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1章:善款善用
    进入四月接连几场雨,今年的雨季似乎来的早了一些,黄河水位长高了不少,河堤还在加紧施工,工程更加紧张了。
    为了河堤安全,黄河的内河编队也全体出动,日夜不停的巡逻。黄河北岸驻有国防军的四个营,就是接近三千人,但是河岸线上千里,这三千人只能重点防御,不能面面俱到。所以黄河编队就具备了快速便捷的优势,成了巡逻的主力。河水上涨就更加便利船只的航行。五艘炮艇都可以开到重要的区段巡航,二十艘平底黄河专用武装巡逻船是主力。
    这些平底武装船都是木制的,无法承载火炮的后坐力,因此,他的重武器就是轻机枪。
    ......
    有的读者问过我,说迫击炮很轻便,为什么不装到船上使用。借此机会给一个答复。
    迫击炮轻便,是因为炮弹和炮管之间有间隙,俗话说漏气,因此它的炮膛压力小,炮管可以轻便一些。这是优点。同时也带来了他的缺点,就是射程近,打不远。
    另外一个迫击炮特有的特点,就是它没有消减后坐力的装置,因此大大的降低了炮的自身重量,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缺点就是他的后坐力只能由炮座传导到大地,因此,迫击炮的射击角度极限就是45度角,它只能抛射不能直瞄射击。当需要放到更低的角度时,比如射击散弹,就需要特别的,能抵消水平后坐力的炮兵工事。
    知道了这个道理,也就可以理解迫击炮为什么不能在船上发射了。以82迫击炮为例,如果船只是钢结构的,迫击炮的后坐力可以使一般的钢板变形,铆接松动,焊接震裂。如果是木质甲板,则可以让木板震碎成为木屑,甲板垮塌。即便是掷弹筒,也有50毫米的口径,其后坐力的破坏程度也很可观。
    说一个常识:在82迫击炮射击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有一只脚踏到它的炮座上,炮声一响,这条腿就废了。是粉碎性骨折!这还是后坐力的反弹,直接的后坐力有多大就可以想象了。
    所以迫击炮是不能在船上发射的,同理,也不能在车上发射,马车、汽车、都不行,特制的火车还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它只能放在大地上发射。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采取特别的措施,小口径的掷弹筒还是勉强可用的,但是也就是勉强打上一炮两炮的,连续的炮击,车船肯定受不了。
    ......
    在正阳门协议中,有中华日报帮助朝廷建立报社的条款。因此在威海的报社派出人员,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帮助朝廷建起了一家报社,并且在四月初一出版发行了创刊号。报纸名为大明日报。
    中华日报报社是接近现代的组织运作方式,与大明的官僚机构差异很大,一个是商业机构,一个是官本位,所以,仅仅是组织机构的建立就费了很大的力气,也遭遇不少波折。
    划分版面,组成编辑、资料、撰稿、记者直到捡字、排版、印刷、包装、发行等等机构的组建,都是迁延时日的麻烦事。中华日报的援助人员不理解,大明的官员觉得很正常。其原因说到底就是“利益”二字。
    大明旧的、已经存在的官位都有一个利益链条,也算是潜规则,哪一个官位有什么利益是尽人皆知的,所以各个位置都有一个潜在的标价,大家心里都有数,安排人员亲信就得心应手。
    对于报社的各种职务,首先要分清哪个职位是官员,哪个职位是吏员,哪个职位是差役,官员是有品级的,吏员没有品级,差役是下等人,那么记者算是官还是吏,还是差役?
    你还真不要当做笑话,“师局级方丈”、“军部级演员”、“正科级司机”你可听说过?相对比较而言“享受某某及待遇”的说法就稍微平缓一些,就是打扫厕所的,也要有个助理工程师的级别。官本位就是这种思维模式,你不给他一个级别,他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与大明的官员相比,威海的报社员工都算是高薪资了,还有奖金,比大明的官员薪水高的太多。朝廷一来是没有那么多钱,二来是要照顾上下左右,要有个比较,当然要按自己的品级来定,否则,一个编辑的薪水比县太爷还高的话,在朝廷里是没有办法平衡的。
    县太爷有潜在的灰色收入,编辑的灰色收入在哪里?油水有多大?威海报社的人答不上来,朝廷的官员很懵懂、郁闷,这个利益如何划分?
