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厂
    这些棉花,早已经经过处理,送到了丁海军,最初的时候,赵信是打算,用这些棉花织布。
    北宋布的价格不高,而且相对比较平稳,一匹布在300文左右,这个也成为了普通人衣服的主要来源。
    宋尺,一匹布大概是2尺宽,40尺长,哪怕作为大人的衣服,一匹布也能够制作好几件,比起丝绸,节约太多。
    棉布是出现了,但是极为稀少,北宋主要是草棉,适合织布印度棉,只是在南方,还有西域,有零星的种植,机缘巧合之下,被织布之后,价格也极为高昂,物以稀为贵。
    真正纯白的棉布,价格甚至在丝绸之上。
    开启棉花的种植,是为了未来,发展以棉纺织为主的轻工业的一个基础,现在的棉花,如果织布的话,成本相对较高,市场前景也不算很大。
    当找到了足够多的船匠,开始了航海的发展的时候,赵信最初的时候,是用丝绸作为软帆的材料,但是关于帆布研究,也在继续。
    帆布实际上出现非常早,在以地球作为单位的前提下,实际上,这个科技线早已经被点亮了,早在古罗马时代,帆布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时候是做手套的,用于养鹰的那种,后来,逐步发展到了帐篷。
    帆布,是用更粗的线,编制的一种布匹,因为的线条足够的粗,比较的厚重,同样的,也比较耐用的。
    在北宋这个时间段,没有来自印度的棉花,却有麻,可是却没有人想过,把他们利用到了这个帆布上面。
    赵信的穿越,很多本不应该出现在北宋的东西,一一的出现了,棉花如此,帆布也同样是如此。
    赵信对于机械上面,了解的不算很多,就算是大名鼎鼎的珍妮纺纱机这种东西,可是基本原理,还是知道的,说白了,就是从一个纱锭,变成几个,传统的方法,变成整合的方法。
    可惜,基本的构造不知道,只是知道原理,只能够让人慢慢的研究,可是织布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只有机器才可以的。
    纺纱,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梭子,跟人的配合,就可以了,更别说,还有传统的一些设备,在丁海军,赵信专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工厂,用于帆布的制造。
    在没有足够高效的设备的前提下,人,就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单元。
    丁海军不缺人,在去年岁末,赵信不顾生产压力巨大,决定给予了数量不少的年假,基本上,根据路程的远近,并且给了补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借助丁海军的商船。
    这个举措,让整个丁海军,90%的人员选择的回家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本身就是传统的节日,是整个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时间的祭祖是重中之重。
    并且,对于这些人来说,在没有来丁海军之前,他们是被淘汰的,或者是灾害,或者是处于破产的边缘,在乡间,那是人人厌恶的对象,毕竟人穷志短,在日常生活之中,总有一些过不去的坎,有些人,可以借钱度过难关,可是这些没有恒产,甚至是负债累累的,又怎么借到钱。
    为了改变命运,或者说,为了活下来,他们选择了离开家乡,来到了丁海军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初的目的是活下去。
    本身,他们已经抱着破釜沉舟的想法了,毕竟,在家乡已经活不下去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却成为了最大的转机,丁海军给他们机会,不但让他们活下来,而且活的很好。
    富贵不回乡,等于锦衣夜行,按照目前丁海军的平均月薪水,80贯这个数字,放在丁海军,不怎么起眼,这只是一般熟练工的平均工资,稍稍懂点技术的,就奔200贯,到300贯去了,类似牛大力这种,更是以2万贯以上的年薪,冠绝整个丁海军。
    可是放在北宋的其他地方呢,北宋什么人口最多,当然是农民了,农民一亩地的收入非常有限,不说地租,不说国赋,就单纯一亩地而言,是非常低廉。
    以江南的淤田来说,普通的一亩地的产量,在精耕细作,老天照顾的前提下,可以产米4石,如果按照价格700文,一亩地的收益的,在2.8贯,听起来非常高了。
    这个算法,不能够算错,可是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拿不到这么多的钱,一亩地四石的,是最上等的水田,还要风调雨顺,老天照顾,才能够达到收成,稍稍有些不顺利,比如说淤田最怕的,就是洪水。
    淤田,说白了,就是在河道上,原来属于河道的位置,现在因为改道,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没有水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农业的开垦,因为河底的淤泥的关系,它比较的肥沃,轻松可以达到4石以上的产量。
    这种田,最怕的就是洪水的,一旦水量庞大,冲到淤田的话,损失会惨重,不但当季的收获没有了,甚至未来很长时间,没办法重新开辟。
    就算是顶级的淤田,就算是精耕细作,达到4石,甚至是更高,可是农民也不可能卖到700文一石的。
    700文是在汴梁的市场价,整个北宋而言,不说西北,那是交通不便的特例,实际上,西北的米价较贵,主要贵的,就是运费上面,以北宋现在运输成本,一石价格7贯,绝大不部分都是运输的成本,甚至他的价格还没有汴粱买的高。
    在所有交通便利的城市之中,汴梁的价格是最高的,这还是零售价。
    贩运粮食,需要运费,需要利润,就算是在本地的米行,收货价格跟销售价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的,在丰产的日子之中,在粮食下来的季节,江南的米价是相当低的,可能收购价格连200文都不到。
