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秦纪二
(公元前227年一公元前209年,共19年)
主要历史事件
荆轲刺秦 191
王翦伐楚 193
秦始皇统一天下 197
蒙恬攻打匈奴 202
焚书 202
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203
坑儒 204
秦始皇之死 205
扶苏自杀 205
胡亥即位 206
陈胜吴广起义 208
刘邦起兵 211
主要学习点
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 194
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 19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14
始皇帝二十年(甲戌,公元前227年)
1 荆轲到了咸阳,通过秦王宠臣蒙嘉,卑辞求见,秦王大喜,身穿朝服,集合文武百官,设九宾大礼来见他,准备接受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地图。荆轲捧着地图献给秦王,地图展开到最后,匕首露出来,荆轲一手抓住秦王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就刺,还没刺到,秦王惊起,挣断衣袖得脱。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躲避。群臣都惊慌失措,谁也想不到发生这种事,一时混乱,都不知道怎么办。按照秦国法律,群臣上朝是不能带任何兵器的,左右近臣只能徒手与荆轲搏斗,大声提醒秦王:“大王!把剑推到背上!”因那秦王带着长剑,仓促间无法拔出。秦王得到提醒,把剑推到背上背着,终于拔出来,一剑就斩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知道自己废了,把匕首掷向秦王,击中铜柱。荆轲大骂道:“事情所以失败,那是没想杀你,是想活捉你,胁迫你达成协议来报答燕太子丹罢了。”秦王大怒,于是将荆轲肢解示众,更加派大军前往赵国,增兵给王翦,命令他伐燕,与燕军、代军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始皇帝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226年)
1 冬,十月,王翦攻占燕国首都蓟城,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向东退保辽东,秦将李信急追。代王赵嘉派人送信给燕王,让他杀了太子丹,献人头给秦王谢罪。太子丹藏匿在衍水。燕王派使者斩了太子丹的头,想要献给秦王。但是秦王继续进兵攻打燕国。
【华杉讲透】
荆轲刺秦,从整件事情来看,燕太子丹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报私仇,泄私愤,不是为燕国深虑远谋。所以刺秦也不是燕国的国家战略,而是太子丹的豪侠之举。而所谓的私仇私愤,无非是自尊心受了伤害,觉得跟秦王当初是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兄弟,今天你怎么不把我当人看。就像孔子说的,小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他还想跟秦王保持勾肩搭背的“不逊”的关系,秦王对他的疏远,让他心怀怨恨,以至于必欲杀之而后快,不能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不是什么慷慨悲歌的英雄壮举,是懦弱轻佻的匹夫泄愤而已。身为一国太子,不励精图治,为国家做长久计,而派豪侠行刺大国之君以泄私愤,图侥幸,国家怎能不亡!
2 王贲伐楚,攻取十几座城。秦王问将军李信说:“我想要攻下楚国,将军认为需要带多少兵去?”李信说:“不超过二十万。”秦王又问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了,这么胆怯!”于是派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称病回老家频阳。
始皇帝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前225年)
1 王贲伐魏,截断渠水,挖沟引水去灌大梁。三月,城墙崩塌,魏王假投降,即刻杀了他,于是灭魏。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换取安陵。”安陵君说:“蒙大王恩惠,以大易小,甚幸!但是,我受地于魏之先王,愿终身守之,不敢和您交换!”秦王赞赏他的信义,暂时放过了他。
2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李信又攻打鄢郢,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国人在后面尾随,三天三夜不宿营,不休息,大败李信,攻陷两个营寨,杀死七个都尉,李信败逃回国。
秦王听说后,大怒,亲自到频阳找王翦,说:“寡人不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让秦军受辱。将军虽然生病,就忍心看着寡人不管吗?”王翦辞谢说:“确实生病了,不能将兵。”秦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不要再多说了!”王翦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那个要求,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全都听您的!”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秦王送行到霸上,王翦一个劲儿地向秦王要求要赏赐给他哪座宅子哪块田,啰啰嗦嗦,要了很多。秦王说:“将军快出发吧!您还担心受穷吗!”王翦说:“为大王做将领,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以乘着大王您还欣赏我的时候,多请田宅,以为子孙打算罢了。”秦王大笑。大军既出发,出了武关,五次派出使臣回去向秦王落实良田美宅的赏赐。左右亲信说:“将军您的吃相有点难看了。”王翦说:“不然,秦王猜疑心重,不相信人,如今全国军队都给了我,我不显出求田问舍、胸无大志的样子,那秦王就会猜疑我了。”
始皇帝二十三年(丁丑,公元前224年)
1 王翦攻取陈丘以南土地,直到平舆。楚人听说王翦增兵而来,也动员全国军队抵御。王翦坚壁不战。楚军反复挑战,王翦始终闭营不出,态度安闲,每天抓的大事,主要是士兵的澡堂和食堂,洗澡水要烧好,伙食要搞好,在食堂和士兵们一起用餐。过了很长时间,王翦派人问:“现在士兵们玩什么游戏啊?”士兵说:“玩投石、跳远。”王翦说:“时候到了,士卒可用!”
楚军求战不得,就引兵向东。楚军一动,王翦马上追击,大破楚军,一路追到蕲南,杀死楚将项燕,楚军败走,王翦乘胜略定城邑。
始皇帝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
1 王翦、蒙武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以其地设立楚郡。
【华杉讲透】
王翦伐楚,他始终要求六十万兵,而之前李信只要二十万。为什么呢,因为王翦懂得做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而李信则贪巧求速,以致身败名裂。
前面我们说过,人们往往低估了成就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时间是一种投入;同样,人们往往也低估了成就一件事情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为什么会低估呢?因为人们都想少投入,都想要“多快好省”,投入很少,回报极多,速度很快,质量还很好,这就是自欺欺人,要上当受骗的节奏了。李信自欺欺人,秦王就上当受骗。
这种思维在各行各业都有,比如广告业有一句著名的断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名,人人都认同呢,因为他击中了人性的弱点——人人都想少付出,多回报。你也可以说王翦带去的六十万兵浪费了一半,你带三十万去试试呢?
