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章
    三公主万万没想到,太子竟回了这么一个可怕的画风,她再会玩,也被这样与众不同的太子给弄了个手足无措。
    “你在说什么鬼话?!”三公主有些烦躁,太子竟没有按照她的设想来。
    顾乔抬头,深深的看了眼公主,然后便再没有多话了,恰到好处的留白,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控诉。他在让人驱车离开,与三公主擦肩而过时,道了一句所有人都能听到的话:“孤与世子都曾想拿真心饲恶虎。不管皇姊相信与否,孤做这些,只是不想再教世子也经历一遍孤所经历的。”
    真正的弱,不是通过一直是弱势群体才能体现的;还有一种手段叫反差,越是往日里强大的,才越会让人心疼。
    哀莫大于心死。
    武帝看着玄铁卫报上来的内容,脑袋嗡的一下就炸开了,里面不仅有太子与三公主的对话,还有顾世子这些年的境遇与昨晚赶虫离家的经历,越看越让武帝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嫡子的未尽之言。
    过往拿你们当一家人,所以吵吵闹闹不计较。
    如今才意识到,你们是真的要杀我,根本没把我当一家人。
    我却还是很没出息的仍下不了狠手杀回去,但我可以选择眼不见心不烦。
    武帝是越脑补,越心酸,他的宝贝太子,好惨一儿子。武帝在狠狠砸烂了一御书房的东西,心中再没了犹豫,对玄铁卫吩咐了下去:“三公主和十皇子怎么还在宫中?教他们这种目中无亲的人都给朕滚!十日,是最后的期限!”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小乔这种行为俗称……虐粉,固粉,提纯了一波武帝。
    第十二章
    周叔辩万万没想到,在帮太子表哥办成了一件事后,紧接着就有新的差事在等着他了,还是伴读考试这般重要的大事!
    在家里接到来自东宫的口谕时,周叔辩难掩激动,冲出去就对着院子吼了那么几嗓子。
    畅意抒怀。
    很快,隔壁他四弟的院子,就吼了回来,还附带了一句:“三百!”他完成了今日的三百次拉弓。
    五弟、六弟也紧随其后,不甘示弱地接力吼了起来,此起彼伏,实在是幼稚。
    周叔辩自觉他已经脱离了这样的低级趣味,超脱了凡尘俗事,他不一样了,他升华了,他连续得到了太子表哥两个差事!
    这是不是说明他的春天就要来了?勤勤恳恳跟在太子表哥身边这么多年,总算让表哥看到并肯定了他的努力!想哭。
    周叔辩恨不能拉来所有的兄弟姐妹,发表一通催人泪下的获奖感言。
    中心主题不过一句话——他,周.钮钴禄.叔辩,不比任何一个伴读差!
    太子八个伴读,均选自勋贵、朝臣之家,他们都将成为太子入朝后最原始的班底,也是最有力的臂膀。周皇后当年特地在两个势力中,各挑了一半来维持平衡。在太子殿下和周皇后面前,这些伴读亦是情同手足,平和友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八个伴读,合纵连横,私底下不知道搞出了多少个小团体,不是今日东风压倒西风,就是明日西风压倒东风,反正总是要暗潮汹涌一番,争出个子丑寅卯的。
    太子深谙驭下的制衡之术,不偏爱,很公平,帮谁不帮谁的,从不一定。
    只有周叔辩是这些伴读里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那一个。
    他与太子的血脉联系,就是一道天然的免死金牌,虽因为脑子不够不得太子重用,却也没有被太子边缘化,甚至三不五时的还会被太子指点一番。引了不少人的红眼,特别是以温篆为中心,自诩为聪明人的那一派,很是看不惯周叔辩这样的德不配位。
    周叔辩也很清楚那些伴读在背后都是怎么说他的,可他当时没有底气啊,他就是脑子不好,又不太会办差事,事实胜于雄辩,没的反驳。
    今时不同往日,周叔辩都恨不能把太子的口谕,写到温篆的脑瓜子顶上了。
    他表哥不仅让他主管伴读选拔一事,还规定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伴读都要一并参加考试,这是为什么?当然是因为他表哥知道他文的不行,特意在照顾他啊!