    这实际上,也是定海军大规模的海运的利润所在,通过海运,大规模的降低成本,当3万料,甚至是5万料的大型福船出现,单独一石粮食的运输成本,会降低到非常低的程度,不但会让整个北宋北方,粮食供给量更加的充足,也会变相的压低一些价格。
    这样算下来,哪怕是4石的粮食,农民收获之后,全部卖出的价格,也不会超过800文,800文到1贯,这实际上,已经是北宋大部分土地的价格。
    按照一亩上好的水田60到80贯的价格,土地生息实际上是极为低廉的,如果作为投资的话,可能要百年才能够收回来。
    一个农民,当然不可能只耕种一亩的土地,可是在没有畜力和其他的力量帮助的前提下,十几亩已经是极限了,就算是农民有十几亩的水田,一年耕种下来,也不过是十几贯,甚至连现在丁海军的平均月薪就达不到。
    按照普通平均80贯,一年下来,就是960贯,按照一亩地平均出500文左右的数量,960贯,需要2000亩田,才能够产出。
    当然了北宋底层的豪强,不可能单纯依靠土地,高利贷,丰年压低粮食价格,到青黄不接的时候销售,在灾害到来的时候,用一些粮食,换取土地,这是一般成熟地主发展的方向,一般而言,土地在他们手中,会经营的更好。
    可是最起码,也相当于五六百亩的一个小地主了,最关键的是,这个80贯,还只是一个人的收入,丁海军工作机会繁多,只要愿意去干,肯定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女人也可以出来工作。
    大部分,都是一家人过来的,哪怕只有三四个人工作,以丁海军高昂的福利状况的,抛开花销,每个人,都最少可以赚下来300贯以上。
    放在丁海军,300贯真的不起眼,丁海军高昂的工资,催生了较高的物价,比起汴粱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放在的北宋的农村,家里有的千亩良田的地主,也不一定,能够一次性拿出300贯,这真的是有钱。
    上百万人的回乡,累计带走数以千万贯资金,甚至上亿,这等于是某种流出,可是带来的效果却是惊人的。
    100多万回家显摆的人员,就代表着一百万个不给钱的宣传人员,人是信任眼见为实的,这些人之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哪怕是为了富贵,也有很多人都会搏一搏的。
    这些人回来,直接带回来的人员,就超过了40万,间接影响的就更多了,从过完年之后,甚至是在年内,一些外界的人员,就络绎不绝,短短1个月的时间,丁海军直接增长了40万人,未来3个月的时间之中,还会有较大数量的增长。
    这种人口的增长方式,有些不符合客观规律,对于丁海军而言,也有些吃撑了,毕竟在考虑到丁海军的环境,一些高污染的行业,不太适合上的前提下,又没有多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的,这些人不好安置。
    如果单纯考虑到经济性,这些人当然是哪里来的回哪去,可是对于丁海军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中,吸收到足够多的人口才是关键,一个弹丸之地的丁海军,千万级别的人口,这才是必须要考虑的东西,养着这些人有什么。
    就业岗位,对于北宋而言,非常的困难,他们不可能凭空的变出来,可是对于赵信而言,非常简单,比如说,一些管理的,重复的岗位,这些岗位,或许效率不高,但是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效率和品味。
    现在,又有了帆布的项目,当然容纳了庞大的人员,只要是走向海洋,帆布就必须是加大发展的,同样的帆布在整个丁海军之中,使用也非常的广泛,比如说,帐篷,原来的帐篷,多是用麻布和兽皮之类的结合,现在有了帆布,不但更加的结实,也更容易搭建,这也是一个军需品。
    同时,一些战场上面的辅助装备,帆布的出现,也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可以大规模的发展的项目。
    没有足够的机器设备,就只能够用人,传统的纺纱机,还有织布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装,增加了人力控制的部分,就可以勉强的生产帆布,只不过,效率不高。
    现在,整个工厂,差不多有5000人,每天生产的帆布,还不足500匹,远不能够达到要求。
    赵信对于帆布非常的重视,帆布厂也是如此,不但在技术和资源上,对他倾向很多,来的次数也很多,帆布厂也从无到有,从最开始的,50人一匹,到现在的10人一匹,提升了5倍,而且,在赵信的关照之下,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对织布机和纺纱机,进行了一定的改造,预计还可以提升一两倍的效率,到时候,就不是生产力不足的问题了,而是原材料不足的问题。
    丁海军开启了这个帆布的项目之后,所有收获的棉花,都被拿来,用于帆布的制作,因为航海的需要,不说是未来大发展,现在的需求也很多。
    20艘实验性的船舶下水,通过了长时间的实验,已经证明了一些子项目的好处,比如说,三角帆,比如说软帆,相对于固定的硬帆,软帆更容易控制,甚至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迎着风来航行。
    或许,在某些领域,一些权威不容易打破,可是丁海军,有赵信这么一尊大佛压着,无论是地位,还是懂的知识,全部都超过他们,他们当然的没有那种摆资格基础了,也就推进了这个软帆的快速利用。
    新的项目,从原来的20艘,压缩到了4艘,可是全部都是超过8000料的大船,风帆上面,也相当的成熟,或许达不到西班牙帆船的那种水平,可是整体的数量也是相当的多。
    原来,如果使用丝绸的话,这些人还会犹豫,丝绸的效果不错,可是价格太贵了,一次更换,就是几十贯,甚至是上百贯,一面帆,也就是用一两个月的时间,这样谁受得了,现在,有了帆布,或许价格上面,不会比丝绸少多少,可是数量和耐用性更高,按照实验之中的理论,帆布的使用寿命,起码是丝绸的10倍以上。
    这样,帆布厂生产的帆布,几乎第一时间,被送到了船厂,他们会在船匠指导下,变成船帆,这会是未来整个的帆布的最主要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