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兄,依你之见,此次殿试策问一题会是甚么啊?”
这日武举殿试正式开始,赵忠信等二十名武贡士在两队班直的“押送”下前往集英殿,武贡士们个个衣甲鲜明,器宇轩昂,走路虎虎生风,队伍前方有几个胥吏和内侍领路。
宋代武举殿试一般安排在文人科考之后,三年一次,一般安排在四五月期间,到了南宋因战乱和道路阻隔,殿试就延后至七八月间,此次绍兴十二年间的武举殿试就安排在了八月初一。
赵忠信摇摇头道:“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估计不过是些兵法大义方面的罢?”哥几个一边走一边小声议论。
目前正是宋金议和期间,不太可能出些敏感的题目,朝廷也怕激怒金国使臣,因而极大可能是比较平常的兵法大义之类的题目。
武举殿试也是先文试后武试,武试被称作观试,也就是皇帝与主考官们观看应试考生的弓马骑射以及统兵的能力。
观试允许临安百姓观看,美其名曰与民同乐,因而每次武举观试俨然成了临安的一个盛大节日,武举与文人科考不同,文人科考只是动笔,然后满口之乎者也,可武举观视那可是要动刀枪的,有时候还杀的血淋淋的,非常直观,也非常刺激。
不一会工夫,赵忠信等人就被引到了集英殿前,赵忠信也算是“故地重游”了,那日深夜误进皇宫黑灯瞎火的没看清楚,今日赵忠信名正言顺的进入了南宋皇宫,于是赵忠信就好奇的观察着南宋皇宫。
靖康年汴梁被金人攻陷,宋室南渡,以临安为“行在”,也就是皇室临时住所,直至绍兴十二年,临安成为了南宋正式都城,临安皇室临时住所也成了临安皇宫所在,皇城也是比较狭小,宫殿规制简朴,集英殿殿阶居然只有一阶,临安皇城规模大约为汉唐皇宫的十分之一,皇宫依山势而建,殿阁叠进,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建有殿、堂、楼阁约一百余座,白玉阑干,淡绿色殿顶。
因皇城狭小,宋高宗赵构也想扩建皇宫,可临安人口密集,皇宫周围密密麻麻的都是些民居,若扩建皇宫那就必须拆迁些民房,宋朝以儒立国,受儒家仁政理想的影响甚深,当时朝野上下有一种共识:夺民私产、逼民搬迁,是很不体面、很不道德的事情。这种共识经过培育、累积、感染、沉淀,形成为一种无形却时时可感知的风气,让皇帝在展开拆迁图纸的时候感受到强大的道德压力,不得不有所节制。
不知道吴明珠怎样了?现在还好吗?赵忠信真想过去再看看吴明珠去,但这可能吗?哎,一时冲动而造成的后果,赵忠信目前仍未想出甚么解决的办法来。
。。。。。
“娘娘,今日武举殿试,集英殿那里热闹的紧。”
武举殿试?他不是也要参加吗?他还好吗?他是不是忘了我了?吴明珠默默的想着。
吴明珠真想过去看看,可现在乃是殿试时分,不能够随便走动,就算受宠的宫妃也不行,吴明珠叹了口气走到宫墙旁,望着宫墙上方湛蓝色的天空,隔着几个宫墙,似乎闻到了他的气息,看到了他的身影。
。。。。
赵忠信等人被引进集英殿后,只见数人合抱的大柱两侧摆放这一些木几,木几后各放着一个丝布蒙面的蒲团,这是应试考生跪坐答题的位置。
编排官根据赵忠信的编号,将赵忠信引到左侧距殿中倒数第二的位置上。
赵忠信等人各站住自己位置上,等待着将要进行的武举殿试文试。
“考官大人到。”内侍唱道。
几个考官从殿侧走了进来,其中包括兵部尚书王庶、礼部侍郎张九成、礼部尚书张焘以及吏部郎中施廷臣。
王庶、张焘为此次殿试评定官,张九成、施廷臣等为覆考官。
王庶等人左右看了一下后,都站在殿中央低声议论着甚么。
“皇上驾到!”随着内侍唱罢,赵构在几个内侍的簇拥下从侧殿走进了集英殿。
“吾等参加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庶等官员见赵构进来后,立刻安静下来首先跪拜。
“士子参拜!”
“吾等参加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忠信等人在内侍的引领下也跪下参拜。
“众卿家平身。”赵构今日微胖的脸上有些苍白,气色不太好。
“谢陛下。”赵忠信等人再拜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赵构落座后问向王庶:“王卿家,都准备好了罢?”
