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章魏公九锡
    刘晔听完程昱发问,摇头叹息一声道:
    “仲德,你想想,北方平定已久,百姓纯良,民生安定。此次虽有大乱,但依某之见,奉公守法的还是占大多数的。”
    程昱点了点头,示意刘晔继续,刘晔续道:
    “但五官中郎将年轻气盛,平叛初衷虽好,到了北方,只怕事得其反,伤了民心,实于帝国无益。”
    曹丕虽在曹操面前表现甚好,但程昱自然察觉得到曹丕带着一身邪野,略一思虑,自然觉得刘晔说得有理,他也当然明白刘晔的意思,犹豫着道:
    “子扬的意思是……”
    刘晔笑道:
    “一旦五官中郎将所为有不妥之处,只怕只有仲德方能劝阻。所以,愚以为,此事还得烦劳仲德走一趟。”
    程昱闻言不由为之一笑:
    “子扬过誉了,程昱何德何能?”
    刘晔微微一笑:
    “仲德还是当以国事为重!”
    说罢,也不待程昱反应,长身而起道:
    “时候不早了,刘晔告辞了。”
    辞了程昱,刘晔方长呼一口气。
    过了两日,程昱忙完政事,果然如刘晔所料,匆匆起程赶往河间府。
    但刘晔没想到的是,曹丕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程昱只晚走了两天,曹丕便已平定了河间叛乱。
    原来,曹丕兵马到了河间,便令兵马围定河间府。正如刘晔所料,不到三天,叛军便支撑不住,被曹丕攻破河间府。程昱风尘扑扑赶至河间府时,曹兵已经进了河间府,正走间,却听得阵阵呼救声传来。略一打听方知,曹丕攻破河间府后俘虏叛军一千余众,正欲依法屠戮。程昱闻得此言不由心中暗道:五官中郎将怎竟也会做此屠城之事?想及此处,忙阻住曹兵,亲自去见曹丕。
    曹丕平定河间府后,正出榜安民。忽见程昱长衫飘飘而来,眨眼便至近前,满脸喜色道:
    “仲德怎么来了?”
    程昱忙施礼道:
    “职责所在,不容不来。”
    说罢,转口道:
    “听说五官中郎欲杀变民?”
    曹丕不以为然道:
    “父相早便有令,凡围城后降者,尽皆斩首示众,以儆效尤。既是父相所令,曹丕不敢不为。”
    说罢,脸上一丝狡黠转瞬即逝。
    程昱自然未曾注意,摇了摇头道:
    “五官中郎将所言差矣!丞相虽有此令,但此令乃是北方未定之机的应变之法。现下中原已定,连丞相都早已不用此法,五官中郎将岂可效仿以绝民心?”
    曹操曾与地藏王签下契约,献给地府三十万阴魂,方才得到地藏王支持。
    因此,早期便屡次屠城,直至后来,虽然未明确收回此令,但所过之处也再没有行杀伐之道。就连上次攻打安定,也非但未屠杀安定百姓,反而封了杨秋要职。
    曹丕闻言眉头一皱道:
    “仲德差矣!父相只是未曾再遇过围城不降之事,若是遇到,也必孝此法。何况,父相未曾收回此法,我岂可视父相法度于儿戏?”
    征西凉时,曹丕被封世子留守邺城,故而西凉战事,他并不知情。
    程昱未曾想到,曹丕竟因这一千变民之事如此坚持,迟疑道:
    “五官中郎将若真欲诛杀这一千变民,依某之见,还当将此事交由丞相决断。”
    曹丕知道程昱性情刚戾,当下也不勉强,只得发书去征询曹操意见。
    曹操与地藏王有隙,怎可能再行杀戮?当即在书信后画了一个大字“赦”!
    曹丕收到书信,不由得眉头暗皱,但既是曹操的赦令,曹丕也自然不敢违逆。
    曹操在谯县盘旋数日,这才回往邺城,安排南征事宜。
    其实自曹操回谯县祭拜丁夫人之前,南征事宜便已安排妥当,只待择日出兵,兵讨江南。
    却不想,临出行之前,董昭、王粲等人求见,呈上一张折子。
    曹操洒眼观看,不由得心头一震。
    却听董昭先行放言道:
    “丞相功高震主,常有人言丞相有意带汉。”
    曹操闻言抬起头,目中寒意渐盛,董昭忙道:
    “臣等虽知丞相清流,有意效仿周公,但丞相长期居于相位,难免落人口舌。若丞相肯受魏公,有了爵位,相信旁人便也不敢再行放言;而丞相则可名正言顺行周公之道,岂不是一举两得?”
    曹操闻言面色方才缓和下来,干笑两声,连连摆手道:
    “孤何德何能,不可如此,切不可如此。此话,众卿再莫提了。”
    董昭等人又劝谏:
    “丞相,纵观古今,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丞相岂可妄自菲薄?”
    曹操摆手笑道:
    “诸位,曹某功未至此,切不可再提。”
    说罢,屏退众人。
    董昭众人面面相觑,不明其意,只得退下。
    想那董昭本就是李斯转世,昔年李斯大道未成,被巫妖所害,今生转世难免急功尽力。若不辅佐君王开基立业,何以立大功果?故而怂恿众臣先上表奏请曹操封魏公加九锡,以试曹操本心。
    那么这个魏公、九锡对于曹操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说到魏公,便不能不说到魏,这个词自曹操立业后,似乎就一直伴随着曹操。那么,这个魏跟曹操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魏的来历主要还是曹操建都的许都。
    许都是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在这里立业,迎献帝以令不臣,所以许都就是曹操的根本,而许都在战国时代正是魏国故土,所以,曹操一直与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曹操封魏公,后来封魏王,曹操死后,曹丕继承魏王之位,而后来曹丕窜汉,国号也是魏……
    其实,在历史上也非常常见,历史上但凡王朝名称似乎都是因袭建国者的根据地而来的。嬴政扫灭六国,建国为秦,全国都那个帝国叫秦帝国;刘邦根据地在汉中,为汉王,等他击败项羽定都长安,也是定国号为汉。
    当了魏公就可以建立宗庙社稷,惠及子孙后代。因为,魏公这个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只要汉室江山的体制不变,汉室江山姓刘,那么,魏公这个位置就永远姓曹。
    而魏公国的建立,也将使曹操凌驾于汉献帝之上有了合法的名义,而大多数朝中的汉臣与曹操也不在是同朝为官,而是正式成为了魏公国的属官,与曹操也就是主与臣的关系。曹操不仅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更可以效仿古之周召、太公、五霸等,用封国的名义打着藩卫帝室的旗号征伐天下。
    而九锡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