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八至六十九章章 内阁
    临安皇宫南部丽正门,丽正门右侧为太子东宫区,虽赵忠信已经有意册立长子赵孝文为皇太子,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正式册封,因此太子东宫尚未有主人。
    丽正门左侧为宫内官署、垂拱殿、延和殿等。
    左丞相韩世袭、右丞相李椿年,云书海、洪适、富直柔、王刚、沈冲、张浚六名参知政事,总共八人在宫内官署议事,廷议结果拟票后送去垂拱殿批红,圣旨就会正式生效。
    此就是赵忠信在一省六部基础之上进行的变通,实际上就是内阁制,而八位大臣自此后就被称为阁臣,左丞相韩世袭被称为首辅或首葵,右丞相李椿年被称为次辅。
    “韩相公。”王刚递给一本奏本后说道:“此为下官与张尚书共同拟定的兵制变革议案,共裁撤了十万八千余老弱病残,裁撤完毕后,再行招募八万新军。”
    韩世袭接过奏本后问道:“裁撤了如此之多?你们打算如何安置这些裁撤下来的士卒?”
    “韩相公”王刚闻言答道:“说是十万余,其实其中吃空饷者多达两万九千余人,实际裁撤了七万余人,下官与张尚书商议后,其中一部分人作为准备军,平时或务农或务工,战时根据需要可应征入伍,平日里给予一定的贴补,剩下的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在各地务工、务农,其中关陇之地安排了三万人,一些人因年老、伤残实在无法务工或务农的,按退役士卒待遇,给其俸禄养老,所有裁撤下来的士卒均按退役士卒待遇,一次性给予一定的银钱。”
    韩世袭点头道:“如此甚好,当好好安置这些人,不可引起动乱。”
    “韩相公放心”兵部尚书张浚开口道:“目前为止,大多数人情绪尚可,均愿听从安排,只不过枢密院、兵部要安置老卒、招募新卒需户部拨钱,大约需要三百万缗。”
    “嗯”韩世袭随后问向户部侍郎云书海:“云此侍郎,户部可否拨钱?”
    目前户部没有尚书,由户部侍郎云书海、洪适共同主持户部之事,原户部侍郎钟世明改迁大理寺少卿。
    云书海闻言答道:“夏赋刚刚征收完毕,可以拨钱,为了陛下欲建立一支新军,为了陛下的大业,就是砸锅卖铁,户部也要凑足这笔银钱。”
    “呵呵”李椿年闻言笑道:“朝廷新制,此次夏赋应该要多的多,还未到砸锅卖铁的地步吧?”
    “李相公说的是。”云书海答道。
    “工部可有奏本?”韩世袭随后问向沈冲。
    “韩相公”沈冲闻言答道:“军器监正在打制最新式的天狼炮与突火枪等军械,陛下在广南之时拨给军器监的银钱还有结余,此项可以不用户部拨钱,不过陛下临行前交代,要工部打制战船,并建立了一个名为研新监的部院,因此工部需户部拨钱四百八十万缗。另外就是宫内许多宫殿年久失修,需要重新整修,需一百万缗,因而工部需拨钱五百八十万缗。”
    目前工部同样没有尚书,沈冲负责工部,沈明任军器监少卿,新建立的部院,研新监由苏谦任少卿。
    “户部可拨钱?”韩世袭随后问向云书海。
    云书海闻言答道:“可以拨钱。”
    黑旗军一向以军械精良而闻名于世,因此军器监、研新监要研制、打制新式军械,朝廷必须全力支持。
    韩世袭闻言点头,问向李椿年:“李相公,如此可否拟票?”
    “可以拟票。”李椿年答道。
    于是韩世袭随后写了一张纸条粘贴在了兵部、工部的奏本之上,八位阁臣随后都在其上签好了字,待批红之后就正式生效。
    “韩相公、李相公。”富直柔随后取出一本奏本说道:“此为提举皇城司阎三彪的奏本。”
    目前赵忠信远在关陇之地,因此阎三彪无法专折密奏,只好将奏本递交内阁。
    “三彪的奏本?”韩世袭有些诧异的取过来,细细的看了一遍怒道:“真是伤天害理!”
