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八章 销售途径
    工业化的可怕就在于如此,越是大的企业,停摆一天所造成的损失,就非常的可怕,大型钢铁企业,面对着钢铁价格下跌,一年的损失可能是数十上百亿,明知道赔钱,还要生产,这是脑残么?
    实际上,不是的,如果完全停工,总的损失比这个更大,坚持下去,说不定,就可以坚持到价格回暖的一天。
    看起来,一个月的时间,各种材料快要支出90万贯,实际上,还没有那么多,有些付出只是账面上的,比如说工资,30万贯的工资,按照约定,是一个月结束进行统计计算,到第二个月下旬发放,这就有50天左右的账期。
    铁匠工坊,负责所有人员的伙食,住宿,这个暂时不会掏钱,却也会记账,这会冲抵一些,一些材料价格,加上工费,才会有60万贯这个数字,实际支出的,也就是三四十万贯。
    就算是这个,也非常可怕了,按照目前北宋的标准,就算是一些富裕的州,比如说,扬州,杭州这些地方,每年上缴的税负超过百万,可是现金,基本上没有那么多,大部分都是实物。
    后来,王安石变法之中,最大的革新,把粮食变成了铜钱和银两,看是起来是一样了,可是对于老百姓的盘剥更加厉害。
    本身,老百姓卖粮,就受到了粮食商人的盘剥,在丰年,在粮食下来的季节之中,粮食价格暴跌,到了青黄不接,粮食没有下来的季节,粮食的价格就非常高昂,保守可能是两三倍的样子。
    以前就是这样,现在,到了两税期间,必须要卖掉粮食,换取金钱,用来缴税,在一个必须要做的前提下,粮食商人还不可劲的压价。
    看起来是公平的税制,减少了政府的时间,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就是神宗变法的实质,就连明显利民的青苗法,都被执行的不伦不类,更别说这样的税制改革,给予弄到钱的前提下,立刻被下面利用上了。
    扯那些就远了,铁匠作坊发展,实际上是出乎赵信的预料的,一个几乎是手工的作坊,只是把大量人员集中起来,使用了后世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就爆发出了还么大的量。
    不说成品,就说炼钢和炼铁,从原来方法到现在,效率何止提升了10倍,同样的工作条件下,10倍的效率,本身就代表着成本的降低,更别说使用煤炭,加强铁匠台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环节和浪费。
    最终,最大的效果实际上是催化剂,为了几种催化剂,单纯奖金,就付出了超过5万贯,看起来很高,可是对比他的成本的话,一点都不高,这为后来奠定了基础,却又加重了资金的压力。
    现在,馒头包子和肥皂生意,已经顺着大名府拓展了,大名府,是整个北宋北方,最精华的地区之一,依靠着京杭大运河的发达交通。
    馒头包子,是即时性的食品,运输和销售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个小时,否则,有了棉被,也不行。
    按理说,他的销售范围,就是在大名府,最多在比较近的近郊,可是实际上,在运河上,还有一个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把馒头包子,快速的运送到其他地方。
    那就是车船,车船的最初起源,在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北宋之后,伴随着北宋对于京杭大运河的依赖更加的加剧,车船也就大行其道。
    一般的沙船已经足够便利了,可是万一有更加重要的事情,或者更加紧要东西呢?