所以,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想省钱的人没出息。
始皇帝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
1 秦王大兴兵,派王贲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也灭亡了。
【司马光曰】
燕太子丹不胜一朝之愤而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得宗庙覆灭,始祖召公不得祭祀,罪莫大焉!还有人赞美他是贤公子,岂不是过分!
什么叫国家?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这叫国家!如此,则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如此,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焰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又何足畏惧!太子丹放着这些正事不做,反倒以万乘之国,发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成墟,不亦悲哉!
跪着膝行前进,那不是恭敬;反复重重承诺,那不是信用;挥金散玉,那不是恩惠;自刎剖腹,那不是勇敢。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深谋远虑,行动也不符合正义。这样做,跟楚国的白公胜之流有什么区别呢?
荆轲呢,感激太子丹对他供养的私恩,不顾自己七族的性命,欲以一把匕首,强燕而弱秦,还有比这更愚蠢的吗?所以扬子评论这些事,认为要离为吴王阖闾刺杀庆忌,不过是一个蜘蛛螫人的角色;聂政刺杀侠累,不过是一个壮士的角色;荆轲呢,刺客而已,都算不上义士。又说:“荆轲啊,如果以君子之道来衡量,也就是一个盗贼吧!”
2 王贲攻代,俘虏代王赵嘉。
3 王翦全部平定楚国长江以南地区,并降伏百越,设置会稽郡。
4 五月,令天下人民大张酒宴五日,以为庆祝。
5 当初,齐国君王后,就是太后,之前太史敫的女儿,很贤德,事奉秦国很谨慎,和诸侯交往,也守信义。齐国在东边临海,不与秦国接壤。秦国日夜进攻韩、赵、魏、燕、楚,五国各自相救,而齐王建继位以来,独享四十余年和平。太后临死的时候,对齐王建说:“群臣之中,某人可用。”齐王说:“等等,我拿毛笔和竹简来,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太后说:“好!”等齐王建拿来毛笔和竹简,太后说:“哎呀!老妇已经忘了他的名字了。”太后死了,后胜担任宰相,接受秦国间谍的贿赂。齐国派往秦国的使臣和宾客,秦国也大撒钱财收买他们,所以这些宾客,都成了秦国的反间,劝齐王事奉秦国,不修战备,也不援助五国抗秦,所以秦国得以顺顺当当地灭了五国。
齐王建将要出发去咸阳朝见秦王,出发经过雍门,雍门司马上前说:“齐国立您为王,是为了国家社稷呢,还是为了您个人呢?”齐王说:“当然是为了社稷。”司马说:“既然是为了社稷,为什么您离开社稷,要前往秦国呢?”齐王建想想也是,命令车马折返回宫了。
即墨大夫听说后,求见齐王说:“齐国地方数千里,带甲之士数百万。而韩赵魏的大夫们,都不愿意接受秦国统治,逃亡在阿、鄄等地的有数百人,大王如果能团结他们,交给他们百万人的军队,使他们收复三晋故地,则可从临晋关攻入秦国。同样,楚国鄢郢的大夫们不愿意接受秦国统治,逃亡在我城南之下者,也有数百人,您收服他们,交给他们一百万军队,让他们收复楚国故地,则可从武关攻入秦国。如此,则齐威可立,而秦国可灭。这天大事业,岂止是保全齐国而已!”齐王建不听。
【柏杨曰】
幸亏齐王建不采纳这位即墨大夫的意见,否则徒使人民受到更大苦难。这跟赵括纸上谈兵一样。秦国倾全国之力,用之于战场的,也不过六十万兵。即墨大夫开口就这给一百万,那给一百万,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两百万军队?武装部队不自己带领,交给那些流亡之徒,如何对付严格训练的秦军,还想一口气打到咸阳?齐国唯一的生路是之前就支援它的邻邦抵抗秦国。如今五国已灭,就算玉皇大帝下凡,也无法挽救了。
始皇帝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
1 王贲从燕国向南攻齐,突袭临淄,齐国人毫无防备,没有一个人敢于抵抗。秦国派人引诱齐王建,承诺封给他五百里地,齐王建就投降了。秦国把他迁居到共城,软禁在松柏树林间,活活饿死。齐国人怨恨齐王建不早与诸侯合纵抗秦,听信任用奸臣和外籍宾客,以致亡国,编歌曲讽刺他说:“是松树吗?是柏树吗?把田建迁居到共城的,是那些宾客吧?”埋怨田建听信那些心怀叵测的宾客。
【司马光曰】
合纵连横之说,虽然反覆百端,千头万绪,但大致来说,合纵符合六国的利益。从前先王建立万国,亲附诸侯,就是要他们交通来往,相亲相爱,飨宴相乐,结盟互保。如此,则秦国再怎么强暴,他们又怎会至于灭亡呢?韩赵魏三国,是齐楚的屏障,而齐楚两国呢,又是韩赵魏的根底,形势相资,表里相依。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居然还相互攻打,韩赵魏攻齐楚,就是自绝其根底,齐楚攻韩赵魏,就是自毁其屏障。哪有拆毁自己的屏障,以向盗贼献媚,还说:“盗贼将因此爱我,而不会攻击我。”这岂不是荒谬吗?
【华杉讲透】
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你拿个大喇叭喊:“大家一定要团结!”有用吗?没用!你只有自己站出来,自己付出,吃得亏,打得堆,把大家团结在你周围。
六个国家,是无法相互团结的,只能团结在一个国家周围。团结,就必须有一个带头的,他有一以贯之的长期战略,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付出,愿意牺牲自己,愿意主持公平正义,方针政策始终不变,则大家都团结在他周围。如果六国中有一个这样的国家,那就不是秦国征伐天下,而是两雄逐鹿了,或者更长期地保持战略均势。齐国君王后之贤,不过是小心谨慎,苟延残喘,再凭借地理形势,最后一个灭亡而已。齐国没有承担历史责任,合纵抗秦。合纵不能靠一个挂六国相印的宾客苏秦,要靠一国君王为核心。秦国的战略,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经历了七任君主,一直一以贯之。其他六国,则没有一国有一以贯之的长期战略。
2 秦王刚刚兼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更改称号为“皇帝”,命令叫“制”“诏”,制书是制度,诏书是诏告。自称为“朕”,追尊昭襄王为太上皇,颁布制书说:“死后根据人的行为定谥号,是儿子议论父亲,臣下议论君上,没有意义,从今往后,取缔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依次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华杉讲透】
谥法相传是周公制定,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这就是盖棺论定了。谥号有美谥,有恶谥,也就是说,有褒有贬。褒的比如秦穆公,布德执义曰穆,后世看到一个穆字,就知道他一生是布德执义的一生。又如齐桓公,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这是他一生的写照。恶谥呢,比如周幽王,动祭乱常曰幽,烽火戏诸侯,这都是他干的事,西周亡在他手上,他就是动祭乱常的幽王。
从孔子时候起,儒家有意识地把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的手段,也是对君王的一点点制约,生前你拥有绝对权力,但是,如果行事乖张,一个谥号,就能让你遗臭万年!
