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7章 纸艺之秘
    “太守放心吧,小的明白厉害,一定会守口如瓶,其他人更会反复叮嘱!”李立心中一凛,他本来还想提醒陈止,这造纸之方,也是有传承的,往往是经过几代人的完善,才能大行于世,单纯的模仿并无作用。
    但一听陈止这话,想到他的身份,不疑有他,知道这位新主上,估计是掌握了什么秘方,要让自己负责这部分了。
    越想,他心里越是忐忑,赶紧表明态度,举起手来,对天发誓。
    他们李家整个宗族,都生活在下邳陈家的土地上,无论是种地,还是作坊,其实都算是为陈家辛劳,更不要说,宗族上下,老弱幼残都在下邳,根本逃不出掌握,于公于私,他都不敢泄露秘密。
    更何况,当下这时代,也还是十分注重承诺的,承诺了的事,都会尽量完成,否则坏了名声,那可是寸步难行——
    不光是名士要名望,布衣百姓也得有名声。
    否则,李立的那位五叔,也不会离开了南方之后,还保守着秘密。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有着诸多可能,让人的承诺成空,李立也知道这个道理,而且他很明白,陈止现在隐隐将自己视为工坊的头领,这既是信任和机会,同样也是责任,一旦有了泄露,自己就首当其冲。
    所以他在对天发誓过后,又建议道:“太守,您其实可以依次传授,前后相制,从而保证隐秘,使得秘方不会外泄。”跟着就仔细的分说了一番,把意思说了个通透。
    原来也没什么复杂,就是将工匠分开,几个人负责造纸的一个步骤,各自只知一二,不知全貌,然后分前后顺序干活,一个人干完,就让他离开,另外一个人再上来继续,让他们难以相互了解,自然就无法知道整个造纸的过程了,算是种另类的保密方法。
    毕竟陈止最先找来的四人,只是为了了解这个时代的造纸流程,然后和自己心中的进行对比,真正开工的时候,其他工匠也会被召集过来。
    工匠和一般的平民不同,虽说行业有差异,但能掌握手艺的人,在态度上、和接受能力上,乃至执行力上,更有可取之处。
    但人一多,就容易鱼龙混杂,所以陈止一听李立的话,就知道,他的这种方法近似流水线,但却不同,是增加繁琐,故作玄虚,增加工作环节,增加人力投入,降低效率,同时提高失误率为代价,不足为取。
    “这方法近似于流水线,但初衷不同,而且也不是分工合作,而是互不告知,不过,李立倒是提醒到了我,这保密的问题,确实要提上日程了,毕竟未来有很多东西,都是超出时代局限的,考虑到上辈子透露了一个马镫,就让游牧取得了这么大的优势,至少在今生,没有取得绝对优势之前,不该把一些复杂的技术细节,透露出去。”
    至于那些容易仿制、一看就能看透的,那就没什么必要保密了,因为工匠守口如瓶,也挡不住别人的聪明才智。
    “当前的造纸术还好,只不过是下个世代的技术,更深入的方法,以后会逐步拿出来,但之后计划中的几个项目,都需要复杂的过程,成熟的工艺,而且还需要墨家的人参与进来,未来一旦吸纳了更多的墨者,他们内部的组织就是个隐患,这保密措施,得和一般形式不同才行,最稳妥的无疑就是签筒了。”
    想要保密,陈止自然有自己的办法,但有签筒和铜板,足以事半功倍,更为保险,当然是他的首选,没有必要舍近取远。
    “第四格很快就要满了,正好等这批工匠熟悉了流程,彭城那边的家丁也该到了,那两个墨家的墨者,也休息的差不多了,都赶在一起,正好用得上。”
    这般想着,他接下来便加快了在这几间屋子里的安排,并且将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改造,把周围几间屋的院子都贯通起来,使得空间更为广阔。
    随后,又把自己亲自操练的精锐家丁调了过来,在院外守护。
    而这些举动,都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
    陈止的动向,现在可是代郡世家们最关心的事了,他们正因为前几天,边军汪荃的算计,而忐忑不安,不知陈止会如何应对此事,因此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分析倾向。
    但得到的结果,却让几家很是困惑。
    “陈太守最近两天,除了府中的公务之外,就都是在城北的那片新整理出的工坊里。”
    郑家算是最上心的一家了,几乎是一天七八次的往家里汇报陈止的动向,由最擅长经营的郑林亲自整理,然后送交给郑太公等人过目。
    只是一连两天,陈止的动向,都让人很是迷惑。
    郑林眉头紧锁,看着手上汇报来的一些个情报,再结合家中工匠的分析,写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就起身离开房间,径直来到了郑太公所在之处,递交上去。
    “你说从这几天运送的物件上来看,陈止很可能是在安排造纸?他造纸做什么?”郑太公看了郑林的分析后,同样皱紧了眉头,“他安排造纸,是做什么?难道是想要资匠筹钱?”
