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0章 军备谈判
    按理说,限制海军军备,也属于停战谈判的一部分。只是。这个问题极为复杂,而且超出了大战范畴,关系到了战后的世界格局,因此到了九月底,在德美两国表态之后,限制海军军备另行谈判协商。
    十月十日,德意志第二帝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中〗国等大战的参与国代表,在柏林近郊的bo茨坦正式签署了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终结。
    做为战胜国,〖中〗国获得了最基本的好处。
    按照协议,英法将把在华的所有租界移交给〖中〗国〖中〗央政府,并且取消一切与前清政府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归还香港岛、九龙半岛与台湾岛,英国退出缅甸、法国则退出越南、柬埔寨等地。
    全面谈判结束之后,开始了各国之间的双边谈判。
    当然,这是明摆着的利益谈判。
    此时,冯承乾原本打算向德皇请辞。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决定在帝国多呆一段时间。
    这就是,美国在十一月初,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意大利、荷兰、英国、法国、〖日〗本、西班牙与〖中〗国发出外交照会,号召立即举行海军军备谈判,以防止战争再次爆发,而美国愿意提供谈判场所,并且承担谈判的所有开支。
    发出号召的是美国总统,而真正推动军备谈判的,则是美国的财团。
    原因很简单,如果海军军备竞赛得不到控制,仍然采用以往的双边协商制度,战争就会再次爆发。更加现实的问题是,如果英法卷入了海军军备竞赛,那么欠美国的外债就永远都无法偿还了。
    事实上,这个时候,帝国正在与英国就海军军备问题进行磋商。
    前面已经提到,英国在投降之前,帝国就做出承诺,承认海权对英国的重要xing,并没有要求获得高于英国的海权,只是与英国享有同等的海权。如此一来,在海军军备上,英国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显然,英国不会错过重振海军的机会。
    虽然要到年底,英国才会拿出海军重建计划,并且与帝国进行磋商、要回被扣押的几艘主力舰,但是当时已经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英国肯定有海军重建计划…,而且规模不比大战爆发前的造舰计划小。
    别忘了,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几乎丢掉了所有主力舰。
    如果英国把全部收入都huā来建造战舰,哪有钱来橡还外债呢?
    正是如此,美国非常急切的希望,能够让有实力的国家限制海军军备,借此让英法偿还欠债。
    当然,帝国也希望限制海军军备。
    虽然帝国是战胜国,但是并没有利用战胜者来压制战败者。即便通过这场战争,帝国捞取了很多好处,比如打开了印度市场,基本上独霸了〖中〗国市场,还控制了大半个欧洲,可是现实利益却不多。可以说,帝国现在需要的,就是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因此也不希望再次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美国提议,帝国附和之后,限制海军军备谈判就水到渠成的开始了。
    十一月十五日,冯承乾以帝国海军全权代表身份,率领帝国谈判代表团来到华盛顿,参与了海军军备谈判。
    谈判的核心只有一个:把海军军备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只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九个参与国却在另外一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即各国海军的规模之比。
    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不用多说,肯定是其他国家的标准。
    首先是,英国是否有权享受与美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同等的海军规模?
