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9章:高等婆罗门来了
    到印度人的居住区扩大领土,占领土地,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要有汉族,或者中华民族的人口。假如占领了一个有一万人口的城镇,建官府、派官员、组建地方武警部队、建立警察局。这个城里一个汉人都没有,只有那几名官员,这个局面就难于维持了。最低限度也要有100名汉人吧,有了100人的高等婆罗门,通过他们,官府才能行使权利,统治地方。因此,移民的人口是不能少的,多多益善!
    现在康南的人口有五万,这是去年分两批由四川来的移民,今年至少还有两批,估计不少于五万人。这些人口才是最宝贵的。这一次南征,就要动员五千到一万的人口随着部队南下。
    由于人口的增加,部队也在不断的扩充,原来的一个营三个标准连已经扩张了一倍,成了六个连。因此,康南军就扩展为团,三个营,每个营暂缺一个连,准备在半年之内陆续补齐。团长由都指挥使朱全柱兼任。由于康南军的临时营是骑兵,康南的移民主要来自四川,四川的汉族人中精于骑术的太少了,为此,赵率教派人带上银两去西康省找马守应寻求支援,以每名十两银子的代价招募了八百多精壮的藏族青年,其中绝大部分是刚解放的农奴,忠诚度好。因此,三个临时营倒是满编了。
    为了适应雅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气候,康南军的军装也重新换装了,这一批军装也是在四川定制的,康南没有棉花、没有纺织印染厂、也没有服装厂,只能依靠内地。
    服装的式样仿照国防军使用的鸳鸯战袄,改为单层、浅蓝灰色,以适应这里夏季炎热的天气。他们的临时营也脱掉了藏袍,换上同样的新军装。
    类似的式样,还定制了武警、警察的服装,武警的服装为淡绿色,警察服装为白色。这是为占领区组建武警、警察使用的。
    鸳鸯战袄没有领子,军衔就缝制在肩上,臂章可以区别兵种,胸章区别番号建制。
    官员、吏员的服装分为正装和便装,正装依然沿用联省的大红色官服,庄重的场合穿戴,便装为月白色,轻薄凉爽,配上头巾,日常办公穿戴。
    这种服装除了凉爽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适应印度人的服装习惯。印度人普遍着装都是浅色的长袍,天气凉了就套一个坎肩,里边的衣服长外边的衣服短,鸳鸯战袄的式样与印度人的长袍非常接近。
    还有帽子,原康南军使用国防军的高筒帽,临时营是类似藏族人戴的高筒皮帽,现在一律换头巾。作战时换国防军的钢盔(蒙布改浅色),平时带头巾,这就符合印度的习俗了。大明内地不光有帽子,戴头巾的也不少,而且头巾式样也很多,类似印度的那种也有。
    各民族各地区服装的差异主要还是气候环境造成的,印度人的装束适合那里的气候。康南军换装以后,适应了那里的气候,也适应民俗。
    赵率教为什么在军装上下功夫呢?道理太简单了,康南军现在要化身为高等婆罗门!当然要有婆罗门的样子了,要融入印度的社会,不能太另类。
    沿着雅江向下游推进,就离不开船只。从南门关起,雅江就可以通航了,并且河道宽阔,水量充足,大小船只均可以通行。为此,康南军准备了一批船只,这些船都是买来的,康南省在南门关修建了自己的造船厂,并且已经开工造船,怎奈人手太少,造船需要伐木,需要木匠破木料,最后才是造船。因此船厂只是支起来一个架子,尚未造出船只来。需要船,就只能购买了。
    买来的船,各式各样,规格大小不一,勉强能用就行。
    南门关就是目前康南省沿着雅江而下的最南端,国防军在这里驻军守卫,原来雅江的两岸各有一个墩台,现在由于造船厂的原因,又筑了一个小城。
    出了南门关就是平原了,这里属于印度的极偏远的地区,在现代这里是印度的一块飞地,被孟加拉国隔开,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属于印度的梅加拉亚邦。