“陛下,都已准备妥当。”王庶答道。
赵构点点头道:“那就开始罢。”
“遵旨。”
不一会工夫,几个中官开始发题。
赵忠信接过御题后,先将题目抄在白纸上,然后将御题放入一个黄袋子中,挂在脖子上,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御题破损,而造成对皇帝不恭。
果然不出赵忠信所料,此次武举殿试就一道策问,乃是《孙子兵法》“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要求武举应试考生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见解。
这个题目很普通,不是很难理解,只要熟读《孙子兵法》,就基本都答的出来。
于是赵忠信中规中矩写出了这句兵法的意思,并列举了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吴起的战例,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吴起不仅和士卒同甘共苦,而且爱兵如子。有一名士兵身上长了脓疮,吴起为他吸吮脓血,士兵的母亲见了,痛哭流涕,旁人问为何哭泣?这妇人说自己的丈夫也长过脓疮,也是吴起为他吸脓,丈夫感激不已,在战场上奋勇冲杀,最后战死。现在,吴将军又为儿子吸疮,儿子定会誓死效忠,想到儿子说不定就死在哪里,所以难过。
吴起从来不在军中搞特权,和士卒同吃同睡,行路不乘马,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同甘共苦。还亲自背负粮食,简直有身先士卒的风采,所以吴起的军队战斗力超强,几乎未尝败绩。官也越做越大。
赵忠信列举这个战例,暗含讽刺的意思,赵忠信对吴起的这个做法有些嗤之以鼻,一个杀妻求职、抛弃生母的人还谈甚么“爱兵如子”?一个连基本为人之道都做不到的人,拿甚么“爱兵如子”?
不难看出吴起很有心计,替士兵吸脓是为了获得军心,让士兵为他效死,这样他的军队就可以战无不胜,让他战功赫赫,步步高升。
赵忠信不信普通士兵看不出来,只不过因吴起严苛的军令之下,将士们才会拼命死战。
赵忠信最后指出作为一个将军,真正的爱兵如子乃是怎样做到让士兵少死、少伤,甚至不死、不伤,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能拿士兵的白骨作为升官的垫脚石,而不是只做表面的功夫,当然了,战争难免会死人的,这就要求慎战,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言战事,但慎战不是妄战、不战,《司马法》云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就是这个道理。
赵忠信答完后将答题放置在木几上,跪坐着闭目养神。
封弥官见赵忠信答完后就过来将赵忠信答纸上的编号封弥,并篡写试卷,篡写完毕后就将两份试卷一起收走。应该说宋代科举防止作弊的手段还是很完善的。
因武举应试考生比较少,因而考官们在二十名考生都答完后将考卷收集齐后先交赵构御览。
内侍将考卷一份份递给赵构,内侍将赵忠信那份试卷递给赵构之时瞄了一眼,不禁吐了吐舌头,“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好家伙,这人胆子真大,此时正直宋金议和之时,这不是暗讽朝廷吗?朝廷现在是不想战,他老兄来个忘战必危。。。
赵构接过赵忠信的卷子,饶有兴趣的细细的看了一遍,文章一般,见解倒是不错,基本说到点子上了,可当赵构看到“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几个字时,立时脸色微变。
赵构冷冷的将赵忠信考卷递给内侍,内侍将考卷转交给了王庶等人。
“卿等速速阅卷,将结果报来。”赵构说道。
。。。。。
“大胆,此人简直狂妄之极,应黜落此人,并罢黜他的功名,将其赶出京城。”施廷臣看完赵忠信的答卷说到。
王庶等考官在评官房激烈的争论着。
王庶敲了敲桌子,冷冷的说到:“施郎中,此话从何说起?我朝自太祖神德皇帝以来,何来黜落之说?且此人不过引用前辈圣人兵法而已,我倒觉得说的有些道理,当为上等。”
施廷臣冷笑道:“王大人,引经据典就可嘲讽朝廷吗?若此例一开,那朝廷规矩何在?朝廷脸面何在?”
那是你们的规矩,是你们的颜面,一边一味的屈膝求和,一边打压主战派,手段无比卑鄙,王庶心里暗骂。
张焘沉吟半响说道:“两位大人不必争了,方才陛下的意思想必诸位大人都清楚了,依我之见,也不必黜落此人,但也不可评为上等罢。”
赵忠信的答卷被评为第八名,也就是三甲之外了,张子琦第一,陈鹗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