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章
    苏鸾想到的是捐银子这种善事若是假手于她人了,那还能计到她头上吗?所以这种事儿还是亲手来的保险!
    而这突兀的叫喊声在寂静的道观中显得格外特别,香客们应声回头看向苏鸾。
    众目睽睽之下,苏鸾跑到功德箱前,从水琴和小桃手里接过银子,亲手将两大把银子捐进了功德厢内。
    之后苏鸾便带着两个丫鬟出晋江观。
    苏鸾听到在她们背后,有众香客们议论纷纷的声音:
    “这是哪家小姐,这么有善心,竟一次捐了这么多银子!”
    “是啊,真是人美心善。”
    ……
    苏鸾不由得唇边荡漾开一抹笑意,果然行善这种事能给人带来快乐。
    同时她也坚定了几心,一定要谨遵碧水道长的教诲,多多行善,日后走到哪儿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不能袖手旁观。
    在那些颂扬自己高德的声音和目光下,苏鸾走路带风。
    “苏姑娘!”
    堪堪出了道观,苏鸾便听到有人似在叫她。她转头看了看,看到一位公子正在朝她笑。
    这公子不是旁人,正是苏家乔迁宴时喝醉留宿一晚的那位荣公子。
    “荣公子,这么巧你也来晋江观?”
    就见荣公子脸上带着明媚笑意的朝苏鸾走来,苏鸾这才发现他背后还背着个竹筐。
    走到苏鸾三步外,荣公子便守礼的驻下脚,笑道:“也算不上是巧,在下基本每逢七八道观开门的日子,都会来此。”
    “哦,公子是来此求见碧水道人的吧?”苏鸾想起陆锦珩说过的,有的人为了求见碧水道长而经年累月的往这里来。
    荣公子不好意思的低了低头,腼腆道:“碧水道人在下倒是无需求见,他是我的师傅,想见随时可见。”
    “啊?”苏鸾难以置信的瞪大了眼,“荣公子不是太师的得意门生吗?”
    “噢,太师的确是在下的恩师,自从我下山耕读之后,便拜在了太师门下。这么多年来,早已恩同父子。至于碧水道长,是我下山之前的师傅,亦是从小将我养大,于我有十数年教养之恩的亲人。”
    诧然的微张着嘴巴听完,苏鸾大约是理解这几重关系了。
    她深一口气,仍是有些难以相信的总结道:“这么说来,荣公子是出家人还俗。”
    只是苏鸾有些不理解,一个出家人缘何突然想起了当读书人?且他居然还真就考中了探花,入职了翰林院。
    “噢,也不算。在下此前只是于宫观中长大,算是俗家弟子。”荣公子纠正。
    “那……那荣公子今日回来是看望师傅的?”苏鸾想起刚刚小道士说的碧水道长今日不见香客,难道是为了与他徒儿共聚天伦?
    “也不是。”荣公子脸色微变,蓦地一层伤感漫上眉头:“今年夏日暴雨颇多,毁了不少庄稼,临近京城的几个郊县因着地势偏低涝灾严重,如今已到了无米下锅无房可住的境地。此地近日涌来不少灾民,在下便想着给他们送些吃的喝的。”
    苏鸾这下才想起今日来时,沿途看到乞讨的流民。
    “可是他们既然不得不离家讨饭,为何不直接进京,在这种人烟稀少的山区又能讨到什么?”
    荣公子遗憾道:“他们不是不想进京,而是衣衫褴褛又无可投靠,故而过不了城门。”
    苏鸾想了想,此事自然也算是行善,又能帮自己又能帮别人,何乐而不为?
    思及此,苏鸾便请求道:“那荣公子,可否让苏鸾也为灾民们尽一分力?”
