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9章 乘胜进军
    击沉“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的是“海鳗”号潜艇。
    “海鳗”号在一九四二年底才服役,并且直接被派往第二舰队,一直在印度洋上执行破交任务。在第21舰队离开新加坡港的时候,“海鳗”号还在阿拉伯海里活动,主要搜寻从印度前往波斯湾的船只。
    当时,从印度到波斯湾的航线,正是驻印英军的主要物资运输通道。
    收到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的命令后,“海鳗”号离开了巡逻海域,在三天之后就到达了拉克沙群岛。只是,该艇非常不走运。根据“海鳗”号的航海日志,在二十三日的时候与第二印度洋舰队的距离不到三十公里,而且在第二印度洋舰队右前方,因此完全有机会伏击第二印度洋舰队。问题是,当时海面上的天气状况极不理想,“海鳗”号根本没有发现第二印度洋舰队。
    要知道,“海鳗”号是第一批装备了对海搜索雷达的潜艇之一,在水面航行状态的时候能够用雷达搜索周围海域,发现敌舰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不是天气极为恶劣,“海鳗”号肯定会伏击第二印度洋舰队。
    原因很简单,在此之前,“海鳗”号就没有遇到几艘船只,搭载的鱼雷一条都没用掉。
    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失之交臂之后,“海鳗”号继续南下,在二十四日到达了马尔代夫群岛北面海域。
    这时候,“海鳗”号又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
    这就是,没有能够发现负责运送工程设备与物资的英军船只。
    在连续错过了几次机会之后,“海鳗”号终于逮住了最后一次机会,即在二十五日夜间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
    当时,“海鳗”号发现了“欧里亚勒斯”号轻巡洋舰。
    可惜的是,距离太远了,而且英舰的航速非常高,“海鳗”号根本追不上。
    有趣的是。“海鳗”号的艇长在此时做出的一个错误判断,让他撞上了大彩。
    这就是,“海鳗”号的艇长认为第二印度洋舰队不可能在“欧里亚勒斯”号后面,不然早就被发现了,因此“欧里亚勒斯”号很有可能是第二印度洋舰队里的断后战舰,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主力舰在前面。
    结果就是,“海鳗”号继续向海峡深处航行。
    “欧里亚勒斯”号与“蚌埠”号交战的时候,“海鳗”号就在十多公里之外。但是爱莫能助。
    显然,“海鳗”号没有攻击“欧里亚勒斯”号是很明智的举动。
    要知道,“欧里亚勒斯”号没有太强的反潜作战能力,因此没有发现“海鳗”号,如果“海鳗”号攻击了“欧里亚勒斯”号,肯定会暴露行踪,至少会引起斯科特的警惕,从而错失伏击第二印度洋舰队的机会。
    在苦等了数个小时之后,“海鳗”号终于发现了出现在海峡西端的英舰。
    可惜的是,“海鳗”号没有占据有利的伏击阵位。
    这也可以理解。即在此之前,“海鳗”号的艇长认为第二印度洋舰队在海峡里面。根本没有想到第二印度洋舰队会出现在西面,也就没有做相关的准备。
    此外,第二印度洋舰队进入海峡的时候,航速并不低,比“海鳗”号快得多。
    结果就是,“海鳗”号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发起攻击,只能跟在第二印度洋舰队后面寻找机会。
    正是如此。“海鳗”号获得了最好的机会。
    在与第21舰队交战的时候,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两艘主力舰必须降低航行速度,而为其提供掩护的驱逐舰并没有进入战线。还与主力舰保持了一段较长的距离,因此无法为主力舰提供直接掩护。
    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驱逐舰在附近,也没有多大意义。
    原因很简单,不断落下的炮弹,对驱逐舰的反潜设备造成了严重干扰,让驱逐舰根本无法进行反潜搜索。
    也正是如此,“海鳗”号才能趁机逼近两艘英舰。
    当然,“海鳗”号的艇长很聪明,没有急着下手,而是等到两艘英舰遭到重创,几乎瘫痪在海面上的时候,才发起了致命一击。
    效果非常理想。
    “海鳗”号总共发射了六条鱼雷,其中三条击中“威尔士亲王”号,另外三条击中“约克公爵”号。
    因为是几乎同时发射的鱼雷,所以几乎同时击中英舰。
    从远处观察,就像是英舰发生了大爆炸一样。