    技术上虽然有比较复杂的印刷、排版、制造铅字的机器设备,但是,都是直接引进朱家的机器,反而简单了,只要培训人员即可。使用的纸张也是由朱家的造纸厂供应。
    大明日报的内容比较呆板,创刊号上最有分量的内容就是两份战报,一个是关宁前线大捷,不但解了锦州之围,并且一举收复大凌河城。但是参与作战国防军和祖大寿都没有提,原因当然是这两支军队都不怎么听话,朝廷不待见。
    另一份战报是左良玉在山西围剿乱民大捷,很多伙乱民队伍都给打残了,杀敌无数。当然了,左良玉阳泉城吃瘪的事情就不能提了,估计朝廷也不知道。山西依然还是乱民的天下,但是山西的南半部基本平稳了,这些都归功于官军围剿得力。
    中华日报现在已经是真正的日报了,每天都出版,报纸上天天报道黄河堤坝工程。某区段原来存在什么隐患,针对这些隐患需要采取哪些修缮措施,天气情况,水位变化,某日某区段开工,有多少民工,挖了多少土方,河堤加高多少,民工每日的饭食情况等等,报纸上天天报道。
    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士绅的评论,对于朱家的赞扬,对河道慈善会和桁圣公的吹捧,如此等等,这些报纸上的内容,让朝廷大佬们无地自容。
    这件事又给朝廷带来了冲击,御史言官们就是朝廷的舆论向导。
    修河堤历来是朝廷的工程,而且是大工程,几万人在黄河沿线一路铺开,工程浩大,可是没有朝廷什么事,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天下?
    朝堂上的大佬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河道衙门,如果让河道衙门主持黄河河堤工程,那么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年初之时河道衙门和山东巡抚衙门联名上的修缮黄河河堤的奏疏,大佬们和皇帝都知道,还专题议论过。可是无奈国库里白银紧张,边关、西北都在用兵,虽然与往年相比,由于山东、台湾增加的赋税使财政略有好转,仍然入不敷出,修河堤支出数目很大,所以这一议案就被否决了。哪成想朱家搞了个河道慈善会,聚集了大笔资金就动了工。按说这也是好事,朝廷也就没有过问,可是现在却成了问题。
    河道衙门在济宁,召见河道都御使不是那么方便,刚好杨嗣昌从济南卸任回来,于是崇祯就召见了他,询问商议河道之事。
    崇祯问道:“杨爱卿,你才从山东回来,那里的事情应该知道的多一些,黄河河堤修缮可否由河道衙门主办呢?”
    杨嗣昌答道:“陛下,微臣在山东事情不多,起居出行并没有限制,交往还是比较广泛,因此,山东的事情微臣还是知道一些。今年汛期之前,河道衙门是不能介入了。原因是工期紧张,工程管理必须高效率,否则不足以安全度过今年的汛期。官府的管理效率众所周知,微臣就不说了。所以,不管是谁说话,朱家决然不会交出工程管理的权利,这个情况不是秘密,山东的士绅都知道,因为他们也是捐了钱的,并且他们自己就生活在黄河大堤之下,休戚相关,他们也不能同意河道衙门来管理。”
    崇祯默然,官府的信誉竟然如此?
    过了一会,崇祯说道:“那汛期之后呢?是不是河道衙门就可也接手了?”
    杨嗣昌答道:“是的,朱大典就是这样打算的,汛期过后他自然会找官府,他认为只有河道衙门才能顺理成章的调动各方官府,调动民力,使工程更顺利的进行。”
    崇祯长出了一口气:“如此甚好!”
    见到皇上如此,杨嗣昌十分不忍,于是说道:“陛下,若汛期后河道衙门接手,则河道衙门就不是朝廷的衙门了,而成了金华朱家的河道衙门了。”
    “什么!为何?河道衙门的官员是吏部委任的,怎能成了他朱家的?”