    荣公子双眸闪动,“那自然是好!苏姑娘果然是心善。”人美。
    不过后面两个字他只敢在心中默念。
    苏鸾很是高兴,当即决断道:“小桃,你带着他们几个回城将银票兑了全买成米,之后立马赶回来。”
    “是。”听了来龙去脉后小桃也不敢耽搁,立马叫上四个护院作苦力,一起回城中买米。
    苏鸾则带着水琴跟着荣公子,去了山后那些灾民临时聚居的地方。
    灾民们聚居的地方还算不错,是晋江观此前的一处安置所,有屋遮风避雨。只是山上粮食少,道观将为数不多的粮食分一部分给他们,使得两方都拮据。
    荣公子现在所背的菜蔬,是今日从京中带回来的。灾民们很感激他,在院子里的几个灾民看到他来,远远的便朝他鞠躬。
    将东西留下后,苏鸾和荣公子没有多待,回了山下等小桃他们回来。
    通过聊天,苏鸾得知荣公子是耕读兴家,极为贫寒。直到去年考中探花入了翰林院,太师才认为他继续住在破屋子里不宜融入京中圈子,故而让他搬进了太师府住。
    荣公子初入仕途,俸禄微薄,太师时而为他在人脉上引路,他那点儿俸禄甚至不够打点之用。故而这一年看似风光,其实也是捉襟见肘。
    眼下想帮这些灾民,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又不好再朝人伸手。
    而荣公子上回之所以在无邀贴的情况下,厚着脸皮去苏府参加乔迁宴,其实是为了接近户部尚书,想求他谏言,给灾民们谋求一条出路。
    “那户部尚书如何说?”苏鸾好奇道。
    “官官相护。”荣公子坐在石台上叹了口气,又详细说明道:“那几个县的涝灾,本就是因为工部的水利工程监管不善。若谏言上去,工部尚书亦是要被问责的。”
    听到这儿,苏鸾想着若是她直接去找陆锦珩,这事也不是不可以办成,只是那样等同给陆锦珩在朝中竖敌。
    再说此事若由国家出面解决……还算她的善举么?
    那自然是不能算的,也自然不能给她积福的。
    这样想着,苏鸾觉得还是自己亲自动手吧。反正百来口子人,只吃米还吃不垮她忠贤伯府,大不了再把陆锦珩平日里送她的珍宝首饰当一当。
    “小姐,小桃他们回来了!”出去放哨的水琴兴冲冲跑回来。
    苏鸾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高兴道:“那开始将粮食往山上运吧!”
    护院儿们每人肩扛两大袋米就上了山,荣公子扛一袋,苏鸾和水琴则合力抬一袋,小桃留在山下看粮食。
    原本大家是坚决不让苏鸾亲自动手的,奈何她认定了亲力而为的才是善举,故而大家拗不过她只能由着。
    苏鸾想,现在无非是出些力,出力那可是为了保住小命儿啊!
    原本照这速度算着要三趟才能运完,然而灾民们见苏鸾帮他们,自此不用再出去讨饭,呼啦啦全下了山去扛米。很快便将粮食全搬去了聚集地。
    接受了众人的感谢后,苏鸾便准备回城了。只是这回正好捎着随便搭车来的荣公子。
    荣公子不会骑马,只能与苏鸾她们同乘马车。好在的两个丫鬟陪着,苏鸾才觉得没那么别扭。
    第150章
    回京后, 长街不似城外的官道畅行无阻,故而苏鸾他们的马车行驶速度也渐渐放缓。苏鸾百无聊赖的透过窗牖观察外面的情形。
    晡时, 离着晚饭的时辰还早,街道上的百姓多是在采买菜蔬肉蛋之类, 以作晚饭用。
    一个瞎婆婆左手领着小孙子, 右手拄着一根拐杖,正在鱼摊前买鱼。
    摊贩熟练的在水盆里捞出一条大活鱼来, 上了钩子称重,笑呵呵的吆喝道:“三斤二两, 称高高儿的!”
    “哎。”瞎婆婆点头表示买下, 握着拐杖的那只手开始在腰间摸索, 摸索出一个破旧的钱袋子来, 取了银子交给小贩儿。
    小贩儿高兴的收了银子,热情道:“我给您绑上个草绳好让您提着!”
    瞎婆婆满意的点了点头。
    小贩儿将那条称完的大活鱼抱起后,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手心里一滑,鱼儿便蹿回了水中!
