的话,不能占旁人的便宜,后头那些妇人看他那么小一点,却像个小大人似的知道拒绝,就更喜欢逗他了。
    什么花生糖啊,小炸鱼啊,直接就往他嘴里塞。
    这些东西不算便宜,但每人不过也就喂他一两块,也不值当什么。
    小姜霖最后还是没能抵挡得住大家伙儿的投喂,不过他还是比较有分寸的,只吃上几口,肚子饱了就不吃了,不像雪团儿似的吃不下还让人往它的背包里装。
    而姜桃那边绣坊也歇年了,半年来她身边多了几百两,她买起年货来更是不手软,光是香肠就让人灌了二十斤,又买了十来只腌好的咸鸡咸鸭,全挂在灶房里横梁上,还有什么瓜子糖果点心的,也是买了好几匣子。
    米面鸡蛋那些就更不用说了,反正本就逼仄的灶房是堆不下了,外头廊下都堆了不少。
    因为家里有雪团儿这大猫在,所以也不担心有老鼠什么的来偷粮食。
    再有就是给家里人做新衣裳,之前虽然家里人的衣裳都是买的成衣,但都是买的最便宜耐磨的那种。现在手里银钱多了,又是过年这种好时候,姜桃就买了整匹的好料子,也不用再送到成衣店去了,送隔壁让李氏帮着做了。
    李氏本就会裁衣服的,后头又学了半年刺绣,手艺更上了一层楼。她和女儿两个人过年,事情也不算多,母女俩不到十天就做好了五身大小各不相同的新袄子。
    姜桃知道给她手工费她也不会要,干脆就分了一些年货肉食给她们家,也省得她再出去奔忙。
    后头她也想给苏如是做一身新衣裳,但苏如是平时的穿着虽然低调,习惯穿的缎子却是这小地方买不到的。
    她都想到这一处了,苏如是自然也想到了她,特地把她喊到家里,拿出一条桃红色蝴蝶穿花妆花褙子和同色的马面裙给她。
    褙子和裙子的料子就不用说了,更难得的是这上头的绣纹巧夺天工,华丽得不是言语能形容的。
    姜桃一下子就认出是她师父亲自绣的,而且肯定用时不会短。也不知道早多久就开始准备了。
    她惭愧道:“我正想着您常穿的缎子这里不好买,没想到您早就给我备好了新衣裙。怪我想的太晚了,若是早想到这一层,也能在年前商路没停的时候,托年掌柜从外地捎带。”
    苏如是摇手笑道:“我都这个年岁了,早就过了贪靓的年纪。新料子不如旧的妥帖细软,你就是给我做了新袄裙我也穿不习惯。”
    她说是这么说,但回头姜桃还是亲自给她做了一套抹额、荷包、鞋面。
    就这么忙啊忙的,好像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除夕。
    除夕这天姜桃起了个大早,去把苏如是接到了家里。
    彼时沈时恩也在家,两人虽然早无数次在姜桃口中听过对方的事,但还是第一次见面。
    姜桃引着二人相见,待看清对方面容的时候,沈时恩和苏如是都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