秦始皇显然对自己死后的谥号没有信心,担心后世给他恶谥,干脆把谥法给取缔了。
到了汉朝,谥法又恢复起来,一直执行到清朝。
3 当初,齐威王、齐宣王的时代,邹衍提出一个金木水火土,五德相运的学说。秦王兼并天下之后,齐国人把这一套学说上奏给他,秦王深信此说,认为既然周是火德,秦灭了周,那是秦的德胜过了周的德,水能灭火,所以秦是水德。于是下令改变历法,以十月为每年的第一个月,每年朝贺,以十月一日为元旦。衣服、旌旗都用黑色。计数时,以“六”为单元。
【华杉讲透】
我们现在用的阴历,是夏历,夏朝的历法。到了商朝,把正月往前提前一个月,以十二月为正月。到了周朝建国,又提前一个月,以十一月为正月。孔子虽然一心恢复周礼,但是对历法,他一直呼吁恢复夏历,因为最符合农业生产的时节。秦朝建立呢,再提前一月,以十月为正月,春夏秋冬全乱了。到了汉朝,总不能把九月当正月吧?汉武帝恢复了夏历,以后再没人折腾这事了。咱们今天才能以正月初一为春节。
4 丞相王绾说:“燕、齐、楚故地,离首都咸阳太远,不设置封国,恐怕难以统治和镇守,请在诸子中选择分封。”秦王下令群臣讨论。掌管刑罚的廷尉李斯说:“当初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但是几代之后,情谊疏远,相互攻击,就像仇人一样,周天子也无法禁止。如今天下赖陛下您的神灵,归于一统,都设置郡县,诸皇子和功臣,以赋税重赏之,比较容易控制,天下人也没有异议,这正是国家安宁的道理,再设置诸侯封国,实在不合时宜。”秦始皇说:“天下征战不休,就是因为有侯王。如今赖宗庙神灵,平定了天下,又重新设置封国,那是刀兵再起了,要再求安宁,岂不难哉!廷尉说得对!”
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郡守总管郡事,置郡尉掌管兵马,置郡监负责监察。
又收缴天下兵器,送到咸阳销毁,熔化后铸成巨钟和钟架,再铸十二个金人,各重一千石,统一度量衡,把天下豪门富户十二万家强迫迁到咸阳居住。
历代祖先祭庙和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河南岸。每灭一国,就仿照他们的宫室,在咸阳以北按原样再盖一座,沿着渭河北岸,从雍门向东延伸,一直到泾河、渭河交汇处,亭台楼阁,来往复道,络绎相连,从各国抢夺来的钟鼓和美人,都被安置在这些宫殿中。
【张居正曰】
秦始皇不封王侯而设郡县,又收缴天下兵器,都是自为保守之计,以为天下没有侯王,就没有人作乱了,殊不知后来并起而亡秦者,不是王侯,而是闾巷田野之匹夫。又以为没有兵器,就不动刀兵了,殊不知后来豪杰振臂一呼,斩木也可为兵,揭竿也可为旗。可见人君之欲安天下者,在于仁义之固结,而不在于法制之把持也。
始皇帝二十七年(辛巳,公元前220年)
1 始皇巡游陇西、北地,至鸡头山,又经过回中宫。
2 在渭南建筑长信宫,建成后,又更名为极庙。从极庙筑道路通往骊山,建筑甘泉宫前殿,又筑甬道与咸阳相连。再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高速驰道通往全国。
始皇帝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219年)
1 始皇东行巡视郡县,登上邹县的峄山,立石碑,歌颂自己的功业。于是召集鲁地儒生七十人,到泰山下,商议封禅大典。有儒生说:“古代帝王封禅,都用蒲草包裹车轮,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然后清扫地面来祭祀,席子用草席。”其他人众说纷纭,始皇听了,觉得都难以施行,由此罢黜儒生,不听他们的,直接下令修筑上山道路,从泰山南麓上到山巅,立石碑,颂功德,再从山北车道而下,到梁父县,举行封禅大典,其礼仪由掌管祭祀的太祝制定,跟古代秦国在雍县祭祀上帝的礼仪差不多,而封藏保密,世人无法知道。
于是始皇东游到海上,行礼祭祀名山大川及八方神仙。始皇向南,登上琅琊山,十分高兴喜欢,停留了三个月,筑琅琊台,立石碑,颂功德,抒发他志得意满的情怀。
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等声称有羽化升仙之术——老而不死,身体消失,变成神仙,升仙而去。燕、齐两国一些迂腐怪诞之人,都争相学习。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都相信他们的说法,派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说这三座神山都在渤海之中,离人不远。但山上的神仙不喜欢人去,船快接近的时候,就用风把它吹走。曾经有上过仙山的人说山上有神仙和不死之药。等秦始皇到了海上,那些方士和齐国人徐巿都争相上书说仙山的事。于是派遣徐巿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访求,船来往海中,都拿风来说事儿,说:“看见仙山了,就是过不去啊!”
