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四章 薛东楼的提醒
    建武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赵忠信将此日定为光复日,普天同庆宋收复河套、河湟等故土,并大赦天下。
    宋臣民从此日起就一直以各种方式庆贺,一直热度不减。
    有人欢喜,有人忧。
    在临安满城皆庆之时,临安薛府却从大门到内宅门都打开了,大门都用白纸糊上或挂上了白绢,并且搭起孝棚,大门之前的牌楼也立了起来,薛府上下人等也换了素服。
    在此光复之日,薛家老祖宗薛东楼忽然去世,使得薛府一下子就陷入了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薛府上下人等哭得是泣不成声的。
    泉州薛氏在此数年间,已经逐渐在临安购置了不少住宅,并逐渐将家安在了临安,薛氏族人也有许多搬到了临安居住。
    薛氏是个商贾世家,家族经商多年,人脉极广,再加上薛氏女薛柔贵为大宋德妃,同时薛舟也在朝廷任官,因而此时前来薛府吊唁之人是络绎不绝的,其中有商人,也有一些朝廷官吏。
    此时薛府门前忽然来了几顶暖轿,暖轿的样式极为奢华,明眼之人一眼就能看出此为宫中之物。
    一名宫中内侍急匆匆的走到正在外面谢客的薛舟面前耳语了几句。
    薛舟闻言大惊,一边给让下人通知薛明清,一边迎了上去。
    “臣户部员外郎薛舟参见陛下、参见德妃娘子、参见紫寒公主殿下。”
    薛舟见赵忠信、薛柔、紫寒公主从暖轿之中出来后,连忙躬身施礼道。
    薛柔祖父薛明清闻讯后,也匆匆率满门老幼迎出了府外,并以大礼拜见。
    薛柔虽是薛门小辈,但君臣之分,必须以大礼拜见,若薛东楼在世也同样如此。
    一些正在薛府吊唁的朝廷官吏也同时拜见大宋皇帝陛下。
    随后薛氏满门放声大哭,薛氏女眷也在中门之中哭泣。
    赵忠信之后,太后、皇后、宫中各个嫔妃、韩世袭、李椿年、王刚、云书海等朝廷重臣,或亲自前来或派人前往薛府吊唁,将薛府上下人等忙了个团团转,累得够呛,可又不得不打起十足精神接待。
    “什么时候的事?”赵忠信边走边问道。
    “回官家的话,昨日夜里。。。家父。。。家父忽然就。。。不行了。。。”薛明清哽咽的答道。
    一般情况下,臣属家人去世,皇帝是不会亲自前来的,最多使人前来临奠,并恩赐赙赗之物。
    赵忠信亲自前来临奠,使得薛氏满门倍感荣光,同时对赵忠信感激不尽。
    “哎,节哀。”赵忠信叹道。
    薛东楼虽是商贾,可其见识不凡,赵忠信在广南之时,两人是经常在一起深谈,赵忠信从薛东楼处学到了不少经商方面的道理,这些道理同时也可用在朝廷财政之上,此使得赵忠信对薛东楼是越来越敬佩。
    也因为如此,赵忠信忽闻噩耗,于是就匆匆赶来薛府,临奠薛东楼。
    “柔儿,你慢点。”赵忠信随后扶着薛柔说道。
    “德妃娘子。。。她。。。?”薛舟已经看出了自己女儿身子有些沉重,于是差异的问道。
    “德妃又有身子了。”赵忠信答道。
    薛舟闻言心中顿时大喜,可祖父去世,却又不敢流露出欢喜的神情,只是慌忙招呼自己的浑家赶紧过来帮忙。
    “德妃娘子你也是。。。有身子了就不用来了嘛。”薛舟随后埋怨道。
    “爹爹,女儿想再看太爷爷一眼。。。”薛柔噙着眼泪,哽咽的说道。
    薛东楼在世之时,是最疼爱薛柔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讲薛柔许配给赵忠信,同时薛柔也是特别敬重自己的曾祖父的。
    因此此时薛柔是不顾劝阻,非要亲自前来临奠薛东楼。
    “德妃娘子,你慢点。”薛柔之母甑氏将薛柔扶上了台阶,赵忠信随后也走了进去。
    赵忠信到了柩前,向西哭拜,并置御酒奠祀。
    人早晚会走这条路的,赵忠信心中暗暗感叹,自己身边的亲人早晚会离开自己的,自己也早晚会走这条路的。
    既如此,名声、权位、金钱等等还有何用?赵忠信此时第一次感到有些茫然。
    此时朝廷上下正准备向大宋的死敌金国开战,正在为伐金做着准备,当然要准备很长时间,同时要等待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出现。
    赵忠信年轻那会没有这种感觉,一门心思的发展、壮大,其后一统天下,可此时赵忠信心中第一次闪现了是否有这个必要?是否有必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居天下之中,受万国朝拜?
