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7章 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
    杨彪想起弘农杨家、汝南袁家以及其他世家大族的平时行径,不禁汗颜,羞愧地低下头。
    吕布看了一眼卫尉郑泰,赞扬道:“并非所有世家都是一毛不拔的吝啬之辈,像荥阳郑家家富於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因郑家多施粥与贫民,因郑家而得以幸存之流民足有上万。在这里,我替天下难民向公业鞠躬致谢。”
    说着,吕布就走到郑泰面前躬身施礼,虽然郑泰一直在跟洛阳那边勾勾搭搭,吕布暂时找不到他勾结王允等人的证据,也顾忌着郑浑,没有处理他,但已经把他视为必定除去的政敌,尽管如此,吕布还是非常佩服他对平民百姓的慷慨。
    郑泰自己知道自家事,有田四百顷,一顷地是五十亩,他家有二万亩田地,有这么多地,还经常不够吃,是因为他为了博取名声,故意学孟尝君的做派,说好听一点儿是“交接山东豪杰”, 实际上是招揽了许多没啥真本事骗吃骗喝的食客,真正施舍给穷人的不足招揽食客的万分之一,即便如此,跟其他那些一毛不拔的世家大族比起来,他郑泰就是郑大善人。
    郑泰有些羞愧难当,连忙扶起吕布,朗声笑道:“奉先公折杀我了,我自幼通读儒家经典,知道不可为富不仁,知道不可独善其身,需要兼济天下,赈济灾民,乃我儒生应尽之责。”
    吕布很感慨地说道:“若是天下世家子弟皆如公业这般慷慨仁义,如公业这般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又何必沦落到如此境地?!”
    看着有些世家大臣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吕布觉得,自己不要再深入说下去了,否则这些家伙回去一琢磨总能看出自己对世家的根深蒂固的仇恨,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不管其他地方如何,在我治下的司隶地区,我不希望再有大批饿死路边的流民。诸位,你们只需要从牙缝里挤出一点点粮食,就可以救活数以万计的难民,希望你们抱着仁义之心,多行善举吧。”吕布当然不想把自己这场诗词发布会变成慈善晚会,他这次来召集朝廷所有重臣汇集在蔡府,其实另有深意。
    吕布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坦白地说了出来,并说明了用意,然后费尽口舌,把在场的所有朝廷大臣给说服了,有了他们的支持,吕布便可以从容面对数天后的另一次世家大族联席会议。 全文字无广告
    把那件事情商议完毕后,蔡琰嫣然一笑道:“师兄,大家余兴未消,不如你再赋诗一首,或作词一首?”
    就在这时,蔡府门外有人通报:“颍川司马徽、胡昭、徐庶、石韬到了!”
    吕布大喜,忙向在座的朝廷大臣辞别,也没有时间理会蔡琰的请求,飞步走下楼阁,跳上赤兔马,往邺城南门飞奔过去。
    蔡琰见吕布大事要紧,也没有因为被吕布冷遇而嗔怒,望着吕布远去的背影痴痴发呆。
    蔡邕轻轻走上前,轻声说道:“乖女儿,当时他心里有你的时候,你不把他当回事,你现在把他当回事了,他却又不把你放在心里了,你是何苦来哉呢?”
    蔡琰轻轻摇摇头道:“爹爹,我是把他当回事,但跟男女之情毫无关系,只是觉得他这个人的才华不在我之下,有些钦佩罢了。”
    “是吗?”蔡邕摇摇头:“你自己这番可要把握好,怕是你有情人家却无意,那就不好了。”
    “爹爹,你多虑了,我一年以后要去河东跟仲道完婚,”话刚说到这里,蔡琰忽然意识到,她已经有好几天根本没想得起她有过那样的未婚夫,在她脑海里一直盘旋的竟然是她曾经无比讨厌的那个人,想起那个人礼貌又冰冷的面容,蔡琰黯然失神。
    南门外,司马徽、胡昭、徐庶、石韬见到主公亲自来迎接,都慌忙上前见礼,吕布一一跟他们握手致意。经过吕布的强力推动,握手礼已经被时下的士人接受,迅速成为彼此之间表示情谊深厚的典型礼节。
    吕布高兴地说道:“你们来了,大汉的基本国策便有了。”
    司马徽听吕布这么一说,吃了一惊,连忙问道:“什么基本国策?”