始皇回程时,经过彭城,斋戒祭祀,想把相传之前沉入泗水之中的一座周鼎打捞上来。派了上千人潜水去找,也没找到。于是向西南渡淮水,到衡山、南郡,乘船于长江中,到湘山寺,遇大风,几乎无法渡江。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葬于此地。”始皇大怒,派囚犯三千人,伐掉湘山所有树木,让湘山只见赤土,不见草木,以示惩罚。于是才由南郡,经由武关回咸阳。
【张居正曰】
这一段前面是始皇侈心于封禅,后面见始皇惑志于神仙,史臣详记其事,所以深著其骄奉之失,垂万世之鉴戒也。
2 当初,韩国人张良,其父亲、祖父以上,五代人在韩国为相。到了韩国灭亡,张良散尽千金家财,想为韩国报仇。
始皇帝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218年)
1 始皇东游,走到阳武博浪沙时,张良派大力士操铁锥狙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心惊胆裂,即刻搜捕,力士已逃去无踪,令天下大索十日,还是没抓到。
始皇继续东行,登上之罘山,刻石记功,回程时,前往琅琊,经上党回咸阳。
始皇帝三十一年(乙酉,公元前216年)
1 下令天下黔首,自己申报田亩数量。
【胡三省曰】
从始皇第二十六年开始,更改民众的名称为“黔首”,因为老百姓用黑头巾裹头,所以叫黔首。
始皇帝三十二年(丙戌,公元前215年)
1 始皇登上碣石山,派燕国人卢生寻访古代仙人羡门,又在碣石刻石记功,拆毁城墙,堤防也拆除。始皇又向北巡游,然后取道上郡回咸阳。卢生派人从海上回来,上奏说,有一本预言书叫《录图书》,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始皇于是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伐匈奴,要灭了胡人。
【胡三省曰】
郑玄说,亡秦者胡也,应在秦二世胡亥身上,秦始皇没注意自己有个儿子名字里有“胡”字,反而去打匈奴。
始皇帝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214年)
1 征发无业游民、上门女婿、市场商贩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又发配罪犯及平民五十万人到五岭戍边,与南越土著杂处。
2 蒙恬将匈奴驱赶到北方,收复河套以南地带,设置四十四县,又修筑长城,顺着地形险要,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一万多里。蒙恬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再向北扩张。蒙恬十余年率师处于野战状态,大营设在上郡,统治北方,威震匈奴。
始皇帝三十四年(戊子,公元前213年)
1 整顿司法部门,处罚枉法徇私的官员,有陷害无罪者,及包庇有罪者的,一律充军去修筑长城,或者流放到南越。
丞相李斯上书说:“以前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之士。如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于中央政府,百姓在家则种田做工,出仕做官则学习政府法令,不需要其他学问。如今那些儒生,不学习今天的法令,老是拿古人说事儿,借古讽今,惑乱百姓人心,把老百姓都教坏了。政府有法令下来,则各自拿他们的学问来议论,心中不服,出门就在街巷中非议,以批评政府博取名声,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鼓动群众来诽谤政府。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能禁止,则中央政府的权威受损于上,而拉帮结党成之于下。这种情况必须禁止!我建议:请史官把各国史书全部烧毁,只留下《秦记》,除了博士官官方藏书外,天下有收藏《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书籍的,都由当地郡守、郡尉组织督促,全部烧毁。有敢偶语《诗经》《尚书》的,斩首弃市(偶语,就是相聚谈论,这就是偶语弃市的典故);有敢以古非今的,灭族;如果官吏看见这种情况,不举报,不处理的,与之同罪。命令下达三十日之内,还不烧书的,脸上刺字,罚苦役四年。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可以不烧。如果想学法令的,就请官员当老师。”始皇下制说:“可。”于是列为制度。
魏国人陈馀对孔子八世孙孔鲋说:“秦国要毁灭先王的书籍,而您正是这些书的主人,危险啊!”孔鲋说:“知道我学习这些无用之学的,都是我的朋友。秦不是我的朋友,他也不知道,我有什么危险呢?我会把这些书藏起来,有一天,人们还会来找这些书。等到大家都知道要找这些书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灾难了。”
始皇帝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12年)
1 派蒙恬修筑高速直道,经九原到云阳,一路开山填谷,跨越一千八百里,工程持续数年,都不能完成。
2 始皇觉得咸阳人太多,先王的宫廷太小,于是在渭南上林苑中修建新宫殿,先筑前殿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以坐一万人,下面可以树立五丈高的旗杆,周围阁道可以驰马从殿下一直到南山。在南山山顶建造宫阙。又修筑往返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河,直达咸阳,以象征天上经过北斗七星,渡过银河,连接象征天子之宫的营星、室星。征调遭受宫刑和其他刑罚的罪犯七十万人,分别将他们投入阿房宫和秦始皇骊山陵墓的建设。又挖掘北山的石头,砍伐蜀地和荆楚的木材,在关中共计兴建宫殿三百余座,函谷关以东,又兴建行宫四百余座。于是在东海边朐县矗立巨石,作为秦国东方大门。迁徙三万户人家充实骊邑,五万户到云阳,都免除十年劳役。
3 卢生游说秦始皇说:“根据仙人方术,君王不应该固定住在一个地方,而是要时常出行,以避恶鬼。恶鬼辟,则真人至。希望陛下不要让人知道您住在哪一个宫中,这样不死之药才可以得到。”始皇心向往之,说:“我倾慕真人啊!”干脆也不称“朕”了,自称为“真人”。
于是下令咸阳之旁两百里内所有的两百七十座宫殿,统统建筑往返相连的复道、甬道,每个宫里卧室、办公室、钟鼓、美人,全部齐备,始皇可随时在任何一座宫中居住和办公,不管他到哪儿,只要有泄露消息的,处死。有一天,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李斯车骑甚众,嘀咕了一句:“丞相排场也不小啊!”再一次看到李斯的时候,排场就变小了。始皇大怒说:“这是我的宦官泄露了我的话!”马上追查,没有一个人承认。这难不倒秦始皇,他把当时在场的宦官全部杀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哪儿。群臣有事请示,只能在咸阳宫中等。