    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说的就是用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不远千里,博得妃子一笑的故事,在北宋也并不是没有。
    产于江南的各种新鲜水果,通过车船,大笔的运送到四京之中,成为了贵族们桌上的上品。
    馒头包子,虽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可是一个车船的容量也不少啊,又不是长途,最多在1个时辰之内运到,这样运费虽然不低,却也在接受的范围之内。
    短途运输,这种从来都没有人注意的东西,开始在北宋出现了。
    没错,车船的价格不菲,按照现在,一个车船上面装上3万个馒头包子,也就是2000多斤的样子,一个时辰之内的运费为1贯,平均到每一个馒头包子上面,就是30个一文,这个运费相当的高了。
    换算到一个100斤的人身上,就是70文,一个时辰100里,比起平常快的多,却也不足以花费70文这么多,可是放在馒头包子上面,这算什么,增加的成本,跟销量相比,完全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周围100里之内的区域,都是市场的。
    大名府是北宋最为精华的所在,是北方的陪都,周围的城市圈也相当的密集,人口在5万以上的城市,多达12个之多,整个区域圈子之中,差不多有700万人。
    保州才几十万,就已经让每天的收益在2500贯以上,现在人口多了30倍,又是比较富庶,驻军更多的地方,销量还不翻翻。
    甚至在后期,王松看到了车船的效果之后,主动的购买了一批二手车船,自己雇佣进行运输,看起来,消费也不少,车船都是重型劳力,他们的消耗也大,可是从单途变成了双途,前往那些城市,也会附带的运送回来一些东西,或许是一些原料,或许是一些其他的特产,只要不赔钱就好,这就变相的又节约了成本。
    现在,馒头包子还有肥皂,在整个大名府周围,彻底的推广了,每天大概是7000贯左右的收益,一个月,可以达到惊人的21万贯。
    看起来是很多,如果没有铁匠工坊的话,这一笔收入,勉强可以支撑定海军的建设,可是有了铁匠作坊之后,铁匠作坊就如同一个吞进猛兽,开始疯狂的吞噬着资金。
    在最初,生产出来的东西的,经过测试之后,比起市面上的东西要好的多,甚至是一些名牌的精品,也比不过铁匠工坊产出的最差的一个,王松在大名府,还有周边的各个城市之中,进行试探性的销售,效果不错,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每天的销量只是在3000贯左右,相对于产出,就是杯水车薪。
    按照后期,375吨,也就是75万斤铁的产量,全部消耗完毕,打造出来铁器物品总量,为60万件,可是大名府周边,目前的销量,只是在每天5万件左右,有时候还达不到。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产量疯狂,销售却不行,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完成销售,大量的堆积在铁匠作坊,一天高达55万件,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让王松头疼不已,有时候,甚至忍不住跟赵信提起这个问题。
    赵信当然知道这个问题,销售不畅,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现在的销量并不能够让他满意,可是这已经是北宋这边的极限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到了铁器时代,可是普通人,还没有这个认识,铁更多的是军事上面的。
    虽然赵信弄出来这个铁匠作坊,本意是向着民用,可是他也没想到,这个铁匠作坊产量,会是如此的可怕,比他料想的提高十倍,他之前只是想想着,日产40吨左右,年产量能够突破1万吨,已经不错了,谁知道,现在,已经奔10万吨去了,如果全力生产,甚至可以达到50万吨。
    那么民用就不合适了,必须要转向军用。
    可是如何突破呢?已经退出了皇族身份,转而成为定海军节度使,他本不应该介入到军事方面,可是这么大的铁匠工坊,总不能废掉,一月百万的花销,不寻找销量,不出3个月,这个铁匠工坊就会崩溃。
    大规模的打造兵器,那是做梦,没有工部局的授权,没有中枢的允许,任何大规模的打造兵器的行为,都视为造反,现在,汝南郡王自身难保,不可能盯着他来看,可是他也不能这么做出格的事情啊。
    不对啊,应该是有解决的方法啊?
    赵信一边考虑着现状,一边仔细的思考着解决的途径,一定是某一项没有想通的。
    突然,手边的一个东西让他眼前一亮,这是铁匠作坊的第一炉铁打造的铁片,被工匠们用神奇的作用,打造成为一个镇纸的样子,浑然一体,圆润无比,虽然廉价,却很得赵信的喜欢。
    没错,铁就是突破口,铁匠铺的一切,实际上是以铁为基础的,后世的钢铁厂,可能有特种钢铁锻造用品,可是实际上,他的基础就是钢铁本身。
    铁匠作坊,经过了赵信的调整,铁钢成品的比例合适,最终的产品,主要是成品,可是现在,成品太多了60万件的日产,一年可能要2亿件,平均北宋子民,每年都要平均到2件,对于还没有熟悉钢铁的人来说,这个太多了,人手一把菜刀,才一亿,这已经是极限了。
    有一个东西是没有止境的,那就是军队对于钢铁的需求,铁镇纸给了他灵感,他不能大规模的打造兵器,可以跟军方商议,提供铁料,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对于军方而言,还是非常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