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1章 痴情儿女
    第八五六章痴情儿女
    根据车水的《华夏历代名女》记载,祝英台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
    祝家是由于北方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而南迁的士族,定居在山明水秀的上虞,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部,在一处荒僻的梅溪源头聚族而居。
    人们都把这里称之为祝家庄,传到祝英台时,已是南迁之后的第四代。
    祝家的上两代,曾经数度为朝廷效力,追随祖逖、陶侃、桓温等大军,北伐中原,并且收复了原来西晋的都城洛阳,一度进军陕南。
    祝英台在童年时期,经常听到长辈们叙述征战的故事,小小的心灵中便立下了志愿,要成为一个效命疆场的巾帼英雄。
    不久,淝水之战发生,前秦苻坚以投鞭断流之势,动员百万人马,大举攻晋。
    东晋宰相谢安,边下围棋,边指挥晋军反击。区区八万之师,竟然在他的侄儿谢玄的巧妙运用下,将来犯之敌打得落花流水,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
    譬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等。
    祝英台当时正度过多姿多彩的童年,巾帼英雄没有当成,却熟读经史,成为遐迩皆知的才女。
    她不是那种云鬓花颜、娇婉柔丽的女子,却是一位活泼爽朗而略带几分男子气概的闺阁人物。
    为了弥补她不能驰骋疆场的遗憾,遂降格以求的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来到杭州负笈游学。
    这时,她只不过是刚满十四岁而已。
    正值阳春三月,一路上桃李芬芳,江南草长。
    祝英台与服侍她的仆人吟心缓缓前行,在一处风光明媚,杂花生树的路旁小亭中,邂逅了由贸城而来的梁山伯。双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异性兄弟,结伴同行。
    梁山伯的仆人叫四九,是个很机灵的小伙子。
    四人不日来到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拜师入学,朝夕勤苦攻读诗书。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略嫌木讷而且长祝英台一岁的梁山伯,竟然没有发觉祝英台是个女孩。
    三年时间不算短,两人耳鬓厮磨,日久生情。
    祝英台曾多次显示爱恋之意,又恐怕稍有不慎,便会弄得不可收拾;而梁山伯只是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有时就算动心,也以为是自己有问题,哪里再敢深入研究。
    因母亲生病,祝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山伯依依不舍的送了一程又一程。
    不久,梁山伯听到祝英台居然是个红粉佳人,而且回乡后,许配给了贸城姓马的人家。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梁山伯迫不及待的赶到祝家,只可惜木已成舟,也只能泪眼相向,凄然而别。真是相见莫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
    三年同窗,一起切磋学问,相互照顾扶持;风起展书读,挑灯写文章;春来花丛漫步,秋夜畅谈理想;关怀疾病,分享欢乐……点点滴滴往事,都化作刻骨的相思。
    一点相思,万种柔情,从记忆的深处,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怪只怪,梁山伯太不解风情;怪只怪,祝英台没有将自己对梁山伯的情意,适时的告诉父母。
    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情况下,她答应了门当户对的马家的求婚。
    既然有了婚约,便不能随意更改。当时是士族之风盛行,极重门第。
    祝、马两家,都是由北方迁来的体面人家,而祝家不可能因照顾小女儿的情意,而丢掉脸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生死相许……”
    祝英台明白,自己是深深爱着梁山伯的,以为梁山伯并不爱她,才答应马家的求婚。
    现在梁山伯向她一吐衷肠,她却是肝肠寸断。
    人世事,几圆缺。婚约!婚约是不能废的,怎么办呢?
    痴情的女子,用上拖延战术,希望借时间来改变一切。