    “陛下勿惊,官员是朝廷的,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但是官员的心却在他朱家一边,换谁去也改变不了,除非朝廷把修河堤的银子拿出来。”
    “这是为何?”
    “陛下,我朝廷的地方官,无论县、州、府、省他们除了俸禄之外都有两项合法的收入:一项是火耗,一项是税卡。其实还有贪墨,只是大家都明白,谁也不说破而已。否则,他们连幕僚、师爷、书吏、轿夫、下人都用不起。”
    明朝官员的俸禄很低,但是开支却不少。
    比如知县月俸七石五斗,折合年俸90石。按崇祯初年稻米每石一两左右白银计算,合月薪七两五钱折合人民币相当于3750元。崇祯之前稻米每石只有八钱银左右,就更少了。
    可是知县的一应办公费用都要从他的薪俸中支出,笔墨纸砚、桌椅板凳、官衙维修(所以有官不修衙的说法,不过倒是避免了大肆扩建楼堂馆所,当官的绝对不会自己掏钱建设豪华办公楼)、出差旅费(没有公费旅游),这还是小支出。大一些的有:幕僚书办、勤杂下人、轿夫保镖,这些人都要官员自己雇佣、供养的(也避免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还有更大的支出: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孝敬上司、打点关节,对上官的冰敬、炭敬(冰敬、炭敬是规定,必须要拿出来的,只是没有规定数量)。所以各级官员必须拼命的想着法的捞钱,地方官们有火耗,淋尖踢斛,设卡收税等。每逢朝廷修建工程或赈灾时,都是各级官员大捞的最好机会,除此之外徭役,征派都可捞钱。总之所有办公之事都要和捞钱联系起来,没钱可捞的活自然没人干。
    守规矩的清官不是没有,明朝的海瑞就是货真价实的清官,他的官不小,上下班自己走,非必要时绝对不坐轿,过年亲自上街,当掉一些物品买回三斤肉,除了外边罩的官袍,其他的衣服都有补丁,他的家用是靠他母亲织布来维持......他死的时候,是真正的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棺材都买不起,是旁人赠送的。
    能要求所有的官员都像海瑞那样过日子吗?
    千里来做官,为的是吃穿!这还是好的,不少人怕为的是发财吧?
    每一个官职都是花银子换来的,上任后不捞钱,账都还不上!
    崇祯自己也不是生来就是皇帝,做皇帝之前他是信王,也是身为臣子,岂能不知道这些事情?
    杨嗣昌接着说:“黄河工程用的是河道慈善会的善款,自然会有慈善会监管,河堤工程关系重大,山东议会的财政公署也联合监管,一切财政收支全部公开,如有贪墨就会交到山东省法院审理。那个官员敢贪墨?朱家知道官员俸禄太少,他们会按照现在的黄河河堤修缮工程管理处的官员薪水发放补贴,还有完成各项工程的赏银,其数目我们朝廷的一二品大员也是拿不到的。就我所知,某一分段工程的掌柜,月薪100两,干好了奖励比这个还多,这些都是官员的个人收入,除了纳税(所得税)之外,办公费用、车马费、书办费用都在工程处支付,他们不需要掏腰包。陛下,这些河道官员如果参加了河堤工程,他们能不靠在朱家一边吗?”
    皇帝同志听得张大了嘴巴,他接受不了,朝廷从洪武皇帝定下规矩以来,历来就没人敢改动,历朝历代如此,他崇祯也改不了。朱家这是高薪养廉,朱家不差钱,差钱学不了。
    还有一个账目公开,再加上两层监管,一个法院,要命的别贪钱,贪钱的拿命来!
    “那么......我们不允许河道官员拿他们的银两呢?”
    “不贪墨的官员干不了,贪墨的官员就等着蹲大牢砍脑袋罢了。贪墨超过100两的做苦役,超过一万两的就砍头。”
    “哎!”一声长叹!
    ---第231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