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眼看势成水火,动手已经势在难免。这时候,多尔衮又低声嘱咐了一句,“留他性命问话。”
闰孺流心中叫苦不迭。这米家的小伙子,看来年纪不大,可是论起实力来,着实不弱。自己对上了他,恐怕要小心应付,才能不让保持了一辈子的英名不会一朝付之东流。多尔衮毕竟只是对军旅更是熟悉,因为对闰孺流有着绝对的信心,外加见叶士元不过是一个年轻人,根本就没想到,这个貌相英武的高大青年,竟然会是百战百胜的神话一般的哼哈二将闰孺流的劲敌。
可是多尔衮也有他的打算。这张敬轩外加米家的几个人当中,张敬轩和米申梦明显是最强的两个,那个跟天井如同斗鸡一般对峙的米偶平,则是显得不太着调,从以往的情报看来,顶着个敢死营营主的名头,还经常被人戏弄,有些重要的事情,他也未必能参与其中。说起来,唯有这个叶士元,身份诡秘,加之刚刚那个故事是自他口中讲出来的,多尔衮很希望闰孺流能够拿下他,好好审问,看看这个秘密到底是从哪个渠道泄露出去的。这件事成与不成,事实上仍旧在两可之间,没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真正打包票。所以,弄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多尔衮觉得十分的重要。
其实,他还真是没弄清楚,叶士元对于这件事情,知道的一点也不比米偶平更多,甚至于米申梦,也都并不知道多少。刚刚叶士元所讲的故事,完全是依葫芦画瓢,张敬轩传音入密,给他讲一句,叶士元就再复述一句。幸赖叶士元的言语表达能力一流,所以完全没有露出半点破绽。
这个秘密,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如何了不得的秘密。
毕竟,满清人和东瀛人要联姻,对于大明朝来说,是一个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可是,事已至此,必定是要寻找对策的。
这时候,大明朝的实际决策人,已经换成了朱鸿基。他不知被哪位谋士鼓动,最后形成了一个议案,那就是与满清人和谈,双方约定,大明朝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送给满清人牧马,以换取和平。九曲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这里说的土地,主要是指中原地带的土地。黄河以北,晋、冀、鲁、燕的大片土地,都将落入满清人的手中,特别是北京城,竟然也将唾手可得。这个提议,真正难以让满清人难以抗拒。
这件事情,大概只是两天前,才通过程隋珠传递给多尔衮等人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说一个如山丘大的馅饼,掉到了眼前。这大片富庶的土地,不需一兵一卒,就可以拿到手,谁能不心动呢?更何况,程隋珠也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双方交战,既然东瀛人如今也参与进来,到时候他们若是从朝鲜半岛登陆,裹挟着朝鲜国的力量一起,很有可能坐收渔翁之利。既然如此,不如大明朝退一步,而满清人收下这份厚的不能再厚的礼物,双方就此言和。以后,就如北宋和大辽一样,彼此成为兄弟之邦,不要鹬蚌相争,反被东瀛人得了便宜。
其实,双方各自打的不同的算盘。
对朱鸿基来说,他的谋臣看准了一点,首先要打破这满清、东瀛、朝鲜这三方的联盟再说,否则以大明目前的国力来说,实在怕是难以抵挡。在他们看来,北京城,恐怕已经守不住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把国都南迁。北方这几年一是频遭灾荒,二是战火连连,三是满清人的侵扰不断,闹的满目苍夷,就算不是十室九空,也早已元气大伤。不若丢下这个烂摊子给满清人,一门心思整治好南方,将郑芝龙实质控制的福建、台湾也重新置于大明的真正统治之下,休养生息,只要能够得到三五年乃至十几年的喘息时间,相信到时完全可以大举北伐,夺回失地。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南至北,打下整个江山的英雄人物。
而对于满清人来说,他们未必能想到朱鸿基的这番算计。当然,就算是能够想到,对于送到嘴边的肥肉,也是断没有理由拒绝的。因为大清帝国虽说已经占据了战术上的全面优势,可是若是想将这优势变成胜势,仍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更何况,大明朝的幅员辽阔,若是真的能全国动员起来,仍可以征集出来百万之兵,就算大清能够取得胜利,也必将是一场惨胜。因为毕竟满清加上蒙古等诸部,人口满打满算也就那么多。所以这些年多是采用的蚕食政策,蚂蚁啃大象一般的瓦解大明朝。
而今,对方要割肉饲鹰,自己何乐不为呢?能够占据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那么只要施以怀柔政策,将当地的那些个汉民争取到自己的阵营当中,人口的劣势届时几乎就可以拉平到可以忽略不计。到那个时候,越过黄河,马踏长江,指日可待。
而且,大明使者程隋珠的话,也说出了满清帝国的担忧。东瀛人对大陆一直都是虎视眈眈,多少次都想以朝鲜半岛为跳板,登上这片他们梦寐以求的大陆。对于他们的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所以,满清人并没有过多的刁难,就答应了朱鸿基的和谈请求,剩下的无非就是谈一些细节。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多尔衮等也没打算瞒着东瀛人,因为东瀛人正要派兵东渡,事已至此,貌似可以暂时休兵了。
可是,这一下,东瀛人可就不干了。双方说好了联姻合作,就是为了对付大明,可是满清人现在得了好处,就要撂挑子不干了。东瀛人也不是全无道理,他们把公主嫁给福临,也是为了表示诚意,现在满清人借着东瀛人的威风吓得大明朝求和,最后怎么也得吐点血出来回补东瀛吧?
可是,满清人未必认同这个道理,双方一时陷入了僵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