    “第一点,全民皆兵!第二点,全民教育!这是我大汉中兴之基本国策,五十年不动摇,一百年也不动摇!”吕布异常坚定地说道。
    司马徽、胡昭、徐庶等人以前知道吕布有全民教育的想法,他们对全民皆兵没有什么了解,吕布便把自己之前那个全民皆兵的计划说了出来。
    司马徽是个好好先生,对吕布的穷兵黩武并不欣赏,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想让大汉中兴,全民皆兵和全民教育结合起来,不失为良策。
    跟随司马徽等人而来的还有司马徽和胡昭门下的数十名门生弟子,还有他们的一些至交好友,虽然都是名不见经传,却都有一些才干,让非常缺乏亲信文职下属的吕布喜出望外。
    颍川这些贤士大部分都被吕布编入宣抚营,经过吕布一段时间的言传身教以后,他们大部分都被分派在下面的营、旅、师各级做参军。从队开始就设立的参军,到了军这一级就变成某某军参军,有些绕口难听,吕布便把这个军职省略军字,于是乎,跟队长、营帅、旅帅、师帅、军帅相对应的则是队参、营参、旅参、师参、军参等各级参军。
    这些参军不仅负责参赞军机,还负责军队思想工作、军纪宣传、军功录入、军纪惩戒,权柄甚大,几乎跟军事长官平起平坐,是吕布掌握军队、遏制部将叛乱的良器。
    吕布本来想让徐庶按照他们之前商定的去创立中情局,但跟郭嘉一起讨论过徐庶的性格,发现徐庶磊落正直的个性并不太适合这个职位,而且徐庶有军事谋划的大才,去做内部监察便浪费了。
    吕布便跟徐庶又仔细商量过,发现徐庶自己对这个中情局的工作也不感冒,当时在颍川答应吕布纯粹出于好奇和不愿辜负吕布的厚意,现在吕布主动提出,徐庶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一路上一直在考虑如何推辞,却不知道该怎么推辞掉这个不适合自己的差事。
    因为原来的前军师祭酒韩浩现在荣升为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兵团,吕布便让徐庶担任前军师祭酒,跟随前军师沮授左右,同时兼任张颌师部参军,这头半年,他跟郭嘉一样,先适应军旅生活,等把实际的军事跟他们平时学习的兵法战策紧密结合到一块,能够按照吕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八字方针行事,吕布才敢让他们独当一面。
    石韬的职位安排最无悬念,除了担任吕布司隶校尉府的典农从事以外,他主要的工作便是辅佐韩浩抓紧农业技术,在石韬和常林的帮助下,韩浩的屯田之事蒸蒸日上。
    吕布本来想委任司马徽和胡昭兼领征北将军的左军师和右军师,却被两人坚决推辞了,这两个人早已习惯教书育人的生涯,非常不习惯甚至厌烦军旅生涯,吕布见他们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勉强。
    吕布便按照原来的计划,任命他们为司隶地区的典学从事、劝学从事。
    自从他们来了,吕布心中那个“全民教育进而全民科举”的伟大计划便开始迅速实施起来,当然一开始是打着“教化万民”的幌子来大兴官学。
    本来朝廷是有兴办官学的,在平帝元始三年,这个东汉朝廷就建立了地方学校制度,并规定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 ,聚曰序。由于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对于修缮学宫,提倡兴学比较重视,因而郡国学校得以普遍建立,官学和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
    但是,这些官学、私学全都是为世家子弟、寒庶地主子弟开办的,那些贩夫走卒、自耕农、佃农、奴仆之类草根百姓的子女,祖祖辈辈只能做睁眼瞎,没有读过书的他们除了依附黄巾余党反对压迫他们的世家大族之外,几乎找不到正当的途径来改善自己和后世子孙的命运。
    百分之九十的大汉子民都是文盲,这个情况非常不利于吕布势力的发展。
    识字的能治政的人才几乎都来自世家大族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寒庶地主,打倒了一批世家,还是要用另外一批世家来统治这个国度,虽然第一批世家更仁义良心一些,但那仁义良心也是有限的,世家大族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必然还是要不劳而获地吸取大汉子民的鲜血,五胡乱华可能会推迟若干年,但这个世家大族统治下的大汉民族必然还是会衰败,早晚还是会被那些游牧部落接二连三地欺负蹂躏。
    吕布不仅要大兴官学全民教育进而科举,他还要把全民教育跟全民皆兵结合在一起,打造华夏版军国主义,把东亚地区变成大中华共荣圈。
    全民皆兵制度已经实施下去,现在呢,就是要搞全民教育,等全民教育推行下去,不出十年,汉民族就不再是羊,而是盘踞在东亚的真正的蛟龙,把那些小鱼小虾尤其是东海上那一只爬虫全部吃掉。
    只是搞全民教育,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