    新汉境内,官府资助的产业其实不少,都是为地方政府筹备钱粮所用,有些也有平抑价格的作用,但往往在建立不久,就会被世家侵吞,等于是官府出钱出力,给世家发福利。
    “这个可不是官府资助的,”郑林摇摇头,补充道:“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这几个工坊应该是陈止自己出资建立起来的,这也有些迹象,就是现在整理、改建的工坊,地契是陈止直接买下来的。”
    “他大老远的来了代郡,居然出钱买了工坊?”郑太公的眉头越皱越紧,“他在城外买地,正在筑建庄园,这都是正常的,哪有当官的不买地的,但这买工坊就奇怪了,郡守毕竟是流官,买了地,可以安置人,以后也方便处置,走的时候地留着,一样有进项,可工坊就不一样了,不是当地的世家,买了工坊能有何用?这产业不比土地,不带走,留下来就是累赘。”
    当世之人,对土地一样看重,就算是异地为官,往往也会购买一些土地,安置些许人手。
    前朝还有些规矩,制止流官买地,防止和地方上利益牵扯,但时间一长,有的是办法避过这些,比如在世家的名头下挂靠,或者找家中的其他人购买,甚至直接挂在自家奴仆、家丁名下的,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到了最后,朝廷反而是明白过来,既然难以根绝,逼得那些流官将土地各种藏匿,还不如就废除这个规矩,让他们买,但要正常的登记,如此一来,田租就有部分要上缴,否则的话,按着原来的趋势,那是什么都拿不到的。
    但这样的决定,本身就是受到了世家和官僚集团共同影响下的结果,最后自然是加强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只不过利益驱使之下,也是无从更改的大势。
    陈止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下,自是便宜行事,不积蓄足够的力量,他也无从更改趋势。
    那郑林听了郑太公之言,也点点头,说道:“陈太守此举,很是值得玩味,确实是要仔细斟酌的,但造纸一事,目的为何,还不得而知。”
    “陈止这个人,是有想法的,他来到之后,就先巡查坞堡,然后询问工匠,现在自建作坊,所谋甚大,咱们就算想不明白,也得把事情记下来,交给大将军府,让那边的人去操心吧。”
    郑林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称是。
    同一时间,其他几家也都在分析着类似的事,他们对陈止的动静,同样不甚理解,却也都选择了观望。
    纷纷扰扰间,陈止的造纸作坊,终于投入了运营,随后他亲自将造纸的流程,教授给了这一批匠人。
    陈止要制作的不是桑纸,而是皮纸,要制作这种纸,有着一套完整的工序,是他结合签筒所得,融合后世经验,制作而成的。
    从挑选和砍伐树木开始,历经剥下树皮、沤制脱胶、剥去青皮、洗涤、浆灰水、蒸煮、漂洗、去残余、切碎等等,一直到最后的整理包装,分成了十八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比起当今主流的造纸之法,都要精妙几分,所有环节结合起来,自然能产生出远超这个时代的纸张。
    而在陈止的讲解和劝学茶的影响下,即便是普通的工匠,也可以迅速的掌握步骤要点——这一年以来,陈止少有用劝学茶的机会,一方面是在洛阳的身份地位,已经无需外物为自己张目,来让旁人尊重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在给后面的计划做着积累。
    劝学茶作为传授技术的辅助物,无疑是最为理想的,也正因如此,才会有这样的名字。
    当陈止的讲解完毕之后,众多工匠就都是一脸震惊的样子了,看向陈止的目光,从单纯的畏惧,变成了敬畏。
    这些工匠里面,其实只有四个人,真正接触过造纸,但也知道真正的造纸,绝对没有陈止说的细致、完善。
    而在敬畏过后,就是兴奋。
    因为,他们掌握了一门新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