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3章 沉着冷静
    坎宁安是一名传统型的海军将领,也是一个风度十足的绅士。在他身上,能够看到所有英国海军将领的特点,包括缺点。比如,在任何时候,坎宁安总是不慌不忙的,做事非常有条理。
    很多认识他的美国海军军官都认为,坎宁安有强迫症。
    当然,在绝大部分时候,这是好的习惯。
    只是,在这个时候,就未必是好的习惯了。
    与以往一样,厨师为舰队司令官准备的早点非常简单,但是格外精致,连刀叉的摆放位置都一丝不差。这份早点,只有一个煎鸡蛋、两片夹了奶酪与烤肉片的三明治、一杯牛奶与半个苹果。
    换成其他人,五分钟内就能吃完这份早餐。
    可是坎宁安要用半个小时。
    只是,这顿早餐,坎宁安并没吃完。
    六点不到,急匆匆赶来的参谋军官破坏了餐厅里的气氛,也让坎宁安不得不提前结束用餐。
    还没到司令舰桥,坎宁安就听到了从舰体外传来的轰鸣声。
    声响很沉闷,但是坎宁安依然听了出来,这是炮弹落在海面上爆炸时产生的声音,而且肯定是大口径炮弹。
    来到司令舰桥,坎宁安就冷静下来。
    显然,他的冷静态度,也影响到了其他人,开始还乱成一团的参谋军官都迅速安静了下来。
    很快,坎宁安就搞清楚了情况。
    舰队正遭到炮击。炮弹是从十多公里外打来的,而且根据炮弹炸起的水柱高度,可以大致判断出炮弹的口径在三百毫米以上。
    显然。正在向本土舰队开火的是几艘大型战舰。
    此外,根据每次落下的炮弹数量,可以大致判断出,至少有两艘敌舰,而且很有可能是装备了九门主炮的战列舰。
    在敌对国中,拥有九门主炮的战列舰就只有“腓特烈三世”级了。
    问题是,“前卫”号的雷达并没有探测到敌舰。或者说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要知道,“前卫”号再差,其配备的雷达都是最先进的,而且除了有一部对海搜索雷达之外,还有两部火控雷达。
    可以说,当时“前卫”号的雷达配制是最好的。
    坎宁安首先想到,对方使用了干扰手段。
    别忘了,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就已经在海战中使用了干扰雷达的工具。而且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很有可能也获得了雷达干扰设备。
    想到这,坎宁安立即下令,用火控雷达搜索敌舰。
    当时。美英海军也对雷达干扰设备做了研究,探明了其主要工作原理,因此找到了对抗干扰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火控雷达取代搜索雷达。
    主要就是,这两种雷达的工作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因此主要对付搜索雷达的干扰设备不见得能够对付火控雷达。
    更重要的是,那些飞来的炮弹都落在了英舰附近,偏差只有几百米。也就是说,正在开火的德舰肯定使用了火控雷达。不然不可能在夜间达到如此高的精度。显然,德舰的火控雷达没有受到干扰。
    很快。“前卫”号的火控雷达就探测到了两艘战舰,而且是两艘庞大的战列舰。
    显然,正是两艘“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问题是,这两艘德舰在二十二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两艘德舰已经排成了战列,而且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而还处在海峡航道内的本土舰队根本没有做好交战准备。当时,本土舰队的六艘战列舰排成纵队,最前方是旗舰“前卫”号,接下来是“乔治五世”号、“安森”号与“豪”号三艘英国战列舰,最后面则是“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两艘美舰。更要命的是,航道只有五百米宽,因此只有最前面的“前卫”号能够用舰首的四门主炮向德舰开火,而后方的五艘战列舰都因为射界受到遮挡而无法开火。
    坎宁安没有慌张,非常冷静的下达了加速命令。
    此时,“前卫”号距离航道出口还有大约五公里。如果全速航行的话,只需要六分钟就能离开航道,进入开阔海域。
    问题是,“前卫”号并非全速航行。
    在通过多佛海峡的时候,本土舰队的航速只有十二节。
    事实上,这也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高航速了。要知道,即便以十二节的速度航行,哪怕航向只偏差了五度,也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冲出安全区域,也就有可能撞上航道附近的水雷。别忘了,大型战舰都不够灵活,而且舵效并不高,在舰长下达了转向命令之后,不可能立即转向,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战舰在这个时间差内航行的距离,绝对不能超过安全范围。由此,也就决定了战舰在航道内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要高于这个速度,那么就有可能遇到危险。