    韩世袭随后将阎三彪的奏本摆在了案牍之上后说道:“你们都来看看。”
    众人看了后,也均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金华山强人?金华山距离严陵山如此之远,金华山强人居然跑到严陵山作恶?简直太荒谬了。”富直柔看了后说道。
    “富相公所言甚是。”王刚说道:“此事明显不是强人所为,定是内外勾结,害死了一百余人,一百多条人命啊,此事不可不严加惩处。”
    李椿年闻言点头道:“两浙路历来是我圣朝赋税重点,物产也是丰富,太湖流域的上等田,亩产多达五、六石之多,苏湖熟,天下足啊,不但是物产丰富,每年的市舶岁入也是非常可观,特别是目前又开放了新的港口之后,市舶岁入也会增加不少,此时两浙出此大事,必将会影响民心的稳定,此事必须严查,查明后严加惩处,因此时本官以为其一首先稳定两浙民心,其二就是朝廷应当派遣能臣干吏,前往睦州速速查明此事,以安定两浙百姓的民心。”
    韩世袭闻言点头道:“却当如此,这就拟票吧,不可耽搁了。”
    韩世袭等人随后将已经拟好票的厚厚一叠奏本,交给了两名内侍,其中阎三彪的奏本之上还粘贴上了一根羽毛,此就表明了此事是十万火急之事。
    两名内侍不敢有片刻耽搁,抱着已拟好票的奏本就向垂拱殿跑去。
    。。。。。
    内侍将拟好票的奏本抱进了垂拱殿,放在了张倩、薛柔等人之前的案牍之上。
    内尚书省暂时是由张倩、薛柔、关礼等五名内官组成,同时肩负批红的权利。
    张倩首先取过粘着羽毛的阎三彪的奏本,细细看了后也是异常愤怒。
    “德妃,你看看三彪的奏本。”张倩随后将阎三彪的奏本递给了薛柔。
    薛柔接过奏本,细细的看了一遍后说道:“圣人,此事应当立刻批红,不但如此,臣妾以为此事非一般能臣干吏所能为之。”
    “嗯,德妃的意思是?”张倩问道。
    “圣人,应该遣赵达旺带皇城司前往睦州,会同三法司的能臣干吏,特别是擅长刑狱之人,一同查明此事。”薛柔答道。
    目前赵达旺可是大宋出了名的酷吏,目前也只有他能够雷厉风行的查明此事。
    “文儿,你以为如何?”张倩随后问向侍立在一旁的赵孝文。
    张倩心中有些犹豫,赵达旺是酷吏没错,什么事情到了他手中也很快能够水落石出,可就是因为他是酷吏,张倩害怕因刑讯逼供,从而造成冤假错案。
    “娘亲”赵孝文闻言恭恭敬敬的答道:“爹爹只让孩儿听政,孩儿不敢妄语。”
    赵孝文今年刚满九岁,并以拜陈康伯为师,九岁的孩子虽少不更事,可书读了数年之后,也多少还是有些见识了。
    “嗯,不过今日吾倒是想听听你有何想法?不妨说来听听。”张倩随后说道。
    赵孝文是赵忠信的长子,今后也许会继承皇位的,作为赵孝文的亲娘,张倩当然希望赵孝文能够有些见识,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张倩也想培养赵孝文处理政事的能力。
    当然赵孝文的见解可能有些幼稚,不过只有有想法就行,无论对与错。
    “娘”赵孝文闻言答道:“孩儿确实不知该当如何,不过孩儿以为此事应当八百里急递,禀明爹爹。”
    “呵呵”张倩闻言不由得笑道:“你那爹爹在关陇之地,乐不思蜀了,不过文儿说的在理,如此大事确实应该禀明于他。”
    赵忠信丢下朝务,就跑到关陇之地去了,将朝务都丢给了张倩、薛柔、韩世袭、李椿年等人,此使得张倩、韩世袭等人是无可奈何,他也放得下心?张倩心中暗道。
    张倩想起了赵忠信走之前说的话,天下是赵家的,并让自己好好的看好这个家,家事国事天下事,张倩不得不为赵忠信看好这个家,处理好朝廷政务,当然张倩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熟练处理朝务,不过赵忠信走之前也交代了,一切以韩世袭、李椿年等人的廷议为主,只要不是特别荒谬之事,均按他们所拟之票批红。
    不过此数月以来,张倩虽按韩世袭、李椿年等人的廷议批红,但同时也在暗暗学习他们处理朝务的方法。
    “关礼,批红吧。”张倩随后对关礼说道:“命赵达旺率一千皇城司前往睦州,会同三法司之人,速速查明此事,禀报朝廷,命赵达旺必须判明真相,不可冤枉一人。”
    张倩想来想去,也没有谁比赵达旺更合适的了,于是还是依薛柔所言,遣赵达旺率军南下,查明此事。
    “奴婢遵懿旨。”关礼随后就用朱笔在阎三彪的奏本之上批上了“照准”二字,其后又将张倩的意思用小凯写在了阎三彪的奏本之上。
    “速速将此奏本交给韩相公、李相公。”关礼随后吩咐手下的一名内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