    要说明的是历史上梅加拉亚邦的绝大部分土地是缅甸(明代就称呼为缅甸了)的领土,在现代被印度吞并,并且屠杀、驱赶原土著人,导致土著居民成了极少数。在明代,这里存在一个独立的王国,名叫西陇王国,民族属于缅甸人,当然也有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总之都是黄种人,与印度人种不同。不丹、锡金两个小王国也是黄种人,他们的民族接近于藏族,也可以认为是藏族的分支。
    在大明的年代,这里就过于偏远了,相对于印度次大陆上,这里的人口就太少了。目前印度的莫卧儿王朝的势力到不了这里,这里就是散乱的各级山大王的领地,其首领自然就是婆罗门了。
    崇祯十一年的二月,准备了半年多的康南军,从南门关出发了。带队的依然是朱全柱,兵力的安排是第一营作为第一批出击,第二营组织一批移民,一个月后赶到南门关集结待命,第三营留守墨脱并招收兵源,训练新兵,为补足各个营的编制做准备。
    第一营现有两个连约400人,加上它的临时营约1000人,总数1400人。由于换装,从服装上很难分清正规营和临时营,只是臂章有区别。临一营是标准的骑兵,武器是马刀和三眼铳。一营是龙骑兵,全部骑马,却是陆军装备,基本上按照国防军的标准配置。这次出击,给他们加强了一个迫击炮排、一个通信排、一个辎重队,辎重队是一队骆驼,外加大小船只十艘。
    由于水路不熟悉,部队没有乘船,而是沿着雅江的右岸陆路而行。
    雅江一出南门关没有多远就折向西方,康南军走的右岸就是江北了,这条江基本上是沿着康南省的边界,平行向西,与康南省的南部边界平均距离150里的样子,最宽处约200多里。
    由此可以看出康南军的第一步行动就是以雅江为界,先把江北的这一长条土地占领。江北与江南比较,又偏远了一等,几乎没有大的城镇,康南军这是先易后难,逐步蚕食的策略。江北靠着康南省,那就先以雅江为界,占领这里。
    由于去年康南军从康南省驱逐了印度人,这里的印度人对于康南军是有印象的,他们以为是西藏的队伍。
    这种偏远地区,一千四百人的队伍也是个庞然大物了,所以大军的到来就引起了印度人的恐慌。可是康南军的部队顺着沿江的道路而行,一般的小村庄都没有停留,有的村庄就是夹在道路的两旁,康南军也没有扰动他们,因为康南军的目标是大型的城镇,第一个目标叫做“迪不炉”。据探报:迪不炉只有当地头人的私人武装,连城墙都没有,这是首次出击的最佳选择。
    所谓的探报就是康南省收买派出去布道的传教者,他们除了布道也充当了侦探,康南军就掌握了各地的基本信息。
    路途不远,都是骑马行进,中午就接近了迪不炉,部队停下来休息,生火做饭吃饭,朱全柱召集各级军官分配任务。
    饭后,第一连当先出击,临一营跟进,第二连押后,马队就向迪不炉冲去。迪不炉只是个大型的集镇并没有城墙,接近城镇的边缘后,第一连下马,按班排为单位,组成散兵线分三路,借助树木、建筑物跳跃前进,每一路都配备一名印度人的士兵,他的任务就是喊话。康南军来的突然,集镇上的武装尚未组织起来,因此没有成建制部队的抵抗,部队就进了镇子。进入之后立即选择要点开始布防,不少士兵登上了比较高的房屋,居高临下展开火力掩护,掷弹筒也各自寻找有利的阵地。
    印度人的麻痹懈怠使得一连一枪未发就占领了突破口。朱全柱抓住时机命令临一营出击,他们的任务是在镇子里寻找印度人的军队给予突袭,斩杀反抗者。印度人军营的位置还是知道的,那里是攻击的主要目标。
    千人的马队近距离发起了冲击,马匹如狂风一般横扫整个小镇。部队中携带的印度士兵开始在镇子的各处喊话,内容就是:高贵的最高婆罗门到了!奉上天的旨意来拯救众生,惩罚迫害传教士的歹徒(此前,有传教士伤亡),民众们都呆在家中,不要出来,整个集镇禁止行人。
    小镇的反抗是微弱的,镇上兵营的大约方位指挥官是知道的,一连掩护的火力都指向了那里,出击骑兵的第一个重要目标也是那里。当马队冲入兵营的时候,兵营里正在集合队伍,还是乱糟糟的一片,目视估计有一百多人,太少了一点。
    印地语的喊话大声响起来:“趴下!投降不杀!”喊声到处都是,骑兵对于混乱的步兵简直就是砍瓜切菜,骑兵还占着人数的优势。
    印度的军队有火铳,都是购买的西洋货,但是数量不多。“砰砰!”的火铳声就响了起来。有的是骑兵的三眼铳的声音。已经运动到迫近位置的第一连士兵也开枪助战了,但是火炮已经无法射击了,混乱的现场上容易误伤。