    简直要开心得飞起了。
    唯一的问题是,周叔辩……也不知道该怎么准备这个考试。伴读考试,闻所未闻。周叔辩回忆了一下自己当年是怎么入选的,流程特别简单,就是先被阿爹、阿娘耳提面命要听话、要老实,然后再被皇后姑母招进宫,随便问了几个类似于“愿不愿意和你表哥一起读书啊”的问题,最后就成功了。
    周叔辩是个大老粗,苦思冥想也得不到结果,就只能进行场外求助了。
    他找上了自己的父兄。
    周叔辩的父亲是周家老大,周皇后的亲哥哥,随武帝南征北战,功勋彪炳千古。要不是暗伤太多,伤了根本,周大现在肯定更愿意请缨去边疆与蛮族对峙,而不是被像个老太爷一样地圈养在家里,和他爹——真正的周家老太爷——一起提笼遛鸟,浑噩度日。
    听明白了儿子的来意,周大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总算是有事干了”的表情显而易见。他当下就撸起袖子,替儿子招来了全家,准备开个盛大的内部讨论会。
    争取做大做强。
    这样的会议精神,愁得周家一群大老爷们直冒火。他们家一门武夫,不能说大字不识,但也是真的不通文墨,用手写出来的字就和用脚写出来的似的。让他们来对“怎么举办一场考试”提出积极建议,比杀了他们还要难。
    考场什么的还好说,考试的规矩也可以照着殿试来,考生名单太子虽只给了一个顾乔并六个伴读,但京中多少才俊削尖了脑袋想当太子伴读,陪考的人也不愁。
    唯一让人痛苦的是,考试卷子该怎么出啊?
    “大郎你说。”周大点了自己的大儿子,他既是周大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周家的大公子。
    周大公子已成家立业,入朝为官,却只是在京郊大营练兵,整日舞刀弄枪,好不快活。先头跟着先生读过的书,早就还回去了。他没什么周家大公子的派头,为人处世有点莽,但胜在性子好,武艺高,很对武帝的脾气。
    周大公子什么都好,就是颜值上有点丧眉耷眼的,眉毛是个冲下的八字。平日里还好,一犯愁就会像个大写的囧。如今他就正用一张囧脸,为难地看着他爹:“儿子不会出卷。”
    “二郎呢?”周大也知道指望不上他儿子。
    周二公子是周大弟弟的嫡子,也到了当官的年纪,却是个浪子,整日里走马章台的,没个正形儿:“大伯,您就行行好,放过我吧。”
    一圈儿郎问下来,就没一个成器的。
    气得周大拿起御赐的拐杖,就想打人,十足十是个急脾气。
    还是歪坐一旁,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周老太爷,挺起身说了句公道话:“你行你上啊!”
    周大自然……是不行的。
    这是周家人的通病了,忠诚有余,文采不足。周大倒是不怕露怯,就是怕给太子丢脸。
    一群人开小会开了半天,始终没有办法拿出个满意的章程。最终左思右想,还是周老太爷给出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
    “去问陛下呗。”
    武帝既是大启的皇帝,也是周老太爷的女婿,他对这个女婿一直是很满意的,能文能武,还重视嫡子。周老太爷自从老糊涂之后,就越发地回到了过去,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是关于家里孩子读书的大事,当然是要和孩子他爹合计一下的。
    其他周家汉子也是频频点头,呱呱鼓掌,是极是极,阿爹(爷)说的对!
    武帝甫一听说周大要来觐见时,心里很是忐忑了半天,以为是他做得太过分,连周家这样的老实人都忍不下去,要来给太子找场子了。
    于是,在召见周大之前,武帝又赶忙派人去催了三公主和十皇子一回,别特么十天了,五天就给老子滚!