    小贩立马伸手进去捞,很快便在盆底的某个角落里捞出一条明显小一号的鱼。动作麻溜的在鱼唇上串了麻绳, 递给瞎婆婆。
    “您拿好!”
    瞎婆婆伸手去接, 手才抬起, 便听一旁的小孙儿喃喃道:“奶奶……这条鱼是死的……”
    小孙儿看上去也就三岁左右, 口齿尚还不清, 这话说出来奶声奶气的没半分力度。
    瞎婆婆伸至半道儿的手蓦地僵住了,随后收回,有些生气道:“你可不能骗我这个瞎婆子啊!”
    小贩儿狠狠瞪了那小孙子一眼, 脸上已是没了先前的客气,“你这小孩儿怎么能胡说八道呢?”
    “就一条鱼,我还能骗你们不成?!”
    小孙儿见摊贩凶凶的样子,吓的往奶奶背后藏。瞎婆婆背过手去揽着孙儿,说道:“那你给我的这条鱼是活的还是死的?”
    小贩儿理亏的低头看了看手里那条早上就死了的鱼,心想对方虽是瞎子,可活物死物还是好分辨的,他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可是让他给个瞎子和孩子认错那是断不可能的!
    于是他狡辩道:“原本当然是活的!只不过我刚才穿透鱼唇给你系绳子时,它就死了……可这条鱼就是你的那条,如今我是为了给你们行方便才弄死它的,你们可不兴抵赖的啊!”
    瞎婆婆自然是信小孙儿的话,只是因着自己眼不能看,对质凭白少了底气,愁眉不展。
    这时一声:“停车!”传到几人耳中,打破这僵持的局面。
    苏鸾被水琴和小桃左右搀扶着从车里下来,身后还跟着荣公子和四个骑马的护院儿,可谓是派头十足。
    走到鱼摊跟前,苏鸾朝那摊贩笑笑,只是这笑中颇没好颜色。
    接着苏鸾便问道:“刚刚那条鱼,你喊的是三斤二两,而你手中这条若不是三斤二两,你当如何?”
    是啊,鱼死活的状态可改变,可这斤两总不会改变。
    那小贩儿立马傻了眼,看看苏鸾身后四个精壮的护卫,紧张的咽了咽。他只是个欺软怕硬的小市侩,可不想为这点儿小事惹上麻烦。
    小贩儿前一刻还冷硬的脸上,迅速堆起了笑容,点头哈腰道:“刚才手滑让鱼跑了,可能真是我抓错了。”
    给苏鸾这边解释了句,接着小二又给瞎婆婆说道:“没事没事,我再重新给您称一条!”
    瞎婆婆对这结果很是满意,她虽看不到,却顺着苏鸾的声音准确的转头朝向了苏鸾,感激道:“谢谢这位热心的姑娘。”
    “应该的婆婆。”苏鸾朝婆婆和婆婆身后的小孩儿甜笑。
    只是接着苏鸾转头看向那个又去盆里捞鱼的小贩儿,出言阻止道:“不必捞了!”
    那小贩儿正撸着袖子弯着腰,抬头仰视苏鸾,“啊?”这是不要了?
    苏鸾淡淡的笑着指了指那条死鱼:“我相信你没弄错,你第一回 称的就是这条鱼。”
    “啊?”小贩儿这下更不解了,这姑娘不就是来为这瞎子出头的吗,怎么突然又向着他说话了?
    “我说你称的那条三斤二两的,就是这条鱼。”苏鸾再次重复。
    小贩儿愣了片刻,以为是这姑娘不想刁难他了,便笑笑:“姑娘说的是。我就说嘛,咱能骗一个瞎子吗!”
    小贩儿这句无意识的话说出口时,瞎婆婆脸上的表情瞬转难堪。小孩儿也怒目嘟嘴瞪着那个小贩,嘴上不敢说,心里却在骂:坏人!
    苏鸾又笑笑,越笑越让小贩儿心里没底。
    接着她道:“再上称称一下吧,看看是不是三斤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