    战斗过程是短暂的,康南军一方有太大的优势,印度士兵纷纷投降。
    在兵营以外,到处是临一营的马队,他们已经控制了整个集镇。
    早已经准备好的告示也贴了出去,告示用印地语书写的,对于这些拼音文字,张贴告示的士兵也不认识,为了避免贴反了,事先要用汉字标注出上下来。
    印度人用种姓等级划分人群,与我们熟知的奴隶制度不同。奴隶制是一个奴隶主拥有若干奴隶,形成一个居住、生活、生产的单元。印度也有被主人使用的奴隶,但是更多的底种姓人不是奴隶,而是自由人,他们的居住区是明显划分的,同一等级种姓的人比较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因此,从房屋、街道、公共设施上就能判断出,这里居住的是哪一个等级的人。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最低是首陀罗。此外还有第二等的“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大等级之下还有众多的小等级,外人是很难搞明白的。不同等级是不能通婚的(强奸例外),不同等级也有一些职业的区别。
    因为印度人的这个居住特性,也给康南军的设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居于多数的下等级人根本就不用管,他们非常老实,你杀了他,他也不敢造反。只要对两个高等级的少数人的居住区严加防范即可。因此这个小镇上为数不多的高档住宅区就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了。
    俘虏了镇上为数不多的军队,也就抓住了他们的首领,擒贼先擒王,只要收服了首领,就能最快速简洁的控制这个集镇,进而控制这一地区。
    被俘的首领被带到了朱全柱的面前,此前已经有过简单的审讯,知道他是一名军官,名叫辛格。
    从这个名字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他属于刹帝利种姓,这个种姓的习惯职业是军人或者官员。朱全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他只是知道这位属于高种姓就可以了,这倒是也没错。
    朱全柱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什么职务?”
    谈话当然是通过翻译的,这个过程我们就省略了。
    这位辛格还蛮有骨气的,他反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竟然侵犯我莫卧儿王朝的土地?”
    莫卧儿国王管不到这里,但是其权威印度人都承认,所以土皇上也自称是莫卧儿的臣子,其实他与莫卧儿王朝没关系。这就有点像民国初年各省的军阀都自称是民国的一员,实际上他自己就是老大,情况很相似的。
    “呵呵!有骨气,我再告诉你一遍,我们是高等级婆罗门,奉大明皇帝之命,拯救众生,维护天下的秩序,讨伐不臣!”
    朱全柱又加重语气重复了一句:“尔等睁眼看好,高等婆罗门来了!”
    康南省使用传教士、报纸(实际上有点像传单),宣传了几个月了,印度的上层人物当然知道这个高等婆罗门是什么意思。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高等婆罗门今天真的来了。
    朱全柱在这里用了“奉大明皇帝之命”的话,但是康南军始终没有明确的打出大明的旗号,这是赵率教迷惑敌人之策,建立的政权属于康南省,康南省就是大明的行省,但是赵率教暂时也不提。朱全柱还不是特别的理解这些策略的意义。他觉得大明皇帝这块招牌更好,所以才口称皇命。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469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