    虽然帝国并不想让英国获得复兴机会,但是之前已经与英国有约在先,承认了海权对英国的重要xing,也承诺只追求与英国同等的海权。
    如此一来,帝国就没有太多的理由反对英国拥有与帝国同等的海军。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美国、英国为第一梯队。
    在第二梯队中,意大利的位置是有保证的,关键有两个国家,即法国与〖日〗本。
    法国是战败国,而且遭受的战争损失最大,加上长期重视陆权,因此法国当局对海军并不是很重视。
    法国争取成为第二梯队,只有一个理由,即法国的主要利益在地中海,因此法国在海权上不能低于意大利。
    显然,意大利并不接受这样的安排。
    要知道,法国是战败国,而意大利是战胜国。
    相对而言,曰本的问题更加复杂。
    〖日〗本既不是战败国、也不是战胜国,而且已经与英国解除同盟关系,但是〖日〗本在远东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不容质疑。
    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大战期间的表现,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心存疑虑。
    此外,〖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扩张行动,也让早已霸占了菲律宾、并且正在向西太平洋扩张的美国心存芥蒂。结果就是,在〖日〗本提出了海权诉求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与美国都认为〖日〗本没有理由提出太高的要求。
    这下,问题出来了。
    要知道,如果没有〖日〗本参与,就不可能限制海军军备。
    原因很简单,只要〖日〗本开始大规模建造战舰,美国首先就得跟上,因为〖日〗本的扩张行动对美国构成了直接威胁。紧接着,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会因为在远东与印度洋的利益,加入海军军备竞赛,然后紧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英国与法国、以及盯住法国的意大利都会加入到这场比赛中来。
    显然,不管帝国与美国是否乐意,都得照顾到〖日〗本的利益诉求。
    只是,〖日〗本也得做出让步。
    原因很简单,〖日〗本还不够强大,不可能同时开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国家。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已径拉拢〖中〗国,而〖日〗本又梦想着霸占〖中〗国,因此〖日〗本需要获得美国的支持,也就不能不给美国颜面。
    最终,〖日〗本接受了由美国开出的条件。
    以美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国的海军舰艇总吨位为准,〖日〗本海军的舰艇总吨位为百分之七十五,只是在主力舰方面,〖日〗本海军的比例为百分之六十六,即〖日〗本可以建造更多的巡洋舰。
    〖日〗本做出妥协之后,法国也做出了妥协。
    最终,法国采纳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条件,即与意大利一样,拥有相当于第一梯队百分之五十的舰艇总吨位。
    紧接着,意大利也不得不在美德的压力下做出让步。即在总吨位的范围之内,可以多建造两艘标准排水量不超过三万吨的主力舰,并且同额度削减巡洋舰等舰艇的吨位,以保证意大利的海军优势。
    当然,荷兰与西班牙只是来打酱油的。
    最后,就是〖中〗国的问题了。
    事实上,在谈判开始前,〖中〗国根本没有海军,或者说只有一支象征xing的海军,根本算不上海军强国。
    再退一多,〖中〗国连强国都算不上。
    问题是,在谈判开始的第二天,德皇就下了一道诏书,把远东舰队无偿交付给〖中〗国〖中〗央政府,而〖中〗国〖中〗央政府则把青岛港租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九十九年,并且承担前二十年的港口维持费用。
    结果就是,〖中〗国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海军强国!
    要知道,帝国远东舰队有五艘主力舰,而〖日〗本海军到这个时候,就算把两艘“筑bo”级装甲巡洋舰、两艘“鞍马”级装甲巡洋舰与两艘“河内”级战列舰算上,总共也就只有十二艘主力舰,而除掉前面提到的六艘,也就只有四艘从英国采购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与两艘自建的“扶桑”级战列舰算得上是真正的主力舰。也就是说,〖日〗本海军在主力舰数量上只比〖中〗国海军多一艘。
    问题是,〖日〗本战舰的战斗力远不如〖中〗国战舰。
    “金刚”级的蓝本是英国的“虎”级战列巡洋舰,而实战表明“虎”级根本不是“德夫林格”级的对手。至于“扶桑”级战列舰,不管是在火力、防护、航速上,都远不如“拜仁”级战列舰。
    显然,在总体实力上,〖日〗本海军与〖中〗国海军相差不大。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日〗本都获得了百分之七十五的舰艇吨位比例,〖中〗国为什么不能获得同样多的呢?
    虽然〖日〗本在谈判中,列举了很多理由,要求限制〖中〗国的海军军备,强调〖中〗国没有资格进入第二梯队,但是做为帝国全权代表的冯承乾却无条件支持〖中〗国的解有利益诉求,并且强调〖中〗国是轴心国成员,是大战的战胜国,如果连〖日〗本得到的都享受不到,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怀疑〖日〗本的诚意。
    有趣的是,美国谈判代表也公开支持冯承乾的主张。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肯定希望有一支力量能够在西太平洋牵制住〖日〗本,从而使美国全力应付来自大西洋对岸的威胁。
    当然,二十多年后,美国就后悔了。
    在德美表态之后,〖日〗本不得不做出让步。当然,为了留住〖日〗本,德美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最终,〖中〗国获得了与〖日〗本同等的地位,但是主力舰的规模限制在了百分之五十,即比〖日〗本还要低百分之十六。
    到此,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大体框架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