    从十二节加速到三十节,就需要好几分钟。
    也就是说,“前卫”号大概需要十分钟,才能进入开阔海域。
    在这十分钟内,“前卫”号只能用四门主炮进行还击,而且这也是本土舰队所能动用的全部火力。
    问题是,即便离开了航道,局面也不见得乐观。
    这就是,多佛海峡整体上是一个喇叭形状,而且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雷区也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外形。在离开了航道之后,安全海域的宽度并不是立即扩大的,而是呈喇叭状逐渐扩大。也就是说,要继续向北航行,可供本土舰队利用的安全海域才会逐渐变得宽敞,也才可以使本土舰队横向展开。
    对此,坎宁安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
    可以说,要想扭转局面,他就必须向北航行二十公里以上。
    原因很简单,让六艘战列舰横向展开,需要足够宽敞的空间。要知道,战列舰的转向半径都不会小到哪里去。“前卫”号在全速行航行的时候,转向九十度就得横向航行五公里以上。
    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通过降低航速,就能缩短转向半径。
    关键在于,让六艘战列舰横向展开,在确保相邻两艘战列舰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编队的长度超过了十公里。
    如此一来,就要到达航道出口以北大约十五公里处,才能获得这么宽的安全海域。
    当然,这只是理论情况。
    在作战中,舰队肯定得保持一定的航速,战舰不可能在静止状态下与敌人交战,因此如果安全海域的宽度只有十公里,那么在首舰到达转向点的时候,尾舰才刚刚完成转向,跟上舰队的步伐呢。
    显然,舰队作战所需要的安全海域的宽度肯定不止十公里。
    正常情况下,六艘战列舰组成战列,所需的海域宽度在三十公里以上。
    问题是,这是当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要知道,德舰所在的位置,安全海域的宽度也只有十五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本土舰队要到达德舰所在位置北面大概十五公里处,才能获得三十公里的安全海域,也才能够全部展开排成战列。
    显然,德舰不会给本土舰队这个机会。
    要知道,航行三十多公里,即便全速冲刺,也需要大约四十分钟。在此期间,两艘德舰能够打出数十轮齐射,投掷数百枚炮弹。哪怕只有百分之三的命中率(这是德军主力舰在大战期间的平均命中率),也意味着会有数十枚炮弹击中英舰,而这足以让四艘、甚至更多的英舰丧失战斗力,或者击沉三艘英舰。
    真要损失了四艘、哪怕是三艘战舰,本土舰队也将丧失兵力优势。
    显然,坎宁安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撤退。只不过,这绝对不在坎宁安的选择之内,而且也很不现实。
    要知道,在安全航道内,根本无法让主力舰转向,至少无法让主力舰在航行状态下把航向调转一百八十度。如果必须转向,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主力舰停下来,然后由驳船推动进行原地转向。
    显然,在战斗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如果英舰停下来,就会成为德舰的靶子,而在这种情况下,德舰的炮击命中率很有可能超过百分之十。在日常训练中,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对二十公里外的精致目标的炮击命中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十五左右。
    也就是说,本土舰队不可能在航道内转向撤退。
    冲出航道之后,本土舰队离德舰只有十七公里,而且还需要向北航行两公里,安全海域的宽度才超过了主力舰的最小转向半径。这时候,双方的距离只有十五公里,而本土舰队在这个时候转向,与自杀没有区别。
    不能转向撤退,那就只能继续打下去。
    显然,这也正是坎宁安面对的问题。
    这就是,以什么办法与德舰作战?
    如果换成别人,此时肯定手忙脚乱了。坎宁安依然非常冷静,甚至到了冷酷的地步。几乎没有多想,坎宁安就找到对策。
    只是,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任何一位舰队指挥官来说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