侯生、卢生在一起议论讥讽秦始皇,知道大祸临头,一起逃亡。始皇大怒,说:“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大大地赏赐他们,他们竟敢诽谤我!”于是派御史审问还在咸阳的其他诸生,诸生互相揭发控告,抓了四百六十余人,活埋处死于咸阳,让天下知之,以恐吓后人。剩下的其他人,全部移民戍边。始皇长子扶苏进谏说:“诸生都学习孔子之学,如今父皇都重法处置他们,恐怕天下不安。”始皇怒,让扶苏也去戍边,到上郡做蒙恬的监军。
【胡三省曰】
为之后胡亥杀扶苏夺嫡埋下伏笔。
始皇帝三十六年(庚寅,公元前211年)
1 有陨石落在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而地分。”始皇派御史查案审问,没人承认。于是将陨石降落处周围人家全部诛杀,将陨石焚化粉碎。
2 再迁徙三万户人家到河套以北的榆中,每人赐爵一级。
始皇帝三十七年(辛卯,公元前210年)
1 冬,十月七日,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跟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始皇有二十几个儿子,他最爱他的小儿子胡亥。胡亥请求跟着一起去。始皇同意了。
十一月,抵达云梦泽,在九嶷山祭祀舜帝,又泛舟顺江而下,游览藉柯,渡过海诸,经过丹阳,抵达钱塘,濒临浙江。钱塘大潮,波浪险恶,于是西行一百二十里,从陿中渡江,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远望南海,立石颂德。回程,经过吴县,从江乘登船,沿大海向北,到琅琊,再到之罘,在海上见到大鱼,射杀之。再由之罘沿海西行,到达平原津就生病了。
始皇厌恶谈到死,所以群臣都不敢说死的事。病越来越重,始皇自知不起,于是命令中车府令掌管符节御玺的赵高写诏书给扶苏说:“立即前往咸阳,与丧车会合,准备我的葬礼。”诏书已经封好,在赵高那里,还没有交给使者。秋,七月,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认为始皇崩逝在外,怕诸公子争位作乱,天下有变,于是秘不发丧,把尸体藏在始皇寝车里,始皇生前宠幸的宦官同车陪乘。所到之处,饭食照样送进去。百官照样奏事。宦官则在车里宣称皇上准奏。只有胡亥、赵高和几个宠幸的宦官知道始皇已经死了。
当初,始皇尊宠蒙氏一家,非常信任。蒙恬率领大军在外,蒙毅则常在朝中参与谋划,有忠信之誉,因此诸将相都不敢和他们争锋。赵高是个天阉,生下来就生殖器不健全。始皇听说他强壮有力,又精通狱法,提拔他做中车府令,守卫宫门,并教胡亥决狱判案。胡亥很宠幸他。赵高曾经有罪,始皇把他交给蒙毅审判,蒙毅判决赵高依法当死。始皇认为赵高做事勤奋敏捷,赦免他,并恢复了他的官职。赵高既得到胡亥宠幸,又怨恨蒙氏,就游说胡亥,矫诏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认为此计甚妙。赵高说:“还要跟丞相商量,丞相不加入,恐怕不能成事。”于是见李斯说:“皇上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还有符节御玺,都在胡亥那里。现在定谁做太子,就在你我两人一句话了。先生看该怎么办?”李斯惊道:“你怎么说出这亡国之言!这是咱们做臣下的可以议论的事吗?”赵高说:“君侯您才能之高、谋虑之深、功劳之大、人缘之好,以及扶苏对您的信任,这五条,比蒙恬如何?”李斯说:“比不上。”赵高说:“这就是了。如果扶苏继位,一定用蒙恬为宰相。君侯您就没法身怀列侯印玺,衣锦还乡了,这是显然的事!如今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希望君侯您仔细思量,定夺大计啊!”李斯被说服,于是加入阴谋,假称受始皇诏书,立胡亥为太子,重新下一道诏书给扶苏,数落他的罪状:不能开疆辟地,虚耗士卒,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能回首都为太子;又指斥将军蒙恬对扶苏的怨恨阴谋知情不报,也不能矫正;将两人都赐死,兵权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接到圣旨,哭着进到室内,准备自杀。蒙恬说:“陛下在外巡游,没有立太子。派我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疆,公子您为监军,这是天下之重任。如今一个使者来,您就自杀,您怎么知道这里面没有欺诈呢?不如上书申辩,如果真的不准,再自杀不迟啊!”这边蒙恬相劝,那边使者却在一个劲地催扶苏快快了断,他好回去复命。扶苏对蒙恬说:“父要子死,还申辩什么!”当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把他交付官吏,关押在阳周,另外任命李斯的一位下属为护军都尉,还报胡亥。
胡亥听说扶苏已死,马上就想释放蒙恬。恰好蒙毅代表始皇出去祭祀山川回来。赵高对胡亥说:“先帝早就想立贤德的儿子做太子,而蒙毅一直强谏说不可,不如诛杀他!”于是把蒙毅关押在代郡。
从井陉抵达九原,当时正是夏天,寝车里始皇尸体腐烂恶臭,于是让随从官吏载一车鲍鱼跟着,用鲍鱼臭来掩盖尸臭,从直道直奔咸阳,发丧,胡亥继位。
九月,始皇葬于骊山,墓穴极深,用铜熔化了,堵塞地下水,墓室中堆满了奇珍异宝。又令工匠做机弩,有盗墓的穿过则自动发射,又在墓室周围挖成百川、江河、大海的形状,灌注水银。墓室顶部是天上的星辰,底部则是大地山川大海。后宫嫔妃,没有生孩子的,全部殉葬。下葬毕,有人说工匠设计建造了陵墓中的机关,知情者太多,一旦泄露,陵墓就会被盗。于是将所有工匠也驱入坟墓殉葬。
2 秦二世欲诛杀蒙氏兄弟。二世的哥哥子婴进谏说:“当初赵王赵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田建杀他数世的忠臣而用后胜,最后都亡国。蒙氏一门,是秦国大臣、谋士,而陛下一旦抛弃他们,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没有本事的人,这是对内让群臣失去信任信心,而在外让边关将士离心离德了。”二世不听,于是处死蒙毅和蒙恬。
蒙恬愤然说:“我蒙氏家族,从先祖到子孙,我爷爷蒙骜,父亲蒙武,到我兄弟二人,积功劳信义在秦国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将兵三十万在外,虽然身处监牢,但只要我愿意,我仍有力量发动反抗!我自知必死还坚守信义,是为了不辱没我先辈的教诲,不敢忘记先帝的恩情罢了!”于是服毒自杀。
扬子《法言》曰:有人问:“蒙恬忠心耿耿,却被诛杀,忠心还有用吗?我们还应该忠心吗?”
