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勾起何光权革命斗志,兴致勃勃说道:“二位想必也听说了,去年(1937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今年10月中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四、五、七、八、十军组成。周保中任总指挥,崔石泉(崔庸健)任参谋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局面焕然一新,已成燎原之势。”
李杜拊掌大笑,连声说:“杨靖宇、周保中都是骁勇名将,我与他们也算故旧,众望所归,擎起抗日大旗非他俩莫属!”蒋师长笑着问道:“李兆麟、赵尚志呢?怎么没有他们职位?”“目前正在筹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拟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九、十一军组成。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许亨植(李熙山)任参谋长。赵尚志也在首选名单之中。” 何光权回应道。
何光权又讲了一些抗联轶事,两人听得津津有味,末了李杜若有所思说道:“杨总司令的意思我们都明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北气候恶劣,抗联环境尤其艰苦,我们身处江南,理应为抗战尽绵薄之力。”蒋师长皱起眉头,说出心中忧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东北是咱们老家,哪一个不想早点杀回去?可国民政府对抗联一直心怀忌惮,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暗地里却百般阻扰,兄弟们好不容易筹集的军需物资根本送不到东北,怎么办呐?”
“我来想办法吧,宋先生(宋庆龄尊称)和蒋夫人那里我还有几分薄面,她们历来同情我们东北军。何况少帅(张学良)还是蒋夫人义弟,总不能见死不救嘛!”李杜起初还有些犹豫,杨靖宇来信促使他下定决心,誓死保卫东北抗日成果。
李杜没有吹牛,庆龄先生作为孙中山遗孀,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穷其一生践行“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可以信赖的朋友。
蒋夫人与张学良私交世人皆知,尽管历经“西安事变”,蒋委员长对张学良心生间隙,予以软禁,但蒋夫人爱屋及乌,对原东北军一直暗中相助。杨靖宇受中共南满省委委托,请何光权千里送鸿毛,正是看中李、蒋二位东北军将领的号召力,解抗联燃眉之急。
李杜见天色已晚,起身告辞,临走前叮嘱蒋师长:一定保障何光权安全,特别要提防上海的军统、中统特务。他的话提醒了蒋师长,虽然何光权任务已经完成,不日将返回南满,然而小人之心不可不防,为防患未然,蒋师长决定派警卫24小时贴身保护何光权,直到顺利离开上海。
事实证明李杜和蒋师长不是杞人忧天,中统上海站在枪战后很快锁定何光权行踪,确定他藏匿于蒋师长私人官邸之中。
中统为什么如此快速找到何光权藏匿地点?几年前东北军溃败,被迫翻越山海关,移兵陕西,“两统”一直密切关注并采取切实行动,派人打入东北军内部,监视高层动向,煽动部队兵变,企图瓦解这支张学良的嫡系部队。李杜等人早已列入监视名单,只因他们德高望重,与国民党元老素有交情,“两统”才不敢妄下杀手。
蒋委员长碍于蒋夫人情面,曾对戴笠打招呼:不要乱杀东北军旧部,少数有“通共”嫌疑的将领可以杀一儆百,其他人就算了。因此戴笠也再三告诫各分支机构手下留情,可中统不隶属戴笠管辖,在他们看来,凡是张学良属下都该杀,尤其与抗联有染的军人,多杀几个也无妨。
蒋师长身为东北军将领,是坚定的“主战派”,立场倾左,中统早就起了杀心,因为找不到合适理由而没有动手。这次根据线报,得知东北抗联干将何光权秘密赴沪,身上疑有共产党重要情报,中统如获至宝,总部直接给上海站下令:务必找到情报,铲除何光权,其他人如有阻拦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