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浩搀扶着母亲走出香堂,径直来到花园,对父母恳求道:“爹、娘,请即刻离开吧,你们听听,日本人的炮火已经逼近玄武门,很快就要攻入城内,南京城保不住了!”“当初国民政府不是承诺派遣20万大军保卫首都么?这么快就守不住了?”廖父半信半疑,外面枪炮声越来越近,证明廖永浩并非危言耸听。
廖父沉思半晌,毅然对廖永浩说:“浩儿,我和你娘年事已高,走不得远路,你快走吧。我们是老年人,料定日本人不会怎样,你放心走吧。”廖永浩怎么可能把父母撂在家里?二话不说便去准备马车,家中所有物品全都抛弃,只带了些金银细软,匆忙上路,直奔城门而去。
尽管手脚麻利,仍然为时已晚,四道城门早已洞开。中国军队经过殊死抵抗,尸骨累累,最终弹尽粮绝,日军破门而入,与中国守军展开巷战,到处是枪声和爆炸声。廖勇浩一家刚走到明城墙附近便遇见日军,车夫吓得跳车逃走,马车失控,向着日军来的方向撒蹄飞奔。
日军见马车奔来,全都惊呆了,为首的一名少佐还算聪敏,连忙掏枪射击,子弹正中马匹头颅。其他士兵纷纷效仿,乱枪扫射,可怜廖家老人,还没有明白发生什么事情,在马车车轿内就被子弹打成马蜂窝,当场丧命。
廖勇浩骑着自行车跟在马车后面,大约有一两百米,见日军迎面走来,立刻躲避。几分钟后廖勇浩亲眼看见亲人惨死,却束手无策,泪水如黄河决提,汹涌澎湃不可遏止,这一幕永远镌刻在他的脑海里,时隔多年仍挥之不去。
后来廖勇浩回归国军序列,解放战争末期前往台湾,念念不忘安葬在家乡的亲人。海峡两岸“三通”以后每年都要回到南京,祭奠父母并参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恢复两岸正常关系竭尽所能,做出炎黄子孙应有的贡献。
从那天开始,古都南京多了一位专杀日本鬼子的孤胆英雄,凭借手枪和匕首狙杀落单日军,让日寇闻风丧胆。日本占领军为此特别悬赏通缉这些抗日分子,廖永浩榜上有名,无人知道他真名实姓,只有肖像和编号,也让当时负责狙击的国军和外围骚扰敌人的新四军游击队记住了他,想方设法开展营救。
远在重庆的廖勇进此刻跟随特勤团执行卫戍任务,得到暂时安宁。历经淞沪战役之后廖勇进有了长足进步,军事素养大幅提高,虽然比弟弟廖永浩还差很多,但已经相当不错,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文弱书生。南京沦陷消息传来,廖勇进坐如针毡,紧接着又听说发生大屠杀惨剧,更加焦急,家人天各一方,他们安危无时不牵动着廖勇进的心。
陪都似乎是世外桃源,远离战火,纸醉金迷夜夜欢歌,廖勇进厌烦透了,内心极其苦闷。这时一个人无意中与他邂逅,不仅改变了现状,而且又把廖勇进推上抗日最前沿,建功立业,兄弟俩在相同时间不同地方做了同一件事情,那即是:杀敌报国,为国家民族,也为自己的亲人,驱除鞑虏报仇雪恨。
这个人就是莫小米,带着特战队凯旋而归,马不停蹄赶到宜昌,回到国民革命军第88军怀抱之中。范绍增见莫小米归队,欣喜若狂,顾不得军长颜面,一把抱住他,大声喊道:“龟儿子,你这个重庆崽儿总算活着回来了!想死我啦!”“军座,我也想您啊!”莫小米哽咽着回答,九死一生恍若隔世,让他更加离不开川军这个大家庭。
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率领两万多人进犯宜昌,范绍增正在犯愁如何应对,莫小米等人来临如同雪中送炭,给川军带来一场及时雨。抛开私人感情不说,范绍增之所以如此高兴,主要因为莫小米刚刚经历实战考验,对川军抗敌大有裨益。军部根据范绍增授意,连夜召开连级以上军官作战会议,商讨御敌之策,参谋长亲自主持,莫小米做专题发言。
大家对莫小米寄予厚望,一双双热切的眼睛盯着他,搞得莫小米心里发虚。参谋长介绍完敌我态势后,莫小米发表看法,没有慷慨陈词,没有长篇大论,只讲了五分钟,却发人深省,引起大家共鸣,达到范绍增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