答:“开山填谷,西起临洮,东接辽水,人力不足,死尸遍野,虽然忠君,不能抵消他的罪行。”
【司马光曰】
始皇毒害天下,而蒙恬为他所驱使,蒙恬的不仁,由此可知。但是,蒙恬能深明为人臣之义,虽然无罪被诛,能守死不二,也足以称道了。
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1 冬,十月,大赦。
2 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跟从,到碣石,然后沿着海南到会稽山。之前始皇立的石碑,有的还没有刻字,全部刻上,旁边还刻上跟从的大臣的姓名,以彰显先帝的盛德而还。
夏,四月,二世回到咸阳,对赵高说:“人生啊人生!就像驾着六匹马拉的快车,飞驰过一道裂开的缝隙,一眨眼就过去了。现在啊,我已经君临天下了,别无所求,就想快快乐乐度过此生!极尽耳目之所好,穷极心志之所乐!怎么样?”
赵高说:“太好了!这正是贤主之所能行,而昏君之所禁止的!不过,陛下想法虽然很好,要落实执行,还有阻碍啊!我给您分析一下看:沙丘之谋,诸公子和大臣都有所怀疑,而诸公子呢,都是您的兄长,大臣们呢,又都是先帝任命的人。现在陛下刚刚继位,有些人对此怏怏不乐,心中不服,我担心他们发动政变,所以我战战兢兢,担心自己不得善终啊!陛下还能安享人生之乐吗?”
二世一听:“为之奈何?”
赵高说:“陛下严法峻刑,凡是有罪的,彼此株连,一网打尽,诛灭大臣及宗室公子,然后收举各国遗老遗少,贫穷的,让他富裕;低贱的,让他尊贵。把先帝的旧臣除掉,全部换上您的亲信,这样,阴德归于陛下,祸害被除掉了,奸谋被堵塞了。群臣全是蒙受您恩典润泽的人,陛下就可高枕无忧,肆志娱乐了。这是最好不过的计策!”
二世深以为然。于是修改法律,务求严苛。诸公子、大臣有罪的,就交给赵高严加惩治。于是皇子十二人被处刑戮死于咸阳街头,公主十人被分裂肢体磔死于杜县,家产充公。株连逮捕者不可胜数。
皇子将闾与同母兄弟三人,被囚禁于内宫,一直定不了罪,拖到最后。二世派使臣告诉将闾兄弟说:“你们有不臣之罪,按罪当死,叫官吏执行!”将闾说:“对朝贺礼仪,我从来没有不遵从礼宾司的安排,在朝堂上,我从来没有失节犯错,皇上问我什么,我从来没有说错话,什么叫‘不臣’呢?希望能告诉我,我的罪到底在哪里,我愿闻罪而死!”使者说:“我没有资格讨论这些事,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仰天大呼三次:“天!天!天!我无罪!”兄弟三人痛哭流涕,拔剑自杀。
皇族宗室震动恐惧,皇子嬴高打算逃亡,又怕自己跑了,家人被诛灭,于是上书说:“先帝无恙时,臣入门则赐给食物,出门则派给车马,御府的衣服赏赐给臣,中厩的宝马也赏赐给臣。如今先帝去世,我应该殉葬跟随先帝啊!如果我不殉死,那是为人之子而不孝,为人之臣而不忠,不孝不忠之人,怎么能立于人世间呢?臣请求跟随先帝而死,葬在骊山脚下。恳请陛下怜爱我,满足我的心愿啊!”
二世拿到这封奏书,得意忘形,心花怒放,喊赵高来,给他看,说:“怎么样!怎么样!你看!咱这一招,收效神速啊!”赵高也满意地说:“他们都只求速死,哪有工夫搞阴谋啊!”
二世批准了嬴高的奏章,恩准他殉葬,并赏赐殡葬费用十万贯。
之后秦二世又继续修建阿房宫,征发勇士十五万人屯戍保卫咸阳,加强战斗技能训练。
宫廷豢养的狗马禽兽太多,饲料不足,于是征调郡县转输大豆、杂粮、草料到咸阳。而负责运输的人,要自己负责带自己的粮食。咸阳三百里以内,都不许碰这些粮食,保障狗马禽兽的饲料供应。
3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当时的情况,是征发闾巷左边的人戍边渔阳,九百人屯驻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
【胡三省曰】
秦政府征发兵役戍边:第一梯队,先征发贬斥的官员、上门女婿和市场商贩;第二梯队,是曾经当过上门女婿、市场商贩的;第三梯队,是祖父母、父母曾经当过上门女婿、市场商贩的;第四梯队,没有“贱人”可以征发了,就每个巷子住左边的全部征发。
适逢天降大雨,道路不通,算下来肯定会误了抵达的期限,依法必须斩首。陈胜、吴广趁着天下人对秦朝的仇怨,于是杀死将尉,召集大家说:“我们已经误了期限,依法当斩。即便不斩,戍边而死的,十个里面也得有六七个。况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事,成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都愿跟从举事。于是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为号召,设坛盟誓,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陷大泽乡,再攻打蕲县。占领蕲县后,派符离人葛婴,将兵一路向东,攻打铚、酂、苦、柘、谯,全部拿下。一路作战,一路招兵买马,到了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步卒数万人。攻打陈县,陈的守、尉都不在,只有守丞率军在城门下与起义军作战,兵败被杀。陈胜大军于是入据陈县。
