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赞不绝口,连一向挑剔的邓眼镜都无话可说,这几道川菜确实做得地道,色香味俱全,厨子手艺堪称完美。
等他俩吃得差不多了,单西蜀才继续说道:“东坡肘子是咱们酒楼招牌菜,马虎不得,可以说凝结了酒楼全部厨子的心血。红案师傅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添加煤球洗涮猪肘,把水汽晾干后放入锅中,用猛火炖煮,半熟即可捞出。待晌午时分再小火煨炖,具体时间由厨子掌握,一刻不敢歇息,如果火势过大煮烂了要扣罚薪水的。”
“还是回答刚才的问题吧,为什么先上蒜泥白肉和炝炒凤尾,其次才是东坡肘子?因为这道菜比较厚重,即使喜欢荤腥的食客多吃也会感到腻口。人在饥饿时不能吃太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引起肠胃不适。相比之下另外两道菜口感清爽一些,作为垫底菜品比较适宜。” 单西蜀微笑着说道。
一番话头头是道,邓眼镜和茶花频频点头,三人又随意聊了些关于川菜的逸闻,单西蜀引经据典,不时插入民间传说,情趣盎然,俨然美食名家。
结账时单西蜀给了优惠价:8折,算起来比那些小餐馆还便宜,邓眼镜夫妇笑逐颜开,后来又去过几回都满意而归。
两口子一致决定聘用“东坡酒楼”大厨为家庭聚餐指定厨师,菜品价格按酒楼菜单标价打9折,免人工费,食材原料及佐料由主人提供,每月结算一次。
单西蜀这么做有充分理由,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外卖客户,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结交更多社会人士,为日后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便利。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单西蜀可不简单,酒楼掌柜是公开身份,其实他是中共中央特委派驻西安的特派员。东坡酒楼作为秘密联络点,时刻与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保持联系。
单西蜀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本父母希望他子承父业,接过眉州的东坡酒楼掌柜之位,把美食技艺发扬光大,可他志存高远,大学期间便加入中国共青团,毕业后远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继续深造。由于表现优异,随后被党中央送往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学成归来后一直留在中央特委工作。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单西蜀被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接替父亲掌管东坡酒楼。一方面从事地下工作,一方面潜心研究菜谱,把“东坡肘子”等传统菜肴升级换代,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此后酒楼名气越来越大,在省内外开设分店十余家,每一家都是党组织的交通站,在传递情报、培养后储备干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单西蜀到西安开办分店也是因革命形势需要,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最猖獗时期,由于渭南县委书记秘书叛变,陕西党组织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省委也受到冲击,幸好主要负责人在延安开会,整体构架没有改变,但已经不能正常运转,处于半瘫痪状态。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一块里程碑,西安也是大西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怎么能够让地下工作停滞下来?经过周密部署,单西蜀带领十几个骨干分子从眉州出发,来到西安,不到两个月便修建起和家乡一模一样的酒楼并开张营业,邓眼镜夫妇考察酒楼之日正值开张第三天。
单西蜀及酒楼厨师、伙计身份都属于高度保密,员工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食宿,统一外出,不得单独活动,不得私自与外界接触。单西蜀反复告诫他们:四川口音与西安口音差别很大,虽然有不少四川人在陕西做买卖,但陕甘边区也有为数众多的川籍干部,所以四川口音历来受国民党特务“青睐”,容易引起怀疑。
既然有严格组织纪律,单西蜀为何允许厨师刀邓家操刀帮厨呢?这便是单西蜀过人之处,恪守“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民谚,派出帮厨的都是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党员。真正目的不仅在于联络社会关系,还希望藉此打入敌人内部,刺探有用信息,为开展地下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