    根据战后对英舰残骸的考察,当时至少有一条鱼雷进入了“约克公爵”号的舰体,并且在其右侧的副炮弹药库附近爆炸,然后导致了副炮弹药库殉爆,所以“约克公爵”号上发生的爆炸更加猛烈。
    当然,在计算战果的时候,确实有点麻烦。
    虽然海军司令部最终把击沉“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的战绩算在了第21舰队的账上,毕竟即便没有“海鳗”号,第21舰队也能击沉这两艘英舰,但是海军司令部也同时嘉奖了“海鳗”号的全体官兵,并且提拔了“海鳗”号的艇长,冯承乾还亲自授予“海鳗”号集体荣誉勋章。
    当然,这只是一段小插曲。
    天亮后不久,航母编队出动的舰载机就攻击法迪福卢环礁上的英军野战机场,让英军无法向前线派遣岸基航空兵。
    八点过,卓宇凡下达了撤退命令,并且给李向龙发了一封电报。
    第二印度洋舰队基本上全军覆没,两艘主力舰均被击沉,剩余的几艘中小型战舰已经逃离战场。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第22舰队没有必要过来助战了。
    下午的时候,卓宇凡收到了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发来的命令,第21舰队立即返回新加坡,准备对在战斗中受损的战舰进行维修。至于是否前往南印度洋作战,则得看第22舰队是否需要支援。
    一月三十日,第21舰队回到新加坡港。
    虽然在海战中,第21舰队的两艘主力舰没有遭到重创,但是都挨了不少炮弹,舰面有所损伤,需要进行维修。
    此时,南印度洋战场上,第22舰队也取得了最为重大的胜利。
    在成功轰炸了珀斯港之后,第22舰队没有走远,一直在美军远程巡逻机的搜寻范围之外活动。一月二十八日,第22舰队成功拦截了从德班开往珀斯的美军船队,击沉与俘获了数十艘万吨级货轮。
    到此,美军从澳洲撤兵的美梦彻底破灭。
    一月二十九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授权麦克阿瑟,可以根据战斗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抵抗。
    虽然在当天,麦克阿瑟就下达了抵抗到底的命令,要求驻澳美军全面进入备战状态,并且让澳洲当局扩大了动员范围,澳洲的所有军事工业则全部由美澳联军掌管,主要负责为澳军提供武器弹药。但是在一月三十日,麦克阿瑟以考察防御部署为由离开了悉尼,而他并没有去最容易遭到攻击的布里斯班。
    事实上,当时没有人知道麦克阿瑟去了哪,连美军司令部的参谋都不知道。
    直到十多天之后,也就是二月中旬,当麦克阿瑟出现在珍珠港的时候,美军才知道他们的司令官已经离开了澳洲。
    送麦克阿瑟去珍珠港的是一艘潜艇,而且这艘潜艇中途没有停靠。
    虽然麦克阿瑟此举算不上临阵脱逃,因为在此之前罗斯福就给了他相应的权力,但是他的离去,对美澳联军的士气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在得知麦克阿瑟离开了澳洲,已经到达夏威夷群岛的消息后,澳大利亚总督就直言不讳的提到,麦克阿瑟的离去,等于宣告美国已经放弃了澳洲大陆。
    对中**队来说,这显然是好消息。
    二月十八日,冯承乾正式批准了攻打澳洲大陆的作战计划,并且授权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鲁志刚上将全权指挥。
    按照鲁志刚的安排,进攻行动将在三月初开始。
    当然,具体是哪一天,得看天气情况。
    按照战区司令部下达的命令,首批投入战斗的六个陆战师必须在三月一日之前完成战斗准备工作,并且跟随登陆舰队前往位于维拉港外面的集结地,第二批上岸的十二个陆军师也要做好战斗准备,全部在维拉港待命。如果天公作美的话,登陆澳洲的作战行动将在三月五日开始。
    当时,登陆地点属于绝密。
    只是,理想的登陆地点肯定在澳洲东北沿海地区,而且最佳选择肯定在布里斯班附近。
    原因很简单,如此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对后勤保障的要求极高,因此登陆部队上岸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夺取一座吞吐能力足够大的港口,以便让运输船只进港卸货。如果仅仅依靠海滩上的临时码头,船只的卸载效率肯定高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大型港口肯定有通往其他重要城镇的公路,而在海滩阵地上显然不见得有合适的交通条件,也就不利于部队推进。
    说白了,六个陆战师可以在海滩上上岸,但是十二个陆军师肯定得在港口上岸。
    也正是如此,在澳洲的防御部署上,美澳联军重点守卫的就是布里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