当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之交。秦灭魏,听说二人是魏国名士,重金悬赏缉拿。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逃到陈县,做里闾守门的小卒度日。里吏曾经因为陈馀犯错而鞭打他,陈馀想奋起反抗。张耳踩踩他的脚,让他忍耐受刑,之后批评他说:“我之前怎么跟你说的,今天为一点小小的侮辱,就死于一个小吏之手吗?”陈馀于是向他谢罪。等到陈胜进入陈县,张耳、陈馀都上门谒见。陈胜一向知道二人的贤名,大喜。陈县的豪杰父老请立陈胜为楚王,陈胜问张耳、陈馀意见。二人回答说:“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暴。如今刚刚才拿下一个陈县,就急着称王,这是让天下人都看到将军的私心了。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迅速引兵向西攻打秦国。同时,派人到之前各国,寻访立六国王室之后为王,这样,一方面给自己树立党羽,一方面为秦国增加敌人。秦国敌人多了,它的力量就分散了。将军的党羽多了,将军的兵众就越强。如此,六国都是同盟,就没有人阻挡您攻秦;六国都要各自复国,各郡县就没人愿意为秦守城。将军进军咸阳,诛灭暴秦,以令诸侯。诸侯本已灭亡,因将军您而得复国,以德服之,则帝业可成!如果今天在陈县就称王,恐怕引起反感,就没人跟随拥护您了。”陈胜不听,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当时,各郡县百姓苦于秦国法制的严苛,争相杀死官吏,响应陈胜。有地方政府派人到咸阳,禀告东方各郡县造反的事。二世一心只想快乐地生活,恼怒听到这些烦心事,把他们下狱治罪。后面再来的使者,二世问他们所谓造反的事情怎么样了?都异口同声回答说:“都是些鸡鸣狗盗的鼠辈,各郡守、郡尉组织搜捕,如今已经全部抓获了,不足为虑。”二世这才高兴了。
陈胜封吴广为假王,监督诸将,向西攻打荥阳。
张耳、陈馀又游说陈胜,请求派出军队,向北略取赵国土地。于是陈胜以之前和他关系好的陈县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拨出三千人,经略赵国。
陈胜又令汝阴人邓宗攻打九江郡。当时,陈胜的军队,以数千人为一个单位,四处攻打的,不可胜数。
葛婴到了东城,立襄疆为楚王。这时候传来消息,陈胜已经自立为王了。葛婴赶紧又杀了襄疆,回来报告。陈胜仍不原谅他,诛杀葛婴。
陈胜令周巿向北攻略魏国土地,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胡三省曰】
房,是地名。封地在房邑,所以称房君。上柱国,是楚国爵位之尊贵者。
陈胜听说周文是陈县的贤人,而且熟悉军事,于是给他将军印信,派他向西攻打秦国。
武臣等从白马津渡过黄河,进入赵国故地,到各县游说豪杰,豪杰皆响应加入,三千人变成了几万人,尊称武臣为武信君,攻下十余城,但其他的城镇仍然坚守,于是引兵向东北,攻打范阳。范阳人蒯彻游说武信君说:“看起来,您一定是要战胜而后夺取土地,攻城而后占领城池,我认为这是失策。如果您听我的计策,城池可以不攻而下,土地可以不战而得,千里之国,传檄而定,如何?”武信君问:“有何方略?”蒯彻说:“范阳令徐公,贪生怕死,想要投降。但是,您如果因为他是秦国官员,就像之前十座城池一样诛杀,那边地的其他城市全都固若金汤了,您没法一个个全都攻下来。如果您把封侯的印信给我,授予范阳令,让他乘坐朱红轮子的豪华马车,在燕、赵各地城下做个模范,那燕、赵城池都可不战而降了。”武信君说:“好!”于是以车百乘,骑兵二百,以及侯印迎接徐公,广为宣传,燕赵各地都知道了,不战而降者有三十多座城池。
陈胜既已派出周文,认为秦国政治混乱,已经崩溃,有轻敌之意,不再严加防备。博士孔鲋进谏说:“我听说,《孙子兵法》里写道:‘不恃敌之不我攻,恃吾不可以攻。’(不能认为敌人不会来攻打我,而是我守备严密,不怕他来攻打我。)如今大王您呢,就是恃着敌人不会来,而不是恃着我自己不怕他来。如果这样放松警惕,一朝失利,悔之晚矣。”陈胜说:“寡人的军事,先生就不要操心了。”
周文一路招兵,一路行军到函谷关,军队已经滚雪球般壮大到有战车千乘,步卒数十万,在戏水旁扎营。二世这才惊了,问群臣:“怎么办?”
少府章邯说:“叛军已经到了,而且人多势众,现在征发周围郡县的兵马都已经来不及了。骊山从事苦役的囚犯很多,请陛下赦免他们,发给兵器,前往迎击。”于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赦免骊山囚徒,以及所有家奴、家奴的儿子,令他们全部上前线迎击楚军,张楚军大败。
张耳、陈馀到了邯郸,听说周文战败退走,又听说诸将为陈胜攻城略地之后回到陈县的,往往被谗言所害而被诛杀,于是游说武信君自己称王。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左丞相,派人向陈胜报告。陈胜大怒,想要诛杀武信君全家,并发兵攻打赵国。上柱国房君进谏说:“秦国还未灭亡,此次诛杀武信君等家族,那是又树立一个秦国那样的敌国了,不如顺水推舟,祝贺他,并派他赶紧向西进攻秦国。”
陈胜认为房君说得很对,于是把武信君等人的家属接到宫中居住,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派使者去祝贺新的赵王,催促他发兵攻秦。张耳、陈馀游说赵王说:“您做赵王,不是张楚王的意思,如今张楚王给您道贺,是他的计策。张楚灭秦之后,一定会加兵于赵。希望大王不要西进,而是向北扩张,占领燕国、代国的土地;再向南夺取河内地区,扩大我们的地盘势力。这样,赵国南据黄河,北有燕、代,张楚即便灭了秦国,也不敢拿赵国怎么样;如果灭不了秦国呢,就更加倚重赵国。”赵王深以为然,于是不进军攻秦,而是派韩广攻略燕,李良攻略常山,张黡攻略上党。
九月,沛县人刘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
刘邦,字季,长得鼻梁高耸,眉骨圆起,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喜爱交朋友,慷慨大方,性格豁达,常有大度,不愿从事家人的农业生产作业。开始时做泗上亭长。单父人吕公,喜欢给人看相,看见刘季状貌,深以为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之后刘邦以亭长身份,替县府把囚犯押送到骊山做苦役,中途不断有囚犯逃亡。刘邦算下来,等到了骊山,囚犯估计都跑光了,于是到了丰邑西泽中亭,停下来饮食休息,到了晚上,他把囚犯们的绳索都解开了,将他们全部释放,说:“各位都走吧!我也从此就消失了。”囚徒中有十几个壮士自愿跟随他。
刘邦喝醉了酒,晚上穿过草泽地,有一条大蛇横在路中间,刘邦拔剑把蛇斩了。有一位老妇人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为蛇在路中间,被赤帝之子杀了。”然后老妇突然就不见了。刘邦躲在芒山、砀山之间的草泽里,不断有类似的神奇故事。沛县的年轻人听说了,好多都跑去投奔他。