    然后,武帝这才在做足了心理准备后,把他的大舅子叫了进来,耐心听完了周大的来意。
    竟,有点感动。
    大舅子不仅并没有怪他,还那么忠君爱国,一门心思考虑的都是太子读书的事。果然老话说的对,娶妻当娶贤啊,武帝心中涌起了无限感慨,他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娶了原配周皇后,并搭配拥有了这么一家省心的外戚。
    一豪情万丈就容易满嘴跑马车的武帝,当下便大手一挥,拍着胸脯对大舅子表示:“这事朕来办。”
    然后,为了给太后祈福而增开的制科,就多了一个特殊的考场。
    制科,是科举的一种。不过和一般人理解里的科举还不太一样,它是不定期举行的,规律大概是看皇帝的心情。好比武帝这次开制科,就是为了给他还在昏迷之中的老娘添福增寿。
    制科的目的,也是给朝廷选拔人才,只不过参选的人,可以是白身,也可以是官员。
    参选的报名途径是有公卿举荐。
    有点类似于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结合体。
    武帝觉得再没有比制科,更适合来当太子伴读考试的了,考卷、考场还有考官都是现成的,突然塞考生进去也是合情合理,考完之后从中录取一个伴读更是再理所当然不过,又是开考在即,就像是冥冥中注定了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武帝的家人。
    太后她老人家若清醒着,肯定也会很高兴能看到在这样的考试里,给孙子选拔合适的俊才。
    想必谁都不会有意见的。
    武帝越想越得意,当天就风风火火地下了圣旨,把这事变成了定局。
    但武帝独独没有想到,太子本人会有意见,且还是很有意见。太子读书好没错,但他才十四啊,学的也是治国之道,并不太可能在考验为臣之道的考试里脱颖而出。
    这要是给顾乔考砸了……
    可就太特么现眼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太子一脸血的看着他爹。坑儿子,武帝真是专业的。
    第十三章
    闻道成突然就热爱起了读书与学习,甚至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他也没说为什么,就是想看看,吃饭的时候看,说话的时候看,连给顾乔介绍东宫的具体构造都没有了时间。
    东宫比顾乔以为的要大得多,官员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顾乔必须在太子“康复”之前,搞清楚那些关系。
    “‘宫臣’和‘东宫官’都是对太子属官的称呼,但我从小就习惯叫宫臣,东宫官在我这里几乎已经绝迹了,只有外朝还会这么叫。”闻道成这样对顾乔道。
    顾乔点了点头,他确实是跟着父母的老传统,管太子属官叫东宫官的。
    顾乔第一次醒来后,只接触福来一类的宫人,拒见宫臣,真的是一个再明智不过的选择。
    否则他很可能在称呼上就暴露了。
    “铁打的职位,流水的人。你可以不用记住他们的名字和脸,但是却必须得知道宫臣的每个职位都是干什么的。”太子从小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对每个宫臣职能的熟悉程度,就应该像顾乔对国公府里的下人一样,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态度。
    顾乔是不能有任何一丝失误的,一旦有,就百分百会引起玄铁卫的怀疑。
    当今陛下是个脑补帝,他不会怀疑太子的灵魂和谁互换了,却肯定容易脑补太子是不是被哪个组织的人找来外表相似的棋子给冒名顶替了。
    东宫这一块属于少数人知道的常识,顾乔再聪明,读再多的书,没有内部渠道,也是无从得知的。事实上,哪怕是太子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办法对东宫具体的结构和人员了若指掌。这是闻道成在还小的时候,刻意制造出来的结果,但凡有皇子公主敢深入了解,他就会指责他们无故窥伺储君,疯狂找事。
    顾乔似懂非懂,一路朝着宫斗、政斗的思路就想了下去,觉得太子殿下小小年纪便已拥有了深不可测的智慧。让别人摸不清虚实,也就很难找到东宫的薄弱之处来对付太子。
    这让闻道成“我当年只是单纯想气死那群傻逼”的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了。
    在比自己还小两岁的顾乔面前,闻道成莫名觉得自己才是个弟弟。
    “具体的介绍,孤本来是打算亲自告诉你的,但现在出了些别的情况。”太子殿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好比,学习。
    太子永不服输!
    当然,闻道成也不会就这么放任顾乔不管,他已经想好了一套完整的代替计划,并在朝食桌上对顾乔提了出来:“让周叔辩给你讲一下宫臣都有哪些,他别的不行,这方面还是可以的,毕竟也是从小在东宫长大。就说你要考一下他对于这些常识的掌握情况。”
    “不会被察觉到吗?”顾乔觉得,要是有人有天敢用这种所谓的考验,来让自己说些低级常识,他一定会起疑的。
    闻道成给了顾乔一颗无懈可击的定心丸:“你觉得他有那个脑子吗?”
    真不是闻道成贬低自己的表弟,周叔辩确实没那么多的心眼和脑子。
    以前闻道成对这个表弟真是哪儿哪儿都看不上,因为他无法理解,明明是一眼就能看会的事情,周叔辩为什么要学十遍?还不一定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