    一将功成万骨枯,赵忠信此时已经深深的认可了完颜亮临终之前说的话,那就是天下是由尸骨堆成的,如此,赵忠信还要继续着征伐之旅吗?
    “官家。。。别伤心了。。。臣妾。。。”德妃薛柔见赵忠信呆呆的看着灵位,以为赵忠信是在伤心薛东楼之死,于是劝道,劝着劝着薛柔自己先哭了起来。
    “朕无碍”赵忠信摆手道:“来人,传旨。。。”
    赵忠信对薛氏赙赗甚厚,同时下旨将薛东楼以公侯之礼安葬,以报答他当年全力支持黑旗军之功。
    。。。。。
    “陛下对我薛氏满门如此厚恩,微臣满门老幼万死难报皇恩。”偏厅之中薛明清哽咽的谢恩道。
    薛明清也是得到了赵忠信恩荫的,也是有官身的,因而薛明清以臣自称,只不过薛明清之官是闲官,只有官名,而无实职,因而俸禄也是极低的。
    以薛氏雄厚的财力,也不会在乎这点俸禄的。
    “薛公快快平身。”赵忠信连忙说道:“你是柔儿的祖父,也是朕的祖父,就不必多礼了。”
    “微臣多谢官家对柔姐儿的恩宠。”薛明清感动的说道。
    薛柔已经为赵忠信产下一女,此时薛柔又有身子了,若再产下一子,薛柔及薛氏满门将会更加得到赵忠信的恩宠,此为薛氏在大悲之中得到了一件大喜之事。
    此前薛氏是江南豪商大贾,与朝廷或各路府州县的官吏多少还是有些关系的,但当时在朝廷高官的眼中仍是下三滥的商人,地位较为低下,哪里像目前这样?
    赵忠信在广南、在临安不断提升商人的地位,尽量减免商人的苛捐杂税,同时对薛氏恩宠有加,此使得薛氏及其他商人均对赵忠信感激万分。
    商人确实是唯利是图,确实是以逐利为主要目的,但商人之中也不乏有不少的义商、儒赏,也有乐善好施、为国为民的商人,如战国弦高,弦高去成周经商,及滑,路遇袭击郑国的秦军。于是他冒充郑国的使臣,以四张皮革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同时,他又急忙派人回郑国禀告。秦帅孟明以为郑国已有准备,遂领兵灭滑而返,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郑穆公以存国之功赏之,弦高辞而不受。还有范蠡等等许多义商。
    因此不能说商人个个都是见利忘义之徒。
    薛东楼就是因为听说大宋收复河套、河湟之后,情绪才有些激动,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故去了。
    “官家,此为家父早已写好的一份奏章,欲呈于官家,因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此事就耽搁了。”薛明清随后取出一本奏章后说道。
    其实并不是没有机会,乃是商人此时仍是有些自卑。
    赵忠信闻言借过奏章细细的看了一遍后叹道:“曾祖父真是个明白人啊。”
    奏章里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提醒赵忠信大宋钱荒之事。
    早在广南之时,赵忠信就与薛东楼无数次探讨了此事,解决钱荒的主要办法找到替代钱币,目前赵忠信大量发行银元、开办钱庄就是为了解决钱荒一事,同时赵忠信鼓励各国海商以银两交易货物,也是为了解决此事,可这些仍是不够的,大宋境内的银矿就那么些个,是无法满足宋臣民大量需求的。
    因而只有在境外寻找银矿,赵忠信一直在谋划此事,因为战事的耽搁,因而就忽略了这件事情。
    应该说薛东楼的提醒还是较为及时的。
    “曾祖父如何知道朕有迁都的打算?”赵忠信随后问道。
    奏章之中的第二件事就是,薛东楼赵忠信询问赵忠信何时打算迁都?并称薛氏已经将一些买卖迁至东京开封府,薛氏愿意配合朝廷发展东京开封府之商业等等。
    “家父曾经说过。”薛明清闻言答道:“陛下的志向并不在江南一隅之地,而是在整个天下,因此陛下亲自坐镇中原,方可激发天下臣民的恢复之志。”
    “知我者,曾祖父也!”赵忠信闻言叹道。
    薛明清闻言微微一笑后,转头对门外说道:“婉婷,进来给官家奉茶。”
    赵忠信闻言正诧异间,堂外走了来一名穿着花绸小袄、葱绿色百褶裙、十六七岁的女子,娇怯柔羞的端着一杯茶走到赵忠信面前说道:“官。。。官家。。。请用茶。”
    此名女子双眸恍若盈盈秋水,金莲窄窄,玉笋纤纤,双颊边梨涡还隐约隐现。
    “她是。。。?”赵忠信纳闷的问道。
    “官家,她是柔姐儿的堂妹,名叫薛婉婷。”薛明清捻须微笑道。
    “哦?呵呵,婉婷?好名字,婉婷,你该称我为姐夫。”赵忠信随后喝了口茶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