到了陈胜起事,沛县县令也想以沛城响应。主吏萧何、狱掾曹参说:“您是秦国官员,如今要率领沛县子弟反秦,恐怕他们不听,不如招募在外逃亡者,可以得数百人,再胁迫众人,他们就不敢不听了。”县令觉得有理,于是派樊哙召刘邦。这时刘邦的部众已经有差不多一百人了。县令反悔,怕生变故,于是闭门守城,还想诛杀萧何、曹参。萧、曹于是逃出城外,投奔刘邦以自保。刘邦在布帛上写了一封信,射入城中,向沛县父老陈说利害。父老们于是率子弟一起杀了县令,开城迎接刘邦,立为沛公。萧、曹等招募沛县子弟,得三千人,以响应起义的诸侯各国。
项梁,是楚将项燕之子,曾经杀人,与哥哥的儿子项籍一起在吴中躲避仇家。吴中的贤士大夫,大多出自他的门下。项籍年少的时候学习诗书,学不下去;又学剑,还是半途而废。项梁很生气。项籍说:“学文,能记得姓名就行了。学剑,只能跟一个人打,没用!我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就教他兵法。项籍大喜,但是略知其意之后,又不肯深入了。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器过人。会稽郡守听说陈胜举事,想起兵响应,任命项梁和桓楚为将。当时,桓楚逃亡在草泽中。项梁说:“桓楚逃亡,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只有项籍知道。”项梁于是预先布置项籍持剑在门外等候,自己进门去,和郡守坐在一起,说:“不如召项籍进来,派他去找桓楚。”郡守说:“好。”项梁召项籍进来,过了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个眼色,说:“可以行事了。”于是项籍拔剑斩了郡守的头。项梁一手拎着郡守的头颅,解下他的印绶佩戴在自己身上。郡守门下众人大惊,一片混乱,项籍一口气斩杀几十近百人,一府之中,全都震慑降服,无人再敢反抗。项梁召集他之前就认识的豪强官吏,告谕他们要举大事,于是召集动员吴中驻军,派人征召下属各县子弟,得精兵八千人。项梁为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进击下属各县。这年,项籍二十四岁。
田儋,是齐国王族宗室子弟。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都是豪杰之士,家大族大,能得人心。周巿攻城略地,到了狄县。狄县闭城自守。田儋假装捆绑他的一个家奴,带着一群年轻人来到县府,求见县令,陈述家奴之罪,准许他处决家奴。县令出来接见,他们就击杀县令,召集豪吏和子弟们说:“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国本是自古以来的诸侯国,田儋是齐国宗室田氏,应该做齐王!”于是自立为齐王,发兵击周巿。周巿退走。田儋率兵向东,略定齐国故地。
韩广将兵向北略定燕国故地,燕地豪杰欲立韩广为燕王。韩广说:“我母亲还在赵国,不可!”燕人说:“赵国如今西边担心秦国,南边防备楚国,没有力量来限制我们。而且以张楚之强,当初也不敢杀害赵国将相的家属,赵国就敢谋害将军您的家族吗?”于是韩广自立为燕王。赵国将他的母亲和家属礼送到燕国。
赵王和张耳、陈馀向北攻略燕国土地,赵王不小心,自己微服出行,被燕军俘获。燕国把他囚禁起来,要求割地。赵国派使者去请他们放人,他们就杀掉使者。赵王的一个炊事兵来到燕军营垒,见燕将说:“您知道张耳、陈馀想干什么吗?”回答说:“想救回他们的王呗。”炊事兵笑道:“您不知道他二人想要什么!武臣、张耳、陈馀三人,拿着马鞭,攻下赵国数十座城池,他们三个人,都想当王!还能以君臣将相的关系一直这样下去吗?只是目前形势初定,还不敢三分而王罢了,所以以年纪稍长的武臣为王。如今赵国已经平定,这两人正想分赵而王,只是时机未到。如今您囚禁赵王,张耳、陈馀正中下怀,表面上求您放人,实际上恨不得您赶紧杀了武臣,他二人好分赵自立。一个赵国,已经不把燕国放在眼里,如果两个贤王,左右策应,再兴师问燕国杀赵王之罪,那燕国恐怕要灭亡了。”燕将被说服,释放赵王。那炊事兵驾着马车,把赵王带回去了。
4 周巿从狄地还师,到了魏国故地,欲立魏公子宁陵君魏咎为魏王。魏咎当时在陈县追随陈胜。魏地已经平定,诸侯各国都想立周巿为魏王。周巿说:“天下昏乱,忠臣乃见。如今天下一起反抗秦国,在道义上魏国一定要立魏王之后方可!”诸侯各国固请立周巿,周巿坚持不接受,派使者去陈县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胜才同意放行。魏咎被立为魏王,周巿为魏相。
【华杉讲透】
陈胜当初没有听张耳、陈馀的,拥立诸侯王室之后,而是刚打下一个县城就自立为王,这就开了一个坏头,他的部下,就有样学样,带了他的兵,出去打下地盘,也就不再屈居于他之下,而是打到哪儿,王到哪儿,都自立为王了。这就是孔子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开局就自立为王,没有先正名,这后面的言不顺,事不成就来了。各个军阀都自立为王,突然有一个周巿,他非要找回魏国宗室,闹得大家都不好看,所以各国新诸侯反复坚持要立他,不要立魏咎。按理说周巿是陈胜的部下,派他出去攻城略地的是陈胜,带出去的是陈胜的兵,立谁应该陈胜说了算,但陈胜名不正的结果,就是言不顺,他说什么也没用。他似乎也接受自己说了不算。最后就是谁意志坚定谁说了算。周巿坚持,大家就妥协了。周巿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们不知道,因为他不久就战死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陈胜的事业,一开始就没有凝聚力。
5 这一年,二世废卫君姬角为庶人,卫国灭亡。
【胡三省曰】
周朝的诸侯国,卫国是最后一个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